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流動性滯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流動性滯存(Stagnant Savings)

目錄

什麼是流動性滯存

  流動性滯存,是指當經濟生活中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強,人們收支預期不良時,人們的儲蓄意願就會增強,消費投資意願就會減弱,儲蓄就會“一枝獨秀”,而消費和投資就會“低迷不振”。儲蓄有多種形式,如窖藏(家庭和企業因非花費目的而在手中持有現金,或把現金收藏在某處),銀行存款,購買股票債券保險單等。由於消費和投資低迷,儲蓄的資金不能全部轉化為投資,餘下的部分就會滯存在家庭、企業和金融機構

流動性滯存概述[1]

  流動性一詞有兩個含義。第一,指一種資產在交易中能迅速變換為別種資產而不遭受損失的能力,以此分析,不同的資產—實物資產生息資產貨幣等流動性也不同,其中貨幣是最富於流動性的資產。第二、指貨幣與資金。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所講的流動性偏好,即指對貨幣的偏好。流動性滯存這一概念中的流動性,是指流動性的第二種含義,指貨幣與資金。

  流動性滯存這一概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

  從社會總供求關係上來看,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最終產品和勞務的供給總量,即社會總供給(AS),可用出售該總供給量的銷售總收人(Y)來表示。這一貨幣總收人經過初次分配後,形成個人收人、企業收人和政府收人三部分。其中個人收人和企業收人又分別變為消費(C)和儲蓄(S)兩部分。

  若政府收人用T來表示,則初次分配的結果變為C+S+T。通過儲蓄轉化為投資(I),政府收人變為政府支出(G),C+S+T經過再分配變為C+I+G.C+I+G就是社會總需求(AD),用社會總支出(E)來代表。在這整個過程中,由於T和G是由政府控制的政策變數,屬於外生的經濟調節變數。所以,社會總供求原生的相對數量關係,即C十S和C+I的相對數量關係,就由經濟體系的一對內生變數—投資和儲蓄的相對數量關係決定。這一分析可用如下圖式表示:

  Y(AS)—個人收人+企業收人+政府收人—C+S+T-C+I+G—E(AD)

  儲蓄是可支配收人(即Y-T)與消費之差。儲蓄有多種形式,如在銀行存款、購買債券和股票以及因非消費目的而持有現金(窯藏)等。

  如果儲蓄不能及時地轉化為投資,就會出現流動性滯存問題。流動性滯存是指在上述從Y到E的圖式中,貨幣滯存於家庭、企業和銀行等經濟單位,使觀察期內貨幣供給量中當期用於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部分比重下降。貨幣供給量可分為兩部分。

  在觀察期內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部分,如居民和企業留在手中用於日常商品和勞務交易的部分,各類儲蓄形式中當期可轉化為技資需求消費需求的部分,政府收支部分等,稱為購買貨幣量或交易貨幣量,以NIP表示。而在觀察期內滯存於家庭、企業、銀行等經濟單位,當期不能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部分,如公眾窖藏的部分、投人股票二級市場的部分、銀行“存差”(即由存款量大於貸款量形成的差額)等,則稱為滯存貨幣量,以Mr表示。若滯存貨幣量在貨幣總量中的比重變大,則貨幣總量流通速度就會減慢。根據公式MV=PQ,在貨幣流通速度V變小時,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就應快於經濟增長率和物價上漲率之和,以滿足商品流通對貨幣量的需要。在極端情況下,當Mr無窮大時,經濟就進人了流動性陷阱,流動性陷阱是流動性滯存的極端情況。

  通過上述分析,可得出通貨緊縮的定義。通貨緊縮就是貨幣供應量中用於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量Mp不足,致使物價水平下降、失業率上升的現象。形成通貨緊縮的原因,或是貨幣供應量不足,或是流動性滯存使貨幣供應量中的Mp部分不足,或是二者兼有。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本質上是內生的,因此,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是流動性滯存。即是說,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通貨緊縮只有和流動性滯存聯繫起來,才能得到較好的說明。

