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医药物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药品物流)

医药物流(Logistic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目录

什么是医药物流

  医药物流不是简单的药品进、销、存或者是药品配送,所谓的医药物流就是指: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正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很多做“医药物流”的人还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物流。这说明从投资或经营的观念上来看,人们对医药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国内医药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1]

  纵观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刚刚起步,尚未发展成熟,可以用“一个特点、两个趋势、三个误区、四个问题”来概括:

  1、一个特点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尚处在供应链单一环节优化的阶段。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到对上游药品生产厂、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从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牛鞭效应、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不合理等一系列综合症。

  2、两个趋势

  未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有两个显著的趋势: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二是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1) 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

  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业中已经从作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管理高度,被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

  (2) 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 0.7%;费用率仍高达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物流模式运营成本太高,所以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例如上海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都把原有的物流业务、资产人员剥离或托管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行独立结算、相互考核。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母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母体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剩余资源为社会上其它企业提供相似产品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初期投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项目而言,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医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主辅分离、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3、三个误区

  (1) 中小规模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整合物流

  据行业统计,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这些企业中95%以上都是中小型医药企业,与此同时认为中小规模医药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开展物流整合是我国目前医药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认识误区。虽然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投入上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无法成为供应链整合的领导者,但是作为现行医药供应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供应链的优化项目都离不开这一环节。在中国医药供应链整合逐步受到重视的将来,任何一个供应链中的成员也希望有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到项目中来,以共同探索成功之道。事实上,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物流整合,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一是在作业层面上,积极优化内部作业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并探索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取得成本降低;二是在战略层面积极参与到大型企业领导的供应链整合中去,从上下游环节取得成本降低和服务提高。

  (2) 设备和技术决定竞争能力

  认为物流设备、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强化企业竞争力,越能吸引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在物流项目的建设上重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宣传效应,而轻视了系统应用中的协调一致性,是当前国内医药物流投资的另一误区。这一认识误区的直接后果就是物流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不是为自己“量体裁衣”,与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匹配。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最强的部分,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单一技术环节的高要求、高投入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表现。从战略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或者是下游的客户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而不是物流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中国的医药物流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存在着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3) 自动化带来成本降低

  自动化对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效率提高后带来的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二是差错率降低后带来的间接作业成本降低。目前,各地企业投资自动化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数亿元。然而国内的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在国营体制下很难裁减人员,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自动化设备上马后每天要产生数万元的能耗成本。更有甚者,由于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的关系,很多自动化设备只能处于半投产状态,无法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成本。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是:自动化物流中心上马后,物流成本不降反升。

  导致上述原因的就是我国医药企业对自动化的片面认识。一个先进的机械设备运行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跟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可是很多企业盲目的上信息化、物流机械化,没有考虑是不是真正的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事实上,我国的医药仓库完全没有必要上全自动的仓储设备,国外之所以实现全自动化一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高,二是因为他们的其它的配套环境:政策、人才、业务流程达到这样的水平。而这两大条件目前在我国目前尚不存在,所以这种物流设备的“全副武装”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只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投入相应的设备就足够了。

  4、四个问题

  (1) 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

  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审核制度仍然不明确。国家目前对江苏、浙江等11个地区的成立医药物流中心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这些整改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医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原有的医药批发企业中剥离出来,一旦剥离就面临对这些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考核和评估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家对这方面没有一个新的考核和评估体系,而原有的GSP认证只是适合医药经销企业的,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GSP的很多内容都不再适用。一个新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此外,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统一编码可以建立起一套对药品质量全程跟踪和追究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没有统一编码,药品名称复杂,有中文名、商品名、英文名、拉丁名等。这给生产企业、医院,尤其给大型连锁药店带来很多的麻烦。这种各家自成体系的编码,在信息流通中既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对药品的监管,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物流标准的不统一也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比如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调整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分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

