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全球經濟失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世界经济失衡)

全球經濟失衡(global imbalance)

目錄

什麼是全球經濟失衡

  全球經濟失衡(global imbalance)是指一國擁有大量貿易赤字,而與該國貿易赤字相對應的貿易盈餘則集中在其他一些國家,主要是指美國與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常收支的不均衡狀態,其原因之一為美元流動性過剩,從而引起其價值下降。

  全球經濟失衡是近年來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突出表現是經常賬戶收支,特別是商品貿易收支的嚴重失衡。失衡的主要背景是國際間產業轉移導致的貿易流向變化,以及主要國家的相關經濟政策。由於失衡各方近期內均難以做出根本性政策調整,未來國際貿易失衡可能將呈常態化特征。如何在這一背景下,把握好國際經濟變化的脈絡,從自身平衡出發,調整相應政策措施是協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關鍵所在。

  全球經濟失衡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5年初提出的一個新的課題,是指已經在全球連續多年存在的現象,即美國的經常赤字迅速增長,相應地積累了巨大的債務,而包括日本和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以及歐佩克成員國等持有大量貿易盈餘,相應地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

  這種現象之所以引起世界的關註,主要是因為,目前這種情況下,經濟相對不發達國家長期存在貿易順差,發達國家長期存在貿易逆差,事實上造成前者在實物上“補貼”後者、並向其輸出資本為特征的迴圈,反映的是一種不正常的均衡關係。其合理性固然應受質疑,其可持續性更加令人擔心。一旦這種脆弱的迴圈斷裂,全球經濟將陷入危機之中。因此,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已經成為各主要經濟體政策制定者的共識。

  有專家表示,所謂全球經濟失衡,同時就意味著參與全球經濟的世界各國的國內經濟都處於失衡狀態。因此,糾正全球經濟失衡便成為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共同任務。在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格局中,中國對外貿易將保持長期順差,外匯儲備規模不斷增大,國內儲蓄大於國內投資,流動性相對過剩。這就決定了要糾正中國經濟的內外失衡,不僅必須對經濟結構進行深入的調整,而且需要全面調整發展戰略。

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分析[1]

  一、全球經濟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產業結構引發的貿易流向變化,以及主要國家的巨集觀經濟政策

  (一)產業逐級轉移是根本原因。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生產要素跨國流動進一步加強,這一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國際分工,變主要使用本國生產要素在本國進行生產之後將本國生產產品對外出口,為讓生產要素在一些國家集中和使用,並形成面向世界生產的新格局,其具體形式表現為一些生產企業的跨國外包的發展與全球供應鏈延長。這一國際分工格局的變化使世界各國對其比較優勢進行了重組,即勞動密集型生產和服務通常率先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使其擁有相對的出口競爭優勢;美國等發達國家主要向國際市場提供資本密集型產品和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會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出口優勢。這種產業轉移帶來貿易流向的顯著變化,由海外企業投資或外包、發展中國家加工貿易完成的製成品大量返銷發達國家,由此引發貿易逆差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移,導致某些發達國家從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從而導致“貿易失衡”和國際收支持續惡化。

  (二)貿易“內涵”變化是重要原因。20世紀末期以來,由於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國際產業轉移潮的不斷出現,產業內貿易替代產業間貿易,並已占據國際貿易的主導地位。期間,跨國公司通過技術研發、關鍵零部件製造、生產及等諸多環節獲得並轉移了商品生產的大部分利潤,而把商品貿易的規模和數量留在投資東道國。因此,傳統意義上的貿易順逆差的內涵和經濟意義隨之發生了改變,以國界劃分的貿易順逆差已不再真實地反映各國間貿易平衡狀況,更不能準確地衡量各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和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得失。統計表明,多年來,外國直接投資的加速與美國經濟失衡加劇的時間幾乎同步。在中國,貿易順差的最大製造者是海外跨國公司。如果扣除跨國公司在中國境內的進出口與順差,中國的實際進出口與貿易順差將減少一半以上。同樣,美國現行貿易逆差的最大製造者主要源於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

  (三)一些國家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也是一個原因。發達國家第二產業大量外海轉移之後,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第三產業,因而需要持續刺激國民消費。因此,許多國家實施的一系列巨集觀經濟政策導致國內消費膨脹,進而引發對外貿易嚴重失衡。例如,美之所以成為全球最大貿易逆差國,其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過度消費。近年來,政府大規模減稅、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個人收入和資產價值快速增長等都極大地刺激了國民消費增長。與此同時,小布希和奧巴馬兩屆政府出於反恐和刺激經濟不斷擴大公共開支,導致聯邦政府財政在2002財政年度由盈餘變成赤字並延續至今。二是個人儲蓄率不斷下降。從2005年起,個人儲蓄率開始降至負數,到2010年11月份,美國的個人儲蓄率已連續第20個月處於負數。三是出口設限。美在大量進口消費品以滿足需求巨大的本國市場的同時,卻以安全戰略為由,對高技術向新興市場出口設置重重障礙,使得外貿狀況雪上加霜。

  二、貿易順差國和逆差國近期均難做出根本性政策調整,因而國家間經濟關係失衡將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的常態