  也可以從社會再生產角度來說明流動性滯存現象。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企業生產出產品,經出賣得到貨幣收人,這一貨幣收人經過複雜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過程,最後到達欲以之購買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購買者手中,形成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以使隨後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賣出,保證社會再生產能夠順利進行。形成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貨幣量,與最初出賣產品所得的貨幣量並不相等。設其它因素不變,若在數量上前者小於後者,則說明出現了流動性滯存。流動性滯存使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足,社會再生產因產品難以賣出而不能順利進行。貨幣可滯存於收人分配和再分配過程的各個環節,其形式則有窖藏、銀行存差等。流動性滯存使貨幣供給量中當期實際上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量減少,形成通貨緊縮。通貨緊縮並不是總貨幣供給量緊縮,而是由於滯存貨幣量增加,使當期實際上用於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量緊縮。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商品流通公式:

  W—G—W(或商品—貨幣—商品)

  按這一公式,商品流通分為賣和買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完全可以分開的。在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如果有相當數量的人賣而不買、或賣而少買,大量貨幣在賣與買兩個階段之間,即在人們手裡停留的時間過長,在其它因素不變時,就會出現商品總需求不足的現象。由於商品從賣到買,經歷了一個複雜的貨幣收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過程,貨幣可停留在家庭、企業、銀行等參與收人分配和再分配的經濟主體手中,這就是流動性滯存現象。筆者在2000年3月提出流動性滯存概念時,用的就是這種說明方法(見《金融理論與教學》雜誌2000年第3期)。至於流動性滯存的原因,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時,是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兩個表現來說明的,凱恩斯是用其有名的“三個基本心理規律”、不確定性和收人分配差距過大來解釋的。

流動性滯存的影響[2]

  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企業生產出產品,經出賣得到貨幣收入,這一貨幣收入經過複雜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過程,最後到達欲以之購買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購買者手中,形成消費需求投資需求,以使隨後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賣出,保證社會再生產能夠順利進行。形成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貨幣量,與最初出賣產品所得的貨幣量並不相等。

  其他因素不變,若在數量上前者小於後者,則說明出現了流動性滯存。流動性滯存使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足,社會再生產因產品難以賣出而不能順利進行。貨幣可滯存於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過程的各個環節,其形式則有家庭和企業的貨幣窖藏(因非交易目的而持有現金)、銀行存差(商業銀行存款額大於貸款額的差額)等。流動性滯存使貨幣供給量中當期實際上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量減少,形成通貨緊縮。通貨緊縮並不是總貨幣供給量緊縮,而是由於滯存貨幣量增加,使當期實際上用於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量緊縮。

  流動性滯存把貨幣量分為兩部分:當期用於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部分,如居民和企業留在手中用於日常商品和勞務交易的部分,各類儲蓄形式中當期可轉化為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部分,政府收支部分等,稱為購買貨幣量或交易貨幣量,以Mp表示。

  而在觀察期內滯存於家庭、企業、銀行等經濟單位,當期不能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部分,如公眾窖藏的部分、投入股票二級市場的部分、銀行“存差” (即由存款量大於貸款量形成的差額)等,則稱為滯存貨幣量,以Mr表示。貨幣總量M=Mp+Mr。

  若滯存貨幣量在貨幣總量中的比重變大,則貨幣總量的流通速度就會減慢。根據交易方程式MV=PQ,可得到下麵這個公式:貨幣供應增長率+貨幣流通速度變動率=經濟增長率+物價上漲率。按這一公式,在貨幣流通速度V變小時,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就應快於經濟增長率和物價上漲率之和,以滿足商品流通對貨幣量的需要。在極端情況下,當Mr無窮大時,經濟就進入了流動性陷阱,流動性陷阱是流動性滯存的極端情況。

流動性滯存產生的原因[2]

  (1)經濟貨幣化金融市場的發展、收入水平的提高等,這些都是長期的、趨勢性的因素,不會引起短期經濟波動。

  (2)由經濟體制、生產技術以及環境和政策等因素的變化導致的居民間收入差距擴大。由於高收入者的消費傾向小於低收入者的消費傾向,居民間收入差距拉大導致國民總儲蓄率上升,總消費率下降,消費不足制約了投資,使儲蓄的資金不能轉化為投資,在銀行形成存差。

