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貿易環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貿易環境[1]

  貿易環境是指目標市場上,除與產品銷售本身直接有關的內容之外的其他因素,通常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總體狀況;人文狀況,包括人口、語言、宗教、風俗習慣、文化修養、消費偏好等;地理狀況,包括位置、氣候、面積、地形等;交通狀況,包括交通設施、通訊方式、交通工具及港口等;產業與商業狀況,包括資源分佈、生產結構、工農業發展、商業慣例、國際收支、國民購買力、供需季節及其變化等;經濟與貿易政策狀況,包括經濟類型、匯率制度通漲率、市場開放度、關稅及海關制度等;相關法律狀況,包括貿易法、外匯法、海關法、知識產權法等。

貿易環境的分類[2]

  構成貿易環境的外部因素很多,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將貿易環境分為不同的類型。

  1.按照環境因素自身的性質來劃分,可分為經濟環境和非經濟環境

  貿易的經濟環境是指由各種經濟因素構成的貿易環境,如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工農業生產發展狀況,科技發展水平,社會分配和社會消費狀況,交通運輸條件等。貿易的非經濟環境,指由各種非經濟因素構成的貿易環境,如自然地理、政治法律和社會文化等。

  2.按照環境因素對貿易系統的作用範圍來劃分,可分為巨集觀環境微觀環境

  貿易的巨集觀環境指那些制約和影響貿易全局和貿易總量的外部因素,如國內外經濟形勢、國內工農業生產力發展狀況、國民收入分配中的積累與消費比例等。貿易的微觀環境,則是指那些關係到貿易局部和個量的外部條件因素,如貿易企業經營的某種商品的生產發展與消費需求狀況等。

  3.按照環境與貿易活動的關係密切程度劃分,可分為直接環境和間接環境

  直接環境指與貿易企業所經營產品市場直接有關的因素,如市場上同類產品和代用產品的生產與開發情況、消費需求變化、競爭對手的發展動向等。間接環境則是指對貿易活動產生間接影響的外部因素,如政治環境技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

  4.按照環境因素的穩定程度劃分,可分為穩定環境、緩慢發展環境和動蕩環境

  穩定環境,指經濟、技術、法律和文化等主要因素相對穩定的環境。緩慢變化環境,指經濟、技術、法律和文化等因素變化平穩、比較容易預計的環境。動蕩環境,指經濟、技術、政治、法律等因素經常發生重大變化,且無法預計的環境。

貿易環境的特性[3]

  貿易環境一般有以下幾個特性:

  (一)相對性

  相對性指貿易系統的環境構成因素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貿易是個大系統,內部又可分為不同層次的子系統,不同層次子系統的外部環境因素的構成不盡相同。如不同的貿易行業、不同地區的貿易、不同企業的貿易活動,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貿易環境。

  (二)差異性

  差異性指不同的貿易環境及其因素對貿易活動的制約和影響存在著差別。有的影響直接,有的影響間接;有的影響程度大,有的影響程度小。因此,正確認識和區分不同的貿易環境條件,對於增強貿易主體對環境的適應與應變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多樣性

  多樣性指各種貿易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於變化發展之中。貿易環境的這一特點,要求貿易主體應該經常分析貿易環境變化趨勢,並根據這種變化趨勢及時地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決策,以適應環境變化和發展的要求。

貿易環境評價方法[2]

  對貿易進行投資,特別是對外進行貿易投資,一般需要對貿易環境進行評價。如何對貿易環境進行評價,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重要課題,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

  ①貿易環境因素眾多,選擇什麼指標進行評價?有國內學者主張用國民待遇程度、市場開放程度、市場規範程度和社會誠信程度等指標,認為這些環境因素尤為重要。但也有人認為這些指標太少,不能充分反映環境因素。