  (2) 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整合

  从2002年7月北京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国内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与此同时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建设中均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呈现点多、规模大、投资大的状况。设计规模要求往往是企业现有业务规模的3到5倍,动辄要求能够支持上百亿元的销售。然而,由于国内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各搞一块、重复投资的结果就是各家都吃不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与美国相比,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撑的消费额,我国只是美国的11.75%;配送中心内每平方米能够支持的销售额,我国只是美国的40%;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的SKU品种规格,我国也只是美国的24%;而平均处理单行订单的运作成本,我国却是美国的2.78倍。由于销售额小、效率低,所以经营会处于困难境地。前一段时间在九省通衢的武汉,有四家已建和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其中一家物流中心已明显业务不足,陷入亏损的困境。

  (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由于剥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没有经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存在很多的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足。第一,配送网络单一,配送网络主要从以前的药品进、销的路线和节点演化,分布不合理,没有从第三方物流系统规划配送网络的角度设计。第二,信息化能力低下,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应国内市场的成熟的信息化方案。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效率。第三,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人员素质不高,当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物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4) 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有业内专家估计,能够真正称得上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的仅超过百人。当前全国急需高级医药物流人才2,000人左右,这也就是说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1/20,并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这个差距还会悬殊。造成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很多的医药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模糊概念上,以至于很多管理都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使这些对物流认识本身就一知半解的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医药人才还不如多找些仓库保管员和货物运输员,因此许多所谓的物流人才实际上只是些操作工而已。这就导致人才供给被假性扩大,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对复合型物流人才、战略型人才的需求就不像原本那么强烈,这是不利于医药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第二,由于在整个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疏漏,从而导致物流人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流失,比如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作用不大,员工的培养计划根本没有或者有但是不成熟等等。第三,部门整合不彻底。物流部门作为一个协调生产与销售的服务部门,往往其成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针对企业若干职能部门的,所以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组织间的协调合作。

医药物流全攻略[2]

  医药物流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它取决于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在传统企业内,由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还需对之进行企业内流程再造以及组织结构创新,因为信息化追求的是整体最优,而非局部最优。其次它还受到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等宏观因素的制约,也有赖于企业人才、资金、管理等微观因素的支持。因而需要医药行业端正观念,从传统的“运输加仓储”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深刻理解物流运作的内涵及面临的潜在问题,实施战略性物流系统。

  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

  要发展中国医药物流,必须首先从宏观上建设与培育医药物流市场,并使这一市场逐步规范化、法制化。为此,应着力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使医药物流市场在竞争环境中形成,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进行保护,出台医药物流的发展政策。

  根据药品管理法制订医药物流各项实施细则,堵塞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管理漏洞,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医药市场必须是一个有序、有效的市场,而无序的、无效的竞争,都将影响医药市场的规范经营。

  扩大监控力度,剥离低效的医药物流部门,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医药物流市场发展培育广泛而坚实的市场需求。建立严格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准入制度,限制不合格者进入医药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

  加大投资进行医药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新建,充分利用好国债资金、国外资金发展医药物流;调整医药物流服务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的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应允许配送中心既可以向自己品牌的网络终端配送,也允许向社会药店、诊所、医院配送,以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益;加快县级医药公司改造成医药配送中心的建设。

  积极发挥政府在推动医药物流中的作用。首先,政府各部门间的政策应该相互衔接;其次,需要政府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及行业法规,协助行业制订物流标准化工作。药品编码的标准化,物流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包装、运输、装卸工具、使用的托盘等标准化,这些都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与督促;再次,需要政府提供资金、税收方面的扶持。如政府批准了11个由国债贴息的医药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国药物流、重庆和平药房、广州医药公司等企业筹建的物流中心都位列其中。

  科学规划医药物流基础建设

  我们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中国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医药企业的“小物流”与社会“大物流”的规划与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深化医药生产流通的改革工作。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要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把已被证明了的一切先进技术引入到生产流通企业中来,再通过实践来完善并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物流体系。在倡导加快医药现代物流建设的时候,仍要坚持积极而稳妥的方针,千万不要一哄而上,不能重蹈分散投资重复建设的老路,每个企业或每一个连锁店都建立一个物流中心是十分不妥的。

