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金融主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金融主權

  金融主權就是一國對內對外一切金融(貨幣資金融通)事務上享有獨立自主的權利,即金融的獨立決策權、操縱權和控制權,它包括貨幣主權和金融監管主權兩個方面。[1]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主權[1]

受到的挑戰

  (一)美元化

  一切經濟活動最終都表現為貨幣問題,貨幣象徵著一個國家的金融主權,在政治經濟生活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1999年1月,阿根廷總統梅內姆宣佈,阿政府認真考慮將其經濟美元化,即讓美元徹底取代阿貨幣比索,放棄國家的金融主權,而不再實行目前的以美元為儲備的貨幣體制,即實現政策美元化。隨後,拉美很多國家包括波多黎各、厄瓜多、巴拿馬等都實現了美元化。美元化是通過一種強幣向若幹國家滲透並部分或全部排擠這些國家的弱幣所形成的金融區域化的又一種形式。美元化的實質是放棄國家貨幣金融主權,即貨幣發行權和獨立的貨幣政策以借用強勢貨幣來確保經濟穩定的經濟政策。但是美元化換來的穩定只是暫時的,美元化帶來的後果是貨幣需求的不穩定和匯率波動,甚至產生通貨緊縮

  2002年阿根廷再次暴發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令阿根廷銀行業遭受了滅頂之災,所有銀行均出現嚴重虧損,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央銀行監管的缺乏,國家金融主權完全的喪失,導致外資控制了整個銀行體系,即阿經濟命脈。阿政府根本沒有任何辦法來應對這場危機。這種美元化金融體制短期效應是明顯的,但是長期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這種以犧牲國家貨幣主權和金融主權,即放棄用貨幣政策調控本國、本地區經濟的手段行為,將使這些國家逐漸成為美國經濟的附庸。正因為如此,曾經大量使用美元的前蘇聯、東歐國家和埃及,在國內經濟形勢好轉後,又出現了“反美元化”現象,美元存款在這些國家總存款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下降。

  (二)金融市場的過度開放

  發展中國家為了充分加入到國際市場,以謀求更大的利益及更好地條件,積極投身到金融全球化進程中,擴大本國金融開放的程度和消除政府的金融管制成為了出發點和目標。這就使得許多發展中國家盲目地放棄了部分金融主權。1997年泰國過早地、過度地開放金融市場,撤掉了所有自我保護的屏障,結果導致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泰國金融危機很快發展成為東南亞金融危機,接著發展成為亞洲金融危機,進而導致俄羅斯金融危機巴西金融危機。引發這些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各國內部,概而言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金融自由化發展速度過快,脫離了本國實際經濟的發展;
  2. 金融資產的增幅在短期內增長過度、金融機構急劇膨脹;
  3. 未對跨國金融交易和資本的流動形成有效的監督;
  4. 在國內初始條件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迅速開放國內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實施資本項目下的貨幣自由兌換
  5. 國家內部的金融法律體系不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的要求。這些國家普遍忽視了金融全球化所需要的條件和時間,同時也忽視了金融全球化金融體系不能自動防範任何風險的事實,特別是對於那些制度框架差異很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將帶來不可避免的金融風險

  (三)國際金融組織的干涉

  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各國在金融領域越來越依賴、求助於國際金融組織的協調,這些組織利用其所具有的職權不斷地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因發生金融危機而需要援助的發展中國家)施加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國家的金融主權形成了衝擊和影響。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處理金融危機的實踐中,往往對被援助的成員國金融主權進行干涉,迫使這些成員國放棄部分金融主權1997年l2月3日IMF與南韓簽署援助貸款協議時,要求南韓大幅度開放其金融市場,允許外國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大舉進入南韓市場,在南韓的外國銀行或企業可以全面參與南韓證券交易活動,政府不得干涉中央銀行工作等。這些苛刻的條件嚴重地限制和削弱了南韓的金融主權,使南韓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獨立選擇其金融體制以及對外開放進程的權利。許多國際金融法學家認為,這實際上是讓南韓用相當一部分金融主權來換取貸款援助,以擺脫金融危機。為此,南韓公眾把l2月3日定為“國恥日”。印尼面臨的情況更嚴重IMF與其簽署協議時,不僅要求削減財政開支、緊縮通貨及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同時還要求政府實行政治體制改革,這些要求最終導致了印尼社會大動蕩直至蘇哈托政權倒台。

