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成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時間成本(Time cost)
目錄 |
對時間成本的幾種不同解釋:
1、時間成本是指顧客為想得到所期望的商品或服務而必須耗費的時間換算而成的代價。
2、時間成本是指為達成特定協議所需付出的時間代價。
3、時間成本不僅是指時間本身的流失,也是指在等待時間內造成的市場機會的丟失。
4、時間成本是指為了達到某種生產目的,占用或使用如資金、材料而引起的應當支付費用。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機會成本,曼昆在其《經濟學原理》中對機會成本作瞭如下定義: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
貝克爾(1965)認為時間的價值就是時間的“機會成本”,浪費時間即時間價值損失構成了企業的成本支出即時間成本。有效的時間成本控制,即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代價或浪費獲得最佳的期望結果。
Stalk&Hout( 1990)探討了時間與成本的關係,認為在大多數組織內部,時間越少則花費的成本也越少。楊穎等( 2004)認為時間成本屬於企業的一項費用支出,是指由於企業生產、管理過程中非必要時間浪費而引起的價值損失。胡蓓、陳建安(2005)認為時間成本是一種由於非必要時間浪費而引起的機會成本或損失。[1]
時間管理理論指出,時間是一種供給完全沒有彈性無法儲存、易消失永遠短缺沒有替代品的特殊資源,是企業管理無法替代的要素。有效的管理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代價或浪費獲得最佳的期待結果,時間的浪費就是價值的損失。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中也明確指出:商品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二者都提出了時間是衡量價值量的標準,也體現了時間在價值創造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知:時間和價值創造密不可分,浪費時間即代表價值損失,損失的價值構成企業的成本支出,即時間成本。
在某種活動中所花時間的價值是在那個時間所放棄的機會的價值或成本。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測算時間價值的方法是使用某個人每小時的工資。[2]
時間成本與顧客滿意的關係[3]
時間成本是顧客滿意和價值的減函數,在顧客總價值與其他成本一定的情況下,時間成本越低,顧客購買的總成本越小,從而“顧客讓渡價值”越大。如以服務企業為例,顧客為購買餐館、旅館、銀行等服務行業所提供的服務時,常常需要等候一段時間才能進入到正式購買或消費階段,特別是在營業高峰期更是如此。
在服務質量相同的情況下,顧客等候購買該項服務的時間越長,所花費的時間成本越大,購買的總成本就會越大。同時,等候時間越長,越容易引起顧客對企業的不滿意感,從而中途放棄購買的可能性亦會增大。反之亦然。因此,為降低顧客購買的時間成本,企業經營者必須對提供商品或服務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前的準備,在經營網點的廣泛度和密集度等方面均需做出周密的安排;同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證產品與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顧客的時間支出,降低顧客的購買成本,是為顧客創造更大的“顧客讓渡價值”、增強企業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時間成本的管理意義[4]
首先,時間成本的確認完善了成本核算體系。將時間成本引入財務成本核算範圍使成本核算更科學、真實,由勞動力成本和生產原材料,水,電等消耗成本及時間成本構成的三維成本核算體系全面的反映了生產和管理中發生的實際耗費,由此計算的單位生產成本和產品成本更為合理,據此擬訂的產品銷售價格代表了企業真實的增值能力,因而保證了期末利潤水平的真實性,真正體現會計核算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其次,時間成本的提出對傳統成本理論是一大突破,對會計理論研究也是一大啟示。從時間管理角度分析財務成本問題,提出時間成本概念的理論並不多見。時間成本的提出使傳統成本理論得以拓展和革新,為成本理論的發展增添了新的血液,同時也為會計理論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視角。
第三,時間成本的確認和計量將促使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生產時間成本使企業認識到生產環節的任何一種時間浪費都會直接影響企業利潤水平,管理時間成本的確認將推進企業管理制度的變革和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的提高。迫使管理人員重視時間管理,重新審視自己工作時間安排的合理性,對管理流程進行合理設計,使每一位管理者都將精力集中於最重要事情的決策,真正實現權責清晰,人盡其才,管理科學,推動企業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
第四,時間成本的確認和計量提高了財務報告的質量,使投資者的利益得到更高的保障。在此基礎上制定的財務決策、財務預算將更趨於科學,穩健,一定程度地減少了來自企業內部的風險,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投資人利益因此得到更好的保障,尤其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