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3个条目

克努特·維克塞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J.G.K.维克塞尔)
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1851-1926)
放大
維克塞爾(Knut Wicksell,1851-1926)

維克塞爾(Knut Wicksell):瑞典學派的創始人,維克塞爾累積過程理論的提出者

目錄

克努特·維克塞爾簡介

  維克塞爾(Knut Wicksell,1851-1926)是瑞典學派的創始人,並且對奧地利學派劍橋學派有著深刻的影響。他在20世紀初期提出的貨幣經濟理論,也即累積過程理論(cumulative process),首先突破了此前經濟學家普遍持有的“貨幣面紗”論,試圖將貨幣與實際經濟結合起來,並且對包括凱恩斯在內的經濟學理論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主要學術思想出現在1898年的《利息與價格》(Interest and Prices)一書中。

  維克塞爾生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斯德哥爾摩。也許是上帝的特意安排,與他同一年出生的還有奧爾根·馮·龐巴維克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 他們都是邊際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早期的維克塞爾對經濟學並沒有什麼興趣,只打算成為一名數學家或鑽研物理學;在接觸到德萊斯代爾(G·Drysdale) 的《社會科學的構成》及 J·S·穆勒的一些著作以後, 他的思想才轉到“社會問題”上。和大多年輕人一樣,維克塞爾對各類社會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 並願意發表看法。他曾就社會主義、賣淫、宗教信仰等內容作過專題演講。 令我們略微有些吃驚的是,這位未來的大經濟學家直到三十多歲才開始接受較正規的經濟學訓練。 1887-1888年間,他四處求學:曾到斯特拉斯堡大學去聽布倫塔諾(Lujo Brentano)的勞動經濟學課, 納普(Knapp)的貨幣和信貸課及辛格(Singer) 的經濟分配課;併到維也納聽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的課,到柏林大學阿道夫·瓦格納(Adolph Wagner)的公共財政課。 這些經歷為他將來的學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1901年成為隆重德大學的一個編外教授。

  1916年維克塞爾從隆德大學退休,此後不再有重要的經濟學著作出版。

克努特·維克塞爾的學術研究及成就貢獻

  1893年維克塞爾的第一部著作《價值、資本和租金》問世。 在這部倍受龐巴維克瓦爾拉斯稱道的著作中,維克塞爾完成了一個偉大的綜。 他把傑文斯門格爾馬歇爾邊際效用價值論邊際生產力理論應用於龐巴維克的資本分析, 並把這種結果溶合到瓦爾拉斯的比較靜態一般均衡框架中。 從而成為邊際生產力分配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該理論的時間比學界所公認的這一理論的創始人威克斯蒂德還要早一年。

  三年後他又發表了專題論文《財政理論研究》。 該論文內容比較龐雜, 重點是將邊際效用理論應用於公共部門, 進行公平稅制的設計; 同時提供一種定價方法(特別是邊際成本定價), 應用於純粹的和不完全純粹的公共物品、公用事業服務、寡頭產品或卡特爾產品。 此外他眾多的理論成果中還有一項是所謂財政和稅收的自願交換(或利益)理論。 維克塞爾(1896) 以此開創了“維克塞爾-林達爾-馬斯格雷夫-薩繆爾森-維克裡純公共物品理論”;在處理公共物品上, 維克塞爾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論。 即沒有簡單沿用流行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討論公共物品的供求, 而是採用了一致同意的方法。 布坎南聲稱, 在這一點上, 他深受維克塞爾的啟發。 這裡表明瞭公共選擇學派與維克塞爾的淵源。

  之後,維克塞爾致力於貨幣理論與政策的研究。 在《利息與價格》中, 他首次提出被稱作維克塞爾主義的“累積過程理論”。 這一理論對薩伊的“面紗論”提出質疑, 第一次打破傳統的兩分法, 將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結合起來, 指出貨幣對經濟過程的實質性影響, 成為凱恩斯以及後來主流經濟學思想的直接淵源。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僅僅這三部著作就足以使他跨入一流經濟學家的行列。但當時的瑞典還不能完全理解維克塞爾學說的重大意義,致使維克塞爾在找工作時頗費周折。 為爭取隆重德大學的一個編外教授職位,他不得不和包括卡塞爾( 即那位以購買力平價理論而著稱的古斯塔夫·卡塞爾)在內的另三位對手競爭。幸虧他有法學學位,才得以如願以償。此後維克塞爾長期執教於隆德大學, 直到退休。