  ②所選指標如何量化?比如,如何將社會誠信程度加以量化,需要研究。

  ③如何建立具有國際可比性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更是有待深入探討。這裡,對國內外學者採用的一些方法加以簡要介紹,以供借鑒。

  一、冷熱對比分析法

  冷熱對比分析法也稱冷熱對比法,是美國學者伊西阿·利特法克和彼得·班廷於1968年在《國際商業安排的概念構架》論文中提出的一種方法。他們根據美國250家企業的海外投資資料,將各國商業環境因素歸納為7大基本因素59個子因素,並評估了100個國家的投資環境。其基本方法是:

  ①確定影響貿易環境質量的諸因素,美國學者利特法克和班廷當時選擇的基本因素是政治穩定性、市場機會經濟發展與成就、文化一元化、法令障礙、地理文化差異,並將這幾大因素細分為59個子因素。

  ②對所評價市場(國家或地區)的各種環境因素進行冷熱評價,“熱”用“大”表示,“冷”用“小”表示,“不冷不熱”用“中”表示。

  ③綜合評價。“熱”因素多的市場(國家或地區),貿易環境優越;“冷”因素多的市場,貿易環境差;“不冷不熱”因素多的市場,貿易環境居中。

  美國學者利特法克和班廷還結合環境評估,對美國250家企業在100個國家的投資進入模式的分佈情況作了分析,結果是:在一般“熱”類國家,出口進入占47.2%,通過在當地投資建廠進入的占28.5%,技術許可貿易和混合模式占24.3%;在一般“冷”類國家,出口進人的占82.5%,投資辦廠進入的只占2.9%,技術許可貿易和混合模式占14.5%;中間類型國家的進入模式則在上述兩者之間。總的結論是,隨著目標市場由“熱”變“冷”,企業越來越多地採用出口進人模式。

  二、等級評分法

  等級評分法是美國學者經濟學家羅伯特·斯托伯在1969年提出來的。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大致可以分為三步:

  ①將直接影響貿易投資環境的因素分為若幹個大項,並確定各大項的評分標準,各大項的標準分之和為100分。

  ②在每個大項中確定不同的等級和評分標準,如對“當地資金的可供性”,可以確定為“可充分供給”、“可以部分滿足”、“有條件地部分滿足”和“不能滿足”四個等級,並根據該大項的評分標準分別賦予不同的評分。

  ③對照環境因素及等級,對被評價市場(國家或地區)進行評分、彙總,得分越高,表示其貿易環境質量越好,越低則表示貿易環境質量越差。

  等級評分方法的優點是:評估內容具體,評估指標可數量化,操作簡便易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等級評分帶有主觀性,難以如實地反映環境對貿易投資的影響程度。

  三、多因素加權分析法

  多因素加權分析是美國學者威廉·戴姆詹在1972年提出的一種方法,實際上是等級評分方法的演進。該方法的基本做法可以分為3步:

  ①確定影響企業經營環境的因素,並按照各種環境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分別給出相應的權數;

  ②根據各環境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程度進行等級評分,每個環境因素的評分範圍都是0~100,0為完全不利,100為完全有利。

  ③將各因素的評分乘以相應的權數,併進行加總、分類。一般可以按照總分的高低,將可選的目標市場(國家或地區)分為5類:經營環境最佳市場,80~100分;經營環境較好市場,65~79分;經營環境一般市場,50~64分;經營環境較差市場,30~49分;經營環境惡劣市場,0~29。

  四、環境障礙分析法

  這種方法是根據障礙貿易的潛在因素的多寡及其障礙程度來評價貿易環境的優劣,是一種以定性分析為主的評價方法。其基本做法是:

  ①列出障礙貿易投資的主要因素,如政治局勢障礙、經濟體制障礙、資金融通障礙、社會誠信障礙等;

  ②針對所研究的市場(國家或地區),對所列出的障礙因素障礙程度大小,一一進行評價;

