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國際貿易失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國際貿易失衡的主要表現

  2006年全球國際貿易額達24.5萬億美元。其中,出口12.1萬億美元,進口12.4萬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和14%,扣除匯率和物價因素後,實際增長分別達到9.0%和8.5%,顯著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增長速度。儘管增長很快,但貿易失衡問題卻有所加劇,值得關註。目前國際貿易失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以發達國家2006年進出口額前9名而論,有4國存在逆差,其中美國逆差8830億美元、法國逆差430億美元、英國逆差1580億美元、義大利逆差260億美元,四國逆差合計達11100億美元;另有5國存在順差,其中德國順差2020億美元、日本順差700億美元、加拿大順差310億美元、荷蘭順差460億美元,比利時順差160億美元,五國順差合計為3650億美元。五國順差與四國逆差相抵後,凈逆差7450億美元。這個窟窿如此之大,誰來堵塞?這是當前國際貿易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在發達國家中,美國是最大的逆差國,而德國是最大的順差國。美德貿易不平衡集中顯示出發達國家間潛在的貿易矛盾與衝突。

  另一方面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高速增長,2005年貿易出口3.4萬億美元,占世界貿易出口34%,比上年增長22%,分別高出日本、歐盟和北美17、14和1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出口增長20%、巴西出口增長23%、印度出口增長19%、俄羅斯出口增長34%。由於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高速增長,因而出現了大量順差,2005年達4190億美元。亞洲發展中國家出口為2.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8%,順差1180億美元。2006年高速增長的勢頭並未減弱。即使如此,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順差同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貿易逆差相比,仍然是“小巫見大巫”。

  中美之間也存在著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以中國海關的統計資料計算,中方的順差近幾年急速增加,2000年還只有298億美元,而2005年則突破1000億美元,達1142億美元。2006年更創順差1442億美元新高。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與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必將產生多重影響,也應受到關註。

國際貿易失衡的原因

  全球國際貿易失衡首先是由美國的三大經濟政策,即赤字財政政策、高消費政策出口管制政策造成的。在美國,貿易逆差與財政赤字是孿生兄弟,更準確地說,它們是“父子關係”。財政赤字必然導致貿易逆差,且隨著財政赤字的不斷增加而貿易逆差日益攀高。1980年美國的財政赤字為762億美元,占GDP的1.94%,與此相適應,貿易逆差僅314.1億美元。而到2005年,美財政赤字高達4992億美元,占GDP的4%,因而貿易逆差也創新高,達8284億美元。一般地說,貿易赤字通常等於一國國內儲蓄與投資的差額。所以,貿易赤字要麼源於投資增加,要麼源於儲蓄下降。美國既有投資增加,更有儲蓄下降,雙重推動貿易赤字急速膨脹,甚至狂飆。在美國,不僅政府靠雙赤字渡日,而且家庭也靠借債消費。美國居民家庭儲蓄率極低,難以支撐高消費,於是靠借債過日。

  美國的家庭債務截至2005年第3季度已達11.4萬億美元。由於進口大大超過出口,美國每天必須從比較窮的國家借債20億美元,以彌補巨額貿易逆差。還必須指出,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之所以出現,同它的以雙重標準為基本特征的所謂出口管制政策有密切的關係。從美國的產業結構看,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是它的優勢,而勞動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的產業則是它的劣勢。這就決定了美國必須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出口高科技產品。可是,美國大量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同時,卻嚴格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這必然造成貿易失衡,尤其是中美貿易失衡。

  從發展中國家考察,有三種情況影響國際貿易失衡問題。其一,必要的外匯儲備是預防和解決金融危機的有效手段。近20多年來拉丁美洲和亞洲發生的幾次金融危機都是首先從外匯短缺突破的,而最終又是靠外力註入外匯解決的。慘痛的教訓使不少發展中國家明白,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外匯儲備,以備不測風雲。因此,這些國家都力求出口大於進口,使外匯增加。這當然會影響貿易的平衡。其二,以貿易盈餘作為投資和增長的引擎。許多發展中國家曾經希望引進大量外資來發展本國經濟。但這種願望並沒有兌現。於是,不得已轉向自力更生,依靠本國的貿易盈餘來積累資金。這就使出口多進口少而形成貿易不平衡。其三,產業轉移導致的赤字或盈餘的轉移。從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初,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轉移至不少發展中國家,尤其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因此,使這些國家和地區對歐美髮達國家大量出口,保持貿易盈餘。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日本、美國和亞洲“四小龍”又把一些產業轉移至中國大陸,並隨之也把貿易盈餘轉移至中國。這是形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儘管從錶面上看造成全球貿易失衡的原因眾多,甚至千奇百怪,然而,從根本上研究與觀察,不難發現,它是由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由於科技、經濟、社會以及自然資源等諸多原因,各國經濟發展的快慢不等。原來一些後進的國家趕上來了,相反,原來先進的國家有的又落後了。於是,舊的經濟秩序和貿易關係必然被打亂,再形成新的秩序和關係。永遠不會停滯在一點上。在磨擦、矛盾與鬥爭中前進。平衡、不平衡、再平衡,……迴圈往複,以至無窮,這就是國際貿易發展的一條客觀規律。

國際貿易失衡的主要對策

  既然貿易失衡的原因複雜多樣,所以解決的辦法不能僅限一種。只有多邊努力,才能較好地妥善解決,以避免引發世界經濟的劇烈動蕩。在這裡著重談一談美、德、日和我國應採取的對策。

