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新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问题新闻(Problem News)
目录 |
什么是问题新闻[1]
问题新闻是指新闻人对大众一度时期关注的某一或某类新闻资源,尝试从问题的角度调查、研究、分析、阐释或提出解决的建议,并以生动活泼的创新文体予以表达的新闻作品。
问题新闻的特性[2]
(一)矛盾性
矛盾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对立,事物之间矛盾性表现在冲突、对抗(立)、斗争、失调等等方面。所谓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方的方式与过程”。冲突的目的是要打败对方,冲突双方是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冲突的种类各种各样:规模上有个人之间的冲突和集团之间的冲突;性质上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种族、民族冲突以及阶级冲突与非阶级冲突;方式或程度上有口角、文字、拳头、械斗、战争等。问题新闻(信息)都含有矛盾性,这是符合矛盾普遍性规律的。事物都是由矛盾双方结合而成的,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每一个环节、过程都充满着矛盾斗争。人类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始终存在的。而且问题新闻是矛盾集中、统一的表现,是矛盾激化、斗争不可调和的结果。在反映社会冲突这个问题上,问题新闻报道与负面新闻报道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既反映双方的矛盾斗争,同时也反映矛盾斗争中失利的结果,而负面问题新闻则侧重反映矛盾斗争中失利的结果。
(二)失调性
失调性是问题新闻信息的重要特性之一。失调有政治失调、军事失调,经济、教育、文化失调等等。事物自身各方面关系出现失调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出现失调,都会出现产生问题新闻信息。失调是主客观兼容的概念。经济比例关系必须符合经济规律,但它是人为限定的,一旦比例失调,就会造成对其监管的失控。问题的失调性应该包括失控、失衡、失常、失败。失控是从主观管理控制角度出发来反映问题的主观概念,它的失调的程度最重。任何事物失去控制,对社会对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冲突将是巨大而深远的,这种影响以负面居多。失衡是指“一种稳定的状态失去平衡”,它在失调中的影响力、冲击力仅次于失控。失衡是指某一局部事物的力量失去平衡状态,它所引起的最坏的后果就是某一事物内部平衡的丧失:一事物(现象)处于突出显著的位置,另一事物往往还是能继续存在的。它对事物的破坏性没有失控严重,而且不涉及宏观、大局问题。失常是指“事物失去正常状态”,是事物本质的扭曲反映。失常不会破坏事物原有状态,只是一种麻烦、不好的结果或效果。失败是指“在斗争或竞赛中被对方打败(跟‘胜利’相对);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跟‘成功’相对)”。它是指事物矛盾冲突后的一种负面结果,是事物失调后的一种静态的反映,不是事物的丧失。失败往往孕育着成功,它会向积极、胜利的方面转化。
(三)震撼性
震撼性是指问题新闻信息具有令人震动、惊异的特性,具有极强的社会传播穿透力和生命力,具体表现为刺激性、鼓动性、煽情性。由于问题新闻信息一方面是政治上重要的、有现实意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固而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一旦出现,即刻会产生较大的社会震撼和影响。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是以负面消极、反常的新闻信息占据相当的地位。这些负面信息本身对社会和受众具有心理学上的刺激和欲知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外部世界变异的不确定性,且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从而行动起来,阻止反常、负面的事物向消极的方向发展、蔓延,并努力使矛盾问题得以解决,维持社会、国家的稳定和自然界的协调及受众心理的平衡。问题新闻对人的震撼力度,与具体问题新闻信息的性质、规模、程度、涉及影响的对象多少,与受众的地理、心理接近程度等直接有关,且成正比例关系。这恐怕也是媒体为什么热衷于进行问题新闻报道、抢卖点的最好的传播学解释。
(四)疑惑性
疑惑性是指问题新闻信息本身表现出来的让读者感到疑难和困惑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新闻的疑惑性:一方面,问题新闻信息中的一部分“疑惑不解、弄不清是怎么回事的问题”,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疑惑性。另一方面,问题新闻中矛盾的事物、负面的事物往往以不同的形式(甚至是歪曲、假象)出现,容易迷惑人们的视线,扰乱人们的思维。而这后一种问题新闻的疑惑性,属于隐性迷惑性。问题本身具有疑难性,如果加上人为的伪装、掩盖、粉饰,往往更难让人辨明。