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評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商譽,通常是指一家企業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優越,或由於信譽好而獲得了客戶的信任,由於組織得當生產效益高,或由於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經驗以及由於技術先進掌握了生產訣竅等原因而形成的一種無形資產,具體表現在這家企業的獲利能力超過同行業的獲利水平。它有著豐富的內涵:
(1)商譽是企業資產的組成部分;
(2)商譽是一種特殊的信譽,它的形成是由企業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商譽是一種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不具備獨立的存在形式,只能依附於企業整體而存在,不能單獨用來交易;
(4)商譽的價值是通過企業整體資產的生產能力和獲得能力來實現,每個企業都有商譽,但商譽的價格不一定總是正值。
商譽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及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逐漸進入經濟生活的,合理地對其進行評估,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這主要表現在:
- (一)提供產權交易依據,推進企業產權產易順利進行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的實現有賴於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當前,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企業的產權改造及產權關係調整,而要做好這一工作,就必須首先搞好企業的資產評估,這更離不開對包括商譽在內的無形資產的評估確認。只有通過包括商譽在內的企業資產評估,才能合理、完整地確定企業資產價格,為產權交易提供科學的依據,使產權交易得以健康、有序地進行。
- (二)維護和協調資產所有者、經營者雙方權益
在我國的企業改革中伴生著各種各樣的產權交易形式,過去由於人們缺乏對企業商譽的正確認識評價,對企業在同行業中的地位、企業內部職工隊伍、技術狀況、組織協調等缺乏科學判斷,產權交易行為在利益機制推動下出現了各種不良趨向,如想方設法壓低承包基數、壓低資產租金和拍賣價格以及合資入股的國有資產作價等,通過包括商譽評估在內的企業資產評估,可以兼顧資產交易雙方的利益,公平、公正地確定投資各方的投資份額,使其合理分享企業的經營成果,進而起到約束經營者行為和維護所有者權益的作用。
- (三)貫徹對外合作、平等互利原則,維護國家的合法權益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外商涌入國內投資興辦各類企業,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不斷增多,這無疑促進了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但由於資產評估工作的滯後,與外商合作時國內企業往往低估自己的價值,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這不僅表現在有形資產作價不公允上,而且很大程度表現在忽視無形資產特別是商譽的評估上。因此,有必要在發展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同時,註重雙方包括商譽在內的資產評估,公允地體現雙方的資產價值,以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商譽的評估與其他無形資產評估相比較,也具有自身的特性。主要有:
- (1)整體性。
商譽評估的整體性是依據商譽的非獨立性。由於商譽是一種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因而它不能單獨存在,只能依附於企業整體,是所有有形資產共同作用的結果。離開了企業,商譽的載體就消失了,也就不存在商譽的價值。因此,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中一個無形的構成要素。評估它的價值要從企業整體獲利能力上把握,並且只有在繼續經營的條件下,企業的商譽才是有價值的。
- (2)分析性。
