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新闻背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新闻背景[1]

  新闻背景是指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历史条件、环境和原因。从新闻人物看,总有他的经历和社会关系:从新闻事件看,总有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因此,任何新闻都有它或多或少值得交待的背景。

  新闻背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闻背景,仅就写作过程中所直接涉及到的背景材料而言;广义的背景涉及到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包括宏观新闻背景(即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与社会背景。记者只有把握住这种宏观背景,才能胸装全局,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洞察新闻事件在全局中的意义)、微观新闻背景( 即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包括:历史背景、地理背景、数字背景、知识背景、新闻人物背景、新闻事件背景)和其他相关背景材料(包括采访者背景、提供者背景、采访过程背景等)。

  任何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新闻报道要正确反映新闻事实,常常就需要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背景。新闻背景也是一种事实,它虽然不属于新闻事实本身,却是可以用来说明、映衬新闻事实。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麦尔文·门彻在他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的。”由此可见,新闻背景是新闻写作中一个重要的要素。

新闻背景的作用[2]

  突出主题,阐释意义。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孤立地叙述一个新闻事实,并不足以体现出新闻的价值。但是,若将新闻时间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不仅能增加新闻的深度,还能使新闻事件的价值得到凸显,散发出光彩。背景也是一种事实,用背景材料对比衬托新闻事实,可以凸现新闻的现实意义,深化新闻主题,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新闻背景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原因所作的说明。尽管不是每条消息、每篇通讯都要交代背景,但作为一个新闻事件,却经常需要靠必要的背景材料来为它作阐述和补充,它作为烘托主题的绿叶,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从业者的运用和读者的关注。

新闻背景的分类[2]

  (一)对比性背景材料

  这种背景材料是对事物进展的前后、左右、正反进行对比,衬托出新闻事件本身的意义,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事实及其特点、意义的理解。

  (二)说明性背景材料

  说明性背景材料是用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材料,其作用在于能使新闻内容更易于被理解,并起到深化主题,使新闻的意义更清楚和突出。说明性背景材料可分为历史性背景材料、地理性背景材料、人物背景材料和事物背景材料等。

  (三)注释性背景材料

  这是用以帮助读者看懂新闻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的背景材料。它包括产品及物品性能特点的说明、科技成果的通俗介绍、技术性问题的解释等。注释性背景材料的运用能起到使报道内容更好地被观众理解的作用。运用背景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背景的灵活运用[2]

  (一)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在采访和分析问题时,必须充分掌握和运用背景材料,但在写作时,有的却不需要在报道中直接把背景材料写出来。有些短消息,也往往可以不必加背景。即使是较长的报道,有时不写背景也是可以的:有的新闻事实的背景不言自明;有的是一组新闻同时发表,可以互为背景;有的是在报道新闻的同时配发有关资料。背景材料交代的详略,也同样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二)紧扣主题,不要脱离题意

  应当明确这样一个概念:新闻报道运用背景材料,目的是为更好地说明主题,表达主题,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意义,而不是为交代背景而交代背景,更不能冲淡主题或冲击主题。因而在运用背景材料时,切不可游离主题,那些与新闻主题和主要事实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背景材料,都应毫不可惜地删除。

  (三)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

  在新闻报道中处于从属地位的背景材料,一般作为新闻的概述部分,应该言简意明,抓住最能说明问题的实质性事实,寥寥数语,颇有份量地点明要害问题,丽不能展开细写,以致造成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要知道在有限的篇幅里,背景材料一多,势必会冲淡、影响主要新闻事实的联贯和展开。所以,背景材料一定要精选精写,决不可过多过长。

不出现背景资料的新闻稿件[3]

  在某些情况下,新闻稿件中可以不出现肯景材料。背景不出现的原因有两种:

  1、新闻本身就是大背景下新闻。而这一大背景在时间上距离近,在重要性上相当大,在关切度上相当高,所谓焦点问题、热点报道、轰动事件、爆炸性新闻,就是这类新闻。如美伊战争中关于“大规模杀伤武器”,究竟有没有?有了怎样?没有怎样?已经成为开战前后的谈论热点,成为阶段主题新闻。围绕这一主题的新闻, 是否要介绍战争的缘由背景呢?可有可无,酌情取舍。

  再如1998年8月新华社发了篇稿子, 题目是《长江上:游仍在砍树》。这篇稿子在1998年两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情势下,反映长江上游些地方仍在大量砍伐原始森林的事实。此类稿子可谓司空见惯,但为什么在当年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就是背景起的作用。背景是什么?特大洪灾正为人关注,震惊未过,余悸未消,抗洪抢险如潮涌来,而恰恰此时,记者通过稿子让人关注反面事实,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事件,其冲击力即细微效果可想而知。值得注意的是,这则新闻所用的背景情况,在稿子里只字未提。这是运用重大背景而不使之明示的范例。

  2、有的新闻事实本身简洁明了,一清二楚,没有必要再用背景材料进行说明。

  由此看来,尽管新闻稿件中可以不出现背景材料,但背景是存在的。不但存在,而且广为人知。.

参考文献

  1. 秦杰. 如何运用新闻背景[J]. 新闻知识, 2008(3):2
  2. 2.0 2.1 2.2 鞠晗枫.浅议新闻背景的运用[J].黑河学刊,2011(7)
  3. 徐李子. 新闻背景理论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 新闻知识, 2003(12):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陈cc,Tracy.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新闻背景"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M id 1a1444ec54ac6db6c3721c1b0f8f335c (Talk | 贡献) 在 2022年8月17日 22:22 · 广东 发表

第一部分的标点符号没有加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