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
放大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的創建者

目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出生於奧地利摩拉維亞(Moravia,現屬捷克)的弗萊堡(Frieberg)市的一個猶太家庭。

  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占,赴英國避難,次年於倫敦逝世。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生平

童年時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原名西格斯蒙德·弗洛伊德(Sigis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的摩拉維亞省弗賴堡鎮(Freiberg,現Príbor,即捷克共和國的普日博爾市)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一位善良老實的羊毛商人,母親阿瑪莉亞·那薩森是父親的第三任妻子,長相漂亮,但性格暴躁。西格蒙德出生這一年,他已經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伊曼紐爾和菲利普。1858年,妹妹安娜出生。1859年,家人搬家到德國萊比錫。一年後,又搬家到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在接下來的六年裡,母親又生下了四個女兒,阿道芬、瑪麗、寶琳和羅莎,和一個兒子亞歷山大。

學生時期

  弗洛伊德的啟蒙教育是由父母在家實施的。在1865年,也就是9歲時——比正常的入學年齡早了一年——進入著名的利奧波德地區實科中學(初高中一貫制)讀書。在這段時期,弗洛伊德學習了大量的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古典文學,還學習了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和英語;他還自學了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在高中時,他受一位朋友的影響,想將來成為一名律師。1873年秋,弗洛伊德進入維也納大學學醫學專業。在這裡,他把名字從西格斯蒙德改為了西格蒙德。在這一階段,他受到了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影響。他還認真閱讀了費爾巴哈的著作,還聽了布倫塔諾的課程。從大學第三年開始,他開始到恩斯特·布呂克的生理實驗室學習生理學。1879年他被軍方徵召從事了一年的醫療服務工作。1881年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從學校畢業。

工作初期

  畢業後,弗洛伊德在布呂克的實驗室工作了一年。1882年6月和瑪莎·伯奈斯訂婚。在布呂克的建議下,離開生理實驗室。1882年7月進入維也納綜合醫院工作,先任外科醫生,後任內科實習醫生。1883年5月轉到精神病治療所任副醫師。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為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神經病理學講師。1885年8月,在布呂克教授推薦下獲得一筆為數可觀的留學獎學金,前往巴黎薩彼里埃醫院(Salpêtrière)跟沙可學習。1886年2月他返回維也納。1886年春,由於經濟原因,他開始以神經病醫師的身份私人開業行醫。9月,弗洛伊德和未婚妻結婚。婚後他們育有三男三女。

研究催眠

  在巴黎跟隨沙可學習期間,弗洛伊德被沙可的思想所鼓舞。在這一時期他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從對軀體的研究轉向對心理的研究。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 1884 年與約瑟夫·布洛伊爾合作期間開始產生的。布洛伊爾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醫生,不但幫助弗洛伊德排憂解難,而且還使弗洛伊德學會用新方法治療癔病。1882年11月他已經從布洛伊爾的病人安娜·歐的案例瞭解到催眠及宣泄療法(布洛伊爾稱為“談話療法”)的效果。從巴黎回到維也納以後,他進一步考慮同布洛伊爾一起研究安娜·歐的病例。這時候,弗洛伊德已從沙可那裡學到有關治療歇斯底裡症的方法。他在接受布洛伊爾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其中隱含的問題,終於瞭解了催眠療法的使用範圍及其與人內在精神狀態的關係。為了使催眠術更臻完善,1889 年夏,弗洛伊德到法國南錫向伯恩海姆學習。他還說服一個女病人跟他一起到南錫去接受催眠治療。就在治療這位病人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同法國醫生本漢的討論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果,即認為催眠療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他發現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眠,最後弗洛伊德放棄了催眠術而轉向自由聯想。

創立理論

  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將共同研究歇斯底裡病癥的成果寫成《歇斯底裡症研究》一書。這本書的出版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研究歇斯底裡症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在醫學史和心理學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學”這個概念。1897 年,在父親去世後的一年,弗洛伊德開始了他的自我分析。進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夢。在進行了兩年的自我分析後,他認為心理障礙是由於性緊張累積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結論寫成了《夢的解析》一書並於1899年出版(出版日期寫的是1900年)。該書後來被許多人推崇為弗洛伊德最偉大的著作。然而這本書也遭到大量批評。在其一生餘下的時間里,弗洛伊德一直堅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後半小時被用於自我分析。

影響擴大

  隨著《夢的解析》一書的出版,精神分析運動逐漸發展起來。這時在弗洛伊德周圍聚集了一批年輕的學者,成立了“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組”,或稱維也納精神分析小組,1902 年發展成立心理分析協會。當時參加的人後來都變成了傑出的精神分析學家,包括阿德勒、蘭克、費登、和榮格。

