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新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問題新聞(Problem News)
目錄 |
什麼是問題新聞[1]
問題新聞是指新聞人對大眾一度時期關註的某一或某類新聞資源,嘗試從問題的角度調查、研究、分析、闡釋或提出解決的建議,並以生動活潑的創新文體予以表達的新聞作品。
問題新聞的特性[2]
(一)矛盾性
矛盾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依賴和對立,事物之間矛盾性表現在衝突、對抗(立)、鬥爭、失調等等方面。所謂衝突,是“人與人或群體與群體之間為了某種目標或價值觀念而互相鬥爭、壓制、破壞以至消滅對方的方式與過程”。衝突的目的是要打敗對方,衝突雙方是一種直接的反對關係。衝突的種類各種各樣:規模上有個人之間的衝突和集團之間的衝突;性質上有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宗教、種族、民族衝突以及階級衝突與非階級衝突;方式或程度上有口角、文字、拳頭、械鬥、戰爭等。問題新聞(信息)都含有矛盾性,這是符合矛盾普遍性規律的。事物都是由矛盾雙方結合而成的,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每一個環節、過程都充滿著矛盾鬥爭。人類與自然與社會之間的矛盾衝突也是始終存在的。而且問題新聞是矛盾集中、統一的表現,是矛盾激化、鬥爭不可調和的結果。在反映社會衝突這個問題上,問題新聞報道與負面新聞報道兩者是有所區別的,前者既反映雙方的矛盾鬥爭,同時也反映矛盾鬥爭中失利的結果,而負面問題新聞則側重反映矛盾鬥爭中失利的結果。
(二)失調性
失調性是問題新聞信息的重要特性之一。失調有政治失調、軍事失調,經濟、教育、文化失調等等。事物自身各方面關係出現失調以及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出現失調,都會出現產生問題新聞信息。失調是主客觀兼容的概念。經濟比例關係必須符合經濟規律,但它是人為限定的,一旦比例失調,就會造成對其監管的失控。問題的失調性應該包括失控、失衡、失常、失敗。失控是從主觀管理控制角度出發來反映問題的主觀概念,它的失調的程度最重。任何事物失去控制,對社會對團體對個人的影響和衝突將是巨大而深遠的,這種影響以負面居多。失衡是指“一種穩定的狀態失去平衡”,它在失調中的影響力、衝擊力僅次於失控。失衡是指某一局部事物的力量失去平衡狀態,它所引起的最壞的後果就是某一事物內部平衡的喪失:一事物(現象)處於突出顯著的位置,另一事物往往還是能繼續存在的。它對事物的破壞性沒有失控嚴重,而且不涉及巨集觀、大局問題。失常是指“事物失去正常狀態”,是事物本質的扭曲反映。失常不會破壞事物原有狀態,只是一種麻煩、不好的結果或效果。失敗是指“在鬥爭或競賽中被對方打敗(跟‘勝利’相對);工作沒有達到預定的目的(跟‘成功’相對)”。它是指事物矛盾衝突後的一種負面結果,是事物失調後的一種靜態的反映,不是事物的喪失。失敗往往孕育著成功,它會向積極、勝利的方面轉化。
(三)震撼性
震撼性是指問題新聞信息具有令人震動、驚異的特性,具有極強的社會傳播穿透力和生命力,具體表現為刺激性、鼓動性、煽情性。由於問題新聞信息一方面是政治上重要的、有現實意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固而也是最引人關註的。一旦出現,即刻會產生較大的社會震撼和影響。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它是以負面消極、反常的新聞信息占據相當的地位。這些負面信息本身對社會和受眾具有心理學上的刺激和欲知興趣,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人們對外部世界變異的不確定性,且引起人們的密切關註,從而行動起來,阻止反常、負面的事物向消極的方向發展、蔓延,並努力使矛盾問題得以解決,維持社會、國家的穩定和自然界的協調及受眾心理的平衡。問題新聞對人的震撼力度,與具體問題新聞信息的性質、規模、程度、涉及影響的對象多少,與受眾的地理、心理接近程度等直接有關,且成正比例關係。這恐怕也是媒體為什麼熱衷於進行問題新聞報道、搶賣點的最好的傳播學解釋。
(四)疑惑性
