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並通過網路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為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路化。由於其海量存儲、搜索便捷、傳輸快速、互動性強、環保低碳等特點,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近年來,伴著經濟高速發展以及IT技術互聯網應用水平的持續提高,閱讀習慣和環境明顯的有了變化。我國數字出版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期。數字出版形式有了更近一步發展,如資料庫、軟體讀物、電子書、數字期刊、數字報紙、BBS、博客,以及手機出版等領域,已然初見成果。關於電子書產業,07年國內電子出版40多萬種,與06年出版25萬種相比,增長60%,截止08年8月末,國內電子出版量,積累已經到了50萬種。
數字報紙較為迅速普及,彩信手機報的發展潛力表現十分強勁。最為突出的是手機出版,作為數字移動終端,隨著功能的增強,通信網路的成熟,已不僅僅局限於一種單純的通訊工具,而是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和無線網路於一體豐富著我們的生活。手機作為第五媒體,手機出版將引領一個全媒體時代。隨著無線網路時代的到來,面對受眾閱讀習慣的改變,受眾的分眾化、小眾化,產生了一定的改變。其次電子書的出現,使閱讀空間充分拓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讀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無論你想看什麼書,都可以從網上下載或通過網路訂購,使電子書籍比傳統紙質書籍更加易於獲取攜帶。
數據表明,2009年我國包括網路線上閱讀、手機閱讀、手持式閱讀器閱讀等方式的數字圖書閱讀開始普及,國民各類數字媒介閱讀率達到24.5%,全國約有2.8%的成年人只閱讀各類數字媒介而不讀紙質書。未來幾年數字出版用戶每年將增長30%,收入每年將增長50%。此外,2009年數字出版實現了形態多樣化,電子書業務早已在大多數出版社不同程度地展開,75%的報社涉足網路報,55%的報社擁有手機報,全國手機報數量突破1500種。
在我國數字出版中,最為突出的是手機出版,作為數字移動終端,隨著功能的增強,通信網路的成熟,已不僅僅局限於一種單純的通訊工具,而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和無線網路於一體豐富著我們的生活。用手機收看電視、上網、閱讀書報成為時尚。手機出版具有便捷、全球化、互動性、文化傳播、多媒體等網路傳播的優點,而且便於攜帶。
在信息處理傳播進入數字化合互聯網應用日益普遍的時代背景下,數字出版在世界範圍內已經不可阻擋地成為出版業中的新的生力軍,並迅速凸顯出傳統出版所無法具備的一些優勢特性。
(1)生產周期短,成本低
較之傳統出版方式的生產流程,同樣在完成出版產品內容的創作、編輯加工之後,數字出版產品的後期複製過程要遠遠快於傳統出版物印刷裝訂的生產過程,效率優先。而且,後期的複製過程當中只需一些固定的設備、人工和相應的技術支持即可,成本低廉,無固定原料消耗。
(2)發行方式方便、快捷;無倉儲、物流成本
數字出版物大多依賴互聯網來進行銷售,充分借力於信息高快速遠程傳播的優勢突破地域時空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為讀者提供出版物,這是傳統紙質出版物所無法做到的。數字出版物有相應的網路服務平臺上,無須出版者再另闢銷售渠道,只要設定、選好一種成熟的網上發行模式,就不再另外產生物流成本和倉儲成本,數字出版對發行環節有一定的影響,出版物的發行完全可以在網上完成。而紙質圖書極易造成庫存積壓,傳統出版成本高,投入成本大,削弱了生產效益,出版流程的繁雜使傳統出版在傳播速度上處於弱勢地位。
(3)強大的檢索功能,便於讀者購買和閱讀
數字出版產品大多在互聯網上發行,讀者可以通過網上的搜索引擎,及時便利地在第一時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數字出版物,實現讀者網上購買和線上閱讀。這種憑藉網路所提供給讀者的即想即得的互動式的、充分滿足讀者個性化需要的應時性服務,是傳統出版銷售渠道永遠也無法做到的。雖然紙質圖書業可以通過網上書店來購買,但還要經過一個配送的物流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但相比較而言,數字出版的確比傳統出版的銷售渠道更為便捷。
數字出版被公認為21世紀出版業的發展方向。數字技術改變著信息的流動方式,如信息採集,處理和生產,信息傳輸,信息存儲,信息接收。隨著經濟增長與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包括信息內容的各類文化產品需求也相應增長。電子傳播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歡騰起來,它大大加快了運行的速度,改變了人們傳統的閱讀方式和價值觀念,從而增加了不同的服務模式,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去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在當今最為明顯的是大學生對閱讀載體的選擇,電腦和手機是其進行網路閱讀的首選。現在這兩種工具幾乎成為現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必備品。成熟的文字、聲音與圖畫的結合,讓使用者在閱讀時感受到娛樂性。
