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財政赤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Budget Deficit)

財政赤字(盈餘)(Budget deficit(Surplus))

目錄

財政赤字概述

  財政:也就是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

  財政赤字是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總會制定一個當年的財政預算方案,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贏餘,支出大於收入的經濟現象,就叫作財政赤字。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餘。但是,在現實中,國家經常需要大量的財富解決大批的問題,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這是現在財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不過,這也反映出財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內,可以刺激經濟增長。當居民消費不足的情況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資,以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這決不是長久之計。

  瞭解會計常識的人知道,這種差額在進行會計處理時,需用紅字書寫,這也正是“赤字”的由來。赤字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意安排,被稱為“赤字財政”或“赤字預算”,它屬於財政政策的一種;另一種情況,即預算並沒有設計赤字,但執行到最後卻出現了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或“預算赤字”。

  一國之所以會出現財政赤字,有許多原因。有的是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而降低稅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則因為政府管理不當,引起大量的逃稅或過分浪費。當一個國家財政赤字累積過高時,就好像一間公司背負的債務過多一樣,對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該國貨幣亦屬長期的利空,且日後為了要解決財政赤字只有靠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稅收,這兩項措施,對於經濟或社會的穩定都有不良的影響。一國財政赤字若加大,該國貨幣會下跌,反之,若財政赤字縮小,表示該國經濟良好,該國貨幣會上揚。

  在美國,財政部一般在每月的第17個政府工作日會公佈上個月聯邦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美國政府一向以財政赤字而聞名,前總統柯林頓時代赤字轉為贏餘,但小布希上臺後,適逢經濟衰退,又對外連續用兵,導致再次出現高額赤字。

  財政赤字的大小對於判斷財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是至關重要的。財政政策是重要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之一,而財政赤字則是衡量財政政策狀況的重要指標。因此,正確衡量財政赤字對於制定財政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非常遺憾的是,對於如何正確衡量財政赤字,經濟學家並沒有達成共識。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目前通常意義上的財政赤字並不是財政政策狀況的一個好指標。這就是說,他們認為按照目前公認的方法衡量的財政赤字既不能準確地衡量財政政策對目前經濟的影響,又不能準確地衡量給後代納稅人造成的負擔。

各因素對財政赤字的影響

一、通貨膨脹利率對財政赤字的影響

  當研究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時,最重要的理論問題是通貨膨脹起什麼作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應該按實際值而不是名義值衡量財政赤字和公債,所衡量的赤字應該等於公債實際值的變動,而不是公債名義值的變動。

  將公債的名義值調整為實際值公式:

  如果D是公債餘額的名義值,P代表價格水平,那麼實際公債餘額就是D/P。將財政赤字的名名義值調整為實際值相對複雜。因為實際的財政赤字(RDEF)等於實際公債餘額每年的變化值,因此,

  RDEF=D(D/P)/Dt=(DD/Dt)/P-[(DP/Dt)/P](D/P)

 由上述數學表達式可見,實際赤字就是經過價格調整的名義赤字減去通貨膨脹率乘實際公債餘額。等式右邊的第二項[(DP/Dt)/P](D/P)代表了以前國家債務的貶值額,通貨膨脹使政府(債務人)需要償還的債務減輕了。這種沒有在政府支出或稅收的官方報告中反應的貶值,實質上是對政府債券持有者征收的通貨膨脹稅。由於通貨膨脹因素,公債持有者的實際財富減少了。因此,通過通貨膨脹政府不但能對貨幣持有者征收通貨膨脹稅,對國債持有者同樣也征收了通貨膨脹稅。顯而易見,國債規模越大、通貨膨脹率越高,政府對國債持有者征收的通貨膨脹稅就越多。通貨膨脹是政府減少自身債務的一種隱蔽方式,像巴西或墨西哥這類具有高通貨膨脹率和巨額國債的國家,甚至可以通過這種公債貶值的方法來支付大部分政府支出。

  與通貨膨脹對實際財政赤字的影響相類似,利率的變化對財政赤字也會產生影響。根據投資學原理,在未來產生收益(支出)流的資產(負債)的市場價值取決於未來的收益(支出)流和利率水平。因此,當利率升高時,現存的公債餘額的市場價值會降低,低於其面值,這將增加財政收入,降低財政赤字;當利率降低時,則發生相反的過程。利率的變化對期限較長的公債的影響要超過期限較短的國債。需要說明的是,根據著名的費雪方程式名義利率等於預期的通貨膨脹率加上實際利率,因此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本身就會提高名義利率。通貨膨脹除了對前期公債餘額產生貶值影響外,還通過名義利率的上漲使非指數化的公債的市場價值降低,進一步減少(增加)了財政赤字(盈餘)。