疑惑性是指問題新聞信息本身表現出來的讓讀者感到疑難和困惑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問題新聞的疑惑性:一方面,問題新聞信息中的一部分“疑惑不解、弄不清是怎麼回事的問題”,本身就具有極大的疑惑性。另一方面,問題新聞中矛盾的事物、負面的事物往往以不同的形式(甚至是歪曲、假象)出現,容易迷惑人們的視線,擾亂人們的思維。而這後一種問題新聞的疑惑性,屬於隱性迷惑性。問題本身具有疑難性,如果加上人為的偽裝、掩蓋、粉飾,往往更難讓人辨明。比如,原本是搞封建家長制,卻被描繪成善於決策、當機立斷,有利於樹立組織權威,有利於促進工作的開展;本來是沽名釣譽、搞形式主義、勞民傷財,卻說成是貫徹“三個代表”精神,深入基層,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擁護;本來是違紀蠻幹,卻說是因地制宜,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摸石頭過河”。這種喬裝迷惑人的面目,正好表明主體的行為活動是存在問題的。問題新聞的疑惑性還表現在它的模糊性,常常處於朦朧、不明朗的狀態,往往短時間內難以確認其真面目。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認識,但真正的本質屬性,往往被錶面的複雜性所遮掩、干擾。這是我們分析問題新聞特性時應該加以留意的。問題新聞疑惑性這一特征,給新聞傳播工作者正確傳播問題新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不要被某些令人眼花繚亂、錶面熱鬧的現象所迷惑,而要深思熟慮,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問題;對需要進行科學解釋的社會、自然現象,不能草率從事,要科學解釋,解惑釋疑,以正視聽。
(五)兼容性
問題新聞的兼容性是指它的範疇既包涵問題新聞中積極有益的問題和人們一時並不清的難點、疑惑,也包涵中性的問題、現象、矛盾,同時也包涵消極、負面的問題、現象、矛盾。所以我們不要淡問題色變,問題和矛盾不是壞事。比如報道民工潮現象,它本身是一種中性、客觀的現象,而且報道出來,將有利於問題的解決,最終化解矛盾,促進工作開展、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再例如,交通問題、農業問題、“菜藍子”問題、奧運會申辦問題、理想與信念問題等,成為報刊上討論的熱門話題,這就是好事。而“吃喝風”、“追星熱”、“鬥富熱”之類,就不是好事。至於“下海熱”、“出國熱”、“經商熱”、“投資熱”、“股票熱”一類,雖然內中存在著問題,但不宜簡單加以排斥或否定,需要仔細分析研究。比如,“下海”問題,許多機關、單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有些人走出機關“下海”,這不能說是壞事;但如果過分或陷於盲目,那就不好。出國問題也是同樣。我國實行開放政策,有一批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應視為好事。沒有“出國熱”,很難打破長期以來嚴重封閉的局面。但是不具備條件也盲目出國,甚至採取不正當的手段達到出國目的,這就不呵取了。還有,中國曆來賤商鄙商,導致商品經濟很不發達。現在許多人觀念上發生很大變化,樂於為商,形成“經商熱”,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是,如果大家都奔經商這條道,甚至一些中小學生輟學經商,這就需要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加以引導,以遏制不良傾向。至於說到“投資熱”,一般來講,人們樂意投資,而不是把錢隨便花掉,這應該說是好事。如果全國各地重視各項事業必要的和適度的投資,形成風氣,這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無疑大有益處。但近年來一些地方一哄而起,不顧效益,盲目上項目,隨意擴大投資規模,造成該辦的事沒錢辦,甚而一些機關單位職工和-中小學教師發不出工資,就應該堅決糾正。
(六)負向性
問題新聞信息具有較顯著的負向性,問題新聞中的消極負面新聞其負向性特征更為突出。負向性是指相當比例的問題新聞信息本身所展現的存在方式和活動狀態,其結果是負面的。它的深層所暴露出來的東西,如根源、危害、教訓等,都是反面的,是與事物本身運行的方向或人類所從事的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活動的目的和人們所期待方向背道而馳的。這明顯不同於問題新聞信息之外的大多正向新聞信息所表現出來的正向特性。從哲學角度看,矛盾和問題在主客觀世界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存在著大量矛盾對立的問題新聞信息。民主決策與個人專斷的對立,革新創造與因循守舊的對立,安分守己、勤勞致富與坑蒙拐騙、撈取不義之財的對立,植樹造林保護生態與亂砍濫伐破壞環境的對立,珍惜生命、樂善好施與追逐暴力、殺人越貨的對立等等,都是矛盾和問題。前者是正向性的事物,屬正向新聞信息;後者與前者針鋒相對,屬於具有鮮明反向性的問題新聞信息。正向新聞信息是人們的希望看到的,負向問題新聞信息,雖然與人類生存發展進步不利,但是它既然是一種客觀存在,人們也應該瞭解它、正視它,將其作為生活的一面鏡子,以起到警醒告誡的傳播作用。
問題新聞還具有其他一些特性,這裡探討的是它主要的特性,而且是筆者的一家之言。我們對問題新聞的特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探討,這對我們的新聞工作者遵循問題新聞的特殊規律,搞好問題新聞報道,充分發揮問題新聞的傳播功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問題新聞傳播的功能[3]
