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瑞典銀行業風險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瑞典是世界經濟比較發達、富有的國家之一,經濟和金融業發展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瑞典銀行業在北歐金融市場也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在高力度控制風險下,目前瑞典銀行業的貸款損失準備水平較低。因此,學習和借鑒北歐瑞典銀行業風險防範內容和監管理念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 一、內部風險管理主要內容、方式和理念
1989年,瑞典政府放開了金融市場,當時瑞典大約有15家比較大的商業銀行, 1992年發生的金融危機造成大部分商業銀行因不良資產爆漲而破產。金融危機結束後,僅剩下北歐斯安瑞典銀行(Sviskaenska Enskilda Banken ,簡稱SEB)和瑞典商業銀行(Svenska Handels Banken ,簡稱SHB)等四家商業銀行。而危機的教訓促使瑞典政府和銀行業確立了一個完整、全面而規範的防範金融風險穩定框架,在以後十多年來,瑞典採取了比較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了銀行業防範風險體系,確保其進行有效運作。在銀行、保險和其他金融業務一同經營的混業經營的模式下,由於高力度控制風險,目前瑞典的商業銀行仍能保持較高的資產回報率。如SEB銀行和SHB銀行的不良貸款(Non-Performance Loan)率常年保持在1%左右,與花旗銀行“不相上下”。總資產為1 660億美元的SHB銀行僅為全球銀行業的第82位,尚不足花旗銀行(1.209萬億美元)之零頭,2002年12月末SHB銀行不良貸款率只有 0.8%,而花旗銀行的不良資產率為2.1%.權益回報率(Return of Equity)比方面,SHB銀行為15.66%,花旗銀行為16.70%.2004年12月31日,總資產為15 913億瑞郎的瑞典第二大商業銀行SEB銀行的貸款餘額為7 830億瑞郎(7.5瑞郎約折1美元),其不良貸款(可疑貸款)率僅為1.12%,2003年和2004年,其貸款損失水平僅分別為0.12%和0.10%, 在全球同行業中可稱領先。
(一)風險管理的層次和類型
北歐SEB銀行將風險定義為預期金融結果的負偏差。風險管理包括與風險處理相關的所有活動,例如:為了在早期明確、測量、分析、監控、彙報已定義的風險,SEB銀行的程式和系統都經過嚴格的配置。風險管理的功能就是由規則、系統、程式及它們的繼續組成的內部控制系統,風險管理的目的是保證在安全、有效、受控的框架下實施業務。瑞典的商業銀行將銀行內部的風險管理分為戰略、執行、操作等層次。
戰略層次是指董事會與總行高管層,在瑞典銀行的風險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董事會下屬的專職風險管理機構為風險政策管理委員會,風險政策管理委員會由高級管理人員和專家組成,主要包括執行總裁、各地區高級經理、財務總監、信貸部主任、風險管理部經理以及風險管理專家。其工作職能主要是負責設計、修正銀行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式,頒佈風險管理準則,規劃部門風險限額,審批限額豁免,監控風險暴露,以達到銀行風險在總量與結構上均與風險管理目標一致。風險政策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一次例會(需要時可隨時召集),側重討論風險敞口與其它頭寸,研究潛在的新交易、新頭寸以及風險豁免等問題,並定期直接向董事會報告。如SEB銀行和SHB銀行等大型銀行的風險管理戰略及政策均由董事會審批。
執行層次是指總行風險管理部、主線主管與分行高管層等。為保證風險管理戰略和政策得到貫徹,一般由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的風險管理部牽頭負責風險管理的具體實施;業務主線主管負責風險的縱向控制,分行高管層負責風險的橫向控制。內部審計部獨立於其它業務部門,專司不同領域中的風險監測,直接對董事會負責。風險管理部中,市場風險管理主管負責監控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管理主管負責監控公司業務的風險敞口。SEB銀行和SHB銀行對風險都採用了矩陣式管理,即在以業務主線為核心的縱向管理的基礎上,各分行的高管層對風險進行橫向管理; 以內審、外審等手段實現風險的實時監測。
在操作層面上,每個風險管理崗位都有明確的業務許可權和制約機制。由於風險存在於業務的每個環節上,全體員工都要樹立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員工在從事每項業務時都必須考慮風險因素,由此形成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的重點還要從關註單筆交易、單項資產和單個客戶,擴大到高度關註所有風險暴露的總體風險控制。
為了對風險進行全方位的管理,通常瑞典的商業銀行還將風險劃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性風險等不同類型,公司、零售、金融機構等不同客戶種類,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等不同性質業務的風險都納入統一的風險管理範圍,並將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到統一的管理體系中,對各類風險依據統一的標準進行測量,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如目前SEB銀行將風險的分佈情況確認為信用風險(含法律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性風險分別占84%、1%和15%.