  (3)由社會經濟體制、技術以及法律政策等因素的變化導致經濟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人們預期不良、經濟安全感減弱,自我保障和自我保險意識增強,加之存在著形式不同、程度不同的存款保險制度,使人們縮減消費和投資,增加包括窖藏在內的儲蓄,在銀行形成存差。我國2000年前後的通貨緊縮,就是由後兩個原因引起的流動性滯存形成的。

緩解流動性滯存的方法[2]

  消除由流動性滯存帶來的通貨緊縮,有治本與治標兩種方法。

  治本法就是從造成此次流動性滯存及通貨緊縮的根本原因出發,因勢利導,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強人們的經濟安全感;

  健全法律體系,嚴格執法,加大經濟生活的透明度,減少不確定性;運用財政稅收手段改善收入分配,使之既無損於效率又不至於妨礙社會消費的增長;

  完善市場體系,活化市場主體,強化市場對優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這種方法耗時較長,但可以把流動性滯存與通貨緊縮發生的可能性與程度降至最低,對已發生的流動性滯存和通貨緊縮也有滿意的效果。

  治標法就是運用擴張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來消除通貨緊縮。由於通貨緊縮常與流動性滯存相伴,所以,在通貨緊縮時運用擴張的貨幣政策,會遇到以下問題:

  (1)通過“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居民和企業”這一信貸渠道,難以迅速有效地增加貨幣供應量;

  (2)增加的貨幣供應量中,會有很大一部分滯存起來,只有一部分在當期購買商品和勞務;

  (3)由於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不足,利率降低未必會使消費和投資增加。這些都使貨幣政策效果減弱。

  若此時運用擴張的財政政策,由政府向商業銀行和居民發行國債,把滯存的貨幣量變為政府的國債收入,再通過政府支出,使之變為即期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貨幣量。同時,中央銀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從商業銀行手中買入國債,發出基礎貨幣,可實現增加貨幣發行和增加總需求的目標。

  即是說,通貨緊縮時期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效果要好。但由於通貨緊縮時,居民消費傾向較小,財政乘數小,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果也不會十分顯著。此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還會遇到時滯財政債務負擔加重,使未來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加大等問題。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標本兼治。在運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的同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配置資源作用,改善收入分配狀況。特別是在社會保障方面,政府要下定決心,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使公眾增強經濟安全感,為消費和投資的增加,為減輕流動性滯存提供一個信心和心理基礎。

流動性滯存與通貨緊縮[1]

  流動性滯存與商品過剩、資本過剩是密切相關的概念。流動性滯存必然導致商品過剩(商品相對過剩,相對於需求而言過剩),而資本過剩(資金滯存於銀行,形成巨額銀行存差)則是流動性滯存的重要表現,它們都不是真正的過剩,它們都與市場經濟的體制特點有關,是市場經濟現象。

  市場經濟是需求約束型經濟。市場經濟有兩個特點:(1)按要素分配,或按貢獻分配,貢獻大小由市場來直接或間接地做出評價;(2)個人面向包含不確定性因素的市場,對自己的經濟行為及後果負責。這兩個特點是雙刃劍,一方面,它們提供了市場經濟特有的在生產和供給上的動力、壓力和效率;另一方面,它們導致人們之間的收人差距,決定了人們進行風險收益權衡以及自我保障的心態和行為,而收人差距、趨避風險和個人自我保障恰是產生流動性滯存和由之導致的社會總需求不足的原因。市場經濟中周期性的生產過剩就是由市場經濟本身的體制特點決定的。

  流動性滯存這一概念對於準確理解通貨緊縮具有重要意義。多年來,“通貨緊縮”、“通貨膨脹”等辭彙中的“通貨”一詞,一直被理解為“流通中的貨幣量”,即現代經濟學金融學教科書中的“貨幣供給量”。如今,到了消除這一誤解的時候了。