問題新聞傳播的正向功能表現在如下方面:
1.疏導化解功能。問題新聞傳播疏導化解功能具體表現在:一是熱點、焦點問題信息,重大的社會事件等問題新聞的暴露和反映,對帶著情緒關註問題的受眾可以起到情感宣泄、凈化和穩定的作用;對思想認識的轉變、確立,可以起到積極的引導、強化作用。二是對社會中的衝突、矛盾、疑惑、誤會,乃至因此產生的驚恐不安等緊張心理的直接報道,可以起到消除、化解作用,讓人們平安、踏實地工作和生活,保持人心和社會穩定。
2.警報喚醒功能。所謂警報喚醒功能是指及時將不利的、負面的問題新聞信息報告給受眾,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問題新聞的傳播猶如臭嘴烏鴉,而不是報喜不報憂的喜鵲。它將問題新聞信息及時、如實地報告給社會,讓受眾知道發生了什麼問題,與自己有什麼關係,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將會帶來什麼影響,應該採取什麼應對措施或態度。問題新聞信息由於其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強以及引人註目等特性,所以在傳播時往往能起到警報喚醒的功能和作用。
3.教育勸諫和加勉功能。所謂教育勸諫和加勉功能,一方面是指能使人們改變對問題的模糊認識,確立正確認識,或者錯誤意識行為受到勸諫;另一方面是指對道德規範合乎社會準則的人,進一步起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作用,使人們受到思想、道德、觀念的熏陶和洗禮。
4.監督警戒的功能。問題新聞傳播的監督警戒的功能,主要表現在通過對現實存在或可能出現、發生的問題、矛盾以及消極、負面、污濁的現象進行揭露,讓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通過這樣的輿論督促、關註、批判,給罪錯之人以一定的輿論壓力,起到監督、警戒的作用,使問題得到解決,或者抑制、扼制矛盾、問題以及不良現象、行為和事態的擴張、蔓延,為社會進步掃除路障發揮積極的作用。監督警戒的功能突出地表現在輿論監督上。
5.建設鞭策的功能。建設鞭策的功能主要體現在輿論監督類報道和分析探討類報道上。媒體通過對具體不合乎規範問題的善意地批評,通過對一些可以往好的方向發展,可以得到解決的問題的客觀、啟示性分析和積極的建議,幫助改進不足,吸取教訓,採取有效的措施,把工作搞得更好。
6.扶貧濟困的功能。問題新聞中的負面新聞傳播,雖然具有消極、負面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它還具有情感慰藉、人文關懷和扶貧濟困的功能。比如災禍報道,它可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得到社會的廣泛同情,甚至資助。同時,受害者的悲傷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泄。另外,新聞媒體及時準確地報道災禍新聞,有了社會輿論的關註,相當程度上對政府和造成災禍事件相關的社會主體如何去解決、處理災禍的善後問題,起到積極的監督作用。
探討問題新聞的副作用,筆者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破壞衝擊作用。問題新聞破壞衝擊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消極、負面新聞信息上,是指問題新聞傳播不當造成的對政治管理、社會穩定、經濟建設的嚴重影響和極端後果。
2.瓦解渙散作用。這是指問題新聞中一些負面性很強的信息經過傳播,造成受眾精神萎靡、消沉,意志渙散、消磨,因而產生負向性的傳播效果。
3.腐蝕污染作用。這是指問題新聞經傳播,在起到正向功能的同時伴生出來的腐蝕污染功能。新聞媒體在抨擊一些矛盾、問題或負面現象,而且在一段時間過多報道此類問題時,就會使受眾對自身的生存空間產生悲涼畏懼不安全感,消極、悲觀、厭世、冷漠、心灰意冷,逐步扭曲人的心靈和精神,動搖、改變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使人的道德天平發生傾斜,懷疑、放棄見義勇為、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憂國憂民等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
4.誘導教唆作用。這是指通過暴力等違法犯罪問題新聞信息的細膩渲染等不適當傳播,以及不合乎社會倫理道德等的問題新聞的傳播,客觀上起著誘導、教唆、煽動人的不良欲望或情緒甚至付諸行為而產生的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的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