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心理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進化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David Buss、Jerome H Barkow、Ledaosmides和John Tooby等人。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的心理(Mind)就是一整套信息處理的裝置,這些裝置是由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其目的是處理我們祖先在狩獵等生存過程中所遇到的適應問題。它是一種綜合了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思想的科學。進化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原則和進化生物學的結合,它試圖用進化的觀點對人的心理的起源和本質以及一些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進化心理學甫一齣現就贏得了諸如“進化心理學:關於心理的新科學”、“心理學整合的新範式”、“心理學發展的新取向”等溢美之詞。
1859年,達爾文發表巨著《物種起源》,宣告了進化論學說的確立。自然選擇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內核”,其基本思想是:能更好適應環境的有機體,傾向於比那些適應性較差的有機體更能成功地產生後代。換句話說,自然選擇過程的作用像一張濾網一樣,在物種的每一代,妨礙成功解決適應問題的那些變異被篩選掉,而對成功解決適應問題有益的那些變異則會通過這張網。這樣,經過很多代後,物種會朝著具有更好適應性的方向改變。
達爾文進化論獲得廣泛認可之後,人類生理屬性是進化結果的觀點被普遍接受。一個進一步的問題是:人類自身的心理屬性是否也可以由進化論加以解釋呢?心理能力是否與身體能力一樣,是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進化而達成的適應性?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第一版中曾寫道:“在遙遠的將來,我看到了非常重要的研究的開闊領域。心理學將建立在新的基礎之上,這是每一種心理的動力和能力經過漸變之後必然獲得的。人類的起源及其歷史將會得到闡明。”這頗有預見性的斷言提出一個多世紀後,部分心理學家開始嘗試把心理學與達爾文自然選擇理論聯繫起來,由此誕生了進化心理學。進化心理學把人類的心理屬性看作是進化的結果。其觀點是,人類所擁有的許多心理屬性是在漫長的歲月中被選擇出來以解決特定的適應問題的。
進化心理學家首先把人類進化適應的環境背景確定為更新世時期(約從距今160萬年到1萬年以前)。在這一時期,人類祖先被認為是原始的狩獵—採集者,而且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非洲稀疏草原上。從這一進化背景出發,進化心理學家確定了早期人類所面臨的適應性問題,如躲避食肉動物和寄生蟲、收集和交換食物、尋找並維持配偶、以及撫育健康的子女等等。進化心理學家提出了關於現代人心理特征的一系列解釋,例如:我們喜歡有樹的風景,是因為,在非洲植被稀疏的草原上,樹能提供樹陰,並有助於逃脫危險的食肉動物;我們對花的喜歡源自於它們能夠成為草原上可食用水果、堅果或根莖的標記等等。
進化心理學研究的一方沃土是關於性別差異的解釋。心理學家巴斯和他的同事選擇30個國家的徵婚廣告進行分析,發現在描述自己和想要找什麼樣的配偶方面男女有很大差別:女性喜歡把自己描述成相貌姣好的,希望尋找年齡比自己大並且能提供經濟保證的男性。而男性比女性更喜歡說自己能提供經濟保證,希望尋求一個年輕、漂亮的女性。進化心理學家認為男女之間的這一差別可以容易地用進化論的觀點來加以解釋。從進化論角度來說,一個種族成員總是會選擇能成功地繁衍後代並有效地撫育孩子的配偶。這就決定了:女性喜歡那些能夠更好地供養自己和孩子的男性,男性則尋找能夠為自己生養孩子的女性,而那些擁有明顯第二性徵——比如胸部發達、曲線優美——的女性被認為是生殖能力有保證的。
巴斯等進化心理學家還對男女不同的性策略做出解釋。男女生物學方面的一個基本差別是:女性要承擔著生育的任務,生出一個孩子至少要懷孕九個月。在此期間及孩子出生後,女性都要為孩子投入巨大的時間和精力。與之相反,為了得到一個孩子,男人只需要通過性交付出很少的代價就可以了。於是,一方面女性一方在挑選配偶時會再三考察和選擇,而男性一方要為獲得配偶而進行更為努力的競爭。另一方面,為確保自己的基因永存下去,男女雙方採用了不同的性策略。於男性而言,找到更多的配偶,儘可能地與更多女性交配可以使其生育的後代數量達到最大。而女性的問題不僅僅是配偶應該聰明、地位高,還要忠實、有責任心來幫助她撫養孩子。於是,基本的生物學差異導致了在性策略上男性使用勾引然後遺棄的短期策略。而女性則更多地使用一種長期策略:吸引一個幫助她撫養孩子的忠誠男人。進化心理學的觸角伸展到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人類普遍的情感機制。進化心理學家們相信特定的情感如嫉妒、恐懼、憤怒、悲傷、移情等是普遍的,它們在種系發生史上是適應的,可以用來解決特定的適應問題。