  ③對不同市場(國家或地區)的環境障礙進行綜合評價,從中選擇環境障礙小的市場供決策者參考。

  五、聚類分析法

  聚類分析也稱群分析、點分析,是研究分類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我們所研究的樣品或指標之間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似性(親疏關係——以樣品問的距離衡量),於是根據一批樣品的多個觀測指標,具體找出一些能夠度量樣品或指標之間相似程度的統計量。以這些統計量為劃分類型的依據,把一些相似程度較大的樣品(或指標)聚合為一類,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間相似程度較大的樣品(或指標)又聚合為另一類,直到所有的樣品(或指標)聚合完畢,這就是分類。

  在聚類分析中,通常我們根據分類對象的不同分為Q型聚類分析和R型聚類分析兩大類。R型聚類分析是對變數進行分類處理,Q型聚類是對樣本進行分類處理。

  R型聚類分析的主要作用是:

  ①不但可以瞭解個別變數之間的關係的親疏程度,而且可以瞭解各個變數組合之間的親疏程度;

  ②根據變數的分類結果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選擇主要變數進行回歸分析或Q型聚類分析。

  Q型聚類分析的優點是:

  ①可以綜合利用多個變數的信息對樣本進行分類;

  ②分類結果是直觀的,聚類譜系圖非常清楚地表現其數值分類結果;

  ③聚類分析所得到的結果比傳統分類方法更細緻、全面、合理。

  為了進行聚類分析,首先我們要定義樣品間的距離。常見的距離有:絕對值距離、歐氏距離、明科夫斯基距離、切比雪夫距離。聚類的幾種方法:

  ①直接聚類法。先把各個分類對象單獨視為一類,然後根據距離最小的原則,依次選出一對分類對象,併成新類。如果其中一個分類對象已歸於一類,則把另一個也歸人該類;如果一對分類對象正好屬於已歸的兩類,則把這兩類併為一類。每一次歸併都划去該對象所在的列與序列相同的行。經過m-1次就可以把全部分類對象歸為一類,這樣就可以根據歸併的先後順序做出聚類譜系圖。

  ②最短距離聚類法。是在原來的m×m距離矩陣的非對角元素中找出,把分類對象GpGq歸併為一新類Gr,然後按計算公式計算原來各類與新類之間的距離,這樣就得到一個新的m-1階的距離矩陣;再從新的距離矩陣中選出最小者d_{\ddot y}GiGj歸併成新類;再計算各類與新類的距離,這樣一直下去,直至各分類對象被歸為一類為止。

  ③最遠距離聚類法。與最短距離聚類法的區別在於計算原來的類與新類距離時採用的公式不同,最遠距離聚類法所甩的是最遠距離來衡量樣本之間的距離。

  對貿易環境質量的評估,可以按照聚類法的思路進行R型聚類分析。先找出貿易環境質量的因素,將每一種因素作為一個變數,然後進行聚類分析。確切地說,聚類分析法不是一種完整的貿易環境質量評估方法,它只提供了對環境因素的分類技術,在對貿易環境質量指標進行適當聚類之後,一般需要利用其他方法對各指標進行賦值,最後得出評估結果。

  六、灰色對比分析法

  這是我國經濟工作者在研究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時所採用的一種方法,分為指標體系設計、指標權值測定以及綜合評價三個步驟。將這種方法借用到貿易環境質量評估上來,具體操作如下:

  1.貿易環境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設計

  在搜集文獻資料和實際調查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研究,提出以硬環境因素與軟環境因素為兩大主線的貿易環境因素評估體系。硬環境因素下又可分為: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工業基礎、資源保障四大因素;軟環境因素下又可分為: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法律因素、政策因素、社會服務、市場條件、勞動力因素和行政管理八個子指標。再進一步分類,由此形成了完整的環境質量評估指標體系