  医药现代物流的重点是将供应商、物流中心、终端销售网络,进行合理的分工、整合,供应商重点抓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终端消费者的服务,物流中心重点抓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服务,通过物流进行规模化配送,把物流效率提高从而降低流通成本;终端销售网络重点抓好药品的销售,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政府要总体规划,制定规范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抓好物流中心建设的合理布局,用政策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发展之路。

  医药现代物流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发展医药现代物流的关键问题。要用政策引导资产重组管理重组、技术重组等各种方式形成联合,向集约化协同发展,新组成的医药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协调物流网点,构筑起全国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以赢得竞争优势,为供应商提供优质的服务。

  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有一些现代的医药商业企业在建立现代物流方面有很好的条件,关键是要按照现代物流的条件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使其功能逐步发挥,分步到位,逐步占领市场。

  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首先以自身配送为主,面对医院、零售药店和其他商业;二是吸引主要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网络伙伴关系,使物流中心成为其他药品的配送中心或中转仓库,扩大物流中心的功能;三是从配送药品扩大到医院、药店需要的相关产品的储存、配送。

  与此同时,物流中心不仅自身实现管理信息化,而且要帮助上游、下游客户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建立网络,实现网上交易、计算机定货、制单、配货、核算、管理、信息处理等,形成大物流,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由以上三方的人员共同组成,医药流通企业的人员负责管理。这些物流中心主要包括对医药商品的在库管理、周转、分拣以及配送等作业。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对药品进行整体的物流作业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医药流通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物流管理,可以降低医药物流成本。

  建立战略联盟,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并使领头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营运成本。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行业链进行整合,形成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社会化的医药物流系统,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经营活动。

  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步伐

  通过医药企业的重组联合,一体化发展,优化内部物流作业过程,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将销售渠道的各个参与者(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管理,保证医药物流行为的合理化。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物流不仅是单阶段的销售物流(如从厂商到批发商、从批发商到零售商、从零售商到消费者的相对独立的物流活动),而且是一种整体的销售物流活动,也就是涵盖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一体化物流系统。

  二是通过市场来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公司。通过一体化发展,实现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的联合或批发商的强强联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由于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物流水平低下,因此,优化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的物流作业也是加快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配送体系实施流程再造,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现有的物流资源,在企业商品运输合理化、商品出入库自动化和库存信息化方面精心优化管理,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

  实现医药流通业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医药流通企业能否成功扩张,同时又能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因素。作为联系医药产业上下游的纽带,医药批发企业比其他企业更需要建立现代物流,依靠其强大的信息系统跟医院、零售网点、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帮助供应商、医院、零售商供货、存货,提供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引导企业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条形码、GSP的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射频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全球定位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技术在医药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医药物流的基础,为此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发达国家,网络建设已很完善,支撑物流的信息系统也非常广泛,主要有利用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自动连续补货系统CRP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实时控制系统POS高速道路交通系统ITS寻车寻货系统KIT资金快速支付系统EFI,以及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传输速度慢,使用费用高,致使许多网络应用无法开展,直接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其次我国信息化建设缓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共享性低,与国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此需要政府多渠道地调动各方面的资金,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尽快实现高速信息网与企业的互联互通。

医药物流,与外资角力

  2005年物流业的全面开放,标志着中国物流业开始调整竞争姿态,也标志着中国物流市场成为真正的竞争性市场。

  中国医药物流业的争夺随着大限的一天天临近,竞争愈发激烈。各种国际、国内物流势力纷纷在中国排兵布阵,一场前所未有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各种独资、合资、并购等争夺正如火如荼地上演,分分合合的角逐中,医药物流市场沉闷的局面是否会一去不复返?

