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虛擬資本(Fictitious capital,德文 Fiktives kapital)與實體資本相對應的概念。
目錄 |
虛擬資本是指以能夠帶來收入的有價證券形式而存在的資本。它最初體現於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上,金融衍生工具產生後自然也成了它的體現物。[1]
虛擬資本概念最早由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認為虛擬資本是信用制度和貨幣資本化的產物。虛擬資本與信用制度密切聯繫,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是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的兩種基本形式,商業信用是這樣一種經濟關係:“商品不是為取得貨幣而賣,而是為取得定期支付的憑據而賣” ,而這種支付憑據作為商業信用的工具即商業貨幣進入流通,它已包含虛擬資本的成分。在商業信用的基礎上,出現了銀行信用和銀行券。在無黃金保證作為準備金時發行的銀行券所追加資本,具有虛擬經濟資本形式。他在《資本論》第25章《信用和虛擬資本》中指出:“真正的信用貨幣不是以貨幣流通(不管是金屬貨幣還是國家紙幣)為基礎,而是以匯票流通為基礎。”
虛擬資本是商業和銀行信用過度膨脹,或者信用被使用到驚人的程度的結果。同時,虛擬資本是伴隨貨幣資本化的過程而出現的,是生息資本的派生形式。生息資本的產生導致資本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造成了法律上的所有者與經濟上的所有者的分離,並創造出一種特定的市場即金融市場,創造出一種特殊形式的資本,造成一種“資本化”的假象,一方面每一個確定的有規則的貨幣收入都表現為一定資本的利息,而不管這種收入是否是由資本主義產生;另一方面有了生息資本,每一個價值額只要不是當作收入花費掉,都會表現為資本。馬克思指出:“人們把虛擬資本的形成叫做資本化,人們把每一個有規則的會反覆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來計算,把它算做按這個利息率貸出的資本會提供的收入,這就把這個收入資本化了。”
根據馬克思關於虛擬資本的論述,虛擬資本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含義。
狹義的虛擬資本一般指專門用於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的價格,它是最一般的虛擬資本。在論及國債時指出:“不管這種交易反覆進行多少次,國債的資本仍然是純粹的虛擬資本;一旦債券賣不出去,這個資本的假象就會消失。”
廣義的虛擬資本是指銀行的借貸信用(期票、匯票、存款貨幣等)、有價證券(股票和債券等)、名義存款準備金以及由投機票據等形成的資本的總稱。“銀行家資本的最大部分純粹是虛擬的” 。不僅如此,“銀行券兌現的這種保證也是幻想的”。可見,馬克思所指出虛擬資本的含義既包括著有價證券所代表的資本價值的不確定性,也包含著所有權歸屬的不確定性,前者以有價證券作為載體,後者以運用資本的權利作為載體。
馬克思側重從狹義的角度論述虛擬資本。他在分析商品資本代表可能貨幣資本的那種特性時指出:“虛擬資本,生息證券,在它們本身是作為貨幣資本而在證券交易所內流通的時候,也是如此”。 在這裡,馬克思明確指出了虛擬資本是“生息的證券”。
1.虛擬資本是一種資本,是用於經營獲利的價值
2.虛擬資本是以信用為基礎的
3.虛擬資本有著自己的運行規律
1.虛擬資本是以實體資本為基礎的。
首先,沒有實體資本或實體經濟,就沒有虛擬資本。即如沒有股份制企業,沒有發行債券和其他有價證券的經濟實體,股票和債券等有價證券就不可能出現,虛擬資本也就不可能產生。
其次,實體資本是虛擬資本的利潤源泉。虛擬資本雖然可能比較容易獲得利潤甚至大額利潤,但它不能創造價值,它的利潤的價值最終來源於實體經濟。虛擬資本能否實現價值增值,必須以企業實體資本運作的有效性為前提。
2.虛擬資本又獨立於實體資本之外,有著自己的運行規律。
虛擬資本雖產生於並必須藉助於實體資本,但又是從實體資本獨立出來的另一套資本。以上市股票為例投入股份制企業的資本實體,以勞動力、廠房、機器原料、成品等形式處於生產和經營過程,不斷創造新價值和利潤,發揮著資本的作用。而與此同時,這些股票中有的又在資本市場流通轉讓,頻繁交易,被用於獲取交易(價差)利潤,充作同實體經濟相對立的另一套資本的載體。如果考慮到在有價證券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金融衍生工具,則同實體資本相對立的就可能是幾套資本。一套資本變為幾套資本,前一套資本是實體資本,後一套或幾套資本就成為虛擬資本。