二、經濟周期對財政赤字的影響

  財政赤字變化中的一部分是作為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反應而自動地產生的。例如,當經濟陷入衰退時,收入減少了,因此人們支付的個人所得稅也相應地減少了,在實行超額累進所得稅的國家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公司的利潤減少了,因此公司所得稅也減少了。同時,在經濟陷入衰退時,政府支出傾向於增加,失業保障支出和政府救濟都增加。即使決定稅收和政府支出的法律沒有任何變動,財政赤字也會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決定稅收和支出的某些法律改變了,例如立法機關決定提高某種稅率或決定增加某項政府支出,情況就有所不同。即使經濟始終處於潛在的產出水平,這些措施也會增加財政赤字。

  財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內)既改變結構性赤字又改變周期性赤字,財政措施在增加(減少)結構性赤字的同時可能減少(增加)周期性赤字。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改變結構性赤字的凈作用是按同一方向改變現實的財政赤字(薩繆爾森,1992)。在經濟衰退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在增加結構性赤字的同時減少了周期性赤字,但結構性赤字的增加額將超過周期性赤字的增加額,凈效果是增加了現實的赤字。因此,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結構性赤字、減少周期性赤字)也會增加現實的赤字,這也就進一步增加了國債餘額的絕對規模。

三、未考慮的政府負債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通常意義上的財政赤字具有誤導作用,因為它沒有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負債。公眾持有的公債是政府債務中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最明確的部分,但公債並不代表政府全部的債務。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Eisner(1986)就因為不遺餘力地提倡如下觀點而聞名:要想全面地考察政府的財務狀況變化以及由此導致的財政赤字變化,必須全面地考察政府所有的資產和負債。

  但是如何準確衡量政府的負債卻是一個技術上很棘手的問題。例如,政府擁有大量的隱性負債,如政府為私人企業貸款提供的擔保、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以及地方政府的借款等,其準確價值很難衡量。政府擁有的大量資產也因為沒有交易市場而無法衡量其市場價值

  另外,衡量政府負債價值更多地牽涉到一些概念性的問題。例如,目前法律規定的社會保障體系未來的支付算不算政府債務?在社會保障體系的養老保險中,公眾在年輕時把他們的部分收入交給這個體系,並期望在年老時得到養老金。這些由法律規定的未來支付的養老金應該包括在政府的負債中。未來的這些負債的現值與目前的社會保障稅的差額應該包括在財政赤字當中。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準確地衡量財政赤字需要考慮到政府的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特別是,應該用債務的變動減去資產的變動來衡量財政赤字。

  一種既衡量資產又衡量負債的預算做法被稱為資本預算化(Capital Budgeting)。因為這種方法考慮到了資本的變動。整個政府預算實行複式預算,其中經常預算包括經常性支出和政府資產的折舊,而資本性預算則只包括資本性支出。例如,假設政府出售國有股並用其收入償還公債利息。按照目前的預算方法,財政赤字將會減少。按資本預算化的方法,出售政府資產得到的收入並沒有減少赤字,因為政府債務的減少被資產的減少抵消了。根據同樣的邏輯,政府通過發行公債為購買資本品籌資也不會增加財政赤字。

  按照資本化預算的原則,經常性支出和資本的折舊都包括在經常性預算帳戶中,資本性支出則進入資本性帳戶。資本預算化看起來合理,但最主要的困難是難以確定哪一項政府支出應該作為資本支出。  

五、代際核算(Generational Accounting)

  美國經濟學家Kotilikoff對目前的衡量的財政赤字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認為,財政赤字像童話中沒有穿衣服的皇帝一樣:每個人都清楚地看到了問題,但沒有一個人願意承認問題。他甚至認為“就概念層次而言,財政赤字在學術上已經破產了。但在實用層次上,仍然有許多已失去‘預算平衡’真實含義的官方赤字。”他呼籲“迫切需要的是把過時的、具有誤導作用的,而且基本是非經濟的財政政策衡量指標,即財政赤字,變為代際核算。”

