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目錄 |
發展心理學,日語作發達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之一。主要是研究人類成長髮展過程的心理轉變。這當中包括了兒童的心理與成人的差異、兒童的心理髮展過程,以及當兒童有心理障礙時應當如何處理。
過去的學者把兒童心理學等同於發展心理學,原因是當時人類的平均壽命都不超過50歲,很多人在30-40歲期間因為戰亂或疾病而離世。根據約翰· 桑托洛克(Santrock, 2004)的理論,在當時的心理學家的角度來看,一般人的心理髮展在成年以後就不再改變。所以,當時的發展心理學只著重兒童的心理髮展。不過,隨著人類的平均壽命增長,以及社會變得複雜化,心理學家開始發現人類在成年以後,心理狀況亦會繼續發展。所以,有關成年人及老年人心理髮展的研究開始如雨後春荀的發表。之後,不少人開始以整全的角度來觀看人生的心理髮展,成為了今日的畢生髮展心理學。
在兒童心理學還沒有正式獨立出來之前,盧梭(JJRousseau)所寫的《愛彌兒》(Emile)是公認第一本有關研究兒童心理較詳盡的著作,這是一本兒童教育著作。
許多理論觀點都試圖解釋發展是什麼。而其中最普遍的說法有讓·皮亞傑的發展階段論、利維·維谷斯基的社會關係論、以及資訊處理架構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framework)。
- 智力理論
- 彼德·薩洛維(Peter Salovey)
- 約翰·梅爾(John A. Mayer)
- 丹尼爾·高爾曼(Daniel Goleman)
- 近側發展區間(ZPD)
- 利維·維谷斯基(Lev Vygotsky)
- 資訊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 西摩爾·派普特(Seymour Papert)
- 勞倫斯·柯爾伯格: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
- 傑羅姆·布魯納:認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 愛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埃里克森社會心理髮展階段(Erikson's stages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心理髮展
- 史金納:操作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