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整合(Conformity)
目錄 |
整合是指企業收購後,兩家企業在營運、組織和文化等各個方面進行融合。
1、用戶互動。是指建立跨應用和設備的互動用戶體驗。它使用戶可以通過任何設備訪問所有的交易和交流活動,同時將之集成到多種業務系統中,這樣將提高客戶忠誠度,使協作更為有效。
2、應用連接。是指連接應用以共用和使用信息。企業資產有效連接,使不同系統中的信息可以在整個企業範圍內共用。
3、流程整合。它將應用連接發展到下一階段,使企業通過展示、自動化和監控企業內部運作來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
4、建立集成。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現有資產的重組。通常企業的信息系統是逐步建立的。在擴展系統時如果能夠把原來的應用轉化為WEB服務而加以重新利用,將大大縮短建立新系統的周期,並降低系統的費用支出。
5、信息集成。將集成企業內外各種形式的業務信息。與訪問單個信息資源不同,信息集成基於統一的信息資源觀念,使連貫搜索、訪問、複製、轉化和分析成為現實。
這5種整合是互補的,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導致企業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失敗。同時它們各自也是相對獨立的,企業在開始進行業務整合時完全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從某一個方面著手,隨後再逐漸展開,最終實現業務整合的目標。 併購整合的必要性在於併購本身所必然帶來的各種風險。如果想滿足你對併購動因與效應的期望,避免併購陷阱,進行併購整合是必須的。併購整合的出發點是對併購動因和風險的深刻瞭解。
1.合法性原則。在涉及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抵押權、質權和其他物權,專利、商標、著作權、發明權、發現權、其他科技成果權等知識產權,以及購銷、租賃、承包、借貸、運輸、委托、雇佣、技術、保險等各種債權的設立、變更和終止時,只有合法,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才能避免法律風險。
2.合理性原則。在合理的範疇中首先是合理的目標效益性。股東利潤最大化是所有經營方式包括購併 的終極目標。在組合各種資產、人員等要素的過程中效益始終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合理的前提穩定性。只有穩定銜接的基礎上才能出效益。複次是合理地操作誠信原則。只有誠信地履行併購協議,才能讓重新組合的各個股東和雇員對新的環境樹立信心。
3.可操作性原則。所有的步驟和程式應當是在現有的條件下可以操作的,或者操作所需的條件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可創造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法律和事實障礙。同時,整合的程式和結果應是便於股東瞭解、理解並控制的。
4.全面性原則。要切實處理好實施併購整合,前期對於併購對象的價值認定頗有講究。
併購整合的過程[1]
(一)進行事前控制
在進行併購以前要對被併購的企業進行全面的調查,如財務狀況是否良好,該企業是否具備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及高素質的管理團隊等。
(二)註重核心資源
在進行併購時註重核心資源利用及開發,確保核心資源合理運用,建立以核心資源為整合主線的整合方法。
(三)信息反饋機制企業應建立一個合理的信息反饋機制,在整合階段,需要定時定點對整合信息進行反饋,這樣有利於對被併購企業進行管理控制,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四)監督機制
企業在併購前後應建立企業管理監督機制並且與國家的監督機制相聯繫從而降低風險。企業和政府必須重新正確的定位,政府應當起到撮合、促進、紅娘的作用。減少政府對企業併購後在處理債務、結構調整等問題上的干預,應通過法律手段與市場信號的輸入來規範和引導企業的行為。
(五)風險機制
企業整合風險包括財務風險以及經營管理風險等,企業在整合中應建立合理的險預警機制以及風險評定小組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尤其在併購整合處於穩定階段時,要及時地關註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變化。
(六)人員整合管理
首先要保持人力資源的相對穩定,其次是註重對關鍵人員的留用和整合,能否留住關鍵人才,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併購的成敗。
(七)文化整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