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人才競爭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人才競爭力

  人才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吸引、培養和保留有助於提高該地生產力人力資本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

中國城市人才競爭力的特征[1]

  根據中智公司發佈的《人才報告》,中國的城市人才競爭,主要包括以下六點特征:

  特征一:城市人才競爭力通常與城市經濟產業發展人力資本投資有著密切關係,該結果也和調查中關於城市經濟、產業結構和發展、研究發展水平投入、人力資本投資、城市建設等相關結果有一定驗證。

  其中,在人才規模指數、人才創新指數、人才發展指數、人才效能指數排名前三的均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人才結構指數排名前三的是北京、上海和南京;人才生活指數排名前三的是深圳、北京、廣州。

  特征二:城市人力資本的存量、結構、創新和發展、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仍具有明顯的地域集中性。主導產業和創新研究的發展,對於人力資本競爭力指數的影響較大,對人力資本產生的需求較大,而且對周圍人力資本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也會比較明顯。

  人才的遷移和變化與城市的產業發展尤其是中高端產業發展關聯密切。中國仍在經歷的產業遷移和轉型也正在影響著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北京、上海等城市未來主要向紐約、東京這樣的全球城市變遷,其人員吸引也將會是進一步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龍頭企業的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集聚,並配置全球人才資源,進而將全球人才資源為城市所享用。

  特征三:未來大型城市圈與國際化接軌是城市群發展的趨勢之一,這就需要自上而下頂層設計,需要城市群的協同發展的機制。

  從當前人口數據預計來看,未來,廣深珠城市圈、長三角城市圈人口規模都可能超過1億。中國的幾大城市圈有可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並可能成為世界上具有一定規模的創新和文化中心,發揮集聚效應優勢。

  特征四:人才大戰將進入新的“納什均衡”狀態。人才大戰的繼續演變將可能發展為政策激勵因素轉變為一種非激勵因素,城市人才激勵因數將可能呈現一種均衡狀態並導致各城市之間的人才競爭均衡。

  城市人才爭奪戰的背後是人口紅利衰減以及城市的集體焦慮。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已經轉向創新驅動產業結構高端化是一項特征,這也要求經濟發展需要從依賴勞動力驅動轉向人力資本驅動,形成就業結構紅利。城市與人才的定位使人才結構調整需多元化組合。

  特征五:城市正加強引進國際人才。建立國際人才評估認定標準與體系、柔性引才、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跨國發展、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建設等。城市人才引進、發展和保留是一個全流程、循序漸進的整體過程。管理者甚至需要用一種“用戶體驗”的思維去思考、去設計人才的需求和發展,需要理解市場中的供需關係,並努力輸出更多元和包容的文化,為人才創造他理想的城市模樣。

  特征六:未來的人才已經開始變得無邊界,未來的城市會考慮對人才的使用要為我所用而並非為我所有,互聯網化的自由職業者網站對人才的使用提供的便利,所在城市可進行引導佈局。

  隨著人才的“無邊界化”,在個體時代,工作任務可能和組織相分離,權威不斷消失,自然也打破城市的地理鴻溝。組織形態和工作方式正在發生變革,傳統的集中在固定場所和時間的工作方式逐漸被瓦解。

如何提高人才競爭力

建議一[2]

  一是提高人才資源競爭力。人才的數量、結構和素質,是衡量人才競爭力的核心指標。要以高層次、高技能和外國人才為重點,既重數量又重質量,既重培養又重引進,把握人才成長規律,註重人口資源、人力資源、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努力成為各類人才競相集聚的高地。

  二是提高人才效能競爭力。人才效能是指人才的產出效益,把人才用起來、作用發揮好,這是硬道理。要堅持以用為本,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花大氣力破除阻礙人才創新創業、發揮作用的障礙,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潛力,最大限度激發人才活力,不斷提高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三是提高人才環境競爭力。環境是人才集聚的關鍵所在,是人才競爭最基本的決定性因素。要轉變政府人才管理職能,更好發揮政府在政策制定、平臺搭建、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積極發揮用人單位在引才育才用才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貫徹“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深化人才服務機制改革,搭建專業化服務平臺,儘快補齊人才服務這塊短板,全面打造人才生態。這“三個競爭力”相互獨立又內在關聯,要整體計劃、統籌推進、協同提高。具體把握好以下著力點:

  加快推進人才國際化。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完善與國際接軌、符合人才流動規律的引才政策,像抓招商引資一樣抓招才引智,敞開大門匯聚全球優質人才資源。完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外國人才相對集聚的城市,要積極開展國際人才產業園建設試點,營造宜業宜居的良好環境。加快本土人才國際化,加大高層次人才出國境培訓力度,加強與世界一流學術機構和培訓機構合作,鼓勵人才更廣泛地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全球視野和國際化水平。

  加快推進人才專業化。堅持服務發展、以用為本、高端引領、分類開發,培養造就一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不斷滿足重大產業、重點領域專業化人才需求。聚焦青年創新人才開發,組織青年拔尖人才選拔,提升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建站質量,促進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服務實體經濟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健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模式,推行新型學徒制,發揮企業、技工院校等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貫通高技能人才工程技術人才的發展通道,廣泛開展技能競賽和大比武大練兵活動,加大技能人才激勵力度,弘揚工匠精神,提升技能人才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

  加快推進人才區域特色化。無論是一個市,還是一個縣、一個鎮,只有集聚了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才能擁有強勁發展新動能。要結合當地特色重點產業,著眼發展急需,制定差異化的人才政策,提升人才集聚能力。

  加快推進人才市場化。要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構建統一高效的人才市場體系和永不打烊的網上人才市場,改進人才配置模式,形成依托市場識別人才、引進人才、定價人才的機制。深度推廣“人才+項目+資本”模式,提高人才引進效益,形成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支團隊、跟上一個項目、融到一組投資、發展一個產業、開創一片市場的局面。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做大做強,引進國際知名的高端獵頭品牌,建設一批人力資源產業園,形成人力資源服務業蓬勃發展的新態勢。持續深化人才市場化、產業化,讓人才價值在市場大潮中得到充分尊重和實現。

建議二[3]

  全球化智庫(CCG)、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發佈《區域人才藍皮書: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報告(2017)》基於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多年來在國際人才領域的研究積累,針對性地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引進國際人才頂層設計的落實工作,設立專門的國際人才管理機構;

  (二)加大操作層面的政策突破力度,國家創新區域應持續發揮創新引領與先行先試的示範帶頭作用;

  (三)持續推動示範區國際人才政策在全國範圍的推廣,積極探索城市群國際高端人才的共用模式;

  (四)進一步加強城市軟實力建設,從自然環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方面提升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水平;

  (五)建立國際人才合作組織,打造國際人才協調服務專業平臺。

參考文獻

  1. 《中智報告:中國城市人才競爭的六大特征》.《國資報告》雜誌.2018-07-23
  2. 王文序.《著力提高人才的“三個競爭力”》.中國組織人事報.2017年
  3. 王輝耀、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全球化智庫.《區域人才藍皮書: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報告(20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7月1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人才競爭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