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職商(Career Quotient,CQ)
目錄 |
職商又稱職業智力(CareerIntelligence),是一種動態職業情境中的成功智力,是人們在面對與工作、職業有關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應對能力。[1]
職商是一個多維構念,包含了人力資本、職業內省、個人適應性、公司意識四個維度;人力資本包括所有與工作相關且可轉移的KSAOs,是個體實現績效目標的首要前提,也是受雇前提。職業內省是對自我和環境的深度認識,是個體在與情境對話中對自己的價值觀、興趣、能力等個體因素,以及工作特征、職業前景等環境因素的認知和評價,最終鎖定職業目標。個人適應性是指個體有意願且有能力改變個體因素(如KSAOs,性情,行為等)以適應環境變化的需要,表現為“對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容忍度”。公司意識是一種員工作為組織經營主體的主人翁意識,體現為對崗位、對團體、對整個組織負責的態度。[2]
職商的研究背景與假設[1]
美國著名職業咨詢專家BarbaraMoses(1998)在其著作《職商———工作生活成功的12條法則》中首次提出了職商概念。他認為,職商是在動態的職業情境中獲取職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一種理解自己和世界並對世界做出有效反應的方式。國內一些經驗學者也有提及職商。盤和林認為,職商是一種包含了判斷能力、精神氣質、積極態度的綜合智慧,它關乎自我與工作、現狀與發展的契合度,是職場發展的動力源泉;西樓望雪認為,職商包含了教育、人生經驗、領袖氣質、集體主義精神、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熱情和效益等7個因素,以及自我職業意識和自我職場信息系統兩大方面,並且指出職商的高低決定著職業發展的成敗。
與職商相關的概念包括人力資本、職業內省、個人適應性、公司意識等人力資本是體現在個體身上的體力、智力、技能、知識、聲譽、關係六大因素(王秀麗等,2008)。職業內省是自我職業概念,是對與職業相關的態度、價值觀、需要和能力的自我認知的明確性和確定性,包括對自我和職業環境的探索,以判斷正確的職業方向(QingxiongWeng,JamesC.McElroy,2010)。個人適應性個做出改變的能力,表現為對衝動、想法、情感和任務績效施加控制以達到設定目標的自我調節(David,2008);它是個體在應對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時所表現出來的個體特質(Hall,2005);公司意識就是更多地參與到團隊協作中,認同且獻身於公司目標,強調共用責任、知識、經驗、情感、信用、失敗、目標等,有利於個體獲取更好的晉升、工資增長和職業滿意度(Claudia,2006)。國內外眾多學者探索了個體特質比如職業適應能力(牛爽等,2009)、社會資本(王忠軍等,2005)、員工導師網路(周小虎等,2009)等對職業成功的預測作用。本研究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認為職商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與職業成功存在正相關關係,並對職業成功具有預測作用。具體的研究假設是:假設1:職商是一個多維構念,由人力資本、職業內省、個人適應性、公司意識四大因素構成;假設2:職商與職業成功呈正相關關係,職商越高的個體越容易獲取職業成功,反之亦然。假設3:在控制人口統計學變數之後,職商對職業成功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職商對職業成功的預測作用[2]
職商是一種內在特質,它引導著個體在動態職業情境中的認知及行為,最終影響個體的職業成果。在職業探索階段,職商高有助於準確認識自己和職業環境,以便個體做出正確的職業決策。在職業建立階段,職商高有助於實現個體-工作匹配和個體-組織匹配,從而獲取較高的工作滿意度和職業滿意度;有助於增加個人籌碼,擴展職業發展資源,增加就業機會和職業發展機會,促進物質收入增加。在職業轉換階段,智商高有利於改善工作轉換期間的精神狀態或對工作丟失的負面知覺、縮短工作轉換的時間間隔、提高工作轉換後的工作質量。在職業維持階段,職商高有助於個體做出有效的自我調節,以剋服職業高原對個體的職業發展所形成的障礙。總之,職商高有助於個體實現客觀的和主觀的職業成功。
職商的持續開發策略[2]
1.大力投資於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投資是一種投資回報率非常高的預支性投資。第一,加大對人力資本保值型投資,關註身心健康。對醫療衛生和保健的投資,對心理壓力進行適當干預和調節的投資可以減少生病時間,改善體能和精神狀態,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增加人力資本增值型投資,堅持持續學習,如學校教育,成人教育,在職培訓,停薪留職脫產培訓,乾中學(徒工對導師的學費、時間、精力、情感投入),自學等;第三,增加對人力資本合理配置上的投資。通過適當的崗位調整、工作流動或遷徙可以優化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之間的組合,實現人力資本的增值。人力資本投資有助於提高績效、提高工作滿意度,促進職業發展。