  药品分销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亟待整合而又具有无穷魅力的领域。目前,国外医药物流企业凭借现代物流优势对我国流通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相比之下,我国医药物流各环节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环节浪费大,物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物流的实现方式十分落后、过于单一。面临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中国的物流市场,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只有背水一战。

  在合作中竞争

  我国物流业虽然还比较薄弱,但我们也有自身的优势: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网点多,多年来建立的客户关系很密切,地方关系也熟悉,而且现有的物流设施掌握在手。从许多产业走过的道路来看,现实的战略是:又竞争、又合作。制造业曾经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在物流业则是“以市场换先进的经营管理”。

  目前,进入中国的国际物流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外资企业,即使它们向国内医药企业拓展服务,也只能占有一部分市场,不会是大部分的。有的物流企业担心国内的物流设施被外国公司占据。我国的物流设施还很单薄,引进外资进行开发,对改善物流环境还是有利的。经过批准,各有各的地盘,这样比较合理。对一个医药物流企业来说,也可以“又竞争、又合作”,合作早的可以占据先机。合作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机制、管理能力和人才的成长。有强劲的对手才能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和拥有一个高水平的起点,关键在于能不能在开放当中发展壮大自己。

  整合存量资源

  我国现有的物流配送系统如EMS等,基本能系统化地完成物品投递到户以前诸多环节的物流要求,而投递到户这物流最末一个环节,则主要依靠各种零散的社会物流资源来完成;投递质量差,成本高,安全性差,是我国现行物流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如果医药物流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来发展与速递企业相衔接的第三方物流,既可实现速递企业的快速发展,又可大大降低扩张成本。

  发展第三方物流

  由于我国的流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因此,要转向现代物流就必须发展第三方物流,这是一个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国的物流成本很高,第三方物流可大大地降低物流成本,流通企业在战略选择上如果认准了第三方物流,那么紧接着就应当进行市场战略与要素战略研究。即怎么去争夺市场获得大的市场份额?怎么去充分挖掘人力资本?怎么去整合产品、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要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怎么去融通资本,融通资本还得使产权流动起来?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其优越性在于能帮助企业解决降低成本和库存,及时准确提供信息等难题,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定出以企业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为物流需求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有利条件。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在美国约58%。随着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变革,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国医药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会不断扩大。

  当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后,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地位,并出现以物流为纽带的企业联盟时,物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即物流一体化时期将为时不远。

  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政府部门要从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保障,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另外,要实现物流的现代化,必须先实行物流的标准化。

  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技术来改造医药物流企业,并应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建立最先进的制度

  首先是企业的产权制度。这主要是指产权的组织体系是否清晰、产权的结构是否多元化、产权的组织体系是否合理。从我国现行的《公司法》来看,按照《公司法》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可以成功的,问题是传统的、禁锢的思想体系束缚着人们。

  其次是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利益主体的关系,这套界定企业内部最主要利益相互关系的制度叫企业治理结构。以英美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治理结构是外部监控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股权分散,以市场监督为主,股东用脚投票”为主,内部监督以发挥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为主,经理班子实行高薪激励。以德日为代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监控模式,它的特点是股权相对集中,以主银行监督为主,职工参与为主,股东不是“用脚投票”。不管学习哪种治理结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问题

  第三是企业的契约制度。顾名思义,契约就是当事者意愿的承诺,而企业就是一个契约的载体。一个企业就是投资者之间、就业人员和企业之间达成的一个合约,一切都用契约形式体现出来。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制经济,也在于市场的每一个主体——企业,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准都是合约,因此,企业的契约制度一定要健全,都要当事者共同承诺,这也是我们常讲的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所在。

  此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管理制度、人格化制度等也很重要,因为一个企业组织机构间的组合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活动的整合与管理手段的选择都是企业的管理重要内容。至于人格化制度与企业文化相关,既要在企业内界定好人与人的关系,也要界定好人与企业的关系。有的企业的分配方式是资本的收益即产权收益,有的就是按合同拿工资的劳动收益。这些都要用制度固定下来。