商譽評估的分析性是依據商譽構成要素的多元性。形成商譽的因素很多,難以用任何方法或公式對其形成的各項個別因素單獨確定其價值,只能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作為依附於企業整體的一項無形的綜合經濟資源來看待,所以,商譽評估的結果也是按照一個總額對其計價,不能按照形成商譽的每個因素單列評估值。
- (3)評估基礎的單一性。
這一特性是由商譽的實質決定的。由於商譽形成的不可確指性,商譽存在判斷標準的唯一性以及商譽的評估結果是對企業未來超額收益的按現時價格的反映,商譽評估的基礎只能是企業超額效益。
- (4)評估結果的雙重性。
商譽的價值是由企業整體收益水平體現的。其價值量大小取決於企業整體收益水平和行業平均收益水平的比較,當企業的收益水平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時,商譽的價值為正值,反之,則為負值。由於商譽具有正負性,因此,它的評估對企業獲利能力也具有積極或消極影響。商譽的評估值,既可能使企業資產出現增值,也可能使其出現貶值。
根據商譽的性質及其評估特性,企業改組中對商譽的評估一般應建立在以下前提條件之上:
- (1)繼續經營前提。
它是指改組企業將以現在經營實體和經營狀況持續不斷地經營下去,而不會發生改變。經營實體如果發生變化,不再存在,商譽附著的主體消失,商譽不再存在。經營狀況如果發生變化,改組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商譽的價值源泉減少,導致商譽價值的降低甚至消失。
- (2)超額收益前提。
超額收益是改組企業是否存在商譽的先決條件。改組企業存在超額收益,表明存在商譽,應評估入帳;反之即使改組企業擁有某些形成商譽的因素,也不能將之作為商譽評估入帳。也就說,在繼續經營的前提下,改組企業商譽最終表現在企業的超額收益上,商譽價值的存在與否,關鍵在改組企業整體收益水平的高低,對它的評估總是與企業整體評估相聯繫的,商譽的評估方法也只能從企業整體評估角度來加以運用。
商譽雖然看不見,但它具有商品性,屬於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價值可以通過恰當評估使其得到體現。由於對商譽價值的評估不能離開對企業整體的評估,因此,在對其評估之前,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1.調查、核實企業各項資產的實際數量、質量和企業可確指的無形資產的狀況;
2.全面分析企業獲利能力及獲利能力因素,並分析它們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3.調查研究企業的內部條件及外部環境,並分析對商譽的影響程度;
4.驗證商譽的真實情況,分析其正負作用及影響能力,預測商譽的變動趨勢和穩定程度;
5.研究評估商譽資產的標準和方法,制定相應實施程式。
當前,商譽的評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 (一)割差法。
割差法是用企業的總體價值扣除各項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價值後的差額,以之來確定企業商譽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
只有當企業的總體價值扣除各項有形資產和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後還有剩餘時,才存在企業的商譽價值,這裡有兩個前提條件:①必須首先知道確定企業總價值。②對企業有形資產以及可確指的無形資產數量和現行估算均具有準確性。這種情況下可用割差法來計算該商譽的價值。主要步驟是:
(1)通過整體評估的方法評估出企業整體資產的價值;
(2)通過單項評估的方法分別評估出各類有形資產的價值和各項可確指的無形資產的價值;
(3)在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價值中扣減掉各單項有形資產及單項可確指的無形資產的價值之和,其剩餘即是企業商譽的評估值。
- (二)超額收益法。
超額收益法是以改組企業的超額收益為基礎,以之評估企業商譽的方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直接用企業超過行業平均收益來對商譽進行估算,理論依據是商譽的定義。根據企業獲得超額收益的年限不同,這種方法一般可進而分作兩種方法:
1.超額收益資本化法。在對經營狀況好,收入穩定的永續性企業商譽進行評估時,可採用此方法。步驟是:
①分別評估出企業各單項有形資產與單項可指無形資產的價值,並求出它們的加總值;
②合理確定行業平均收益率ih;
其中:Br為各企業所得稅後凈收益之和
Cr為各企業資產總額之和