數字出版處理信息沒有重量、傳播速度快、突破了傳統出版的時間;容量大,信息處理能力強;節省資源、沒有環境污染;去除中間環節,節約各項成本;具有傳播廣、覆蓋率大的特點;實效性與互動性強,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力強;能實現零紙張、零印刷、零庫存的運營模式。例如中國知網:它的優先數字出版具有速度快(平均提前半年左右與讀者見面),出版方式靈活(可單篇或整期出版),傳播範圍廣泛,獲取途徑多樣化、個性化等特點。例如論文在CNKI出版平臺一經出版,國內外用戶和讀者即可同步在CNKI的學術文獻總庫、學術期刊網、CNKI手機平臺等多種數字通道獲取最新文獻,大大縮短了從成果形成到讀者獲取之間的時間差,可以為科研人員方便快捷的獲取第一手文獻資料。這一列席的優點,決定了數字出版的發展前景。
下麵我們從巨集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來分析數字出版的發展前景:
1.巨集觀環境
首先,從巨集觀經濟角度來看,包含數字出版三大要件的新聞出版業、信息服務業和信息技術產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越來越大。同時,電腦服務業、軟體業和科技交流與推廣服務業也與數字出版密切相關,在整個產業結構中已經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直接推動了數字出版的發展。
此外,從管理角度來看,法律法規是行業發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1月1日新聞出版總署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新聞出版業將重點發展五大產業,其中之一就是發展數字出版等非紙質戰略性新興出版產業。這一政策指向將帶動資源和智力投資向數字出版傾斜,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
最後,從技術角度來看,數字出版的一個最重要的載體是互聯網,從數字出版物的製作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都與互聯網息息相關。互聯網隨身化、便攜化的趨勢進一步明顯。手機上網成互聯網新的增長點,手機作為網民上網終端使用率迅速攀升,手機上網增長率達到98.3%。
2.微觀環境
1999年以來,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對讀者進行定期調查,其中2009年的第六次調查揭示出我國民眾閱讀力有所上升。2008年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49.3%,比上一年的48.8%增長了0.5個百分點。
第二大特點是包括網路線上閱讀、手機閱讀、手持式閱讀器閱讀等方式的數字圖書閱讀開始普及。手機閱讀市場的收入從2007年的650萬猛增到2008年的3030萬,所占數字出版市場比例由3.8%增長到13.4%,漲幅高達10%。
根據網上國民的調查顯示,88.3%的國民表示閱讀過電子書後就不會再購買該書的紙質版。受訪者表示能夠接受的單本電子書平均價格為2.52元。而對一本200頁左右的文學類簡裝書,我國讀者平均能接受的價格為11.6元,比上一年度的14.3元減少了2.7元。
2010年,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涌現,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網路圖書、網路期刊、網路地圖、網路視頻、網路音樂、網路教育、網路游戲、電子書出版、手機出版等數字出版產業規模日益擴大。
傳統出版生存空間被擠壓是毫無疑義的,但不會消亡。雖然新興媒體和技術的發展會對傳統出版造成影響,但讀者的總量還是在上升,數字圖書只是分流了一部分傳統出版的受眾。雖然現在實體書店銷售量少了,但是網路書店銷售更多的也是紙質圖書,而且銷量還在飛速增長。圖書不僅傳遞知識,也具有傳達情感的功能。傳統紙質圖書的閱讀是一種充滿情感的閱讀,是一種親切、溫馨的情感傳遞。雖然在工作中經常要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但閱讀紙質書籍才能更好的獲取閱讀的樂趣,因為紙質書讓人“感到一種享受,寧靜和愜意”,它有著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閱讀文化是閱讀器和手機是給予不了的。
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它們的生存和發展不是新生事物淘汰舊事物的關係,而是優勢互補共存的關係,如一些大型叢書,工具書等,用數字出版來代替會便於反覆檢索、查閱。而紙質圖書更集中於可以反覆使用,多次重印的教材,教學用書,以及具備收藏價值的理論著作和文學藝術經典作品。因此,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各自的優勢,構成了兩者融合互補的關鍵前提。