(二)風險管理的特點和理念
瑞典銀行業十分重視風險管理,把控制風險和創造利潤看作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用形象的語言說,銀行的風險和利潤(回報)是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彼此不能分離。鑒於風險與利潤對銀行同等重要,銀行通常藉助高技術,對風險進行全員、全過程的管理。
首先,瑞典銀行業藉助高技術對風險進行管理。近年來,SEB銀行和SHB銀行等大型銀行大量採用工程技術,識別、衡量和監控風險。這使得風險管理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客觀性和科學性的特征,也使得風險管理成為藝術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工作。通過內部評級、審貸分離、資產組合等技術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運用統計回歸等技術,估算業務發展對流動性的需求,合理搭配資金的來源與運用,對流動性風險進行管理。
其次,瑞典銀行對風險進行全員、全過程的管理。風險伴隨銀行業務而生,在客體上貫穿銀行業務的全過程;由於涉及戰略決策者、中層執行者與一線操作者,所以在主體上又必然涉及銀行的全體員工。在北歐SEB跨國銀行中,無論是董事長,還是一線櫃員,都投身於風險管理之中。雖然他們的工作職責各不相同,但管理風險的目的卻是一致的。這是因為風險管理貫穿了銀行業務的每一個過程,並體現為每一個員工的行為。風險管理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部門的事,而是貫穿到全行、全員,貫穿到業務的每個環節,依賴於從高管人員到基層員工各層次人員的相互配合。
再次,對風險進行科學管理。銀行風險管理不僅涉及大量客戶數據,而且涉及需求、預期等個人或組織行為。因此,僅僅採用模型對風險進行靜態的量化計算是遠遠不夠的。如SEB跨國銀行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除通過違約率和損失率計算客戶風險評級外,還對非預期事件進行考慮,探索潛在問題出現的可能,檢測不足之處,協助識別可能的損失。就個人和組織行為而言,道德風險的概率分佈通常也難以通過模型量化。鑒於此,瑞典銀行通常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風險進行科學管理:一方面對個人和組織行為進行考慮;另一方面利用新的數據,不斷調整模型參數,對風險進行動態管理。風險管理在於風險基金基本控制模式,銀行運用該模式評估其所有業務活動的盈利性和評價客戶建議。2004年,SEB銀行主要風險焦點是貸款操作風險方法與獲取未來充分資金規則的貸款風險模型(BASELⅡ)必須條件的結合。為防範風險,SEB銀行將經營長期戰略計劃和具體業務計劃流程不斷與貸款風險模型(BASELⅡ)相結合,以確保在早期確定、監控、管理與資金相關的操作風險。
- 二、外部對銀行業風險的監控
1991年,瑞典實行金融監管一體化,政府設立一個獨立的機構—瑞典金融監管局(Finansinspektionen)負責對銀行、證券及保險業實施統一監管。目前瑞典金融監管局將商業銀行作為高風險類進行重點監管,特別是加強了房地產信貸的監管。在充分相信商業銀行財務報告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瑞典國內的四大商業銀行風險報告,將主要風險確定為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兩個層面,對商業銀行的風險和內控制度進行監控,以及對商業銀行貸款評估和計算風險模型(BaselⅡ)進行測試。並將風險分為操作、信用、市場和固有風險四個評估區域進行監控,主要側重對內部控制制度檢查。同時對混業經營的風險採取分業調查、依據貸款評估模型對集團風險進行評估。儘管建立貸款風險計算和評估模型非常艱難,但目前瑞典金融監管局仍花大力氣進行更新和完善貸款風險計算和評估模型,試圖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風險進行科學監控。
- 三、風險管理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中行、建行和工行相繼實行了財務重組、政策性剝離了大量不良貸款,而2004年末我國境內全部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仍遠遠高於瑞典境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目前我國銀行業損失水平也高於瑞典銀行業水平。瑞典是當前國際上成功防範銀行風險的國家之一,其銀行業防範風險理念和做法可以為我們提供以下幾點啟示:
(一)高度重視風險管理的做法和對風險進行全員、全過程的管理理念。目前正值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改組上市之機,加強風險意識、建立健全全員、全過程的風險管理機制,防範和化解銀行業操作風險是我國銀行業改組的重中之重。從近年來的審計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基層銀行操作風險問題突出,必須改變基層銀行防範風險理念,樹立全員、全過程風險意識,以便從根本上預防銀行業違規操作問題的頻繁發生。
(二)對風險進行動態管理,特別要關註和控制房地產信貸風險。 1992年瑞典金融危機由房地產信貸風險引發了嚴重的銀行業危機,瑞典政府和銀行業吸取了危機的教訓,十多年來,瑞典銀行業加強了對房地產信貸的動態監控,較好地控制了房地產銀行貸款風險,確保了瑞典銀行業貸款風險水平較低。目前我國房地產貸款增長率繼續高於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長率,房地產貸款占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的份額逐步增加。2004年,在中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餘額最大的十個行業中,房地產業位居第四,金融風險不斷積聚。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房地產信貸規模的巨集觀調控,防範房地產信貸風險。同時審計機關應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對房地產信貸業務開展全面系統地審計,揭露和反映房地產業運行中存在的突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