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消費膨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消費膨脹(inflation of consumption; consumpition inflation)

目錄

什麼是消費膨脹

  消費膨脹,是指消費需求嚴重地超過了消費品供給。消費膨脹,一方面表現為存量膨脹,即已形成的消費需求大於已供給的消費資料I另一方面表現為增量膨脹,即消費需求的增長速度大於消費資料供給的增長速度

我國目前消費膨脹的成因[1]

  1、消費需求方面的形成因素:

  第一、消費方式的國際示範效應的作用。

  對外開放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優裕的消費方式伴隨著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引進,藉助於發達的信息傳遞工具展示在我國廣大消費者面前,起到示範作用,並用在一部分消費者心理上得到肯定和放大,使其消費視野急驟擴大,消費需求目標期望值迅速提高他們紛紛仿效高標準的消費生活,把未來消費的目標模式和需求模式超前強化,致使消費需求膨脹。

  第二、消費需求觀念導向效應的作用消費需求可以分為觀念性消費需求和現實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

  觀念性消費需求不僅為生產提供觀念性對象,對生產具有功能導向作用,而且其本身還具有率先轉變的功能效應這種轉變如果與消費需求正常層次相適應,對生產的擴大、消費領域的擴展就會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相反,這種轉變如果超越了需求層次,使得消費需求層次發生紊亂,對生產的擴大、消費領域的拓展就會起到消極的阻礙作用。而消費者的超前消費的期望值就是消費需求觀念性轉變超越正常需求層次的結果

  第三、企業自我擴張消費衝動效應的作用。

  在現行經濟體制下,國家對於企業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的分配沒有作出明確規定,比如對於企業用稅後留利資金投資所帶來的利益如何分配企業用稅後留利資金創辦新廠的歸屬權、管理權和利潤分配製度怎樣確定}企業用稅後留資金投資而不向銀行貸款所節約的利息如何分配,等等,都沒有嚴格的界定,企業對於用稅後留利搞投資的前景感到不確定,因而沒有抑制消費擴張衝動的內在動力,往往傾向於將稅後留利資金都作為消費基金發放另外,在沒有充分競爭的條件下,企業缺乏外界競爭環境的生存壓迫感,很少考慮通過積累來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而往往偏重於消費。在一些企業看來,企業財產歸根到底是國家的,國家不會對企業的衰落和破產袖手旁觀,對國家有一種依賴感,而沒有危機惑和對未來發展壯大的考慮,傾向分光所得利益這種效應是促成消費嘭脹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四、消費基金盲目增長的支撐力效應的作用。

  消費需求作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必須有消費基金作為支撐力。‘從我國現在的情況看,消費基金盲目增長除了貨幣超量發行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非消費基金被通過各種途徑被轉化為消費基金,從而造成了消費基金的盲目增大。具體表現為:一是在實行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時,為了鼓勵企業加快進行設備更新改造,國家規定企業可以在稅前還貸,同時還可以按稅前還款額度提取獎勵基金和福利基金,這就使得一些企業以大量增加貸款為手段多提獎金和福利基金,將國家財政信貸資金轉化為消費基金;二是實行價格雙軌制以後,一些企業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增加預算外資金的同時,將一部分預算外資金轉化為消費基金;三是違反財經紀律向個人變相發放名目繁多的補貼與實物的現象仍很普遍,這就通過}法途徑將非消費基金轉化為消費基金;四是由於稅收制度不完善,偷漏稅的現象相當嚴重,就使一部分財政資金轉化為消費基金;五是轉移收入,將國有資金轉化為消費基金。非消費基金的嚴重流失造成消費基金的盲目增大a,從而為消費需求的蟛脹提供了支撐力。

  第五、消費者行為攀比效應的作用。

  消費者行為的攀比效應指的是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與其他消費者在收入、消費支出、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上競相比較.向高標準看齊,以求得心理平衡的消費意識。目前,我國這種攀比行為,在城多居民的消費生活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第六、消費水平的剛性效應的作用。

  不斷增加消費需求,提高消費水平,是人們心理變化的一種普遍規律。人們在消費水平、消費需求上的趨高心理,從積極意義上看,它起著推動社會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不斷發展的作用;但從消極意義上看,這又是使人們滋長超現實消費意識心理,驅使消費瞄脹的一種心理根源。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領域的擴大,有相當~部分消費者對消費需求的期望值越定越高.這是消費需求膨脹的重要心理因素。第七、消費需求調控能力弱效應的作用。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消費需求的形成已由過去的國家統一分配消費基金,發展成為企業、地方及市場都對消費需求的形成發生作用,而原有的消費需求調控體系卻沒有隨之發生變化,或者有了點變化也不夠完善,結果因調控的這種弱效應導致消費需求的膨脹。比如,各種承包經營責任制所引起的短期行為.以及因為市場體系的不完善和市場參數的嚴重扭曲,在短缺市場下成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可以比較容易地為自己的產品找到出路,無論是把原材料中的漲價因素轉嫁出去,還是把本企業中工資成本上升造成的後果推向社會,都是很容易做§Ⅱ的+而國家則眼看著消費基金的盲目增大卻沒有相應的調控手段,或者不能及時採取有效的調控手段,並且還要對因消費基金的盲目增大而引起的物價上漲採取補貼措施,結果是又進一步促進了消費基金的盲目增長。