沃尔玛给医药物流的启示[3]

  当然零售业界不乏豪杰或枭雄,但沃尔玛最终成了一个孤独的胜者,旨在昭示“零售为王”的真谛在于:过分拘泥于一砖一瓦的水泥(地盘)扩张战略风险日高,而水泥扩张战略+鼠标扩张战略,才是商业核心竞争的正确路径。这样说来,沃尔玛的胜利很简单。 它是成本的胜利,是科技的胜利,是供应链与最时髦的新经济嫁接的胜利!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500强公司最新排名,沃尔玛公司登上榜首,这是沃尔玛公司连续第3年取得全球500强冠军的荣誉。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起步时,沃尔玛依赖销售P&G起家,而现在P&G一年赚300亿美元,但它养出来的零售巨鳄一年却赚超过2000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10年前曾预言——21世纪,全球最大的公司将不再是传统的钢铁大王或汽车巨头,而是新兴的连锁零售帝国。

  沃尔玛的胜利也给中国的医药物流业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唯有以IT系统(包括卫星电子物流定位系统、高效回流的供应链体系、商品运输追踪系统、销售信息系统、库存货品结构系统及SP高效市场反应系统)全面支持零售企业高速、规模化地快速扩展,才能赢得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胜在构建时间优势

  自1950年一家名为“沃尔顿小店”在阿肯色州的本特维拉市开业的近半个世纪以来,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一直把最大可能地向消费者提供最低价位的商品作为沃尔玛的经营宗旨,而沃尔玛的成功也得益于这个简单而又平凡的道理——天天平价。

  如果说“天天平价”是沃尔玛最大的竞争优势。那么沃尔玛又是怎样实现其“天天平价”的承诺呢?其实,在“天天平价”的坚定承诺背后,是沃尔玛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一种基于时间的强大竞争优势——一种依赖先进计算机系统支持的物流体系:

  高效率的配送中心。沃尔玛的供应商根据各分店的订单将货品送至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则负责完成对商品的筛选、包装和分检工作。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具有高度现代化的机械设施,送至此处的商品85%都采用机械处理,这就大大减少了人工处理商品的费用与时间。

  迅速的运输系统。沃尔玛的机动运输车队是其供货系统的另一无可比拟的优势。沃尔玛拥有30个配送中心,2000多辆运货卡车,保证进货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相对于其他同业商店平均两周补货一次,沃尔玛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一周补两次。快速的送货,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这套快捷运输系统的有效运作,沃尔玛85%的商品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而已倒闭的竞争对手凯马特这一比例只有5%,其结果是沃尔玛的销售成本低于同行业平均销售成本2%至3%,成为沃尔玛“天天平价”策略的坚实基石。

  先进的卫星通讯网络。巨资建立的卫星通讯网络系统使沃尔玛的供货系统更趋完美。这套系统的应用,使配送中心、供应商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销售点都能形成连线作业,在短短数小时内便可完成“填妥订单→各分店订单汇总→送出订单”的整个流程,大大提高了营业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正是在这套完善的物流体系支持下,加之出色的管理,使沃尔玛对时间优势的发挥达到了极致——沃尔玛通过反应速度优势获得了超过同行3倍的增长率,利润也在竞争者平均获利水准的两倍之上。从而促使沃尔玛形成整体强大的竞争优势。

  高时间成本是软肋

  物流成本过高、服务范围不广一直困扰着我国医药物流企业,也使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不再明显。

  一份来自上海外经贸委服务贸易处和毕博管理咨询公司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国际物流服务制约了跨国公司在上海的投资和贸易进出口。调查在对沪与物流相关的20家企业时发现,跨国公司对上海的货代、长短途运输和散货运输等物流服务比较满意,但对退税仓储、货物动态查询不太满意。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门到门服务、货物动态查询和海关经纪是跨国公司认为非常需要的物流服务,但目前我国这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中国虽然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采购、运输、资金筹措及结算成本却比美国高出40%。调研过程中,上海的跨国医药公司均表示,中国的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其在国外的水平。

