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經營邊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經營邊界

  經營邊界是指市場的局限性,實行拓展經營邊界的主要方式為增加經營品種以及新品種的生產經營

經營邊界的理解[1]

  1.“邊界”一詞可以理解為事物靜態概念的包含或動態活動的界限。例如,企業邊界指的是企業在縱向與橫向上和市場相區分的涵蓋以及企業內部委托—代理活動和外部市場交換活動的界限。當然,在現實中由於企業經營方式的多樣化(主要是指縱向或橫向一體化的程度),企業邊界往往是模糊的。根據“邊界”一詞的本義,從可考慮因素(可以並值得控制的因素)和不可考慮因素(不能或不必控制的因素)的區分出發,筆者將企業經營邊界定義為:企業在進行戰略決策和戰術方案的制定中應該考慮的影響因素及其在具體實施決策和方案時的經營操作範圍。比如,在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經營邊界幾乎只有上級下達的計劃指標(包括產量指標、成本指標、利潤指標等),而供求、價格競爭風險融資等方面的市場信號幾乎不進人企業決策範圍。從企業經營實踐的運作來看,經營者對生產和銷售過程的安排主要致力於定期或提前完成上級下達的計劃數量指標,當然一定程度上還有其他方面的追求,比如先進工作者、質量標兵、勞動模範、紅旗手等。企業(包括決策者員工)的經營動力主要源於上級計劃的壓力或本身對某種精神榮譽的追求或思想上的奉獻理念,而現實中搭便車磨洋工等團隊工作的弊端充分證明傳統體制下企業經營的動力是微弱的。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某種物質利益關係沒有被納人企業的經營邊界,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根本關係”都沒成為企業經營的可考慮因素,帶來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2.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經營邊界包括兩個方面,即靜態的經營邊界和動態的經營邊界,前者是指經營者在決策權衡的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它具有相對穩定性,受制於一定的經濟體制,從而受制於一定的經營觀念。後者則是指企業在實現其經營目標的過程中的經營操作範圍,儘管它也受到某種經濟體制和經營觀念的約束,但同時也表現出實踐操作的相對靈活性。還以我國的傳統體製為例,那時就有很多農民把集體耕作當成一種休息,而下班後,甚至在月光下搞自己的自留地工人可以用在國有工廠里學到的技術搞點“家庭作坊”,未完成計劃指標的企業領導則可以通過關係去“完成”計劃,這些“越軌行為”所反映的就是企業動態經營邊界的彈性,即經營邊界的相對靈活性。也正是這種彈性衝擊著已有的制度與觀念,以致新的制度與觀念的產生。而新的制度與觀念形成以後,必然又伴隨著與它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的靜態經營邊界,如此反覆,制度、觀念與經營邊界在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中推動企業經營模式向更高層次發展。很顯然,企業(動態的)經營邊界推動經營觀念的發展,經營觀念的提升反過來又導致企業(靜態的)經營邊界的延伸。

  3.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漸趨完善的過程中,由於市場經濟本身所固有的竟爭性和開放性,企業的經營邊界的相對靈活性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是經營邊界在時間上的變動性,這主要是指企業經營在時間上的權變性質。市場上的盈利機會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只是一瞬間的事,商機在不斷地創生,又不斷地消逝,這便要求企業不時地調整其經營邊界,以適應市場行情的時間變化。從而,企業經營邊界在時間參照系中便表現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變動性。二是經營邊界在空間上的伸縮性。由於市場經濟本身是一種開放型經濟,這就不僅要求企業經營邊界要突破國內的地方保護,更重要的是要突破國際間的貿易保護,在更廣泛的領域中權衡利弊得失,根據整體戰略佈局的要求,對經營邊界在空間上作統籌性的調整,或擴展,或收縮,以達到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就是企業經營邊界在空間上的伸縮性。三是經營邊界的交叉滲透性。這是特指兩種不同的經營觀念在更替過程中,企業經營邊界所表現出來一種混合性質,即它既孕育著新觀念的產生,同時又帶著舊觀念遺留下來的某種印記,實踐中很難辨出它究竟是處於哪種經營觀念的支配下之下。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經營模式是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說它市場化,它卻受到來自政府主管部門的種種約束;說它計劃化,它又確實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或者說,企業同時經營著政府和市場,這時,企業經營邊界便表現出一種交叉滲透的性質,我們很難找到一種能與之基本吻合的特定的經營觀念。正是因為企業經營邊界具有上述三個方面的性質,我們才可以說它始終是開放的,與其說它是個概念,不如說它是個動態的過程。

經營邊界的擴大

  經營邊界擴大一般包括三種情況:一是生產經營的產品市場邊界擴大,二是生產經營的產業範圍擴大,三是產品的地域邊界擴大。經營邊界擴大意味著規模擴大,從而產生規模不經濟,建立企業集團則是一種既能擴大規模,又能保持在新的經營邊界獲得規模經濟的基本形式。

  其擴大經營邊界的途徑包括:

  1.通過控股方式,以相對較少的資金投入將新產品的生產經營納入控制支配之下:

  2.通過持股或融資形式,以相對更少的資金投入將新產品的生產經營納入其一定程度的控制之下:

  3.通過人事結合方式,施加自己的經營意志,爭取產品發展的主動權:

  4.通過業務結合方式,充分利用原有產品的前後輻射效應,進一步拓展經營邊界。

參考文獻

  1. 李陳華.從企業經營邊界看經營觀念的演進[N].湖南商學院學報,2001(0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營邊界"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