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0个条目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ual Framework)

目錄

什麼是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財務會計與報告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的簡稱,為了方便通常簡稱為CF。是由一系列說明財務會計併為財務會計所應用的基本概念所組成的理論體系,是評價現有的會計準則、指導和發展未來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由來[1]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始於西方會計界,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演變與創新,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受到嚴重衝擊和批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適應新經濟形勢的完整的和規範性的會計理論框架,來指導會計準則的制定和解決現有的會計準則未曾涉及的新的會計問題。自1976年12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公佈的《財務會計與報告概念結構:財務報表的要素及其計量》中首次出現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這一專門術語以來,以美國、英國為首的西方學術界對其進行瞭如火如荼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而對這方面研究,我國起步較晚,尚未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財會專門理論研究體系。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內容[2]

  1.確認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的目標;

  2.對財務報表要素作出定義;

  3.評估財務會計和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4.解決如何對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

  5.分析某些重大財務會計問題。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作用[1]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類似於一部會計的憲法,是一切會計理論的目標指引方向,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評估已有會計準則的質量,保證會計準則相關文件內在邏輯的一致性,避免不同準則之間的矛盾衝突,確保會計準則體系的完整性和縝密性;而且還能彌補準則中的某些缺陷,對重大會計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2、指導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發展新的會計準則,併為其制定指明方向。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和使用者提出新的信息需求而定期對會計準則加以修訂和完善。同時,通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能及時展示社會經濟環境變動情況下會計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從而不斷地推動會計理論研究向縱深發展。

  3、在缺乏公認會計原則的領域,起到指導會計實務的基本規範作用。即面對經濟環境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缺乏相關會計準則對該業務進行規範時,可以作為替代性的規範文件。

  4、有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財務報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內容、性質和局限性,使其能據以做出恰當的分析判斷和正確的經營決策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性質[3]

  一般認為,理論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對事物現象的觀察,在對獲取的感性材料進行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概括出來的關於自然和社會知識的科學而又系統的結論,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而概念則是抽象概括出事物現象固有的共性的那一部分,並且運用概念之間的關聯以反映事務的本質及其內在規律性。所以,會計理論是人們在會計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對會計實踐材料進行加工概括出來的關於會計知識的科學系統的結論。會計概念就是對實踐中大量的、一般的、抽象的各種會計現象,找出其中共性特征升華而來的。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說明財務會計併為財務會計所應用的基本概念所組成的一個具有層次性的邏輯體系。但是這些基本概念絕對不是憑空捏造或人為給定的,它是從會計理論廣泛的概念中,抽取出具有相互耦合,緊密關聯的,結合在一起的有機整體,其目的在於將無窮的會計問題縮小到和會計準則與會計實務運作直接相關的問題上,藉以回答會計準則在制訂和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理論問題。既然概念框架是規範和指導會計準則的理論基礎,那麼它本身就不是會計準則。

  關於這一點,西方會計準則制訂機構和IASC都有非常明確的界定。譬如,IASC在其《編報財務報表的概念框架》的引言第二段中即開宗明義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國際會計準則,因此它不為任何特定的計量和報告問題確定標準,本框架的任何內容均不取代國際會計準則。”FASB在其《概念框架的說明》中也指出:“概念公告不像準則公告,概念框架不要求成為公認會計原則。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沒有建立描述特定項目或事項的會計程式或披露實務,而這些是由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發佈的。”所以概念框架不是規範會計實務的準則,而是用於規範會計準則的理論,是會計準則的理論基礎,是會計理論的一部分。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特點[3]

  1.穩定性、普遍適用性。因為理論本身只作一般性的描述,不作具體的規範,而概念框架著重研究與制訂會計準則有關的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對於財務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編報提供一個理論基礎,協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財務會計信息並據以做出恰當地分析判斷。所以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作為指導會計準則的理論基礎,具有相對穩定和普遍適用性的特點。