作為虛擬資本載體的有價證券成為商品能夠流通,不是因為它們作為商品創造出來的,而是因為流通使它們成為商品。有價證券不是勞動生產物,本身不凝結著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因而無價值,但它是所有權證書;能夠帶來收益,收益便成為其“市場價值”的內容。在信用制度發達的條件下,人們把憑藉所有權帶來的定期收益,以市場利息率為尺度,就能計算出收益是相當於多少資本帶來的。
虛擬資本市場價值的變動及其決定方法有其獨特的運動形式,其獨特的運動形式是:
(1)它的市場價值是由證券的定期收益和利率決定的,不隨職能資本價值的變動而變動;
(2)一般說來,它的市場價值與定期收益的多少成正比,與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3)其價格波動,既決定於有價證券的供求,也決定於貨幣的供求。
馬克思曾指出:“在貨幣市場緊迫的時候,這種有價證券的價格會雙重的跌落:第一,是因為利息率提高;第二,是因為這種有價證券大量投入市場,以便實現貨幣。” 這表明虛擬資本價格的漲落,取決於有價證券與貨幣這兩種資產它們相互替代程度,而導致它們相互替代程度的因素,是人們資產的選擇。
(1)擴大貨幣資本的積累,信用制度的發展促進了股份制度的產生,而股份制度的產生為股票的發行創造了條件。股票作為現實資本的紙制複本,是未來收益的憑證,代表對未來收益的索取權,股票的發行為擴大貨幣資本積累創造條件;
(2)促進資本的集中,虛擬資本的物質承擔者在有價證券的價格波動,使一部分人有條件以此作為貨幣財富的集中手段,同時以有價證券形成的資本又為企業的兼併、重組提供了條件;
(3)加速資本周轉,這主要體現在銀行超過價值準備發行銀行券進行貼現方面。
(1)有價證券買賣能夠成為投機的工具,造成虛假繁榮,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
(2)經濟危機的爆發,不僅商品難以轉化為貨幣,有價證券也難以轉化為貨幣,這必將大大縮小整個社會的支付能力;
(3)在虛擬資本的積累快於現實資本積累的情況下,生息的貨幣資本不僅不反映現實貨幣資本的積累,而且自我擴張,這樣,就導致了現實資本供求和生息貨幣資本的供求出現明顯的差別,生息貨幣的過剩或不足,不反映或不完全反映現實資本的過剩或不足,增大了調控巨集觀經濟的難度。
縱觀經濟增長理論及其演變,不難發現,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經濟學家所普遍關註的經濟增長是指其實物方面,而且幾乎都集中於闡述資本積累、勞動力增長和技術進步等實際經濟變數與國民收入增長之間的關係。然而,我們不難發現另一個突出的現象: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債券、股票等為代表的虛擬資本數量也在不斷膨脹,結構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調整。[2]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虛擬資本的數量出現了加速度的增長,同時各國也將虛擬資本作為其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1)虛擬資本積累的形式。
由於在馬克思看來,虛擬資本的主要形式是因債券、股票及商業信用票據,因此,虛擬資本積累的形式也主要體現在國債券的積累、股票的積累及商業信用票據的積累。其中,國債券是為了彌補原來借入而且已經用掉的資本而發行的債務證券,是已經消失的資本的“紙制複本”,因而它的積累與現實資本積累無關。股票是現實資本的證書,而不是代表已經消失的資本,當股票的積累表示物質生產的擴大時,它們的積累就反映為現實資本的積累,而當股票的價格由於利息率和供求的變化而漲落時,它們的積累就與現實資本的積累無關。商業信用票據是一種有一定支付期限的債券,它們通過貼現又構成銀行虛擬資本的一部分。因此,商業信用的發展和商業票據的積累也具有和現實再生產的有效擴大相脫離的可能性。
(2)虛擬資本積累與現實資本積累的數量關係。
由於虛擬資本與現實資本在本質.上的不同,因而二者在積累量上也不相同。這是因為:一是股票價值的總和取決於股票的發行數量及股票價格的高低,如果股票數量的增加是由於某些單個資本合併為龐大的股份公司的結果,此時,雖然股票資本增加了,但現實的總資本數量並沒有發生變化;二是如果股票價格因利息率的上升而下降了,或因利息率的下降而上升了,都沒有帶來現實資本量的變化。因此,虛擬資本的積累和現實資本積累在量上是脫節的,並且在多數情況下,虛擬資本的積累大於現實資本的積累。
請問。北海現在搞的資本運作是虛擬資本運作嗎?我看不是,它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當否,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