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貨幣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經濟貨幣化是指一國國民經濟中用貨幣交易的商品和勞務占其全部產出的比重及其變化過程。經濟貨幣化與經濟商品化和貨幣作用力成正比。
商品化是指所有產出品中用於交換的比例,商品化程度高,即意味著已經走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階段。
貨幣化是指商品交換與分配過程中使用貨幣的比例,貨幣化程度與物物交換或實物分配的比例呈反比。
一般來說,商品化是貨幣化的前提與基礎,但商品化不一定等於就是貨幣化.
1、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
用商品化衡量的商品經濟發展程度是貨幣化的基礎。
商品經濟越發達,商品交換、價值分配和價值管理就越複雜,貨幣的作用力也就越大。
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決定了貨幣化程度,而貨幣化程度的提高又反過來對商品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2、金融的作用程度
金融的作用程度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1)貨幣信用關係的覆蓋面與影響力
(2)金融業的發展程度
1、貨幣化程度的提高不是無限度的;
2、經濟貨幣化進程不是勻速的,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存在差異;
3、經濟貨幣化向縱深推進到經濟金融化的高級階段。
貨幣化達到一定程度後便會相對穩定在一個水平上。因為按照貨幣化的定義,即一國國民經濟中用貨幣購買的商品和勞務占其全部產出的比重及其變化過程。從理論上分析,不論金融或經濟發展到什麼程度,總存在著一部分為自己消費而生產的產品或服務量,所以,貨幣化比率不可能大於1,其最高值或極限值只能是1,通常只是趨向於1。
貨幣化程度高,意味著社會產品成為商品,其價值均通過貨幣來表現與衡量,商品和勞務均以貨幣為尺度進行分配。貨幣的作用範圍大,滲透力、推動力和調節功能強;反之亦然。
商品流通需要以貨幣為媒介打破實物交換在時間、空間和對象上的限制,從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場;所有商品和勞務都在市場上用貨幣購買,可以擴大價格的覆蓋面和作用場,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對生產和流通的引導、促進及調節作用;貨幣作用範圍的擴大和功能的強化,使國家可以充分利用貨幣形式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或巨集觀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