  2.預見性。前已述及,概念框架的性質是會計理論的一部分,而理論,尤其是一個完善的、完整的理論,不僅能描述事物的本質,解釋事物是什麼,還能對事物未來發展可能的方向做出科學的和客觀的預期。從會計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出,一般是先有會計實務的需要,才有會計準則的規範,另外對會計實務當前所遇到的會計處理問題,有些根本就沒有會計準則來規範,而會計準則的制訂,需要一定的周期。

  所以,會計準則的制訂,存在一定的時間落差性。當現存的會計準則不能或尚未規範現實的會計問題時,就可以求助於規範會計準則的理論——概念框架所提供的基本原則,從中取得處理會計實務問題的參考依據。

  3.邏輯嚴密性。概念框架不僅用來解釋和預測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是如何”,更重要的是,指導今後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應當如何”。概念框架屬於規範會計理論的研究範疇,其形成是一個演繹推理的過程即不是依賴會計實務中現行的慣例,而是從會計學中基礎的概念出發,通過對這些概念的討論和界定,找出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規律性,藉以規範和指導會計實務。所以由演繹法推導出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經過了一個反覆演繹推理的過程,其結果必能使各種概念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嚴密的邏輯體系。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作用[3]

  1.為會計準則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對財務會計最基本的概念,如財務報告的目標、信息的質量特征、財務報表的要素,以及確認計量原則等都做出了規定,這樣,概念框架就為分析、評估和指導會計準則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規範性”的理論基礎。在分析、評估和指導會計準則時,對於該準則的規範是否內在一致,所引用的概念是否邏輯嚴密併在所有準則中是否統一使用它們等問題,有了一個理論基礎。

  在1982年,當時的FASB主席唐納德·柯克認為,“有了概念框架,會計準則的制定就有了方向。否則,它們的制定將是緩慢的。如果缺乏概念框架,勢必招致外界集團的批評,比如指責會計準則的發展是毫無目標與宗旨的”或者說,“只有以概念框架為指導,將來的會計準則才能以更為合理和一致的方式制訂”。Solomns也曾說“準則制定機構在制定會計準則時如果沒有概念框架,就像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時沒有憲法一樣。”所以,概念框架可以使財務會計準則保持其內在的邏輯一貫性,減少或避免不同準則的衝突。

  2.對缺乏會計準則規範的會計問題提供指南。具體會計準則雖然是對具體會計實務的規範,但由於經濟生活中的交易和事項千差萬別,變化迅速,加之新的經濟業務、經濟事項不斷地涌現,然而準則制訂卻是一個相當耗時的程式,不可能及時跟上實務的發展,這就使得會計準則不能事無巨細地對所有情況都加以規範,而且有些會計準則有時也難以適應實務的發展。

  因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對會計實務背後的一些基礎性概念等進行描述的,這時,可以反過來指導會計實務。

  3.可以節省準則制訂成本,提高準則制定效率。因為許多會計問題具有共同的要素,當會計準則制訂機構接觸到這些問題時,不用再花費較多的時間重新探討其中所涉及到的相同概念問題,所以,不僅可以節省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4.有助於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財務會計信息。概念框架可以增進會計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的溝通,幫助使用者瞭解財務會計的一些基本概念與原理,理解會計信息的涵義、作用與局限性,據以做出恰當的分析判斷和正確的經濟決策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制訂的原則[3]

  1.系統完整性原則。要從總體上把握應該包括哪些概念要素,劃分幾個層次,按怎樣的邏輯進行系統地歸類,儘可能保證概念框架基本內容全面完整,前後邏輯一致,用語一致,使整個概念框架形如一體。

  2.繼承性原則。概念框架對傳統的會計理論不能全部拋棄,而要“揚棄”,對其合理科學的部分要繼承,使會計理論前後相連。

  3.發展性原則。會計的發展是反映性的,是與特定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的,作為會計理論一部分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財務會計概念及其關係也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所以,在制訂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時,要遵循發展性的原則,對不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無法再起到應用作用的部分,要及時的加以修訂和完善。

CF的優缺點[4]

