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第一條 為了規範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生物資產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生物資產,是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
第三條 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穫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資產,是指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的生物資產,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
第四條 下列各項適用其他相關會計準則:
(一)收穫後的農產品,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
(二)與生物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
第五條 生物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一)企業因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而擁有或者控制該生物資產;
(二)與該生物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或服務潛能很可能流入企業;
(三)該生物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六條 生物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第七條 外購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以及可直接歸屬於購買該資產的其他支出。
第八條 自行栽培、營造、繁殖或養殖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穫前耗用的種子、肥料、農藥等材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二)自行營造的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郁閉前發生的造林費、撫育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調查設計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三)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發生的飼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四)水產養殖的動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庫前耗用的苗種、飼料、肥料等材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第九條 自行營造或繁殖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自行營造的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成本,包括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前發生的造林費、撫育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調查設計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二)自行繁殖的產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成齡)前發生的飼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
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是指生產性生物資產進入正常生產期,可以多年連續穩定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
第十條 自行營造的公益性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郁閉前發生的造林費、撫育費、森林保護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調查設計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確定。
第十一條 應計入生物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處理。消耗性林木類生物資產發生的借款費用,應當在郁閉時停止資本化。
第十二條 投資者投入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三條 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名義金額確定。
第十四條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企業合併取得的生物資產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確定。
第十五條 因擇伐、間伐或撫育更新性質採伐而補植林木類生物資產發生的後續支出,應當計入林木類生物資產的成本。
生物資產在郁閉或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後發生的管護、飼養費用等後續支出,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按照本準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對生物資產進行後續計量,但本準則第二十二條規定的除外。
第十七條 企業對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按期計提折舊,並根據用途分別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當期損益。
第十八條 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使用情況和有關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確定其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產量法等。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準則第二十條規定的除外。
第十九條 企業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使用壽命,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該資產的預計產出能力或實物產量;
(二)該資產的預計有形損耗,如產畜和役畜衰老、經濟林老化等;
(三)該資產的預計無形損耗,如因新品種的出現而使現有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產出能力和產出農產品的質量等方面相對下降、市場需求的變化使生產性生物資產產出的農產品相對過時等。
第二十條 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覆核。
使用壽命或預計凈殘值的預期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或者有關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處理,調整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使用壽命或預計凈殘值或者改變折舊方法。
第二十一條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進行檢查,有確鑿證據表明由於遭受自然災害、病蟲害、動物疫病侵襲或市場需求變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可變現凈值或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麵價值的,應當按照可變現凈值或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麵價值的差額,計提生物資產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並計入當期損益。上述可變現凈值和可收回金額,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和《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確定。
消耗性生物資產減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金額應當予以恢復,併在原已計提的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一經計提,不得轉回。
公益性生物資產不計提減值準備。
第二十二條 有確鑿證據表明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應當對生物資產採用公允價值計量。
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一)生物資產有活躍的交易市場;
(二)能夠從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估計。
第二十三條 對於消耗性生物資產,應當在收穫或出售時,按照其賬麵價值結轉成本。結轉成本的方法包括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蓄積量比例法、輪伐期年限法等。
第二十四條 生產性生物資產收穫的農產品成本,按照產出或採收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人工費和應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計算確定,並採用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蓄積量比例法、輪伐期年限法等方法,將其賬麵價值結轉為農產品成本。
收穫之後的農產品,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處理。