進化心理學的理論通過平克1997年出版的通俗著作《心理是怎樣運作的》得到廣泛傳播。但這一理論既贏得叫好聲,也受到各方的批評。進化心理學家在推斷時一般強調人類在更新世的進化而相信文化的差別發生得過晚,對我們沒有重要的影響。批評者認為,強調人類生活被我們的進化歷史所支配的觀點,可能大大低估了文化的作用。此外,批評者對進化心理學家所使用的方法也提出置疑。進化心理學家基本上運用“倒轉運作”的方法——對現在人類的心理偏好或特點做出觀察,然後與更新世的進化背景聯繫起來,分析這些心理特征在當時可能具有的適應性優勢,最終用自然選擇進化論的觀點構築起對人類心理的解釋。批評者指出,由此得到的結論很可能會落入推測的陷阱中。另有批評者認為進化心理學的觀念只是一些老生常談,只是以“科學”的名義強化了我們自己受社會文化反覆灌輸而養成的偏見而已。
過去是理解心理機制的鑰匙
進化心理學認為,當代人類的大腦里裝著一個有著漫長進化歷史的心理,因此,過去是瞭解現在的鑰匙。這裡的“過去”不僅是指個體的成長史,更主要是指人類的種系進化史。人類祖先99%的進化歷史發生在更新世(Pleistocene)的狩獵———採集時代。這種漫長歷史的進化過程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了長久歷史的積澱。當今人類的心理中,仍然帶有漫長的歷史所留下的痕跡。今天的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是進化的產物,他們作為“活化石”,能幫助我們瞭解祖先的過去。
功能分解是探究心理機制的重要途徑
進化心理學主張要瞭解心理首先要弄清這些心理機制是用來解決哪些適應問題的。只有弄清了這些心理現象的功能,才能對它們的機制有清楚的瞭解。就方法論程式來說,進化心理學的解釋程式有如下要點:第一,通過分析某一心理所做的工作或所完成的任務,以此揭示出這一心理的功能;第二,推測出這一功能背後的心理機制;第三,追溯這些機制形成的進化史、選擇史,直至其終極根源;最後,再根據機制和終極原因對心理現象做出解釋。
心理就是一系列的適應器
心理是“作用於我們狩獵———採集時代祖先身上的進化過程所產生的、進化而來的適應器”。自然選擇的作用在於通過重覆遇到進化中反覆出現的情境(長期存在的適應問題),從而對可供選擇的心理設計進行檢驗,以決定哪些設計被選擇並遺傳給後代。在我們的進化歷史中,相對於其他可供選擇的設計而言,那些增強了其自身生存和繁殖能力的設計變化被選擇出來了。
心理機制具有模塊性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具有模塊性(modularity),心理包含許多領域特殊性的模塊,一個模塊只處理與其特定的功能相適應的內容特殊化的信息。換言之,模塊作為特殊化的“計算”機制,它只計算那些特定的輸入,僅僅專註於與其特殊處理能力相關的信息。例如,Cosmides把心理比喻為一把“瑞士軍刀”,它包括不同的工具,每一個都能完成某個特定任務。人的心理也是由一些認知工具組裝而成,每種心理都有特定的功能。
人的行為表現是心理機制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心理機制是解釋人類社會行為的極為重要的因素。在用心理機制解釋人類行為的時候,也不能忽視環境的作用,但是在這裡環境是作為第二位的因素起作用的。進化心理學家是反對環境決定論的。在他們的眼中,環境的作用只在於作為背景因素來激活心理機制,從而使有機體表現出行為。所有的外顯行為都是背景輸入和心理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
進化心理學的評價[1]
- 1.進化心理學的貢獻
進化心理學的出現對心理學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首先,進化心理學的研究與當代心理學發展趨勢相一致。長久以來,強調用實證方法進行研究的心理學離實際生活越來越遠,心理學需要新的指導思想。進化心理學正是試圖用進化論整合心理學,正如Boyer所言:進化心理學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是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框架,把來自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及其他行為科學的證據全部整合起來,形成了對人類行為的整體性描述。其次,進化心理學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對心理現象進行研究,特別是用進化、適應等研究心理起源,探討生存、群居、同性競爭、短期性策略、配偶選擇等問題,為心理學研究開闢了新的視角,推動了對人性與心理的全面深刻研究。最後,進化心理學對其他學科有重要的啟發作用。它強調的領域特殊性是對傳統認知心理領域一般性及功能不可知論的延伸與補充,其內含適應性理論、互惠式利他理論、道德進化觀是對基本社會現象的重新解讀,理論中的依戀、生活史策略、遺傳特性的適應性評估、心理機制功能障礙對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有很大的啟示。
- 2.進化心理學的局限