  (一)CF的優點

  1.指導會計準則的制定。概念框架是指導會計準則制定的基礎,是會計準則體系中的“憲法”,也就是說它對會計職業界的影響有著許多與憲法對美國法律與規章一樣的影響(安東尼,1987)。如第1、2號eF非常成功,這兩號公告把會計職能從單一的經管責任推進到財務報告,並使業界人士更關註報告過程中的財務信息使用者。第1號CF討論了會計的目標,第2號CF則討論了一定約束條件下的質量特征,它們為FAsB制定特定會計問題提供了指南。

  2.概觀勝、規範性的概念。概念框架中的概念應當是基本概念,以使其它的概念能從中演繹出來,也就是說能夠應用推理的方法導致其它概念的產生,使所制定的會計準則達到內在的一致性。這符合FASB“構建一套權威的演繹性概念”的目的。所以,CF應是規範性的,它應闡明財務報告的最終目標及基本概念一一從財務報告目標所推導出的各層次的概念。同時,它也應非常概括,以使不同企業不同時間在各種環境下均能適用。CF確實做到了某些一致。當然應該使其像憲法一樣,在使其廣度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同時,允許有某種靈活性,以使之能夠適宜一些較小的環境變化。

  3.節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時間,提高了會計準則制定的效率。概念框架可令FASB在制定會計準則時節約大量的時間,提高了效益。因為概念結構解決了準則制定中的許多共性問題,它通過對一些共同要素的界定,增加了FASB對每個問題的反映速度。同時,儘管它不能消除在這些向題上的爭論,但是它可以避免對每一共同要素重覆的爭論(所羅門斯,1986)。如第6號CF公告列示了財務報表要素,這樣在討論其它會計準則問題時就無須重覆定義這些要素了,從而大大節約了FASB的時間。同時,也使得與這些要素定義有關的準則更加一致。

  (二)CF的缺點

  1、CF本身缺乏內在一致性。如CFNo.l、2、3(No.3後來由CFNo.6代替)基本保持理論一致,但是C]謝0.5的發佈卻破壞了其概念框架的一致性。有學者認為,第5號CF的發佈是失敗的,它除了描述現行實務之外,應該說毫無建樹,它是非規範性的,它所承諾的要解決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問題沒有實現,且計量問題被有意迴避了(安東尼,1987)。會計的確認與計量應該首先在FASB內部得到解決,然後才能在會計職業界得到解決,而不應為了便利,只尋求妥協。造成上述問題的產生是由於FASB的7位成員分別代表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具有各自的利益傾向,經過博弈妥協的結果,所以使CF的內在一致性受到破壞。

  2、CF缺少會計對象這個基本概念。會計對象是會計的一個基本概念,正確認識會計應當反映什麼、核算什麼與報告什麼,對於改進會計的方法與程式和進一步完善會計理論的內容,都有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而在西方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所缺少的一個基本概念正是會計對象。西方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直接論述財務報表的各項要素,一而不把各項要素作為一個整體(即對象)來研究。

  3、CF缺乏“財務報告”這一內容。會計目標、質量特征、要素定義、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但FASB並沒有把財務報告納人CF體系中,因此嚴格說來,Cl,是不完整的。在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於1995年發佈的征求意見稿彌補了這一缺陷,但遺憾仍然存在。

  4、CF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所得稅會計,’中有關遞延所得稅的確認與計量標準,即何時確認為負債或者資產、是否將遞延額折現,並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主體[5]

  1.財務會計要素

  (1)財務會計要素的定義

  財務會計要素,也稱財務報表要素,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處於重要的地位。首先,財務會計要素受財務會計目標的影響。一方面,財務會計目標影響財務會計要素的範圍和分類,以滿足“向企業的各利益相關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的目標要求;另一方面,設立了合理的財務會計要素,才能進一步對要素進行確認和計量,最終實現財務會計目標。所以,財務會計要素的劃分必須遵循可行的財務會計目標的要求,財務會計目標變化了,財務會計要素也要隨之變化。其次,財務會計要素受財務會計假設的制約。