  IMF成員國金融主權如此干預,致使很多國家對IMF採取的行動產生反感甚至對抗,這對IMF的信譽及存在價值帶來災難性的打擊,有的成員國或專家甚至提議立刻廢除IMF。確實,當一國已不能獨立地確定其金融政策,獨立地選擇其金融體制,獨立地操縱和控制本國金融發展,其國家金融主權將受到嚴重影響和衝擊。以上所有挑戰無不與西方發達國家所倡導的全球化必然導致國家金融主權弱化的理論息息相關。這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少數西方發達國家金融霸權的體現。他們完全掌握著全球金融的決策權、操縱權和控制權,不僅是當今國際金融市場游戲規則的制定者,而且還是司法者。他們剝削和掠奪發展中國家金融資源,弱化發展中國家的金融主權。美元化直接受益者是美國;金融市場過度開放引發的金融危機正是這些倡導者理論導致的必然結果;東南亞國家和南韓在金融危機中不得不接受IMF的援助,IMF趁此對這些國家金融主權進行干涉,正是美國等發達成員國以不予撥款及合作相威脅,操縱IMF按他們意志行事的結果,這實際上是從發達國家利益立場上提出的改革措施和進程,在很大程度上會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也有損於發展中國家的金融主權。

維護途徑

  (一)積极參与金融全球化進程。

  堅持和發展國家金融主權。在金融全球化進程中,機遇和挑戰並存。如果過分擔心發達國家的資本控制和剝削而畏縮不前就會痛失良機,被金融全球化所淘汰;然而,不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制定發展戰略,全面放棄國家金融主權也必將陷入困境。因此,發展中國家在積极參与金融全球化進程時,即要堅持自己的國家金融主權,又要以發展的觀點實現國家金融主權。金融全球化進程中,各國金融的相互依賴日趨增大,各國已經、並將達成更多的各種調整國際經濟關係的協調製度,這些協調製度的本質就是要求各國遵守共同制定或承認的規則和法律文件,以謀求更多的共同利益。以這種協調製度為主導的國際金融法律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各國的金融主權,但這種衝擊是各國在平等互利原則基礎上通過理性選擇後自願接受的,是有利於各國利益和發展的是一種正常行使金融主權的行為而不是對國家金融主權的放棄。

  (二)積极參与金融全球化規則和制度的制定。

  努力推動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建立。面對金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發展中國家首先要從國際金融制度上為自身的發展爭取保障,防止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將一系列不平等條款強加給自己,併進而侵犯本國的金融主權。IMF的配額及投票決策機制,使IMF受到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成員的控制,發展中國家成員的任何想法和意見均無法買現,主權平等原則失去任何意義。發展中國家在本國市場不成熟、特別是在缺乏對國際游資的協調和監控機制的情況下,開放金融資本市場是不可取的,過早開放易使虛擬資本膨脹,引發金融危機。發展中國家只有參與到金融全球化“游戲規則”的制定中,才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志,才有可能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對金融全球化主導權的壟斷,而不至於被動的遵循由西方發達國家制定的規則,才能維護自身的國家金融主權和經濟利益。唯有如此,新的公正、合理的國際金融新秩序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實現。

  (三)加強南南合作

  促進位定金融全球化規則的力量對比的平衡。在金融全球化時代,發展中國家仍應該加強聯繫和團結,提高在金融全球化衝擊下的整體生存能力,以集體的力量改善自己在國際金融中的地位,逐步推動公正、合理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建立。

  (四)加快完善國內金融體制。

  實現市場對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實施有效的金融監管。實現金融主權和保障金融安全。發展中國家必須加強金融法制建設和國家金融主權安全意識,健全法律制度以維護自身國家金融主權。首先要重視金融高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其次,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參與金融全球化進程,促進國內金融體制深入改革,使本國金融體制與國際金融體制逐步接軌,更好地吸收國際金融業的經營技術和管理經驗。最後,健全金融監管體制,充分行使國家金融主權。對於任何一個希望通過金融全球化來分享國際經濟增長利益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建立一個實質性的金融化體系是唯一可靠的出路。為此,應其採取漸進式的金融自由化方式,在實施中把握好開放的“度”,有關信用評級、公司上市證券業務、外匯買賣等業務,不能完全掌握在外資手中;其餘金融業務可在充分有效的監管機制下逐步開放。

  總之,發展中國家只有適度的參與到全球金融化進程中才能更好地發揮金融全球化正面效應,減少其負面效應,才能更有效的保護金融安全,真正實現國家金融主權,實現國家金融體系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1.0 1.1 饒艷.試論金融全球化下發展中國家的金融主權.行政與法,2004年1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金融主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