  在隆德大學期間, 他分別於1901和1906 年出版了《國民經濟學講義》第一卷和第二捲。 該書對他以前的學術思想作了一下總結,將龐巴維克邊際效用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揉合起來,自成體系,堪與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當時最流行的教科書)相媲美。熊彼特甚至認為, “還沒有掌握維克塞爾《國民經濟學講義》第一卷全部理論的人, 不能說已經完成了經濟系學生應受的訓練。” 並稱維克塞爾是“斯堪的納維亞的馬歇爾”。

威克塞爾在經濟思想史中的地位

  威克塞爾在經濟思想史中占有特殊地位。一方面,他發展了龐巴維克資本利息論瓦爾拉一般均衡理論,是傳統經濟學的維護者;另一方面,他首創了累積過程學說,是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的開創者——這是他對經濟學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

  第一,威克塞爾第一次把處於分離狀態的傳統經濟理論和貨幣理論融為一體。威克塞爾的累積過程原理把涉及到價格形成的經濟理論即價值論和分配論與涉及到價格水平的貨幣理論結合在一個理論框架中。馮哈耶克這樣評論道:“只是由於這個偉大的瑞典經濟學家才使直到這一世紀末葉仍然隔離著的兩股思潮終於確定地溶而為一了。”

  第二,威克塞爾建立了第一個現代巨集觀經濟均衡體系。根據累積過程理論,當貨幣利率低於自然利率時,投資大於儲蓄,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處於膨脹階段;反之,總需求小於總供給,經濟處於緊縮階段。由此,威克塞爾建立的累積過程學說是一個巨集觀經濟均衡體系。因此,他是巨集觀經濟均衡體系的最早創始人。

  第三,威克塞爾首次把利率區分為貨幣利率與自然利率。這個區分在經濟思想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維克塞爾與主流經濟學—“斯堪的納維亞的馬歇爾

  今天的美國經濟學家們在主流經濟學中出盡了風頭。 然而, 一個世紀以前, 美國的經濟學不過處於初級階段。此前一直是盎格魯-撒克遜傳統處於統治地位。人們為了簡單起見, 往往稱十九世紀是英國經濟學家的世紀, 二十世紀是美國經濟學家的世紀。

  其實, 人們很難分清哪是純粹的美國學派, 哪是純粹的英國學派, 哪是純粹的奧地利學派,……是各國經濟學的涓涓細流才匯成今天的經濟學主流。這裡要提的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經濟學家維克塞爾, 由他所開創的傳統影響了直至今天的主流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方面, “維克塞爾微觀經濟學”曾被現代人譽為王冠上的寶石(薩繆爾森語)。無論是邊際生產力分配理論, “維克塞爾效應”, 有關壟斷的討論;還是聲稱自由放任競爭均衡不會必然導致或接近社會福利最大化, 市場競爭的皇帝沒有穿道德的外衣等等, 都是堪稱經典的論述。

  維克塞爾與當今巨集觀經濟學的淵源。維克塞爾對巨集觀經濟學的貢獻也是多方面的。比如, 首次將總量問題引入經濟理論體系核心中來的經濟學流派是早期的瑞典學派, 作為這個學派創始人的維克塞爾自然功不可沒。維克塞爾與現代巨集觀經濟學方方面面的聯繫: 一個世紀以前的維克塞爾就已經把握了現代巨集觀經濟學所關註的最核心問題–––真實變數與名義變數的關係問題。經濟學家樊綱(1991)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現代巨集觀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於, 它著重研究貨幣變數, 即研究名義變數變動的原因以及由名義變數變動所引起的真實變數的變化。例如, 貨幣供給量的變化如何引起物價水平、名義收入等等的變化, 引起總需求的變化( 總需求是以貨幣為支付能力的需要), 並因此引起社會生產水平真實變數的變化。從下麵的分析可以看出, 維克塞爾是怎樣衝破固有的教條, 接觸到現代經濟學的中心的。