  按流動性滯存分析方法,貨幣供給量M可分為兩部分:(1)被用於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部分Mp;(2)滯存於家庭(窖藏)、企業(窯藏)和銀行(存差)的部分M=Mp+Mr,真正的通貨是Mp而不是Mr.“通貨”中的“通”字,應理解為動詞,是使流通、使運轉的意思。因而,通貨就是使商品能賣出去,使商品流通得以順暢進行,使資源得以利用,使經濟得以運轉的貨幣量。按這一概念,通貨就是Mp而不是Mr.只有通貨,即只有Mp,才是經濟運轉的“第一推動力”。

  按對通貨一詞的新理解,無論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下降的通貨緊縮,還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上升的通貨膨脹,都是由通貨(Mp)的過少或過多造成的。至於通貨(Mp)何以過少或過多,則有其具體的體制、政策、預期等方面的原因。

  對通貨一詞新理解的關鍵在於:第一,“通”是動詞,是使商品流通順暢、使資源得以利用、使經濟得以運轉的意思。通貨就是有此功能的貨幣量。

  第二,廣義貨幣供應量峽分為購買貨幣量Mp與滯存貨幣量Mr兩部分,Mp才是真正的通貨。

  在流動性滯存的情況下,中央銀行預測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公式應為: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二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流動性滯存率。

  流動性滯存率可為正或為負,在公式中前兩個因素不變時,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應隨流動性滯存率的變動而變動。

參考文獻

  1. 1.0 1.1 張國忠 李諭寶.流動性滯存與通貨緊縮.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總第75期.2003年9月第3期
  2. 2.0 2.1 2.2 張國忠.《流動性滯存及相關問題》.經濟學家網站.2003年5月24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8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流動性滯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1.33.70.* 在 2009年6月30日 17:12 發表

不錯 正是眼下中國處境的真實寫照

回複評論
211.103.95.* 在 2009年7月25日 09:27 發表

太好了,真的非常有用!

回複評論
Momoworld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7月27日 22:57 發表

如何解決消費與儲蓄關係的問題有理論是不錯啦,個人認為具體的操作上還是有待討論

回複評論
Jiangcunji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7月31日 15:22 發表

很詳細

回複評論
60.27.244.* 在 2009年8月6日 09:24 發表

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中國不可能實現,人口太多投了也白投,看來沒治了

回複評論
Yytdrago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8月14日 11:48 發表

60.27.244.* 在 2009年8月6日 09:24 發表

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中國不可能實現,人口太多投了也白投,看來沒治了

學習學習

回複評論
222.132.84.* 在 2009年8月15日 18:17 發表

上行下不行,實施任何措施也白答!

回複評論
猫腻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8月20日 01:58 發表

看得頭都暈了,有好多地方都不懂,難道是我的理解力太差了。

回複評論
59.108.198.* 在 2009年8月20日 20:08 發表
) 其實,現在已經到了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階段。

中國原先的發展戰略,已見成效了。 現在該是完善保障制度,平衡經濟、收入等各方面的時候了。否則,容易失衡。

回複評論
210.75.7.* 在 2009年8月23日 13:05 發表

《流動性滯存與政策選擇》一文,相當不錯!

回複評論
116.226.64.* 在 2009年9月9日 16:23 發表

歸根到是誠信!因為我們不相信國家、不相信組織、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

回複評論
116.226.64.* 在 2009年9月9日 16:25 發表

制度能保證嗎?能讓你相信嗎?你相信嗎?

回複評論
Fengclient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月4日 18:14 發表

有點複雜,待會再看

回複評論
222.171.183.* 在 2011年4月2日 17:04 發表

這是我們系主任的理論,感到無比自豪!他就是我們天天見面的張老師,呵呵!

回複評論
222.88.10.* 在 2012年6月1日 11:39 發表

222.132.84.* 在 2009年8月15日 18:17 發表

上行下不行,實施任何措施也白答!

還是體制問題啊 國家集體意識不高 還的從教育入手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