  第一,美國應當採取的政策。如上所述,全球國際貿易失衡的基本原因是美國的巨額財政赤字。因此,降低美國貿易逆差首要可行的辦法是減少財政赤字。美國的財政赤字是如何出現的?歸納起來,不外這樣幾條途經:一是減免稅政策。布希政府推行的對高收入階層的稅收赦免和稅收減讓,導致大批美國公司僅僅支付其名義稅收的1/6,這使政府財政收入大幅減少;二是龐大的伊拉克戰爭經費。白宮經濟學家拉里·林德賽在指出伊拉克戰爭耗資2000億美元之後,隨即被迫辭職。然而,他估計的數字事實上仍然偏低。有人指出,伊拉克戰爭耗資接近2500億美元,並以每月50億美元的速度上升。戰爭造成的死亡、傷殘的美國士兵的撫恤費醫療保險費,以及招募新兵、補充兵力的費用,也高達數十億美元;三是醫療保險支出遠大於預期。布希政府推行的醫療保險制度中的藥費開支遠遠高於預期。社會保障私有化將使未來20年財政赤字增加2.5萬至3萬億美元;四是大量農業補貼。美國的農業補貼是全球最多的,是神秘的大黑洞(估計約2500多億美元),也是WTO“多哈議程”談判中爭議頗多的難題。更是美國政府財政的沉重包袱。

  總之,美國政府推行的“降低稅收和增加支出”的赤字財政政策已是一種捉襟見肘的極高風險的政策。再加之孿生的巨額貿易赤字,構成了一種冒險的經濟戰略,這對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危害極大,必須儘快停止,改弦更張。一位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奧爾特曼指出,美國政府所有預期償還的債務和可能的收入之間存在60萬億美元的差距。這差不多是美國五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或者是按照現行稅率的數十年稅收收入的總和。另外,波士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勞倫斯·科特裡科夫指出,美國或許已經破產了,或許正試圖重組債務。他預期,如果不能成功,那麼世界上將出現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呆賬。目前,美國在雙赤字的困境中,企望藉助於美元貶值尋找一條出路,這也是不能採取的政策。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決定了美元匯率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問題。它大幅度貶值可能有利於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以及提高美國的國際競爭力。但是,美元貶值只有利於出口,卻不利於進口,如果美國進口放慢,將減弱它對經濟的引擎作用,貶值對金融市場以至全球經濟都可能產生動蕩甚至危機。因而,貶值是下策。必須轉向另一種政策,抑制高消費、壓縮過多的開支,鼓勵儲蓄,穩住幣值。這可能是美國的上策,也是全球的福音。當然,也要預防美國採取下策。

  第二,德國和日本應採取的政策。近50多年來,德國和日本不僅從凋蔽的經濟中複蘇起來,而且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和經濟強國,與美國並稱世界三大強雄。目前,這兩個大國擁有巨大的對外盈餘,競爭地位日趨上升,開始向美國的競爭優勢發起挑戰。可是,與美國的國內需求過旺相反,德國和日本的國內需求都是萎靡不振。在這種格局下,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消除國際貿易嚴重失衡,在美國大力抑制國內需求尤其過旺的消費需求的同時,德日兩國應著重擴大國內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此外,由於德國、日本都有大量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也相當雄厚,所以日元歐元都面臨升值的趨向。這樣的趨向有可能促使美元進一步貶值。而這種貶值既不利於美國的貿易平衡,更不利於全球貿易平衡。因此,如何協調美元、歐元和日元三大貨幣之間的關係也是解決全球貿易失衡的重要對策之一。

我國面對國際貿易失衡的政策

  中國自1994年後一直保持著順差,且順差呈上升趨勢,2006年達1770億美元。這種貿易不平衡有內外兩方面原因。因此,應採取內外兩類不同的政策加以解決。

  在外因方面,主要是美國對華的三大政策,即出口管制政策,武器禁運政策和非市場經濟地位政策造成的。中國的外貿順差,其實僅僅是對美國的順差。中國的順差1995年為167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74.9億美元,占45%;2000年為297.4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241.1億美元,占81%;2005年為1020億美元,而對美順差竟然達1141.7億美元,超過總體順差121.7億美元。這就是說,中國除對美保持順差外,對其他所有貿易伙伴來說,總體上還處於逆差境地。由此可知,所謂解決中國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主要就是解決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問題。而這個問題是由美國實施的上述三大政策造成的。如果美國取消對華實施的那些歧視性政策,中美貿易平衡問題將迎刃而解。

  在內因方面,主要是在三個低政策,即人力成本低、資源成本低、環境成本低的基礎之上催生的人民幣幣值低造成的。中國的外貿順差不能反映出中國商品的競爭力很強。如果改“四低”為“四高”政策,中國的貿易順差將立即消失。當然,這樣畢其功於一役的做法肯定行不通。至少要分兩步:先解決前三低,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科學合理利用資源,治理環境;然後,再使人民幣逐步升值。這樣將有助於協調國內外的利益關係匯率是貨幣的價格,是一切商品的總價格。當前,我國應儘快解決勞動力價格過低、資源價格過低、環境價格過低的問題。只有如此,才能顯出人民幣幣值的真面目,以平息國內外關於人民幣匯率和中國貿易順差等問題的爭吵,也有利於國際貿易平衡。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際貿易失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