比如,原本是搞封建家长制,却被描绘成善于决策、当机立断,有利于树立组织权威,有利于促进工作的开展;本来是沽名钓誉、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却说成是贯彻“三个代表”精神,深入基层,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拥护;本来是违纪蛮干,却说是因地制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摸石头过河”。这种乔装迷惑人的面目,正好表明主体的行为活动是存在问题的。问题新闻的疑惑性还表现在它的模糊性,常常处于朦胧、不明朗的状态,往往短时间内难以确认其真面目。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但真正的本质属性,往往被表面的复杂性所遮掩、干扰。这是我们分析问题新闻特性时应该加以留意的。问题新闻疑惑性这一特征,给新闻传播工作者正确传播问题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要被某些令人眼花缭乱、表面热闹的现象所迷惑,而要深思熟虑,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问题;对需要进行科学解释的社会、自然现象,不能草率从事,要科学解释,解惑释疑,以正视听。
(五)兼容性
问题新闻的兼容性是指它的范畴既包涵问题新闻中积极有益的问题和人们一时并不清的难点、疑惑,也包涵中性的问题、现象、矛盾,同时也包涵消极、负面的问题、现象、矛盾。所以我们不要淡问题色变,问题和矛盾不是坏事。比如报道民工潮现象,它本身是一种中性、客观的现象,而且报道出来,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最终化解矛盾,促进工作开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再例如,交通问题、农业问题、“菜蓝子”问题、奥运会申办问题、理想与信念问题等,成为报刊上讨论的热门话题,这就是好事。而“吃喝风”、“追星热”、“斗富热”之类,就不是好事。至于“下海热”、“出国热”、“经商热”、“投资热”、“股票热”一类,虽然内中存在着问题,但不宜简单加以排斥或否定,需要仔细分析研究。比如,“下海”问题,许多机关、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有些人走出机关“下海”,这不能说是坏事;但如果过分或陷于盲目,那就不好。出国问题也是同样。我国实行开放政策,有一批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应视为好事。没有“出国热”,很难打破长期以来严重封闭的局面。但是不具备条件也盲目出国,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达到出国目的,这就不呵取了。还有,中国历来贱商鄙商,导致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现在许多人观念上发生很大变化,乐于为商,形成“经商热”,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如果大家都奔经商这条道,甚至一些中小学生辍学经商,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加以引导,以遏制不良倾向。至于说到“投资热”,一般来讲,人们乐意投资,而不是把钱随便花掉,这应该说是好事。如果全国各地重视各项事业必要的和适度的投资,形成风气,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无疑大有益处。但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哄而起,不顾效益,盲目上项目,随意扩大投资规模,造成该办的事没钱办,甚而一些机关单位职工和-中小学教师发不出工资,就应该坚决纠正。
(六)负向性
问题新闻信息具有较显著的负向性,问题新闻中的消极负面新闻其负向性特征更为突出。负向性是指相当比例的问题新闻信息本身所展现的存在方式和活动状态,其结果是负面的。它的深层所暴露出来的东西,如根源、危害、教训等,都是反面的,是与事物本身运行的方向或人类所从事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目的和人们所期待方向背道而驰的。这明显不同于问题新闻信息之外的大多正向新闻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正向特性。从哲学角度看,矛盾和问题在主客观世界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存在着大量矛盾对立的问题新闻信息。民主决策与个人专断的对立,革新创造与因循守旧的对立,安分守己、勤劳致富与坑蒙拐骗、捞取不义之财的对立,植树造林保护生态与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对立,珍惜生命、乐善好施与追逐暴力、杀人越货的对立等等,都是矛盾和问题。前者是正向性的事物,属正向新闻信息;后者与前者针锋相对,属于具有鲜明反向性的问题新闻信息。正向新闻信息是人们的希望看到的,负向问题新闻信息,虽然与人类生存发展进步不利,但是它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也应该了解它、正视它,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面镜子,以起到警醒告诫的传播作用。
问题新闻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性,这里探讨的是它主要的特性,而且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我们对问题新闻的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探讨,这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遵循问题新闻的特殊规律,搞好问题新闻报道,充分发挥问题新闻的传播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问题新闻传播的功能[3]