2.強化職業內省
強化職業內省可以增強職業動機,促進職業目標的實現。第一,要建立以自我認知為基礎的自我評估機制。自我評估是基於對過去經歷的觀察審視,藉助測評工具和專家咨詢,對自己的個人價值觀、興趣愛好、性格特質、能力、績效表現等做出全面的評價和分析。自我評估的方法包括:1)時間比較:將個人的現狀與過去或未來的期望進行比較;2)社會比較:將個人與相似的他人進行比較,有向上比較和向下比較;3)將自己的行為與抽象的個人標準進行比較。自我評價有利於形成對自己的能力、想法的準確認識,以預期和控制未來的績效表現。第二,要制定清晰可行的職業目標及其實現策略。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感興趣的各種職業、行業,甚至公司的相關信息,結合個人價值觀、興趣、能力等個體因素做出適當的職業選擇,鎖定職業目標,並制定可操作的職業規劃以實現職業目標。
3.提升個人適應性
個人適應性是動態環境對個體的一項基本要求。提升個人適應性,第一要增強環境敏感性,培養適應性意識。個人應關註周遭的細微變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掌握職業特性及發展趨勢之外,還必須對公司的各種經營管理情況、行業發展趨勢等有一定的瞭解,這能夠幫助個人從某些重大或細微的變化中,覺察出公司或自身職位可能遭遇的危機衝擊,從而提前做好某些準備。第二要提高自我調節能力,適時改變或調整自己的認知、情緒或行為以適應變化。自我調節策略主要包括:差異覺察和差異消減有助於監控和調整認知與情感狀態,操作過程,以及環境的條件或結果;目標設定和適時調整可以起到自我激勵和行為導向作用;心理暗示可以提高人的意志力和主動性,發揮人的潛能等;
4.提高公司意識
無邊界職業生涯條件下,組織與個體之間形成交易型契約關係,雖然組織忠誠在這種短期化和臨時化的契約下很難形成,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司意識就不重要了,相反,個體行為更應該受公司意識的約束。公司意識是一個職業人必備的、對崗位、對團體、對整個組織負責的態度和意識。提高公司意識,首先要清楚的認知作為職業人應具備哪些公司意識。公司意識的具體內容包括:責任意識、敬業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學習意識、創新意識、奉獻意識等。然後要以實際行動來鍛煉和培養公司意識。例如:以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嚴謹高效的執行力,強烈的團隊精神、領導精神和創業進取精神來換取高績效;端正對待職業和組織的態度,剋服頻繁流動所帶來的臨時性觀念和行為,主動將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組織目標掛鉤,向當前雇主和潛在雇主都展現出誠信、可靠的形象等。
5.加強自我推銷,增加社會資本
有意識地積累和運用社會資本是保障個體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策略。第一,註重個人形象塑造,通過恰當的外形展示如穿著、髮型、妝容,以及言談舉止、行為方式等來向別人傳達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第二,加強印象管理。個體可以通過意見遵從、熱情相助、以奉承和贊美抬舉他人、自我宣傳等來獲取別人對自己的良好印象和善意感;也可以利用藉口、辯解、道歉,儘可能的劃清與消極事物或人物的界限,來修複受損的形象,儘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地看待自己。理解他人對自己的知覺與認知,並據此創造出有利於我們的良好形象,將有助於我們成功地與人交往。第三,積極維護和拓展社交網路。通過情感支持、社交陪伴支持、信息支持或物質支持等維護途徑來積極維護現有社交網路,以外顯真誠的方式與目前和以前組織內的同事、上司、下屬、導師,甚至供應商和客戶建立良好的正式或非正式人際關係。此外,要有意識、有選擇地拓展異質性社交網路。主要拓展方式有:1)通過強關係的拓展,朋友的朋友也可以納入自己的社交圈;2)通過媒介的拓展,信息技術和網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社交平臺,可以打破時空界限,有助於我們拓展社交網路;3)通過興趣團體的拓展,擁有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的朋友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為彼此帶來新鮮的視角等。
朋友多,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