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我國大陸最大的港口企業
官方網站網址:www.portshanghai.com.cn/
目錄 |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大陸最大的港口企業。集團先後經歷了上海港務局、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改製,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招商局集團"招商國際"等五家單位作為發起人發起設立,經國家商務部批准,於2005年6月28日正式成立。
集團於2006年10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集團股票自上市以來市值穩步攀升,市場反映良好。目前,正按照股份制企業規範運作。2016年8月,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432位。
2018年5月9日,“2018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發佈,上港集團排名第62位。2018年10月11日,福布斯發佈2018年全球最佳雇主榜單,上港集團位列第210位。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在濟南發佈,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155位。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上海市和長江三角洲腹地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和優越的區位優勢,積極應對全球經濟發展和航運變化的趨勢,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集團戰略發展空間,以建成世界性跨國碼頭經營公司為目標,積极參与國內外港口投資建設,通過港口資源整合、老港區功能轉換和港口市場的開發,逐步形成以碼頭和集裝箱經營為主體,輻射國內外國際市場的跨地區、跨國經營格局。
上海港位於我國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交叉點,服務腹地主要是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主業領域包括港口集裝箱、大宗散貨和件雜貨的裝卸生產,以及與港口生產有關的引航、船舶拖帶、理貨、駁運、倉儲、船貨代理、集卡運輸、國際郵輪服務等港口服務以及港口物流業務。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港集團)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港口股份制企業,現在是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二、集裝箱吞吐量第一的綜合性港口。
上港集團已開闢遍佈全球國際直達的美洲、歐洲、澳洲、非洲以及東北亞、東南亞等地的班輪航線200多條,集裝箱月航班密度達到2183班,是中國大陸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蓋面最廣的港口。全球最大的20家中外船公司已全部進駐上海,在上海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的外國航運公司已逾80多家。
2008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上港集團主業生產雖然增長幅度明顯減緩,但是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全年集團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800.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1%。
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交通運輸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上港集團明確的戰略發展目標。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核心是建設好、營運好、管理好洋山深水港區。上港集團堅持圍繞一個中心、做好兩篇文章,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長江、東北亞和國際化三大戰略,全力發展集裝箱、散雜貨、港口服務和港口物流四個產業,特別是參與洋山深水港區投資建設,全力以赴做好洋山深水港區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自洋山深水港區一期碼頭(1號碼頭)2005年12月10日開港運營以來,二期(2號碼頭)、三期一階段(3號碼頭)相繼建成投產,港口能力和生產效率不斷提高,集裝箱吞吐量快速增長,港區規模效應日益顯現,國際中轉樞紐作用進一步增強。
2008年12月6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北港區主體工程全面建成儀式在洋山三期二階段(4號碼頭)現場舉行,該碼頭的建成開港,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北區主體工程的全面建成,更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對於提振國際國內港航業界的信心,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洋山深水港區必將在全球以航運為紐帶、以港口為支點、以物流為平臺的水運系統網路中更加展示其勃勃的發展生機和活力,上港集團必將在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進程中,加快建成世界強港,為實現“全球卓越的碼頭運營商”的遠景目標而不懈努力!
