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農業經濟管理(Management Of Aricultural Economy)
目錄 |
農業經濟管理是運用現代的農業科學和經濟科學的研究成果,遵循自然和經濟規律,對農業生產總過程中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環節,進行領導、組織、決策、指揮和調節。
其內容包括:充分利用各種農業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貧源、合理組織農業生產與正確處理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兩個方面.在組織農業生產力方面,如正確確定農業各部門的生產結構;處理農、林、牧、副、漁五業的相互關係;正確地利用農業各種資源、生產資金和生產資料等。在處理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方面,正確管理國家、地方和企業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個人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在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方面的相互關係。
農業經濟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按客觀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要求,在農業生產部門中合理地組織生產力,正確地處理生產關係,適時地調整上層建築,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和自然資源,合理地組織生產、供應和銷售,妥善地處理國家、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物質利益關係,調動廣大農業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農產品的需要。
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是社會主義經濟管理的組成部分,它包括整個農業部門的經濟管理和農業企業的經營管理。
前者包括農業經濟管理的機構和管理體制、農業經濟結構管理、農業自然資源管理、農業生產佈局管理、農業計劃管理、農業勞動力資源管理、農業機械化管理、農業技術管理、農用物資管理、農產品流通管理和農業資金管理等巨集觀經濟管理。
後者包括集體所有制農業企業和全民所有制農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如計劃管理、勞動管理、機務管理、物資管理、財務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微觀經濟管理。巨集觀的農業經濟管理與微觀的農業經濟管理,是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兩者都涉及到完善生產關係、調整上層建築、合理組織和有效利用生產力的問題。
農業經濟管理的兩重性[1]
農業經濟管理具有兩重性:
一是由生產力、社會化生產所決定的自然屬性(或稱共同性);
一是由生產關係、社會制度所決定的社會屬性(或稱特殊性)。
農業經濟管理的基本原則 [2]
農戶家庭農業經濟管理既不能採用過去以生產改為核算單位的集體經濟管理模式,也不能採用小生產的管理模式,必須借鑒現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結合我國農村各農戶家庭的實際情況,摸索微觀農業管理的新路子。
目前,加強農戶家庭的微觀管理,主要應該確定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一、市場導向原則
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是各個農戶家庭發展農業的著眼點。我們必頃通過加強農業管理,搞好農業的商品化生產和經營,提高農產品商品率,這就需要堅持市場導向原則。
1、農業管理必須剋服自然經濟觀念。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實行自然經濟的生產經營方式,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怎樣生產,都從自身的需要出發,許多農戶‘“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種…‘年莊稼,討一年生活”。近幾年來,這種狀況雖有所好轉,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只是隨著生產的發展,農民生產的產品剩餘增多,到市場上交換的也就增加了。許多農民仍然不註意市場需求,不關心消費者的偏好,只是從自己方便出發, “想生產什麼,就生產什麼,想生個多少,就少產:多少.”使得農業生產發展沒有大的突破,農產:品商幾率很低。這種狀況必須從根本上得到改變。農戶家庭要搞好農業管理,首要一環是要擺脫小生產的生產織倍方式,剋服自然經濟觀念,增強商品經濟意識。
2、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搞好生產經營管理。
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就是使農業生產經苗轉移到以消費者為小心,以市場需要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堅持“消費者需要什麼,我們就少產什麼”, “市場需要什麼, 我們就賣什麼”,這就要求我們認真搞好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瞭解消費者需求及其特征,瞭解市場現狀及變化趨勢,預測各種農產品供求情況及價格變化趨勢,依據這些制定自己的生產經營計劃及實施方案。
二、經濟效益原則
1、農業管理應以經濟效益為小心
所謂經濟效益就是人們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方面產生的有益的效果,就是農業生產經營中產出與投入間的比較。堅持經濟效益原則就是以最小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成果。
2、堅持集約經營
堅持集約化經營是提:劣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所調集約化經營就是節約型的經營,就是節約人力、物力、財力型經商,就是節約資源型的經營。我國以前的農業生產茹本是實行粗放經營,各項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很大浪費。這與我們的國情是極不相稱的,雖然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但除了勞動力資源比較充裕以外(且不談素質如何),扎它農業資源按人口平均計算都是稀缺的,這要求我們必須實行集約化經營。
三、優化組合原則
生產過程是生產要素按照一定比例結合互相作用的過程,生產諳要素之間的配置狀態,對生產發展速度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的來說,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決定著生產過程的性質。生產要素的配置比例,決定生產結果的優劣。徹底解放生產力的關鍵,在於實現生產要素最優組合,如果各要素之間缺乏合理的比例,勢必導致某種要素未被充分利用和另一種要素的被過量利用,從而影響生產的過程和結果,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就中國目前而言,農業經濟管理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 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和棉花定購價,支持農用工業發展,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管理;
- 增加中央和地方對農業的投入,鼓勵並引導集體和農民增加投入,加強農業基本建設和綜合開發;
- 提倡科技興農,穩定農業科研隊伍和技術推廣機構,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
- 按照商品生產的要求,合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農村商品生產,努力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
- 鼓勵和支持鄉鎮企業的發展;
- 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進一步改革農村經濟管理體制;
- 協調農業與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等部門之間的關係,為農業生產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工作。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