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6个条目

教育機會市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教育機會市場(Education Opportunity Market)

目錄

什麼是教育機會市場

  教育機會市場是指教育機構因提供教育服務而在教育供給需求主體之間形成的供求集合體,以及集合體內雙方相互作用的機制

教育機會市場的內容

  在教育機會市場中,學費具備價格的屬性, 是教育產品的融合產品屬性中屬於私人產品部分的價格表現,教育需求者通過對高等教育機會的選擇,如對學校、專業的選擇,用支付學費的方式滿足對教育差異化的需求。對於教育機會供給者來說,教育機會市場的存在給他們提供了參與教育市場的可能。能促使他們利用手中資源提供更多的更高質量的教育機會,在高等教育中表現為民辦高校舉辦者投入和企業辦學的投入。彌補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機會市場與勞動力市場是聯結教育過程的起點和終點,高校是這兩個市場聯結的場所,好的起點並不意味著就有好的終點,起點不等於終點。

  育機會市場促使教育資源有效利用,教育投資同其他經濟行為一樣有著相似的軌跡,當教育收益無法保障時,教育投資決策將很難做出。然而,教育服務作為一種融合產品有著一般商品所不具備的特征,這就要求人們應該對其區別對待。 教育機會市場要與勞動力市場要保持在一種相對均衡的運動狀態中才能確保教育過程處於一種良性運作狀態,否則由兩個市場相脫節所引發的社會矛盾無法得到解決。教育機會市場與勞動力市場之間保持均衡狀態是以兩個市場的內部供求均衡為前提的,當教育機會市場與勞動力市場都達到內部均衡時,這兩個市場中的利益相關主體——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畢業生通過教育價格機制與文憑信號傳遞機制的調節會使教育機會市場與勞動力市場進入到一種均衡狀態。

教育機會市場的影響因素[1]

  (一)高等教育的準公共物品性質

  公共物品是指每一個人使用某種物品與勞務的每一單位,而不能排除其他人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公共物品有兩個特性: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 ]l 。非競爭性是指該物品的數量不會因為消費而減少或下降,也就是說新增一個消費者,增加的費用為零;非排他性是指該物品的擁有者無法阻止別人的受益。公共物品又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同時具備上述兩個特性的物品屬於純公共物品,只具備一個特性的物品屬於準公共物品。無論是純公共物品還是準公共物品,都無法通過市場機制進行正常生產,只能由國家組織生產或者給私人提供額外的激勵,才能保證公共物品的正常產出。大學生通過嚴格的高考進入高校,高等教育的產出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只有考上大學的人才能夠享受到高校的知識教育,因此,高校教育是競爭性的;另一方面,高校的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和相應的勞動技能,對於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著巨大的正外部效應,從這個角度看,高等教育又是非排他性的。綜合這兩方面的因素,高等教育是準公共物品。

  (二)高等教育的市場機制失靈

  市場失靈是指市場無法有效率分配商品和勞務的情況。當市場出現特別重大的無效率的情況時、或者非市場機構能夠很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勞務、非市場機構創造財富能力比私人(市場)選擇更強時,我們就會認為市場出現了失靈現象。市場失靈也通常用於描述市場力量無法滿足公共利益的情況。

參考文獻

  1. 張攀春.大學生勞動力市場與教育機會市場的均衡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教育機會市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