问题新闻传播的正向功能表现在如下方面:
1.疏导化解功能。问题新闻传播疏导化解功能具体表现在:一是热点、焦点问题信息,重大的社会事件等问题新闻的暴露和反映,对带着情绪关注问题的受众可以起到情感宣泄、净化和稳定的作用;对思想认识的转变、确立,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强化作用。二是对社会中的冲突、矛盾、疑惑、误会,乃至因此产生的惊恐不安等紧张心理的直接报道,可以起到消除、化解作用,让人们平安、踏实地工作和生活,保持人心和社会稳定。
2.警报唤醒功能。所谓警报唤醒功能是指及时将不利的、负面的问题新闻信息报告给受众,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问题新闻的传播犹如臭嘴乌鸦,而不是报喜不报忧的喜鹊。它将问题新闻信息及时、如实地报告给社会,让受众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或态度。问题新闻信息由于其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强以及引人注目等特性,所以在传播时往往能起到警报唤醒的功能和作用。
3.教育劝谏和加勉功能。所谓教育劝谏和加勉功能,一方面是指能使人们改变对问题的模糊认识,确立正确认识,或者错误意识行为受到劝谏;另一方面是指对道德规范合乎社会准则的人,进一步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使人们受到思想、道德、观念的熏陶和洗礼。
4.监督警戒的功能。问题新闻传播的监督警戒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对现实存在或可能出现、发生的问题、矛盾以及消极、负面、污浊的现象进行揭露,让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通过这样的舆论督促、关注、批判,给罪错之人以一定的舆论压力,起到监督、警戒的作用,使问题得到解决,或者抑制、扼制矛盾、问题以及不良现象、行为和事态的扩张、蔓延,为社会进步扫除路障发挥积极的作用。监督警戒的功能突出地表现在舆论监督上。
5.建设鞭策的功能。建设鞭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舆论监督类报道和分析探讨类报道上。媒体通过对具体不合乎规范问题的善意地批评,通过对一些可以往好的方向发展,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的客观、启示性分析和积极的建议,帮助改进不足,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工作搞得更好。
6.扶贫济困的功能。问题新闻中的负面新闻传播,虽然具有消极、负面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还具有情感慰藉、人文关怀和扶贫济困的功能。比如灾祸报道,它可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社会的广泛同情,甚至资助。同时,受害者的悲伤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泄。另外,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报道灾祸新闻,有了社会舆论的关注,相当程度上对政府和造成灾祸事件相关的社会主体如何去解决、处理灾祸的善后问题,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
探讨问题新闻的副作用,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冲击作用。问题新闻破坏冲击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消极、负面新闻信息上,是指问题新闻传播不当造成的对政治管理、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严重影响和极端后果。
2.瓦解涣散作用。这是指问题新闻中一些负面性很强的信息经过传播,造成受众精神萎靡、消沉,意志涣散、消磨,因而产生负向性的传播效果。
3.腐蚀污染作用。这是指问题新闻经传播,在起到正向功能的同时伴生出来的腐蚀污染功能。新闻媒体在抨击一些矛盾、问题或负面现象,而且在一段时间过多报道此类问题时,就会使受众对自身的生存空间产生悲凉畏惧不安全感,消极、悲观、厌世、冷漠、心灰意冷,逐步扭曲人的心灵和精神,动摇、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人的道德天平发生倾斜,怀疑、放弃见义勇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忧国忧民等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4.诱导教唆作用。这是指通过暴力等违法犯罪问题新闻信息的细腻渲染等不适当传播,以及不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等的问题新闻的传播,客观上起着诱导、教唆、煽动人的不良欲望或情绪甚至付诸行为而产生的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