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新闻信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未知的时事性信息。通常是指再不能分割的、最小的新鲜事实。新闻信息由一个有目的的、主动积极的传播系统对社会信息作多方位、多层次的采集,并以传播系统内部的价值系统过滤后,向确定的(部分为不确定的)目标受众作同时的传送。

新闻信息的选择和表现[1]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理解一个信息解码,所有的解码也是一种新的编码。大众传播体制社会制度的一部分,传播机构本身和它的外部世界的关系规定了它制作的信息的意义,这包括对信息的选择和介绍。从原始素材到新闻信息,传媒机构对新闻原材料进行了选择和加工。这种加工的结果允许产生原始素材和新闻信息的差异。一方面是已经发生的事,是偶然被抓住的事件的原材料;另一方面是产品,是扩散,是给予一定的形式。

  在这个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两种限制,一是内部限制,这是指对整个信息制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技术功能上的限制;其二是外部限制,这是指按照传媒机构的舆论倾向和报道方针所作的对内容的调整。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决定了信息的选择和处理机制,揭示了社会影响的动力性。归根到底,传媒是一个信息过滤器,信息的选择原则与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文化趣味背景是分不开的。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步步深化,各种非公有制的所有制成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新闻信息的选择原则在宣传教育以外,逐步强化了服务和娱乐功能,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各种新的题材和形式。在不同的新闻载体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专栏、专版而不是包揽一切的某种形式,这对应了在经济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说明了社会在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变化,每一个变化的片断在事件性质上反映了自身的新闻性和新闻价值

  在人们常说的新闻事实的标准中,五个W模式仅仅是一种被编码的和任意的经验的表面表达。这是一个线性的模式,它对所有新闻事实的解释是一种链条式的加工过程,是说明事件“是”什么,并由此建立起一个对信息有支配意义的经验模式。新闻信息是要产生一个象征意义的现实,而不是现实的再生产

  线性模式是新闻媒体建立与受众之间传播关系的常规形式,所以天天都必须有新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传媒操作行为的连续性与社会环境所产生的竞争意义上的压力分不开。一个公共传播机构,对社会建设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要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对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予以一个媒介化的表现,这类问题构成传媒的经常性内容,诸如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经济态势、市场走向、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公共卫生、文化动态等专题栏目。毋庸置凝,在中国这样处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有关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各类报道是大众传媒的经常话题。

  在新闻信息的处理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令人瞩目的大事件,这类事件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力,具有最大的社会效应。在日常生活的普通环境中,一个新闻信息也许会让人觉得既不是无足轻重也不是完美无缺,但是通过传媒对一个信息的过滤、选择、提炼和公开报道,大众传媒的放大作用能赋予一个可能并不惊人的事件以更多的意义, 比原来的意义或假定的意义提高。其中有两个因素,接近性与独特性,前者包括心理学上所谈的接近性所产生的社会心理作用,后者主要是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信息内容的表现。

  任何新闻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即新闻的来源。同样,从新闻事件中所能够提炼的新闻主题本身也表明了一种背景功能,这就是它强化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在提供信息量的前提下,新闻主题强化了新闻背景内对象之间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框架,把事件的本质凸现出来,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含量。所以,可以这样说,一个新闻报道类同于绘画中的取景,正是这个取景使人把握住新闻本身的各个方面,并在这个取景当中把个人的观点和立场摆进去。《中国青年报 的副总编马役军这样说过: “真正高明的记者,在文章中是不发表任何议论的。 他不会讲:啊!多么崇高的精神!或,啊!多么卑劣呀!他就告诉你这个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崇高’和‘卑劣’让你去感觉去。有一位管意识形态领导说过一段话,我认为至今是非常对的。他说,西方有许多记者是非常聪明的、卓越的宣传家。他们不采用自己的观点,而把无数事实摆给你。他在摆新闻事实的时候,把他的观点全部贯穿在事实里面了。为什么有的记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就高明在这里。 所以,我说应善于选择重大题材, 同时在表现重大题材时, 表现那种无技巧的高明技巧。”这可以理解为对待热点新闻的冷处理态度。这样的做法从传播效果上来说可能为受众保留了想象和发挥的余地,实际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一个公共传媒不但对社会负有政治和道义的责任,同时也要从媒介市场竞争的现实出发来贴近受众,在新闻信息的处理当中尽量注意体现普通人的利益和普通人的兴趣,注意个人话语和人际表达的运用。当然,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利益、关怀和趣味所关注的是更习惯、更传统的问题。正如美国著名记者杰克·富勒所说:“就报纸而言,我认为假如市场调研很深入,它们是能够反映出人们在一份报纸中要找到的东西,正是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要找到的东西。”

  新闻信息的扩散过程,也是信息的意义可能变形的过程。新闻信息的选择以及如何表现提出一个信息传播权力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媒是公共权力的一部分,具有舆论导向和稳定社会的责任,是社会心理状态的标志

  对一个国家来说,社会的公共安全概念与制度本身的良好运转、工作效率责任心相关。一旦社会上出现风险信息,大众传媒首先要考虑如伺使风险信息的比例合理化,避免诱发潜在的风险,更要避免任何一种风险的神话化。信息是为了减少不肯定性,而大众传媒的操作实践本身首先是要注意到它的社会功能,它的社会调解作用,正确引导社会想象。

参考文献

  1. 浅谈新闻信息的选择和表现[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Tracy,寒曦,essilco.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新闻信息"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