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石油美元(Petro-dollar)石油美元的歷史並不長,它是70 年代中期石油提價後出現的一種金融力量,是指上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於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於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後的盈餘資金。石油美元是一種流動性的資金,大量投放在歐洲貨幣市場,成為歐洲美元的組成部分。石油美元在美國紐約市場上也十分活躍。90 年代以來,大量的阿拉伯石油美元流入東京市場和新加坡亞洲美元市場進行各種存放和投資。石油美元是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上舉足輕重的一支力量,對當前國際經濟、國際金融的發展影響較大。
1973 年的中東戰爭,導致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形成世界性的能源危機。1977 年10 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宣佈石油價格由每桶3.011 美元提高至5.11 美元。稍後,又再度提高到11.65 美元,結果使得世界的國際收支結構發生很大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因石油輸出收入大增,石油輸出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順差;而石油消費國家的國際收支因石油輸入支出劇增,出現了巨額赤字。原來,國際收支的格局為“發達國家為順差、發展中國家為逆差”,這種國際收支的格局被石油提價衝擊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石油消費國家中,發達國家遭受的打擊較為嚴重,發達國家的經常收支因石油提價而多呈現龐大逆差。相反,石油輸出國的經常帳戶則發生巨額的順差——這就是“石油美元”。對於這種資金的規模,有各種不同的估計,根據一般推算,1974 年石油輸出國家的石油輸出總收入約為1150 億美元,其經常輸入則約為400 億美元,因而計有盈餘約為750 億美元。這項盈餘,一方面表示了石油消費國家的外匯減少額,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逆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則表示石油輸出國擁有豐富的石油美元。
這種巨額的石油美元,無論是對石油輸入國還是對石油輸出國,甚至對整個世界經濟,都有很大的影響。對石油輸出國家來說,由於石油美元收入龐大,而其國內投資市場狹小,不能完全吸納這麼多美元,必須以資本輸出方式在國外運用。對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來說,由於進口石油對外支出大幅度增加,國際收支大多呈巨額逆差,倘若採取緊縮性措施,或限制進口石油等來謀求國際收支狀況的改善,則可能導致經濟衰退,並影響世界貿易的發展。因此,工業國家大多希望石油美元迴流——由石油輸出國家迴流到石油輸入國家,這就出現了石油美元的迴流。
石油美元的迴流,在最初期間,主要是流向歐洲貨幣市場、紐約金融市場、各國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機構等,其流入地區主要是西歐,英、美等國家。發展中國家也多希望能利用石油美元資金來發展經濟。
但是,這種龐大的石油美元,又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動蕩。石油美元在性質上大多是國際短期資金,可能在國際間大量而迅速地移動。而這種移動,又將嚴重地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安定。因此,世界各國都密切地註視著石油美元的變動問題。
由於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也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稱為石油美元。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計有8000億到1萬億美元,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一支令人矚目的巨大力量。
石油美元出現之後,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一,為產油國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促進了這些國家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它們長期存在的單一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
第二,使不同類型國家的國際收支發生了新的不平衡,國際儲備力量的對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
比如石油大國俄羅斯由於油價上漲,賺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預計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約為900億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僅提前償還了欠巴黎俱樂部的巨額外債,而且將黃金和外匯儲備提高到了1497.54億美元。
第三,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石油美元投放到國際市場之後,一方面充實了國際信貸力量,滿足了許多國家對長、簡訊貸資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資在各國之間流動,時而投資於股票,時而投資於黃金和各國貨幣,導致股票、黃金和外匯市場更加動蕩不定。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