  所有財務會計要素都是以會計主體假設為前提來描述特定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指標的。各要素都著眼於持續經營的會計主體的未來經濟利益,如果主體不是持續經營的,未來的經濟利益也就無法衡量。若沒有會計分期假設,就不能及時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有了會計分期假設,才有及時地描述不斷變化情況的指標數據,從而形成對會計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財務會計要素的劃分才有意義和可能。而使用各要素指標描述主體情況時,必須有貨幣計量假設才能夠確定各指標的值,而且不同指標的值才能加總,從而得到綜合指標。

  當然,財務會計要素還受會計環境的影響。會計所處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就會產生新的財務會計對象,進而引起財務會計要素內容的變化。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創新,會導致財務會計要素內容的擴展。

  (2)財務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

  我國實行了基本準則後,對財務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的規定比較簡單,而且由於沒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有關確認與計量的規定散見於基本準則、具體準則、《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之中。因此筆者認為,在建立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時,可將散落在準則和制度中的有關要素的確認與計量方面的規定進行集中、整理,並對其進行進一步完善,另外還要確定財務會計要素確認的基礎,建立科學的確認標準。而財務會計要素的計量就是對符合財務會計要素定義的項目予以貨幣化,在計量過程中,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即計量屬性和計量單位。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應對財務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的這些關鍵點進行詳實闡述,從而為將來制定會計準則提供理論依據。

  2.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的概述,反映了會計信息的本質,是連接財務會計目標與其他概念的橋梁。FASB將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作用歸納為:

  • 為制定與財務報告目標相一致的會計準則提供指南;
  • 為會計信息提供者在選擇不同方法表述經濟事件時提供指南;
  • 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和其他組織提供的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局限性進行理解,以幫助其做出正確的決策。

  各國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內容表述基本相同,但在先後順序和結構層次上有一定差異。例如,FASB在《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中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進行了全面而詳細的論述,它認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決策有用性。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決策有用的重要質量特征,而相關性又包括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可靠性包括真實性、可核性和中立性。可比性是決策有用的次要質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針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質量特征。另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還有兩個約束條件,即效益大於成本和重要性。由此可見,美國的會計質量特征是有層次劃分的。

  我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是以會計原則的形式予以說明的,與西方沒有本質區別,不足之處在於對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缺乏層次劃分,且未涉及會計信息生成過程中的約束條件——效益大於成本原則。我國將會計原則劃分為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和修訂性的一般原則三個層次,並對各項原則進行了主次排序,對其如何應用進行了詳細說明,並考慮在修訂性的一般原則中補充成本效益原則,按國際慣例將現有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合併為可比性原則。當然在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進行層次劃分、排序時,要考慮環境因素,隨著環境的變化,不同質量特征的相對權重也會發生改變。

  3.財務報告體系及其內容

  財務報告體系是實現財務會計目標的手段,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財務報告體系由會計報表(這裡指財務報表)、會計報表附註財務情況說明書三部分組成。在財務報告體系中,最重要、最可靠的會計信息由會計報表提供,會計報表附註財務情況說明書則是對會計報表的補充,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對外報告體系。面對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來臨,財務報告體系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披露的及時性方面,都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構建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時,應考慮對財務報告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和豐富。在會計報表部分,應增加和細化可計量的無形資產、衍生金融工具等;在會計報表附註部分,應加強對不可計量的無形資產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對企業併購關聯方交易及其他重大事項進行詳細披露;在財務情況說明書部分,應適當、謹慎地增加財務預測的內容。同時,要考慮財務報告披露的及時性,雖然目前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季度財務報告,但這還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縮簡訊息披露的時間,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其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用以指導會計準則的制定與應用,可以作為會計準則制定的指南和判斷現行準則是否恰當的依據。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具有內在聯繫的概念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因而這些概念之間應當相互關聯、具有極強的邏輯性。筆者認為,應把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定位為我國會計法規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以財務會計目標作為邏輯起點,以會計假設作為基礎來構建,其主體包括財務會計要素、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財務報告體系等內容。

構建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基本內容[1]