  在计算医药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时,包括了物流周期引起的货物资金积压费用,医药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时间成本太高。由于物流费用过高,使在中国利用成本较低的劳动力资源进行生产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国内分销网络分散也不利于产品销售。物流服务费用高造成了CIF价格 (到岸价格)过高,影响了货物的进出口贸易。

  医药物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相当有限,尚不能满足医药企业更丰富、细致、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 医药企业希望得到药品去向、到货情况、费用及其他服务内容等信息,但往往无法实现。虽然一些物流企业提供了货物跟踪系统,但功能仍很不完善,实际使用中存在不少缺点,例如信息实时性不高、信息定位不精确、信息获取不方便、信息管理不规范、由于货物经过不同部门而导致信息中断等。

  物流时间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制约了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尽管被调研的很多物流服务企业已经建立起公司的互联网站,有的公司还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普遍没有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进行信息共享。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并没有被很好整合,信息严重不透明。

  信息无法共享的另一个原因是物流行业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接口。货代企业与货主的生产、采购部门之间,货代企业与承运企业、机场港口之间,货代企业与海关之间,其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接口,彼此间很难实现无缝的信息共享。

  快速反应的供应链

  正如钱伯斯所言,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市场竞争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企业过去赢得竞争优势的是靠成本、质量、技术、渠道等,但现在,这一切都已不再是惟一的优势,而如何充分利用时间这一战略武器,在竞争中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以速度取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重点。

  市场需求不断在变化、顾客对品牌的关注度与忠诚度不断地下降、潜在进入者竞争对手不断地蚕食市场,如果企业不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快速地制定出相应的策略,那么资金再雄厚的企业可能也无法生存下去——当比尔•盖茨警告微软员工:“如果微软不能对市场变化给予快速反应,那么微软就离倒闭只有18 个月”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竞争法则下,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不是来自雄厚的资金支持、悠久的企业历史,甚至是良好品牌知名度,而是一种基于时间优势、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高价值的产品,这就是基于时间变量的竞争优势最深刻内涵。企业能否构建出这种竞争优势,直接决定着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与竞争结果的成败。企业要构建出这种竞争优势,必须打造成功的快速供应链。

  快速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集成和整合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达到加速供应链响应速度的目的。它需要3个要素的配合: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和保证执行,即要时时采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数据,运用收集的数据产生各种相关的计划,最后依靠公司的执行能力保证计划的实施。目前国内企业最热衷的是上ERP,实际上这是最初级的内部整合管理。ERP扮演着数据采集的作用,只不过它的重点是在公司内部信息的收集上,包括库存信息、订单信息、财务信息等等,但对于外部信息收集,仍然需要借助B2B、中间件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和系统。企业具备了信息收集能力之后,接下来需要提升的是利用所收集的信息产生需求计划、生产计划、库存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相关计划的能力。提高公司计划能力的相关IT系统有APS高级计划与排程、DP需求计划和SCP供应链计划等工具。有了信息收集和计划能力之后,实现极速供应链管理最终还需要执行能力的有效配合。从交货到生产制造、原材料采购,所有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执行力薄弱,都会导致库存的积压或者是缺料的产生。针对采购端的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和针对生产制造端的MES制造执行系统是目前提高执行能力的主要IT系统。

物流托管在医药物流领域的运用[4]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客户快速、准确地提供药品配送服务成为医药流通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医药流通企业仍然通过采取自营仓库、车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药品物流服务,而这种经营方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服务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满足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一家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企业的物流运做是国内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的战略选择。

  一、医药物流托管兴起的背景

  现阶段,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为什么要求物流托管?托管能给双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实际利益?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这些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