  新古典時期的經濟學家大多接受了薩伊的觀點, 將資本主義視為一種實物經濟, 否認貨幣對經濟過程有實質性的影響。在他們看來, 市場是完備的, 所有商品的交易都在組織完備的市場中進行;人們關於市場的知識也是完備的, 所有交易者對所有商品的供給和需求的狀況、現期價格和未來價格的狀況, 都有充分的知識。這樣, 資本主義經濟就不存在所謂的”不確定性”。在一個確定性的世界中把貨幣作為價值儲藏是沒有必要的, 貨幣的作用僅僅是媒介商品交換, 只在商品交換的過程中起著轉瞬即逝的作用, 對實際經濟活動不產生影響, 貨幣只是” 一塊遮擋實際經濟力量活動的面紗” 。與此相對應, 整個經濟研究分成價值理論和貨幣理論兩部分。價值理論研究商品的供求與商品相對價格的關係以及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的決定, 即實物經濟領域的問題; 貨幣理論研究貨幣數量與絕對價格的關係以及絕對價格水平的決定, 即貨幣經濟領域的問題。前者由瓦爾拉斯一般均衡體系來表示, 後者則表現為著名的劍橋方程式, 從而使貨幣理論與價值理論截然分開, 形成所謂”兩分法”。

  第一個站出來打破這種兩分法傳統的就是維克塞爾。他認為, 貨幣在實際經濟中並不是簡單的一層面紗或潤滑油, 將貨幣比作潤滑油不過是一種姑且的說法而已。維克塞爾稱一些經濟學者往往不顧貨幣在實際上所起的作用如媒介交換、投資與資本轉移等, 而動欲將其抽去後所演繹出來的經濟規律, 直接應用於貨幣起著這些作用的現實情況。維克塞爾強調指出:“貨幣的使用(或濫用)事實上對實物交換和資本交易起了強烈的影響。因為貨幣–––例如政府紙幣–––的發行, 將可能破壞巨額的實物資本, 將可能使整個經濟生活陷於絕望的混亂。並且, 這一類事情在實際上不知發生過多少次了。但對貨幣和信用, 若能合理地加以利用, 則亦頗能促進實物資本的形成和全部生產的增加。這話並不是說貨幣與信用本身是實物資本或可以代替實物資本, 而是說通過貨幣和信用, 可以限制現在的消費, 換言之, 即可誘發或強制–––這種強制雖然不是無條件的好–––人們的儲蓄, 藉以促進實物資本的現實的增加”。

  一個理論的提出離不開當時的歷史環境, 而一個理論突破更往往是由於現實發生了大的變動。希克斯(1967)在《貨幣理論評論集》中談到: 貨幣理論與大多數經濟理論相比較並不抽象。……它常常是由某些特定事件和某些作者自己所處時代的特殊經歷引起的。” 如李嘉圖關心的是拿破侖戰爭後貨幣制度的重建問題, 凱恩斯恩斯關心的是二十年代貨幣制度的重建這一類問題, 以及後來三十年代的大蕭條。那麼維克塞爾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提出完成他的理論創新的呢?

  維克塞爾處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交, 當時的歐美世界正在經歷一場”金融革命”。這在當時很多經濟學家的作品中都有反映。比如希法亭的《金融資本》(1908), 凡勃倫的《企業論》(1904)都對經濟中虛擬部分(即貨幣金融因素)對實際部分的影響有所論述。不同的是, 希法亭採取的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 凡勃倫是制度主義的方法, 而維克塞爾則是新古典的方法。

  維克塞爾經歷了瑞典金融方面的繁榮。當時瑞典已有運行良好的資本市場, 在名著《利息與價格》出版的前一年瑞典又設立了中央銀行。這些金融上層建築的發展, 使得貨幣、利率等因素在現象形態上開始表現為超脫於實物經濟之上, 它們在實際經濟中的作用一下子突顯出來。這些新的現實以及長達二十年的物價下跌, 都為維克塞爾進一步闡明貨幣與實際經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契機。於是有了著名的”累積過程理論”。

  “資本自然利率” 的概念是理解維克塞爾理論的關鍵。用維克塞爾的原話來講, “ 借貸資本的需求與儲蓄的供給相一致時的利率, 從而大致相當於新形成的資本之預期收益率叫做正常的自然利率。 就其本質而言, 這個利率是可變的, 若資本利用的希望較好, 則借貸資本的需求就要增加, 因而在最初就要超過其供給。這樣, 利率就將上升, 以致促進了儲蓄的增加, 而同時也壓抑了企業家的需求, 直至在較高的利率水平上再度達到均衡為止。這時, 若無其他原因的干擾, 在商品及勞務市場也將達到均衡, 從而物價與工資就將保持不變。” 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到, 資本自然利率實際上包含著三層含義:

  (1) 自然利率是相當於實物資本之收益率或生產率的利率;

  (2) 自然利率是借貸資本的需求( 投資) 與供給( 儲蓄) 相一致時所形成的利率;

  (3)自然利率是使貨幣保持中立, 既不使物價上升 , 也不使物價下跌的利率。

  顯然, 第一個概念是用以表示自然利率的實質的, 它關係於生產過程;第二個概念是用以說明自然利率形成的, 它關係於資本市場;第三個概念則是用以表現自然利率的作用的, 它關係於商品市場。正是通過自然利率, 看起來分割的資本市場、商品市場和生產過程才關聯起來。為了闡明它們之間的作用機制, 維克塞爾將自然利率與市場利率結合起來考察。但這裡存在一個問題: 資本自然利率作為實物資本收益率, 市場利率作為貨幣借貸資本的收益率, 一個是聯繫著生產過程中的價值範疇, 另一個是聯繫著借貸過程中的貨幣範疇。如何將二者統一起來呢? 這是令很多經濟學家困惑的問題。

  維克塞爾的巧妙之處在於抓住兩種利率間的共同點, 這就是二者都表現為一種實物資本的借貸關係。他指出,” 大致說來, 自然利率同在實際交易中的實際利率是一件東西。我們可以將這種利率看作是假定實物資本沒有貨幣參加而用物品貸出時在這樣的供求情況下所決定的利率, 這樣就可以獲得要一個比較確切的、雖然還是有些抽象的標準。” 顯然, 自然利率在此不過是生產過程與資本品的交換過程的統一而形成的。在此, 維克塞爾直接繼承了龐巴維克的資本理論, 他利用了交換關係這一樞紐, 把各個不同的環節聯繫起來了。因為, 在他那裡, 資本自然利率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交換關係, 貨幣借貸也表現為一種交換關係, 兩種交換關係可以在實物形態(實物資本的借貸) 上統一起來( 當然, 若抽掉物質形態, 也可以在貨幣形式上, 在金融證券形式上統一起來)。正是因為這種統一, 這種聯繫, 兩種利率就有了相互比較的基礎和前提。那麼, 在現實經濟運動中, 這兩種利率究竟是怎樣互動從而影響實際經濟過程的?

  當自然利率與市場利率相一致時, 貨幣是中性的, 貨幣因素就不影響經濟。但在更多情況下, 二者是不一致的。當市場利率低於自然利率, 企業家因獲利希望較大而擴大生產;生產擴大導致生產資料價格上升從而生產資料所有者貨幣收入提高。在利率較低情況下, 提高貨幣收入更多的不是用於儲蓄而是消費, 這樣造成消費品需求上升, 從而消費品價格上升, 以致為生產消費品的資本品需求和價格也上升, 這便形成經濟上升的累積過程。相反, 假如市場利率高於自然利率, 則一切與上述相反, 形成經濟下降的累積過程。

  維克塞爾在這裡不但強調了貨幣對實際經濟過程的影響, 尤其重要的是, 他提出了貨幣與實際經濟的作用機制, 將產品市場、貨幣市場統一起來進行考察。這對後來者凱恩斯、托賓等都有深刻的啟發。

  正如凱恩斯所認識到的, 比起與其他任何模式的關係來, 他的模式更接近於維克塞爾的模式。仔細分析一下凱恩斯的劃時代著作《就業、利息、貨幣通論》,不難發現, 他所談的正是實際經濟與貨幣的關係問題。就業是實際經濟, 利息是中介環節, 貨幣通過中介環節作用於實際經濟, 在這一點上他與維克塞爾的理論有著驚人的相似。所以, 繆爾達爾說, “凱恩斯革命主要是一個盎格魯-美利堅現象。 ……對維克塞爾傳統下成長起來的我輩瑞典學者而言, 凱恩斯的著作可以說是沿著與之相似的思路作出了貢獻, 但無論如何不能得算是革命性的突破。”