  借鑒西方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已有的研究成果,考慮我國的具體情況,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應包括以下層次和內容:

  1、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對象,三者作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第一個層次。

  (1)會計目標。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應定位於“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的融合。對於會計目標,我國往往借鑒西方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即“決策有用觀”。但是,會計目標本身就是特定會計環境下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進行的一種主觀認定,會計環境的差異決定了會計目標相關成果不可以簡單的套用。一般認為,“決策有用觀”比較適宜於資本市場高度發達併在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的會計環境,而“受托責任觀”比較適合委托方和受托方可以明確辨認的會計環境。我國資本市場尚不十分發達,國家作為委托方仍然占據著重要地位;證券市場的不完善並不能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號”服務來引導資源的有效配置;相當一部分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個人素質尚不能保證理解複雜的會計信息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這些都決定了我國會計目標定位不應完全脫離“受托責任觀”而定位於“決策有用觀”。事實上兩者並不完全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關註受托責任的同時必然需要作出有關決策以評估代理人履行受托責任的好壞;而要關註決策有用,做出決策時也必然受委托代理關係的直接或間接影響。

  (2)會計基本假設。是由財務會計所處的經濟、政治、社會(主要是經濟)環境所決定的,是作為財務會計存在和運作前提的基本概念,即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式都離不開主要由企業內部和外部經濟環境所建立的基本假設。缺乏這些前提假設,就不會有財務會計了。

  (3)會計對象。由於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財務報表應設置那些要素,設置多少要素都必須限制在會計對象的範圍內,受到會計對象的制約,若會計對象不明確,會計要素的設置就會失去客觀依據。

  以上會計目標、會計對象和會計假設都受會計環境的影響,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地位同等,構成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第一個層次。

  2、財務會計要素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作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第二個層次。

  (1)會計要素。是指財務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具體對象,也是組成財務報表的基本單位。也就是說,財務報表的各種信息是以會計要素為基礎的。因此怎樣定義會計要素,對財務會計信息的生成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2)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處於會計目標與財務報告之間,是兩者之間的“橋梁”。既反映會計目標的基本內涵---使用者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又和財務會計的確認與計量一起統馭著財務報告信息批露的範疇。我國目前對財務報告信息質量的要求集中體現在《企業會計準則》中的13項一般性原則,因其未清晰體現這些一般性原則的層次性而倍受爭議。構建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應重新建立包括財務報告信息質量特征的會計信息質量體系,並體現其層次框架,辯明關於會計信息的兩個主要質量特征---相關性和可靠性的關係問題。

  在基本假設的前提下,考慮財務會計的目標,會計對象便具體化為財務會計要素;為了實現會計目標,正確的進行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應具備規定的分層次、有主次的信息質量特征。因此,會計要素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應作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第二個層次。

  3、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作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第三個層次。

  在會計記錄和財務報告中對會計要素進行定性說明和定量描述的過程,稱為“確認與計量”。根據會計實務的實際程式,任何一項交易,從開始進入會計信息系統進行處理到通過報表傳遞已加工的信息,總要經過兩次確認:第一次確認是為了正確的記錄,稱為初始確認;第二次確認是為了正確地列報,稱為再確認。

  在初始確認的基礎上,按照財務報告的目標把賬戶記錄轉化為報表與項目,成為對報表使用者有用的信息。這是財務會計的最終要求,因此,這一系列的會計處理過程構成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第三個層次,也是最終層次。

  總之,財務會計概念內容框架相互關聯、密不可分。從系統論的角度分析,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一個人造的概念系統,它存在並運行於特定的外部環境條件下,財務會計假設是該系統的周邊界限,本質、目標、原則、對象等則是該系統的結構部件,這些部件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關係,即在會計本質的指導下,以會計目標(質量特征屬於目標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為邏輯起點,運用科學的方法(歸納、演繹、實證、定量、事項和倫理等方法)逐級開展會計原則、會計對象以及會計對象要素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研究,併在此基礎上科學地預見概念框架的未來發展,最終使概念框架體現出內涵完整的概念體系、深刻的哲學思維和科學的實證系統三方面特征。