儘管進化心理學開闢了許多新的研究視角,但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仍存在許多局限。首先,方法論的缺陷是飽受爭議的焦點進化心理學用類似考古學的研究方法收集人類進化的數據,採用歷史敘事法假設遠古人類所面臨的適應問題並以此推測現代人類的心理與行為。這種以過去解釋現在的方法不符合可證偽性原則。其次,研究存在基因決定論思想。儘管進化心理學堅稱自己是相互作用論者,但從認識論角度看,進化心理學屬於基因決定論。研究用生物進化論的觀點解釋人類心理起源,強調生存、繁衍的重要性,強調心理機制的選擇、遺傳。同時,忽視環境的變化,不僅沒有探討不同環境下心理機制的生成與消亡,也沒有解釋環境變異對人性、個體差異、人類行為的進化影響。可以說,進化心理學實質上持基因決定論思想。再次,研究對人性的理解是膚淺的。進化理論著重從生物學的角度解讀人類心理、行為,而心理機制的結構、各種高級心理機能都沒有涉及。例如,對人類情感的研究,只證實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但對引起情感反應的動機,情感變化的特征,不同情境中情感差異的原因等都缺乏假設及實證研究。最後,進化心理學不是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研究目標是發現能承擔我們的心理能力的信息處理機制。進化心理學只用類似信息加工方式的心理機制解釋生存、繁衍問題,但沒有任何心理機制解釋認知建構,思維發展、心理表徵、語言進化等適應性問題,同時這些心理機制並未預測未來及解答進化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可以說進化心理學並不是認知心理學。
- 3.進化心理學的未來
進化心理學成立至今僅二十年,但它的研究己觸及主流心理學的每個分支,其進一步發展需特別重視以下問題:首先,重視文化的作用。個體的心理是低級心理功能與高級心理功能的綜合,目前進化心理學只能解釋人的低級心理功能,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思維智慧、審美體驗、藉助音樂、藝術、小說、電影表達的情感等高級心理功能更需有明確的心理機制進行解釋,因而充分整合文化的因素理解進化是未來的研究重點之一。其次,重視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進化心理學用內含的心理機制解釋外顯的行為己取得巨大成功,但更需客觀的方法研究與人腦密切相關的知覺、註意、思維、語言、記憶、意識等認知過程,而日益成熟的腦成像技術恰好能為這些研究提供直接、客觀、準確的證據,能極大推動有關智能起源、情感體驗及其心理機制進化過程的研究。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使人類從腦的進化一行為進化一生物進化的新方式去理解進化的過程。此外,Greary教授還提出了許多未來研究的新主題:兒童發展中的認知可塑性、自我覺知配偶價值的作用、行為選擇中的利益、消費原則等等。
進化心理學的意義[2]
; (1)進化心理學的研究與當代科學發展趨勢相一致
近百年來,心理學的研究一直以物理學作為自己的榜樣,以機械論為指導,雖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也存在許多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離人的實際越來越遠。近年來,已有許多心理學家認識到這一點,提出要把心理學納人生命科學的範疇加以研究。進化心理學是運用進化論整合心理學的一種嘗試,把適應作為解釋心理現象的主要概念,把心理學納人更廣泛的知識體系。這是符合科學整合的大趨勢的。
- (2)進化心理學的研究促進了對人性和心理的進一步思考
心理學是幫助人類認識自己的一門科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一門科學。心理學家首先必須樹立科學的心理觀,而這又有賴於正確人性觀的確立。人性觀和心理觀是密切相關的。人是一個物質的實體,又是社會化的動物,人的心理也包含著受機體生理因素制約和受社會人文因素影響兩個方面的心理活動或現象。當代心理學家必須綜合地考察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從自然科學和社會人文科學人手,全面系統地進行心理學研究。進化心理學把自然選擇和適應作為心理起源和作用的重要概念,加深了對人性的認識,對於心理現象的理解和探索必將產生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 (3)進化心理學的研究對於其他學科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例如,考斯米德認為,20世紀抑鬱症患者的增加是與大家庭的解體、核心家庭的激增聯繫在一起的。人類祖先是生活在一種大家庭氛圍中的,與家族成員有密切聯繫的人將很少受到應激傷害,因為家族成員更願意提供社會支持,包括勸導、物質幫助、健康關心、幫助孩子、聯合反對共同的敵人。沒有大家庭的生活對於個人特別是女性來說是一種損失,從而導致壓抑。因此,尼科爾森也提出,應該根據進化心理學的新人性觀來進行組織和生活設計,以改進人的生活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