  由于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长期对物流不重视,导致物流部门普遍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人员素质低下,而这又对企业的物流发展形成的阻碍,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服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有些医药企业物流成本甚至占销售额的1.5%。同时,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力发展物流配送服务的优秀医药企业,医药市场在产品与服务两方面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不断被盘食,许多小的医药公司现在是举步为艰。

  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也看到了物流服务的重要性。但是心有余力不足,因为在一个思想老化、人员结构老化的企业里进行物流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没有新的思想和血液注入,人员对原有的流程比较适应,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所以虽然很多医药流通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是物流状况仍是得不到改善。

  而医药物流托管可以解决上述矛盾。第一、托管后可以节约物流成本。托管的首要目的就是节约成本。托管协议的签订是在保证节约物流成本的基础之上达成的。具体托管有关资金结算的问题在以下具体托管模式中有详细说明。第二、托管后有利于物流改革。拿笔者的实际托管案例中可以看出,托管后的物流改革多涉及ERP 系统、流程改革、配送改革三大方面。通过专业的物流专家主持企业的三大改革,可以实现改革后商品的差错率大幅降低,甚至能实现“百日无差错”的目标;配送及时率有了提高,达到市内配送18小时内到位,市外配送32小时到位;通过流程优化,在人员、设备不大副增加的前提下支撑更大的订单销售量,对于平均一天销售额为250万,订单量为1200张,客户数量为1000家的业务量,能保证做到物流业务正常有序的进行。第三、双方可在物流成本上实现共盈。对于托管双方在协议中商定的物流成本,作为受托方的盈利线。实际物流成本低于协议成本的,差额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根据笔者的经验,协议成本往往比医药企业自营成本要低30%左右。笔者曾经参与了一个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托管项目,一年下来该企业的物流成本比托管前降低了近100万元。

  二、 医药物流托管的主要内容

  1、人员的托管模式

  人员是托管过程中最为棘手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人员的归属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完全剥离原有公司,全部进入托管方的公司。一种是不完全剥离原有公司,在人事关系上仍然归属原有公司,但是人员的管理、考核由物流托管方统一管理。这两种模式是笔者都曾经采用过,而且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详细的说明一下:

  ●完全剥离的模式:

  物流人员的托管对象包括企业的验收、养护、装卸搬运、仓储保管、拣货发货、复核装箱、驾驶、押运、收款等物流相关岗位的人员。

  所有物流人员注入托管方企业,与受托方签订劳动协议,建立劳动关系,与原有委托方脱离关系。受托方对以上的物流人员有最终人事管理权

  ●部分剥离的模式:

  物流人员的托管对象包括企业的验收、养护、装卸搬运、仓储保管、拣货发货、复核装箱、驾驶、押运、收款等物流相关岗位的人员。委托方对以上的物流人员有最终人事管理权

  委托方有义务与物流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受托方提出的要求处理物流人员的聘用、调动、辞退等事宜。未经受托方确认,委托方不得擅自进行物流人员的聘用、调动和辞退;当委托方提出物流人员的聘用、调动、辞退等的要求时,受托方也应予以积极配合;

  受托方有权制定单独的物流托管人员工资、绩效考核标准,并对托管人员的工资和绩效进行考核;委托方要定期与受托方共同确定托管物流人员的名单,并根据名单在每月10日按受托方提供的托管人员工资、绩效考核表按时发放托管人员的工资和绩效奖金,代扣、代缴各项福利和税费。

  2、设备的托管模式:

  设备主要包括原有企业的:仓库、轻重型货架、空调、冷库、地架、老虎车、液压车、叉车、周转箱、箱式货车、电脑等。对于这些资产主要的托管模式如下:

  委托方仍然享有自有的物流相关设备、设施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委托方有义务提供受托方现有运营所需的仓储库房、场地、车辆和其它物流设备、设施,与受托方签字确认委托管理的设备、设施清单,对于未来新的物流设施双方可以具体协商确定其归属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大件物流设备如车辆、货价等可以考虑由委托方购买,受托方担负设备折旧。对于小件的低值易耗品受托方统一采购,摊入受托方财务帐。