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結合有很多的成功案例,例如從《第一次親密接觸》到《明朝那些事兒》,通過網路走紅繼而引起紙質圖書熱銷的例子比比皆是。《鬼吹燈》書系,也同樣是在起點中文網首發,後陸續出版,並且一直熱銷。
紙質出版物可以借鑒數字出版和網路發展得以快速地傳播。如運用網路開展圖書的宣傳營銷活動已很常見。網路的運作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相對於傳統的營銷模式,其效率更高,投入更少,關鍵是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圖書宣傳、銷售、回款路徑。例如,在噹噹網上,圖書的銷售品種非常大,這種方式能夠帶來人氣和銷量的雙豐收。
在網路上建立讀者俱樂部也是聚集讀者和宣傳營銷的很好的方式。以圖書為基礎建設的網站已越來越多,圖書網站上瀏覽的讀者群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圖書相關信息,還能更好的進行交流。
只有通過數字技術、信息網路技術與傳統出版業加速融合,才能找到與數字出版相抗衡和相結合的發展方向。走向融合是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發展的大趨勢。如何在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新時代環境下,建立起共生共榮的出版產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新的出版價值觀
在新的出版格局下,要積極推動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產業價值鏈的重整,堅持以“讀者”為本位的出版模式,整合包括先進技術、內容載體、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等運營模式。通過產業融合,打破電信、傳媒、影視等行業的界限,將出版價值指向“讀者”,使廣大讀者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努力樹立作者、出版者、網路公司、讀者的出版價值觀。
2.開展跨行業跨產業合作
目前,許多傳統出版行業正在尋求介入數字出版領域,並且各具優勢,互相滲透,互相取長補短。現階段開展跨行業跨產業合作是切實可行的。既可以考慮各出版機構進行聯合,豐富圖書資源,在通過新建、收購、合併,建立新產業領域的業務體系;也可以考慮出版機構進行跨行業的戰略合作,打破傳統出版業的舊觀念,推動跨行業的兼併重組。尤其是要以多產業聯合為切入點,實現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互利共贏。
3.確立新的產業運作方式
出版活動是一項經濟活動,應該以市場為導向。由於傳統出版受到地域限制較大,經營模式單一,在圖書宣傳方面顯得過於薄弱。而數字出版則具有方便快捷,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特點,對傳統的營銷渠道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因此,要積極藉助數字出版的交互性和多媒體性,為內容發佈者和接受者架構橋梁。通過產業融合,打破傳統出版者、書店和讀者之間的溝通障礙,彌補傳統出版的諸多弱勢,從而達到擴大出版市場覆蓋率的目的。
總之,走向融合、互補、共存是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發展的一個趨勢,傳統出版要找到與數字出版結合的最佳契合點,才能同步發展。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兩者不是彼此取代的對立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促進關係。
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在出版業的發展過程,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傳統出版物給我們提供內容源泉,數字出版給我們提供服務和發行的渠道。二者都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優勢,共同組成當前多元化的出版產業。比如用網路進行選題策劃,能瞭解市場上圖書出版的情況,避免重覆選題,判斷選題的價值。拉近了讀者與出版社的距離,更好得為讀者服務。第一,通過網路技術,可實現讀者或作者個性化的按需出版,適合單本和小批量的圖書出版,成為傳統出版印刷的補充。第二,網路技術將選題,編排,印發等過程集成一體,出版者可以隨時與出版社進行溝通協商。減少了出版的周期,降低了傳統出版的成本,解決了庫存等資源浪費問題。只有充分認識、挖掘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各自的特性優勢,才能更好地促進二者的平衡發展和互動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