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班輪航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集裝箱班輪航線是指至少在兩個港口間通過集裝箱船舶定期往返或環繞航行承運集裝箱貨物的航線,其特征是採用集裝箱從事班輪運輸業務。目前,絕大部分集裝箱航線都以班輪形式經營,因此也常簡稱為集裝箱航線。
集裝箱班輪航線的特點[1]
(1)航線往返程可以掛靠不同港口。
各國(地區)間的貿易存在方向上的不平衡性,船公司在設計航線時,往返程可能掛靠不同的港口。以保證箱位的充分利用。
(2)航線資源配置的相協調性。
開闢一條航線通常需要由幾條船舶組成一個船隊,為使得提供的運力均衡,船隊中的船舶規模和航速最好相同或相近。同時,航線上配置船舶的規模要與航線上的集裝箱量相協調。
(3)航線配船少。
與普通件雜貨船相比,集裝箱船舶的航行速度快、裝卸效率高.所以相同港口間運輸同樣數量的貨物,所需的集裝箱船舶數量大大少於普通件雜貨船。
基本港(Base Port)是船期表規定班輪公司的船舶一般要定期掛靠的港口。大多數位於沿海國家或地區的主要口岸,港口設備條件較好,貨運需求多而穩定。運往基本港口的貨物一般為直達運輸,無須中途轉船(但有時也因貨量太少。船方決定中途轉運,由船方自行安排,承擔轉船費用)。基本港口以外的港口都稱為非基本港(Non-Base Port)。到達非基本港的貨物運費一般是在基本港的基礎上,另外加收轉船附加費。
樞紐港(Hub Port)一般是指各種運輸方式彙集,交通運輸網路迅捷發達.方便貨物集中或疏散的港口。在集裝箱運輸中連接海上幹線與水陸支線,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很強的集裝箱裝卸堆存和集疏運能力的大型港口,一般稱為樞紐港。
喂給港(Feed Port)一般指貨量較小,通過支線運輸,起到為樞紐港供給貨源作用的港口。
(5)航線掛靠少數主要港口。
為了體現集裝箱運輸周轉的高效性,越來越多的班輪公司在開闢航線時只掛靠一些主要港口、樞紐港或基本港,同時依靠一些小型班輪公司或自身再開闢支線將其他港口的箱源集中到掛靠港口,這樣可以大大節約靠泊和港口作業時間,縮短航次時間。
集裝箱班輪航線的分類[1]
1.按航線形態劃分
(1)點—點航線(Point to Point)。
連接A、B兩港,進行往返運輸的航線,如大連一釜山航線。隨著集裝箱船舶的大型化.為提高船舶的箱位利用率。在點~點航線的基礎上,衍生出兩端港航線,如圖一所示。
虛線圓圈範圍內的港口均為基本港,這些港口之間沒有貨物流動。例如,船舶由A港出發,承載著運往E、F、G、H港口的貨物.先後到達B、C、D港而不卸貨;同樣在B港也只裝運到達E、F、G、H港口的貨物,在C、D港口並不卸下在A、B港裝運的貨物,以此類推。
也可以這樣理解,同一虛線圓圈範圍內的港口可以視為一個虛擬的大港,即一個端港,船舶在這個端港的貨量分批次在不同的實際港口(A、B、C、D)分別裝運。另一端也是如此,將E、F、G、H視為一個虛擬的目的港,到該虛擬港的貨物分批次、分地點(E、F、G、H)分別卸下。例如,目前的遠東一歐洲航線即為這一類型的航線。
(2)樞紐—輻射式航線(Hub—and—Spoke)。
該航線又稱為干支配合航線,是以樞紐港之間的幹線航線為骨架,以樞紐港與周邊喂給港之間的輻射支線為補充構成的海上運輸網路,幹線航線由噸位較大的集裝箱船航行,掛靠貨運量大、地理位置佳的樞紐港;非樞紐港由於貨流量較小,採用支線運輸將貨物運送到樞紐港,通過樞紐港將貨物中轉到幹線航線運輸,以實現相互之間的運輸聯結(見圖二)。新加坡、香港、釜山等港口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依靠樞紐輻射式航線,吸引了大量的境外中轉集裝箱。
(3)鐘擺式航線(Pendulum)。
船舶從某個中間地區的幾個港口(簡稱中間港群)開航,向東航行至東部地區的幾個港口(東港群)進行裝卸,再從東港群擺回至中間港群進行裝卸,再由中間港群出發向西擺至西港群進行裝卸,再由西港群擺回中間港群,即完成一個鐘擺周期(見圖三)。
比較著名的鐘擺式航線有歐洲一北美一遠東航線和歐洲一遠東一北美西海岸航線,分別簡稱為巴拿馬鐘擺航線和遠東鐘擺航線。這種航線的優勢是覆蓋面較大,可運載多個貿易區域間的貨物,提高箱位利用率,缺點是航線較長,需要投入較多船舶。
(4)環繞式航線(Go—Around)。
在選定的港口間依次停靠每一港口,一般一個航次中,每個港口僅掛靠一次(也有掛靠兩次的情況)。這種航線的優點是只有去程沒有回程,能解決航線上貨流不平衡問題,提高船舶箱位利用率。還可以增設反向航線以減少環繞性航線運行所需要的時間,由於貿易的不平衡性,正向、反向環繞式航線可選擇不同港口(見圖四)。例如,遠東一北美航路上的許多航線都是環繞式航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航線形式也經常結合使用,例如,樞紐輻射式航線的幹線航線可以是點一點航線,也可以是鐘擺航線或者環繞式航線。
2.按航線覆蓋區域範圍劃分
(1)國際集裝箱航線。
①主幹航線。
國際集裝箱主幹航線多為連接洲際問的航線,需要投入大噸位的船舶,掛靠區域樞紐港。航線由規模較大的班輪公司運營,而且多採用聯盟模式。
②分支航線。
分支航線距離較短。銜接緊密,多是為樞紐港供給貨源或起中轉作用。
③直達航線。
由於兩地間貨量規模較大而開闢的航線,如大連一釜山航線。
(2)國內集裝箱航線。
①外貿內支線。
在國內港口之間為國際幹線航線提供支線服務的航線。雖然是國內集裝箱航線,但運輸國際貨物。
②內貿線。
專門運輸內貿貨物,不具有運輸進出口外貿貨物資格的航線。
全球主要集裝箱班輪航線[1]
全球集裝箱航線連接著北美、歐洲、亞洲、非洲等許多國家,是國際間進行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橋梁與紐帶。同時,集裝箱航線及其規模的形成又受各個國家、港口經濟腹地發展狀況的影響。目前,世界海運集裝箱航線主要有:
(1)跨太平洋航線(遠東—北美航線);
(2)跨大西洋航線(北美—歐洲、地中海航線);
(3)歐洲、地中海—遠東航線;
(4)遠東區域內航線(中、韓、日—東南亞航線);
(5)遠東—澳新(澳大利亞、紐西蘭)航線;
(6)澳新—北美航線;
(7)歐洲、地中海—西非、南非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