  受托方要根据GSP要求承担仓储库房、场地、车辆和其它物流设备、设施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一旦发现是因为管理问题导致设备损坏、丢失的情况,受托方要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物流设备要定期的进行双方盘点、确认数量是否与初期托管时数量相符,如不相符受托方要查明原因,定期汇报双方财务部门

  3、物流成本、账户和资金的结算模式

  成本的结算模式是托管双方的一个难点,怎样的一个结算模式才能让双方都能满意,最终达到共盈的效果?笔者建议按照以下条例进行:

  费率的结算有两种方式:一是:销售额提成法。托管方实际含税销售额(等于总含税销售额减去过票品种含税销售额)的一个百分比作为乙方的物流服务收入计入物流账户;二是:节余额分成法。托管期间实际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比上年下降数为节余额,双方协商分成节余金额。

  托管双方约定的物流成本由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四个部分组成。双方共同设立一个物流账户(具体明细科目不再详列),并以此账中的物流收入、成本和盈余作为双方的结算依据;双方每月10日进行对账。托管方有权利监督、检查乙方物流成本和资金的使用状况,并要求乙方提供物流成本明细;

  对于大件的物流设备托管方应该按双方约定承担物流设备、设施的购置;受托方承担相应的折旧成本。托管方要设立物流成本管理的专项财务对接人员,并按受托方指派人员签字确认的借款凭证、物流成本报销凭证为受托方办理借款、物流费用报销和记账。未经受托方指派人员签字确认的借款和费用不应计入受托方的物流成本。

  受托方有权利监督、检查物流账户的记账情况,并要求委托方进行对账;受托方有权指派人员签署物流费用报销凭证,未经受托方指派人员签字确认的借款和费用不得计入受托方的物流成本;受托方要保证物流账户中的资金是用于托管委托方的物流业务,受托方要记录物流成本明细帐,并随时按委托方要求提供物流成本明细帐的查询和核对;

  4、物流服务的管理

  一旦托管后,原则上原公司的物流工作全部由受托方全全承担。受托方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物流服务工作:

  托管方一旦实行物流托管,要将原有物流服务业务全部交受托方管理,一般情况下保证不发生未经委托方确认擅自处理的物流作业的情况;受托方根据实际业务管理需要,要在托管业务范围内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制度。具体管理流程和制度由受托方提交,经双方签字确认后共同实施;

  受托方要处理好GSP认证和复查工作,并按国家GSP有关规定对验收、养护、保管、收发和配送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要保证委托方交付货物的按时配送;委托方随时对受托方的物流服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在服务费率中体现;

  对于医药快批企业来说,通常需要送货员收现款。在需要代收货款的情况下,送货员要按照送货回执单上注明的金额向客户收取货款,并在配送车辆回程后的18小时内将所收货款交托管方的财务部门。

  医药流通行业早已进入微利时代,许多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选择了在企业内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和医药物流中心,希望通过经营手段的信息化、药品配送的网络化、快速化实现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那么,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的外包成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选择。相信在近两年内,我国将有更多的优秀医药物流托管商涌现,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张涛.浅谈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物流,2006
  2. 医药物流全攻略.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胡慧平.沃尔玛给医药物流的启示.医药经济报,2006
  4. 张凌辉.物流托管在医药物流领域的运用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5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医药物流"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7.32.132.* 在 2009年1月6日 20:39 发表

谁能介绍下相关的专业书籍有哪些。

回复评论
123.53.156.* 在 2010年4月26日 15:43 发表

没有参考文献吗

回复评论
Da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27日 10:28 发表

123.53.156.* 在 2010年4月26日 15:43 发表

没有参考文献吗

已添加了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复评论
123.53.172.* 在 2010年4月27日 16:41 发表

Da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27日 10:28 发表

已添加了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您!!很有帮助!!

回复评论
222.95.39.* 在 2011年11月30日 16:14 发表

非常好~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