  談到實際經濟與貨幣的關聯, 就涉及到所謂關聯機制, 也即傳導機制(transmission mechanism)。在維克塞爾那裡, 自然利率是中介環節。到凱恩斯那裡略有修正。凱恩斯用資本邊際效率代替了維克塞爾的自然利率。然後把資本邊際效率看作是投資收益, 把市場利率看作投資的機會成本。這樣投資行為就取決於成本-收益分析。當資本邊際效率高於市場利率, 投資擴張, 反之投資縮減。與維克塞爾不同的是, 凱恩斯在這裡加入了投資者的預期, 而預期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行為趨於複雜, 但基本的傳導機制未變。

  沿著維克塞爾-凱恩斯的思路, 托賓又提出他的資產組合理論。資產包括實際資產(土地、耐用消費品等等)和金融資產(貨幣、債券等等)。當政策變數發生變動, 比如實際貨幣供給量發生變化, 隨之資產組合開始調整, 導致資產價格和利息率的變化, 從而花費(spending)的變化, 然後是總需求的變化, 最後是總產出的變化。這就完成了從金融市場到實物市場的傳遞過程。所以托賓的研究被認為是“核心經濟理論中實物和金融狀況結合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托賓那裡, 實際經濟與金融的關聯不再是簡單地通過“一般”的利率水平或任何定義的貨幣存量, 而是通過整個金融體系的結構性特征。

  薩伊也好, 維克塞爾也好,凱恩斯也好, 托賓也好, 他們的理論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時期不同的”經濟風格”。

  在薩伊稱貨幣為面紗的時代, 所對應的是貨幣經濟的很不發達。現實中只是有了貨幣流與實物流的分離。是實物流帶動貨幣流, 貨幣流是實物流的反映。二者的關聯是直觀的。

  維克塞爾時代, 金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它對經濟的作用明顯加強。貨幣、信用等逐漸賦予自身獨立的性格, 不再是簡單地對實際經濟的反映, 而是對實際經濟有巨大反作用。

  凱恩斯時代, 股市崩潰導致全球大蕭條足以表明金融因素對實際經濟的衝擊力;而七十年代以後的金融創新再次強化了現代經濟的金融色彩。貨幣流與實物流的分離演變成虛擬經濟與實際經濟的極大偏離。

  這些變化大都反映到主流經濟學的教科書中了。在那裡, 我們會發現簡單的IS-LM模型、 擴展的IS-LM模型、貨幣傳導機制等等。這些大多不過是對自維克塞爾以來的思想進行了一番技術處理, 使它們的理論形式更加精緻和漂亮而已。因為稍作分析就會發現, IS曲線基本概括的就是實際經濟, 而LM曲線基本概括的就是貨幣金融領域, LM曲線移動造成的產出變動, 就是用簡單的模型顯示了貨幣、金融對實際經濟的影響。不過, 當看到IS-LM曲線的時候, 很多人考慮的是曲線斜率大小之類的細節問題, 而幾乎忘了兩條曲線恰好代表這兩個不同的經濟領域, 曲線的交叉移動體現這兩個經濟成分的互動。就目前的研究現狀而言, 金融分析家們往往跳不出他們的小圈子, 喜歡糾纏於一些技術細節; 巨集觀經濟學者又未能完全把七十年代以來的金融巨變(特別是由一批火箭科學家精心設計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出現, 很大程度上切斷了虛擬經濟與實際經濟的關聯。 在虛擬經濟中有時竟找不出任何實際經濟的影子)納入主流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因而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 ,1986)稱 : “符號經濟( 即資本的運動, 外匯率及信用流通) 取代實體經濟(即產品和服務的流通), 成為世界經濟的飛輪, 而且在大體上獨立於實體經濟, 這是一個最為醒目而又最難理解的變化。”

  對於這些變化, 經濟學家也作過一些努力和嘗試。例如將貨幣概念擴展, 由M0到M3等; 或者將兩個市場擴展到三個甚至四個市場(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勞動市場和債券市場)。但無論如何, 期貨期權、更高層次的衍生金融工具以及形形色色的金融發展, 它們如何與實際經濟關聯, 還未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解釋。

  新的時代呼喚新一代的維克塞爾。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克努特·維克塞爾"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huanghao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10日 19:10 發表

太過於文學了吧 給幾個數學方程,這樣能更好的理解啊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