構建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必要性[1]

  1、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明顯滯後於經濟環境形勢和實務的發展。現行經濟環境下出現了許多會計實務的新問題,如市場創新中的融資租賃售後回租、產品融資以及物價變動影響、國際結算衍生金融工具等會計新問題,迫切需要相應的新的會計方法和新的會計準則加以指導。

  2、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側重於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貫的理論框架。與會計準則相關的一些重要會計文獻往往觀點不一,甚至相互抵觸,從而導致會計實務的混亂,因此需要建立一種相互聯繫的目標與基本概念協調一致的體系來指導和規範。

  3、我國面臨的經濟環境正與西方國家日益趨同。尤其加入WTO以後,我國的會計環境與國際慣例接軌更是大勢所趨。西方發達國家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都非常重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並已建立了各自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因此,構建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也勢在必行。

我國構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應註意的問題[6]

  (一)與國際準則相協調

  會計是國際貿易的通用特殊語言,加入WTO後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化的順利進行,有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各個國家(包括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必須奠定在大致相同的概念基礎之上,否則概念基礎不一致將給會計準則和會計的國際化帶來諸多障礙。作為準則制定概念基礎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在制定時就必須要考慮其與國際準則相協調的問題。

  (二)對國外的概念框架適當的借鑒和發展

  國外在制定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這個領域走在了我國的前面,而且有了不小的成就,這就為我們的建立工作提供了一個參考。但是,參考借鑒並不是徹底的複製,我們的視角要全面,要分析國外現有框架的不足之處,在充分瞭解其存在的不足的基礎上,可以對其不完善的地方加以發展。

  (三)充分考慮環境因素體現國家化標準

  會計具有社會性和技術性的雙重屬性,會計的技術性可以確保各國之間的會計程式、方法、技術和一些基本的會計學概念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會計的社會性源自於各國會計環境的具體差異,不可能完全相同。在概念框架制定過程中,我們需要分析中國的實際情況,在考慮了實際需要的概念框架指導下制定出來的會計準則才能有效的指導我國的會計實踐。

  (四)概念框架要有前瞻性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不能朝令夕改,而且要引導今後會計準則的制定,必須有一定的前瞻性,並通過前瞻性保證概念框架的相對穩定性。這種前瞻性建立在其對目前和未來一定時期的會計環境的客觀把握的基礎上。特別是在我國經濟正處於迅速發展變化的現階段,更是要求概念框架把握住實踐發展規律,對具體準則的制定起到前瞻的指導性作用。

  (五)與現有準則的協調平穩過渡

  我們在討論制定概念框架時要考慮與現有準則的協調問題,我國龐大的會計體系才能有效的運行。在穩定同時,考慮逐步向科學的概念框架過渡。

  (六)由誰來完成概念框架的制定工作的問題

  在我國由誰來完成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工作呢?筆者認為,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可按如下程式進行:首先,由財政部廣泛征求會計行業基層工作者、專家等的意見,形成意見稿,然後由各行各業派代表就意見稿討論選取最好的方案,最後由財政部統一意見,以法律的形式發佈並實施,整個過程要體現民主與法制的統一原則。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淺談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
  2.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03)
  3. 3.0 3.1 3.2 3.3 張敏.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定位 [J].齊魯珠壇.2005(01)
  4. 王運轉,曾小青.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作用與變革[J].財會通訊,2002(4)
  5. 王庭華.如何構建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J].財會月刊(會計版),2006,(3)
  6. 李文.淺談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集團經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Hjkwr,Yixi,鲈鱼,Tears~,泡芙小姐.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1.223.128.* 在 2011年8月31日 20:16 發表

講解的很清楚,如果能具體說明幾個會計信息 的質量特征就更好了。

回複評論
Yixi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9月1日 11:07 發表

121.223.128.* 在 2011年8月31日 20:16 發表

講解的很清楚,如果能具體說明幾個會計信息 的質量特征就更好了。

您可參考會計信息質量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