  2、消費品供給方面的形成因素:

  第一、國民經濟生產效益低,致使消費品供給的有效增長失去了生產基礎。

  消費品的供給狀況,最終取決於消費品的生產狀況,而消費品的生產狀況則又主要取決於國民經濟的生產效益。在其它條件既定的情況下,國民經濟生產效益越高,消費品的生產量也就越多,從而消費品供給也就越充足,反之亦然由此可見,國民生產效益是影響消費品供給的基本因素。據統計,1989年,我國國營工業Ⅱ潤比上年降低18.8,虧損企業增加1.2倍,可比成本上升22.4,資金占用增加49。如此低下的國民經濟效益,當然不可能保證消費品供給的有效增長。

  第二、消費品生產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比側不合理,破壞了資源在消費品生產和生產資料生產中的分配比側,致使有限的資源無法形成有效的消費品供給我們知道,在國民經濟生產效益和消費品供給效益已定的條件下,消費品供給狀況就主要取決於消費品生產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比例,即社會對消費品生產的投入狀況在消費品生產和生產資料生產的比例較為合適的條件下,消費品供給就會比較充足;在消費品生產和生產資料生產的比例不合適,即消費品生產較少或較多的條件下.消費品供給最終都會表現為不足。因為消費品生產較少引起消費品供給不足是必然的,而消費品生產過多也會因衝擊了應有的生產資料生產,使消費品生產發展失去了後勁和基礎,最終使消費品供給不足例如,過去是消費品生產在整個生產中的比例過小而造成了消費品供給不足;現在是消費品生產在整個生產中的比例過大而造成了消費品供給不足。因此,在其它條件已定時,消費品生產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比伊j是決定消費品供給的重要因素。

  第三、消費品供給效益低下,造成了無效供給增加,致使有限的消費品未能形成有效的供給,從而形成了消費品供給的嚴重不足。我們姐道,消費品生產決定消費品供給,但並不一定消費品生產越多,消費品供給就越多,因為消費品生產和消費品供給不是同一個經濟範疇。在消贊品生產和供給之間還有著其它經濟過程(例如流通),消費品生產出來之後,並不一定能完全成為現實的有效供給,甚至有時可能生產的越多,反而供給還越少。在其它條件已定的情況下,消費品的生產能否成為現實的有效供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費品供給的效益狀況消費品供給效益不高,即使生產的消費品再多,也不會使消費品供給增加因此,在消費品生產已定的基礎上,消費品供給效益是影響消費品供給狀況的重要因素。據統計,我國消費品因結構不合理,以及質次價高等原因而大量積壓和報廢,有的產品甚至在流通中積壓了生產量的50,其結果是有限的資源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給,由於消費品供給效益太低,造成了消費品總體的供給不足。

我國目前消費膨脹的特點[1]

  1、從現象上看高積累與超前梢費並存。

  在“一五”、二五、1963-1965“三五”、四五時期我國的積累率分別為24.2、30.8、22.7、26.3和30.O,而改革開放lO年中積累率為33.1。據統計資料表明,從1978-1988年,我國消費總額由1888億元增~7971億元,增長3.22倍,年均遞增15.4,大大超過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從居民消費情況看,吃的向高級食品看齊,用的高級耐用品供不應求,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887元人民幣的1986年,我國城市居民的“新四件”分別達到日本、南北韓、蘇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lOO0美元時的水平;住的面積越蓋越大,標準越蓋越高,僅從農民建房耗資看,l986年即達326億元,城市裡私人小樓房、小別墅拔地而起。從社會消費情況看,1978年~1988年,我國的社會消費由215億元增到l013億元,增長3.71倍:年均遞增16.77,消費總額的比重由I1.4%上升到12.70。

  2、從實質上看高積累與超前消費虛實相生。

  所謂“高是有條件的:第一“高”是與以前各個歷史時期相比較而言的}第二,“高積累是符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第三,“高積累並沒有超出國民經濟的承受能力第四,國民有可承受性從1978年到1988年,我國消費總額、居民消費和社會消費分別從18881673和215億元增到7971、6958和1013億元,分別增長3.223.16和3.71倍,年均增速分別為15.4,15.32和16.77,三者的增長都不同程度地高於同期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人國民收人使用額積累總額和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我國的消費發展,實在太快了

  3、消費和投資雙膨脹。

  改革的lO年,1978-1988年我國消費和投資需求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前三年為第一階段,消費需求帶有礙顯的還帳性質,而投資需求卻變化不大;第二階段為1982-1983年,這兩年經過調整,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均有下降;第三階段為1984一l988年,這一階段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明顯反彈上升。

消費膨脹治理政策的總體選擇[2]