保持集裝箱產業持續較快健康發展,是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中之重,也是上港集團戰略發展的核心任務。未來三年,上港集團將通過實施長江戰略、東北亞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力求保持集裝箱產業持續較快健康發展,實現中轉業務突破,確立和鞏固上海港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港地位。
1、長江戰略
作為上海港直接貨源腹地的長江流域,是發展上海母港的立足之本,是維持上海港現有增長能力的核心區域。不論是現階段,還是將來,保持並提高長江流域集裝箱市場的占有率,是上港集團發展的基石。長江戰略的核心,旨在主導長江流域貨源流向,增強上海港對長江流域的集聚與輻射能力,實現上港集團的可持續發展。
2、東北亞戰略
作為上海港間接貨源腹地的東北亞地區,是發展母港的增量空間,是確立和鞏固上海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區域。在未來,提高東北亞集裝箱中轉市場的占有率,是上港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臺階。東北亞戰略的核心,旨在以洋山為中心,確立上海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實現上港集團跨越式發展。
3、國際化戰略
作為執行國際化戰略的主要方式,全球視野下的海外市場開拓,是實現上港集團願景目標的必然選擇。碼頭及相關業務的產業擴張,是上港集團為股東創造價值的重要平臺。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旨在培養國際化運營能力,提升國際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輻射國內國際市場的跨地區、跨國經營格局。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上海市和長江三角洲腹地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和優越的區位優勢,積極應對全球經濟發展和航運變化的趨勢,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集團戰略發展空間,以建成世界性跨國碼頭經營公司為目標,積极參与國內外港口投資建設,通過港口資源整合、老港區功能轉換和港口市場的開發,逐步形成以碼頭和集裝箱經營為主體,輻射國內外國際市場的跨地區、跨國經營格局。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有生產用碼頭長度21.43公裡,共有生產用泊位1137個,其中萬噸以上泊位82個,集裝箱泊位26個,全年貨物通過能力為13660萬噸,集裝箱通過能力為850萬標準箱。集團擁有各類裝卸機械2539台,其中集裝箱橋弔66台,生產用倉庫30.1萬平方米,堆場380.4萬平方米,其中集裝箱堆場241.8萬平方米,箱容量28萬個標準箱;糧食圓筒倉2座,容積16.8萬立方米,容量12.4萬噸;運輸船舶9艘,各類港務船舶174艘,以及"新雙峰海"減載船1艘。
集團的重大件裝卸接運中心,為貨主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重大件貨物物流服務。裝運的重大設備有:磁懸浮列車設備,地鐵車廂,華東電網、秦山核電站,三峽設備,隧道工程設備等,單件設備最大的有700多噸,在上海化工工業園區裝卸的最重的化工設備達到800多噸。
集團擁有一流的引航技術和設施、船舶拖帶、減載設備,共擁有25艘大馬力拖輪,可為進出口船舶提供全方位服務。一大批中外資大航運企業增強了對上海港發展的信心,全球最大的20家船公司已全部進駐了上海,在上海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的外國航運公司已逾80多家,貨運代理企業250多家。
集團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碼頭、技術和信息化優勢,形成了優質高效多功能的特色。
集團十分註重提高集裝箱裝卸效率,目前集裝箱碼頭最高裝卸船時量已達到每小時529.23箱,集裝箱橋弔單機台時量最高達到81.85箱,集裝箱船舶的平均在港時間,已下降到了25小時。
為了迅速提高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集裝箱轉運、處理能力,集團投入巨資建設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物流園區。2015年4月15日經國家海關總署等中央部委聯合驗收,正式封關運作,占地1.03平方公裡,這是促進港航產業與現代物流產業聯動發展的先行示範區,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集裝箱物流轉運基地。
公司上市集團的主業生產領域包括港口集裝箱、大宗散貨和件雜貨的裝卸生產,以及與港口生產有關的引航、船舶拖帶、理貨、駁運、倉儲、船貨代理和集卡運輸等業務。上海港位於我國海岸線的中心,地處"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的交叉點。上海港在世界集裝箱港口排名自2003年起已連續四年保持第三位。2006年,集團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8萬標準箱,比上年增長20.1%,絕對增量達363.4萬標準箱,連續三年保持了絕對增量超過300萬標準箱。集團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億噸大關,完成3.03億噸,比上年增長13.1%;外貿吞吐量完成1.92億噸,比上年增長15.7%;其中,外貿進口吞吐量完成9213萬噸,外貿出口完成9964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8.6%和23.1%。自2005年以來上海港貨物吞吐量躍居世界第一大港。集團已開闢遍佈全球、國際直達的美洲、歐洲、澳洲、非洲以及東北亞、東南亞等地的班輪航線200多條,集裝箱月航班密度已達到了2106班,成為中國大陸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蓋面最廣的港口。全球最大的20家船公司已進駐上海,在上海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的外國航運公司已逾80多家。
國內外貨物(含集裝箱)裝卸(含過駁)、儲存、中轉和水陸運輸;集裝箱拆拼箱、清洗、修理、製造和租賃;國際航運、倉儲、保管、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為國際旅客提供候船和上下船舶設施和服務;船舶引水、拖帶,船務代理,貨運代理;為船舶提供燃物料、生活品供應等船舶港口服務;港口設施租賃;港口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港口碼頭建設、管理和經營;港口起重設備、搬運機械、機電設備及配件的批發及進出口(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