  1904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探討了種種生活中常見失誤的心理作用,比如遺忘、失言、筆誤、錯放東西等。弗洛伊德在書中作出的結論,如今已被人們廣泛接受。1905年,他發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一本篇幅較長,一般稱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書中詳盡的闡述瞭如何通過分析夢境以揭示並治療神經症的種種癥狀;另一本是《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係》,他在這本書中研究了無意識動機能夠間接表現出來的許多方式。最後一本就是最有爭議的《性學三論》,書中他表達了關於嬰兒期性欲以及其與性倒錯和神經症之間關係的觀點。這本書的觀點招來很多對弗洛伊德的嘲諷。

  1909年,受美國克拉克大學校長霍爾的邀請,弗洛伊德及其弟子參加了該校20周年校慶,弗洛伊德本人也被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並與美國心理學屆名人威廉·詹姆斯、鐵欽納、卡特爾等人會晤,這標誌了精神分析理論終於贏得國際上的承認。

學派分裂

  在精神分析影響日盛的時候,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由於學術見解的不同,矛盾日益加深,組織開始出現分裂,主要原因是阿德勒、蘭克和榮格等人均因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漸發展了他們自己的理論和風格。在1911年的精神分析小組的幾次會議上,弗洛伊德對阿德勒的理論提出尖銳批評,阿德勒離開這個小組,繼續研究自己的理論,並創立了個體心理學。這個時候弗洛伊德和他的指定繼承人榮格的理念衝突也越來越嚴重。榮格對於弗洛伊德在關於人的發展和對神經症的分析中過度強調性感到不滿,兩人的關係也因此惡化。1914年,榮格辭掉了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的職務,正式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建立了分析心理學。

後期研究

  1913 年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出版發行,這本書的重要性僅次於《夢的解析》。弗洛伊德通過對亂倫恐懼、情感矛盾等許多特征的研究,聲稱自己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欲望和兒時欲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情結;兒童具有性愛意識和動機。1919年弗洛伊德創辦了一家國際性的出版公司,專門出版發行精神分析學方面的雜誌和書籍。到1938年納粹查封前,該公司已經出版了5種雜誌、150種書籍。1920年他26歲的女兒去世。也許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由於兩個兒子參加戰爭所帶來的恐懼。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弗洛伊德在1920年建立了死本能理論,即死的願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對立面。

暮年生活

  1923年春,他被診斷患了口腔癌,這可能與他每天抽太多雪茄的習慣有關。即使在癌症被髮現後他也沒改變這一習慣。1923-1939年,他接受了很多次手術。雖然非常痛苦,但他拒絕使用止痛藥。他繼續為病人診療和著書立說。

  1933年納粹執政後迫害猶太人,他們在柏林公開燒毀弗洛伊德的著作。弗洛伊德在1938年維也納被占領仍不願離開維也納。最後,由於他女兒安娜·弗洛伊德被捕,她的房屋屢遭納粹匪徒搶劫,才同意去倫敦。後來他的四個妹妹都在奧地利遭納粹分子殺害。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倫敦去世。

弗洛伊德對心理學的貢獻

  弗洛伊德一生中對心理學的最重大貢獻是其發展的精神分析學說,由以下幾種基本理論作為其基礎:

  一.精神層次理論

  精神層次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衝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好象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

  1. 意識(conscious)即自覺,凡是自己能察覺的心理活動是意識,它屬於人的心理結構的表層,它感知著外界現實環境和刺激,用語言來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內容。

  2. 前意識(preconscious)又稱下意識,是調節意識和無意識的中介機制。前意識是一種可以被回憶起來的、能被召喚到清醒意識中的潛意識,因此,它既聯繫著意識,又聯繫著潛意識,使潛意識向意識轉化成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體現在阻止潛意識進入意識,它起著“檢查”作用,絕大部分充滿本能衝動的潛意識被它控制,不可能變成前意識,更不可能進入意識。

  3. 潛意識(unconscious)又稱無意識,則是在意識和前意識之下受到壓抑的沒有被意識到的心理活動,代表著人類更深層、更隱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潛意識”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內驅力,它包括人的原始衝動和各種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關的各種欲望。由於潛意識具有原始性、動物性和野蠻性,不見容於社會理性,所以被壓抑在意識閾下,但並未被消滅。它無時不在暗中活動,要求直接或間接的滿足。正是這些東西從深層支配著人的整個心理和行為,成為人的一切動機和意圖的源泉。