第二十五條 生物資產改變用途後的成本,應當按照改變用途時的賬麵價值確定。
第二十六條 生物資產出售、盤虧或死亡、毀損時,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麵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餘額計入當期損益。
第二十七條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生物資產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生物資產的類別以及各類生物資產的實物數量和賬麵價值。
(二)各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的跌價準備累計金額,以及各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折舊方法、累計折舊和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三)天然起源生物資產的類別、取得方式和實物數量。
(五)與生物資產相關的風險情況與管理措施。
第二十八條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生物資產增減變動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因購買而增加的生物資產;
(二)因自行培育而增加的生物資產;
(三)因出售而減少的生物資產;
(四)因盤虧或死亡、毀損而減少的生物資產;
(六)其他變動。
《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應用指南[1]
- 一、生物資產與農產品
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具有生物轉化的能力,這種能力導致生物資產質量或數量發生變化,通常表現為生長、蛻化、生產和繁殖等。生物資產的形態、價值以及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隨其出生、成長、衰老、死亡等自然規律和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而變化。企業從事農業生產的目的,主要是增強生物資產的生物轉化能力,最終獲得更多的符合市場需要的農產品。
農產品與生物資產密不可分,當其附在生物資產上時,構成生物資產的一部分。收穫的農產品從生物資產這一母體分離開始,不再具有生命和生物轉化能力、或者其生命和生物轉化能力受到限制,應當作為存貨處理,比如,從用材林中採伐的木材、奶牛產出的牛奶、綿羊產出的羊毛、肉豬宰殺後的豬肉、收穫後的蔬菜、從果樹上採摘的水果等。
- 二、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
(一)郁閉通常指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的郁閉度達0.20以上(含0.20)。郁閉度是指森林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標,以林地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表示,完全覆蓋地面為1。
不同林種、不同林分等對郁閉度指標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生產纖維原料的工業原材料林一般要求郁閉度相對較高;以培育珍貴大徑材為主要目標的林木一般要求郁閉度相對較低。企業應當結合歷史經驗數據和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的郁閉度及是否達到郁閉。各類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的郁閉度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二)郁閉之前的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處在培植階段,需要發生較多的造林費、撫育費、營林設施費、良種試驗費、調查設計費等相關支出,這些支出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林木成本;郁閉之後的林木類消耗性生物資產基本上可以比較穩定地成活,一般只需要發生較少的管護費用,應當計入當期費用。
因擇伐、間伐或撫育更新等生產性採伐而進行補植所發生的支出,應當予以資本化。
- 三、消耗性和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減值跡象
根據本準則第二十一條規定,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消耗性和生產性生物資產進行檢查,有確鑿證據表明生物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消耗性生物資產跌價準備或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
生物資產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該生物資產發生了減值:
(一)因遭受火災、旱災、水災、凍災、颱風、冰雹等自然災害,造成消耗性或生產性生物資產發生實體損壞,影響該資產的進一步生長或生產,從而降低其產生經濟利益的能力。
(二)因遭受病蟲害或動物疫病侵襲,造成消耗性或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大幅度持續下跌,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三)因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企業消耗性或生產性生物資產收穫的農產品的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四)因企業所處經營環境,如動植物檢驗檢疫標準等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消耗性或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五)其他足以證明消耗性或生產性生物資產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 四、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
天然林等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有確鑿證據表明企業能夠擁有或者控制時,才能予以確認。
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通常並未進行相關的農業生產,如企業從土地、河流湖泊中取得的天然生長的天然林、水生動植物等。
根據本準則第十三條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名義金額確定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的成本,同時計入當期損益,名義金額為1元。
- 五、生物資產的後續計量
根據本準則規定,生物資產通常按照成本計量,但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除外。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生物資產,應當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一是生物資產有活躍的交易市場。活躍的交易市場,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市場:(1)市場內交易的對象具有同質性;(2)可以隨時找到自願交易的買方和賣方;(3)市場價格的信息是公開的。
二是能夠從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估計。同類或類似,是指生物資產的品種相同或類似、質量等級相同或類似、生長時間相同或類似、所處氣候和地理環境相同或類似。
- ↑ 《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應用指南.財會[2006]18號.財政部.2006年10月30日
基本準則 | 第1號-存貨 | 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 | 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 | 第4號-固定資產 |
第5號-生物資產 | 第6號-無形資產 | 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 第8號-資產減值 | 第9號-職工薪酬 |
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 | 第11號-股份支付 | 第12號-債務重組 | 第13號-或有事項 | 第14號-收入 |
第15號-建造合同 | 第16號-政府補助 | 第17號-借款費用 | 第18號-所得稅 | 第19號-外幣折算 |
第20號-企業合併 | 第21號-租賃 | 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 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 第24號-套期保值 |
第25號-原保險合同 | 第26號-再保險合同 | 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 | 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 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
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 第31號-現金流量表 | 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 | 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 | 第34號-每股收益 |
第35號-分部報告 | 第36號-關聯方披露 | 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 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 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 |
第40號-合營安排 | 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