  首先應選擇較為溫和的治理政策。

  我國1988年的物價上漲雖然達到18.5%,但這仍屬於較為溫和的通貨膨脹。因此,政府不宜採取過份嚴厲的治理措施。例如,貨幣改革政策,西德是在1938年到1945年流通中的現款增加了37倍,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實施的,我國的臺灣省是在1949年上半年價格暴漲了30倍的情況下出台的。又如,凍結工資政策,以色列是在1985年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三位數後採取的。波蘭經濟學家提出採取凍結工資政策抑制通貨膨脹,也是因為波蘭目前的通貨膨脹率高達IOO%左右採取較為溫和的治理政策就是要用漸進的方法逐步壓縮消費膨脹,使之不至於引起較大的社會震蕩但運用這種政策.治理消費膨脹所需要的時間就要相對拉長一些。

  其次,在運用各種政策壓縮消費辮脹時如果無法藉助經濟手段選到政策目標,就必須利用行政手段。

  例如,為保證消費基金的順I轉化.在我國目前的利率水平無法由資金市場供求形成的情況下,國家就應藉助行政力量直接調整利率水平。在運用利率引誘的同時,國家也可以輔之以必要的行政強制轉化。又如,要實現消費增長率略低於生產增長率的個人收^適度增長政策,就需要改革舊的企業經營機制,完成一系列的制度創新和機制轉換。但在目前還無法做到這點的情況下,就需要藉助行政的手段降低個人收入的增長率。當然,我們藉助行政手段決不是最終目的,它是為向主要運用經濟手段推進創造必要的條件。

  再次我國消費膨脹治理政策的長短期E合應是如下選擇。從短期來看迅速縮小消費供求趺口,降低物價上漲率應成為政策追求的目標。這就應以推行消費基金轉化政策為主。這主要出於以下考慮。

  1.近幾年的物價上漲已使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據統計我國職工實際工資1986年增長8,1987年增長o.5,1988年下降1.7,1989年實際工資下降也已成定局。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宜主要採用物價上漲政策使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以更大的幅度下降來壓縮消費需求。

  2.在目前消費需求存量膨脹的情況下由於消費膨脹隨著價格市場化趨向的增強開始由隱蔽型轉向公開型,這樣即使國家不調整價格,價格水平也會較大幅度的增長。如我國1988年18.5%的物價上漲率是在價格基本未作大的調整的情況下發生的。由於物價上漲率較高,遠遠超過了勞動生產率和國民收入的增長率速度,這就使個人收入適度增長的消費增量控制政策難以實施,極易造成工資物價的輪番上漲。因為收入增長率一般應高於物價上漲率如果物價上漲率高於生產增長率,收入增長率也就不能低於生產增長率。而且消費增量政簧是通過漸進的方法逐步吸納過剩需求因而裉難將消費膨脹很快壓下去。

  3.如果把消費基金轉化政策作為治理消費膨脹的主要政策一方面可以起到穩定金融,增加信貸資金從而可以在國家採取緊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情況下,保證生產不出現較大滑坡,避免陷入滯脹局面。另一方面,它可以較快地將大量的過剩消費需求轉化掉,減輕消費對市場的巨大壓力,從而使物價上漲率很快降下來。如我國的臺灣省195o年實施“儲蓄存款的優惠利率”,僅8個月後,銀行的定期存款總額就從l950年初的200萬新臺幣增加到3500萬新臺幣,有效地控制了通貨膨脹。我國今年儲蓄存款大幅度增加.也是與提高存款利率和開辦保值儲蓄分不開的。實施消費基金轉化政策應註意以下幾點,一是應隨著物價上漲率的下降逐步適當降低存款利率,以降低籌資成本,刺激供給,從根本上解決消費膨脹問題。二是採取各種手段如拉大短期儲蓄和長期儲蓄的利率差距,吸引更多的消費基金向長期存款轉化。三是要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如通過對消費基金增量的控制,為消費基金的轉化創造條件。當然,消費基金的順利轉化,從而對物價水平的有效控制.又有利於消費基金增量的控制。

  從長期來看,政策追求的目標是消除消費脖脹.實現個人收入的適度增長,保證國民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這就需要做到t一是建立起保證個人收入適度增長的控制機制.這既包括國家對消費基金總量的控制機制,也包括企業在個人收入分配上的自我約束機制。二是努力增加供給,這一點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在短期內採取的資金轉化政策,只是推遲和延緩了居民消費,如果我們最終不能提供出更多的消費品,那麼,被轉化出去的消費基金又會重新破籠而出,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可以說.資金轉化政策只是為我們提供了個暫時喘息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有效地利用這一機會.努力增加供給,同時完成一系列的制度創新和機制轉換,就可以從根本上治理消費膨脹。

參考文獻

  1. 1.0 1.1 梁若旺,李景亭.試論我國消費膨脹的成因及特點.經濟問題探索,1991年2期,頁碼:28-30
  2. 黃泰岩.治理消費膨脹的政策選擇.消費經濟,1990年1期,頁碼:25-29,5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消費膨脹"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