  2.貿易環境質量指標權值的測定

  在貿易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貿易環境質量的性質和特征的。它們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評估指標體系確定之後,+必須對各項指標賦予權值。研究者採用“灰色對比分析法”來確定各項指標的權值。該方法是一種系統分析的方法,把複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幹有序的層次,然後根據一定客觀顯示的判斷,就每一層次的相對重要程度給出定量表示,即所謂構造比較分析矩陣。利用矩陣求最大特征值(根)及其特征向量來確定出每個層次元素的相對重要性,即權值。

  3.綜合評估

  如果已計算出各項指標的權重,則對投資環境評估指標訂出一個評價等級,各個等級用定量化的分值來表示。如分別用100~80,80~60,60~40,40~20,20~o表示優、良、中、差、劣五個等級。然後根據掌握的信息、數據、資料和經驗對各個指標進行評價,逐一決定各項評估指標的分值。

  值得註意的是:在貿易環境質量評估方法中,有的側重於定性分析,有的側重於定量計算,有的則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定量指標可信度高,因為它是經過調查整理得出的,但是,其中有些指標本身屬於“判斷性”的“定性指標”(註意:這裡所用指標概念與統計學中的指標不能混為一談),若勉強進行量化,不僅會使其失去原來的內涵,而且還可能造成一些誤解,反而會破壞掉原來的準確性。因此,定性與定量方法、定性與定量指標合理結合,不要一味強調“量化”,特別要防止把那些本來不宜量化的指標人為量化。隨著時間和具體評估對象的不同,對貿易環境質量影響因素(指標)的選擇要有所變化,以反映出真實狀況。而且由於各種不同評估方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所以得出來的結論很有可能會出現差異,在進行實際操作時,應儘可能多用幾種方法進行評估,以提高評估結果的可靠性

貿易環境與貿易活動的相互影響關係[3]

  貿易活動與貿易環境的關係,是系統與環境的關係,兩者具有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貿易環境制約和影響貿易運行狀況

  因為,貿易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即在一定的外部環境條件下進行貿易活動,貿易主體必須以其內部條件去適應外部環境。因此,外部環境的優劣,會直接制約和影響著貿易運行的狀況。例如,不同的經濟管理體制,對貿易運行狀況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我國過去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貿易部門的購銷方式以統購、派購和計劃銷售為主,商品流通渠道單一,嚴重地限制了貿易促進商品生產和繁榮城鄉市場作用的發揮。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之後,隨著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條流通渠道和少環節的商品流通體制的建立,使貿易走上了健康運行和發展的軌道,商品流通活了,市場隨之繁榮興旺。

  (二)貿易環境制約和影響著貿易的規模與結構

  貿易的規模和結構,主要取決於社會商品生產和商品消費的規模和結構。商品生產和消費的數量越大,貿易的規模也越大;商品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越合理,貿易結構也趨於合理化。

  (三)貿易環境制約和影響著貿易經濟效益

  貿易經濟效益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多種因素,除了貿易自身因素外,還受外部環境制約和影響,包括國家的經濟管理體制、工農業生產發展水平、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條件和國家對經濟的巨集觀調控狀況。一般地說,國家經濟管理體制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工農業生產水平高,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先進完善,國家經濟巨集觀調控狀況好,貿易經濟效益就好。反之,則貿易經濟效益差。

  但另一方面,貿易的運行和發展,也會反過來對其外部環境產生制約和影響。比如,貿易運行的優劣會影響到社會商品生產的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滿足程度;貿易的發達程度不僅影響到市場的繁榮,而且影響著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貿易活動與貿易環境之間的這種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關係說明,貿易活動一方面要適應貿易環境的變化和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註意發揮貿易對環境的影響作用,通過貿易活動影響貿易環境的不斷改善

參考文獻

  1. 姚新超編著.國際貿易實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07.
  2. 2.0 2.1 易法海主編.貿易經濟學 (第二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2.
  3. 3.0 3.1 易法海主編.貿易經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0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苏青荇,otf125.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貿易環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