③將企業單項資產加總值與行業平均收益率相乘,求出按行業平均的收益水平計算的企業各單項資產之和可取得的收益;
④詳細預測企業未來的年平均收益值;
⑤用企業未來收益值扣減各單項資產按行業平均水平取得的收益值,從而得到企業的年超收益值;
⑥選擇適當的本金化率將企業的年超額收益值本金化處理,得出商譽評估值。具體公式如下:
G:企業商譽評估值
Bo:企業年預期收益
ih:行業平均收益率
Cs:各單項資產評估值加總
i:本金化率
2.超額收益折現法。當企業的超額收益只能維持有限年度時,應運用此方法來評估商譽價值,其主要步驟如下:
①合理確定商譽的剩餘經濟壽命;
②詳細預測企業在剩餘期內年度收益以及按行業平均收益率和企業各項資產評估總值相乘得出的收益額,差額即為企業每年預期超額收益;
③測定合理折現率,企業剩餘經濟壽命期間預期超額收益的折現額之和,便是企業的商譽評估值。用公式表示是:
G:企業商譽評估值
i:折現率
Bt:第t年企業預期超額收益
n:企業預期具有超額收益的年限
商譽評估因其具有的特殊性,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實際評估當中我們應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 1.關於收益額。
在評估工作中,收益額是指企業在正常條件下獲得的歸企業的所得額,代表性指標有兩個:凈利潤、現金凈流量。一般來說,收益額應選擇企業現金流量較為科學。其根據有:首先,現金凈流量比凈利潤更具有客觀性。企業凈利潤是按照權責發生制計算出來的,確定銷售成本時包括了當期計提的折舊等非付現成本,而折舊額的計算,受人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而現金流出量中並不包括折舊額,計算出的凈現金流量就客觀多了。其次,在資產評估中,對於企業未來的收益,不僅要考慮其數量,而且要考慮獲得收益的時間及貨幣的時間價值,現金凈流量具備這個條件。為簡化起見,現金凈流量計算可由以下公式表示:
在對企業未來收益額預測時,應著重考慮以下三方面因素:
第一、預期收益受產權變動後行為主體影響,因而被估資產現行影響收益的主觀不利因素應該排除,而未來卓越經營新增收益的因素也不能計算在內,但企業主觀條件的有利方面如職工素質、工作秩序、公共關係、卓有成效的管理,只要已經形成足以對未來產生影響,應予以考慮;
第二、企業物質技術基礎是長期制約收益的因素,因而需根據資產的現實條件預期收益,但若資產轉用、局部修複、改進可以大大提高效益,應按最優利用原則預期收益。
第三、未來環境的變化,雖然確實與當前資產狀況無關,但是由於資產不能適應這種外界變化,從而影響收益則應考慮在內。
- 2.關於折現率及本金化率。
折現率和本金化率本質上無區別,數量上往住一致,只是運用場合不同。折現率是將有限期收益換算成現值的比率,而本金化率是將未來永續性預期收益換算成現值的比率,它們均屬於資產收益率。其確定應採用穩健主義原則,即資本無風險、收益率最低、資本最安全,理論上其數值一般為安全收益率、風險收益率、通貨膨脹率三者之和。實際評估當中,依評估對象及評估目的的不同,折現率或本金化率可具體為:
(1)在股份制改造所要求的評估中,折現率或本金化率=長期國庫券利率+風險收益率+通貨膨脹率;
(2)在企業收購、兼併、產權轉讓所要求的評估中,可用市場或行業平均資金收益率;
(3)在有關外商投資項目要求評估中,折現率或本金化率=國際資本市場資金平均收益率+通貨膨脹率。
- 3.關於資產收益與收益額統一口徑問題。
企業評估中的收益額及資產收益率有若幹種,但不論選擇何種指標作為企業收益額及資產收益率,兩者必須保持其計算口徑及統計口徑的一致。另外,評估當中,應註意現有會計報表的財務指標。計算口徑或統計口徑是否符合企業評估要求。一般情況下,不可照抄現行會計報表中的有關指標作為評估中的收益額及資產收益率。
- 4.關於可確指無形資產評估中的重疊性問題。
上述兩種評估方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準確分辨可確指無形資產的評估值。但當企業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關無形資產時,其分辨就成了難題。因為企業可確指無形資產雖然有不同的名稱,其內涵往往存在著實質的重疊和交叉。如擁有技術專利的企業,其技術專利和該產品商標的評估往往就不能準確分辨。所以,對可確指無形資產的評估,需對其中重疊部分加以扣除。目前,這種扣除尚無完善的測量方法。實際中,可以充分分析可確指無形資產形成的因素,確定它們各自價值源泉及價值層次,合理估算重疊部分的份額並加以量化,雖然這種方法結果主觀因素大,但只要能充分估計各價值要素,其計量結果也可近乎滿意,這也不失為目前條件下的一種權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