  (一)全球經濟不平衡是“總體動態平衡”中的永恆現象。

  在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大背景下,商品與資本流動日益自由化,因此,世界經濟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在國際商品市場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連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一些國家出現國際收支黑字,必然表現為另一些國家出現赤字。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一些國家出現資本盈餘,自然會流向那些資本相對不足的國家,使其成為資本項目的逆差國。這樣,經常項目下的不平衡通過與資本項目下的不平衡實行對沖,進而實現雙方動態平衡。展望未來,只要全球化大趨勢不變,全球經濟不平衡必將繼續呈現常態化趨勢。

  (二)世界主要經濟體缺乏共同治理的政治意願。

  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背景之一,就是全球經濟發展過度失衡。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要複蘇,就必須在再平衡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各國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和新產業開發,找到新的增長點;必須在消費和儲蓄兩個領域實行新的突破。這些均需世界各國的協調推動,儘快形成共識,採取協調政策。具體說,美應切實提高私人部門儲蓄率、避免財政赤字繼續惡化、促進高科技革命、放鬆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限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等;中國應迅速改變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失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速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等。遺憾的是,目前各國在此問題上難以達成共識。發達國家仍舊依照超寬鬆的貨幣政策重振經濟,導致主權債務風險大幅上升,經濟複蘇陷入遲滯。

  (三)一些國家已把保有赤字作為本國經濟發展重要戰略。

  這裡最為突出的是美國。1972年,佈雷頓體系終結,美元與黃金脫鉤,以美元為基礎的新國際金融體制建立,確立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霸主地位。這樣,伴隨著一個國家貿易不平衡所發生的貿易赤字或貿易盈餘,就演化成為一種美元債務或美國國庫券的積累。長期以來,美則通過各種手段操控美元匯率和利率,維持本國經濟發展,以便不斷利用貿易不平衡和貿易赤字,吸取其他國家的戰略資源、優質商品和貿易盈餘,從而推動本國經濟的良性運轉。這種發展思路已逐漸成為美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

  (四)順差國難以承擔“失衡”調整的責任與後果。

  新興市場是以美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主要對象,目前已形成了以來料加工為主的經濟結構和出口導向經濟模式。這種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壓抑國內消費,導致國內高儲蓄率和出現經常項目的大量順差,並使這些國家致力於擴大出口,從而出現大量貿易順差和大量外匯儲備。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順差饑渴”和“外匯儲備偏好”,可能會伴隨相關國家趕超發達國家全過程。這些國家往往以購買美國政府券債的方式向美迴流美元,美券債資產已成為它們經濟實力和國家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它們希望維持美元保持強勢地位,不願將本國貨幣大幅升值或美元大幅貶值。此外,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競爭關係,在調整匯率上缺乏合作與協調,任何國家都不會率先升值本國貨幣。

  (五)匯率變動對恢復經濟平衡影響有限。

  20世紀80年代的《廣場協議》宣佈美元貶值,其他四國貨幣升值。但是,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不降反增。本輪美元貶值始於2002年,但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美元貶值而增加,由2002年的4,613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881億美元,占GDP比重由4.4%升到6%。[1]上述說明,匯率政策國際貿易失衡的調節作用有限。全球貿易不平衡是全球投資與儲蓄分佈不均的結果,是世界經濟結構性失衡的突出表現。各國調整現行巨集觀經濟政策與加強國際協調是關鍵。例如美國須解決儲蓄不足和消費過度問題;日本和德國必須刺激國內需求;亞洲發展中經濟體需要更靈活的貨幣政策;石油輸出國需要增加投資與消費,並使石油美元有序迴流到國際金融市場;中國也應在增長模式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

全球經濟失衡失衡對世界經濟的影響[1]

  (一)全球經濟失衡容易在世界各國之間引發衝突和矛盾。

  首先最為突出的表現是加劇各國之間尤其是順差國與逆差國之間的貿易摩擦,處理不好還會導致摩擦雙方的貿易戰。二是對衝擊相關國家的貨幣政策,由於利率水平在失衡的兩極間存在可觀的差異,為資本頻繁地跨境流動提供了刺激,從而容易對各國經濟運行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第三,各國間貿易差額和巨大息差的長期存在,以及資本的大規模跨境流動,使得匯率問題成為經常性爭執的焦點。在這種爭執中,由於發達國家憑藉其在國際金融領域中話語權的優勢,經常把調整匯率的責任推到發展中國家身上。

  (二)全球經濟失衡也已經給中國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首先,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中美貿易順差是中國整體貿易順差的主要組成部分。據海關總署統計,2011年,中美貿易額為4466.4億美元,其中順差是2023.7億美元。中美已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中國只有與美國保持貿易順差才能實現總體上的貿易平衡。因此中美貿易特別容易成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攻擊的對象,過去幾點的實踐證明,不論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雙邊場合還是在以G20為中心的多邊場合,美國均把貿易摩擦對手指向中國,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和人民幣的匯率政策經常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著重點。第二是對儲備資產的影響。由於美元貶值,對於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來說,勢必遭受一定的價值損失。同時,外匯儲備大幅度地轉換持幣結構又會加速美元的貶值。因而對於儲備資產的處理已是中國維持巨集觀穩定的一種必然的代價。第三是對人民幣的影響。美元匯率波動和階段性貶值仍然會成為調整過程中的主要特征。

參考文獻

  1. 1.0 1.1 薑躍春.世界經濟失衡的本質原因及中國的政策選擇.當代世界.2012年第4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Lin,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全球經濟失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