  Kotilikoff說明代際核算是以如下觀點為其理論根據:一個人的經濟福利取決於他整個一生的收入。因此,當評價財政政策時,不應該只關註某一年的稅收和支出,而應該考察人們在一生中所交納的稅收和得到的轉移支付。代際核算計算出各代人一生的凈稅收,即每代人一生要交納的稅收的現值減去其一生能享受的政府支出的現值。由此可見,代際核算衡量財政政策對各代人一生的影響。代際核算對於財政政策如何在各代人之間分配資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財政赤字的彌補方法及效果

  動用歷年結餘

  動用歷年結餘就是使用以前年度財政收大於支形成的結餘來彌補財政赤字。

  財政出現結餘,說明一部分財政收入沒有形成現實的購買力。在我國,由於實行銀行代理金庫制,因此,這部分結餘從銀行賬戶上看,表現為財政存款的增加。當動用財政結餘時,就表現為銀行存款的減少。因此,只要結餘是真實的結餘,動用結餘是不會存在財政銀行透支的問題。

  但是,財政結餘已構成銀行的信貸資金的一項來源,隨著生產的發展而用於信貸支出。財政動用結餘,就意味著信貸資金來源的減少,如果銀行的準備金不足,又不能及時通過適當的收縮信用規模來保證財政提款,就有可能導致信用膨脹通貨膨脹。因此,財政動用上年結餘,必須協調好與銀行的關係,搞好財政資金信貸資金的平衡。

  增加稅收

  增加稅收包括開增新稅﹑擴大稅基和提高稅率。但它具有相當的局限性,並不是彌補財政赤字穩定可靠的方法:

  首先,由於稅收法律的規定性,決定了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增加稅收,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法律程式,這使增加稅收的時間成本增大,難解政府的燃眉之急。

  其次,由於增加稅收必定加重負擔,減少納稅人的經濟利益。所以,納稅人對稅收的增減變化是極為敏感的,這就使得政府依靠增稅來彌補財政赤字的試圖往往受到很大的阻力,從而使增稅可能議而不決。

  最後,拉弗曲線標示增稅是受到限制的,不可能無限的增加,否則,必將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的惡果。

  增發貨幣

  增發貨幣是彌補財政赤字的一個方法,至今許多發展中國家仍採用這種方法。但是從長期來看,通貨膨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的增長速度,過量的貨幣發行必定會引起通貨膨脹,將帶來惡性後果。因此,用增發貨幣來彌補財政赤字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發行公債

  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是世界各國通行的作法。這是因為從債務人的角度來看,公債具有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從債權人的角度來看,公債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和和流動性的特點。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發行公債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認購者都有好處,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也最易於為社會公眾所接受。

  但是政府發行公債對經濟並不是沒有影響的,首先,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貨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公債發行會對私人部門產生“擠出效應”;其次當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持有公債時,通過貨幣乘數會產生通貨膨脹效應。因此,政府以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並不意味著一國經濟由此而避免了通貨膨脹壓力。

財政赤字對利率的影響

  通常赤字增加,很容易導致通脹。那麼在通脹情況下,借款人會增發債券(通脹情況下借款人借錢是有力的)而貸出資金者會把資金更多進行事務投資而減少債券購買。此外,如果考慮“李嘉圖等價效益”由於政府近期發債最終都要依靠未來的增加稅收來償還。

  當人們意識到這點也就意識到今天購買國債未必能獲得收益(因為在未來政府有可能通過提高稅率來償還國債),那麼人們就不會購買國債。因此,一方面是國債供給增加;另一方面是債券需求的不變、甚至下降,都會導致債券價格下降。我們知道債券價格與利率是成反比,因此,此時利率就會上升,所以連續來看赤字會導致利率上升。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財政赤字"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00.89.88.* 在 2009年2月23日 02:56 發表

好專業,謝謝你們。

回複評論
211.5.103.* 在 2009年5月6日 22:36 發表

簡潔而實用。謝謝

回複評論
尚新凯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1月28日 21:02 發表

怎麼我也寫了,怎麼沒有我的名字…………

回複評論
86.23.15.* 在 2010年3月21日 02:02 發表

學習了很多,看了之後一目瞭然,你們幸苦了。

回複評論
114.218.159.* 在 2011年3月26日 10:41 發表

尚新凯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1月28日 21:02 發表

怎麼我也寫了,怎麼沒有我的名字…………

人間慘劇

回複評論
14.18.201.* 在 2013年9月4日 20:48 發表

perfect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