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社會保障學(Social Security)
目錄[隱藏] |
社會保障學是一門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如涉及經濟學、社會學、人口學、政治學、法律學、中外歷史、行政管理學等等學科的理論和知識。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其研究方法也應該是綜合性的,對於社會科學研究的各種研究方法,它都能夠使用。
社會保障學的研究對象[1]
社會保障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從社會發展總體出發,研究以人為中心的基本生存與生活條件的保證程度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社會保障與國民收入、分配之間的協調發展關係,以實現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平衡發展;研究社會保障的保證程度和公平與效率相應關係等,以實現其社會成員之間共同承擔社會奉獻的職責;研究社會保障對促進國民生產力、物質利益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穩定社會、安定團結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從而為政府尋求社會發展制定最合理的社會政策提供定性與定量依據。
社會保障學的研究方法[1]
- 1.綜合分析的方法
社會保障學的目的是要指導社會保障的實踐活動。後者的內容異常複雜,作為管理者僅掌握單一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複雜的社會實踐活動要求社會保障學要從實際出發,綜合性地研究社會問題,處理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保障學是一門涉及面廣的綜合性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只有從各個學科吸取理論和知識,進行綜合研究,圍繞自己的研究目的廣泛吸收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識,將各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並重新梳理,才能形成新的內容體系。綜合分析方法是社會保障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 2.系統分析方法
系統分析方法是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全面地考慮社會保障問題。社會保障本身及其所要解決的事務,是由龐大複雜、相互聯繫和制約的若幹系統及其要素組合而成。社會保障研究對象的每一個小系統或某一部分的性質或行為,都將影響社會保障的整體發展。因此,在研究社會保障學時,要考慮到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考慮每個要素的變化對其他要素和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影響。這種從全局或整體考慮問題的方式就稱之為“系統觀念”。系統觀念和系統分析方法在社會保障學中應用的主要內涵是:第一,橫向和縱向研究相結合,即把社會保障體系的各層次構成部分之間的關係及其與社會保障體系整體聯繫起來。第二,動態與靜態研究相結合,即把社會保障的機構和靜態表現與社會保障的相關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第三,巨集觀、中觀、微觀研究相結合,即把研究中觀層次的社會保障問題與巨集觀層次的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微觀層次的居民的生活聯繫起來分析。
- 3.比較分析方法
實事求是地進行比較、鑒別,是當今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比較分析的視角多種多樣,從社會保障來看,如歷史的比較、制度的比較、方法的比較、環境的比較、中外的比較等都是比較分析的重要方法。比較分析的方法在於通過與同類的或不同類的、與傳統的或新興的、與社會主義國家的或資本主義國家的、與單個類型的或複雜結構的、與自然的或人為造成的種種狀態的正反比較,從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探索社會保障的普遍性、規律性的東西,從而豐富和發展社會保障理論。
- 4.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
社會保障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研究社會保障理論的目的在於指導社會保障實踐活動。因此,研究這門科學必須密切聯繫實際併科學總結社會保障的實踐經驗,力求對實踐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同時,社會保障理論來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應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使之真正發揮理論指導作用。
社會保障學的研究意義[1]
- (一)研究社會保障學對於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統一、規範、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一個國家社會保障體系成熟的標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呼喚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誕生,同時,也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研究社會保障學尤其具有重要意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是關係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全局和長治久安的大事。做好這項工作,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從代表我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認識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研究社會保障學的重要意義。
- (二)研究社會保障學對於政府社會保障功能的更好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政府行為。德國開始建立社會保障時,依據的基本理論是政府不僅要對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負責,而且也要對文化和社會福利負責。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從為全體人民謀福利出發,必須更加重視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在計劃經濟時期,政府與企業的職能不分,政府重要職責是具體參與經濟活動,而由企業承擔社會保障的事務管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面要把社會保障從企業中分離出來,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要實現政府職能轉變,轉變的內容之一就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社會保障學有助於探索社會保障的有關規律,有助於指導政府的社會保障實踐活動。因此,研究社會保障學,對於政府社會保障功能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保障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2]
- 1.社會保障學與社會學的關係
社會保障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社會保障是從社會發展總體出發,以人的基本需要為中心,為解決有關社會問題而制定的社會政策和預防性措施。社會學研究社會問題的觀點和方法為社會保障諸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論和方法。社會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它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聯繫而存在。社會總體中的各個方面協調不好就會產生矛盾和衝突,導致社會問題的產生乃至引起社會動蕩。社會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對解決社會問題的研究,形成了很多理論,如功能主義理論、社會衝突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社會分層理論、社會流動理論、社會病態理論、貧困理論等等,這些理論無疑構成了社會保障學理論基礎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社會學家將社會保障視為社會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 2.社會保障學與經濟學的關係
社會保障的實施,需要一定的資金作基礎,資金運作的基本理論源於經濟學。如勞動者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比例的確定、最低生活標準線或“貧困線”的確定、社會保障基金的收入與支出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社會保障基金的收入與支出對積累與消費的影響、社會保障基金支出與國家財政支出的相互關係等等問題,沒有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是很難理解和操作的。同時,一些經濟學家,如福利經濟學的創始人庇古、國家干預主義的提出者凱恩斯,等等,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都功不可沒。而經濟學的邊際效用遞減論、持久收入假說、生命周期假說、市場失靈論,等等,是社會保障基金運行的基本理論。可見,經濟學是社會保障理論和社會保障制度實踐的重要基礎。但要說明的是,社會保障資金的運作只是社會保障制度這個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社會保障制度還涉及社會、政治、歷史、文化、法律等子系統。對社會保障學與經濟學的關係進行分析,可以使我們研究社會保障制度時更加理性化。
- 3.社會保障學與政治學的關係
政治學研究如何鞏固政權,而社會保障是國家通過法律強制實施的社會政策,它與其他政策一起構成國家管理社會的法規。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社會保障實行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國家政權。馬克斯·韋伯認為,權力可被視為影響力的具體形式,即影響其他個體的行為的可能性,這些行為是與其本身的目標相一致的,而政府實現其目標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經濟權力,既經濟上的影響力。政府對社會保障事務的積极參与對現政權來說是一個“雙贏”策略,不僅使政府掌握了更大的經濟權力,而且似乎使民眾也從中受益,從而有利於政權的鞏固。“鐵血宰相”俾斯麥極力主張制定社會保險法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一定程度地滿足工人提出的收入保障要求以緩解社會矛盾,加強中央政府的實力,鞏固政權。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的一項社會政策,它與政治制度緊密相聯,總是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務的,因此,對政治學的研究有利於對社會保障學的研究和對社會保障制度正確實施的把握。
- 4.社會保障學與社會工作的關係
與社會保障相關的社會工作是一個日益受到重視的學科,它被認為是培養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一個重要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