  1923 年,弗洛伊德發表《自我與本我》一書,進一步完善了他的潛意識理論,早期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的心理結構被表述為本我、自我、超我組成的人格結構:

  1. 人格結構的最基本的層次是本我(id),相當於他早期提出的潛意識。它處於心靈最底層,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本能衝動,特別是性衝動。它是混亂的、毫無理性的,只知按照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行事,盲目地追求滿足。

  2. 中間一層是自我(ego),它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是受現實陶冶而漸識時務的一部分。自我充當本我與外部世界的聯絡者與仲裁者,並且在超我的指導下監管本我的活動,它是一種能根據周圍環境的實際條件來調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決定自己行為方式的意識,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說的理性或正確的判斷。它按照“現實原則”行動,既要獲得滿足,又要避免痛苦。

  3. 最上面一層是超我(superego),即能進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兒童在生長髮育過程中社會尤其是父母給他的賞罰活動中形成的,換言之,是父母作為愛的角色和紀律的角色的賞罰權威的內化。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平常人們所說的良心,代表著社會道德對個人的懲罰和規範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確定道德行為的標準。超我的主要職責是指導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壓抑本我的本能衝動,而按至善原則活動。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互動良好者人格正常,三者長期衝突是心理異常的主要原因。晚年,弗洛伊德又把本我修正為兩類,即生存本能(life instinct)和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前者是同維持個體生存及綿延種族有關的最廣義的性本能,它是人類作為生命存在的創造力的基礎。後者是一種回歸無機狀態的傾向,常常表現為破壞和毀滅的衝動、自虐或攻擊的衝動。

  心理防禦機制是自我的一種防衛功能,很多時候,超我與本我之間,本我與自我之間,經常會有矛盾和衝突,這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這時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某種方式,調整一個衝突雙方的關係,使超我的監察可以接受,同時自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種形式的滿足,從而緩和焦慮,消除痛苦,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禦機制,它包括壓抑、否認、投射,退化、隔離、抵消轉化、合理化、補償、升華、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種形式。

  二.人格發展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基石是他的泛性欲說。弗洛伊德把潛意識主要歸結為性本能。性本能被壓抑、包裹在潛意識或本我之中,成為決定人的行為的巨大的心理能源或能量,即力比多(Libido),它是人類一切活動的真正原動力或內驅力。弗洛伊德把 “性”或“性欲”解釋成一個內容極為寬泛的概念,不僅包括生殖行為,而且包括一切器官的決意,甚至包括一切欲望衝動。這種性的本能衝動無時無刻不在起作用。弗洛伊德以身體不同部位獲得性衝動的滿足為標準,將人格發展劃分為 5 個階段,其人格發展理論又稱性心理期發展論。

  1. 口唇期(oral stage):從出生到 1 歲半左右。此期嬰幼兒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動為主滿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2. 肛門期(anal stage):1-3 歲左右。此期兒童性欲望的滿足主要來自於肛門或排便過程。

  3. 性器期(phallia stage):3-7 歲左右。此期兒童性生理的分化導致心理的分化,兒童表現出對生殖器的極大興趣,性需求集中於性器官本身。他們不僅通過玩弄性器官獲得滿足,而且通過想象獲得滿足。此期男孩會經歷“戀母情節”(Oedipus complx,俄底普斯情節),對於女孩,則經歷“戀父情節”(El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節)。

  4. 潛伏期(latancy stage):7 歲至青春期。在這一時期,兒童的興趣轉向外部世界,參加學校和團體的活動,與同伴娛樂、運動,發展同性的友誼,滿足來自於外界、好奇心和知識滿足,娛樂和運動等。

  5. 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後即開始,性需求從兩性關係中獲得滿足,有導向的選擇配偶,成為較現實的和社會化的成人。

  弗洛伊德將其精神分析學說用於心理治療,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所採用的方法主要有:

  1. 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認為浮現在腦海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關係的,藉此可挖掘出潛意識中的癥結。自由聯想就是讓病人自由訴說心中想到的任何東西,鼓勵病人儘量回憶童年時期所遭受的精神創傷。

  2. 釋夢(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將夢境分為兩層次:當事人所記憶者稱為顯性夢境(manifest dream-content),顯性夢境並非夢的真正內容。另一為當事人所不能記憶者為隱性夢境(latent dream-thought),隱性夢境中隱含更重要的意義。心理治療的目的,即在根據患者顯性夢去解析其隱性夢的涵義,從而找出當事人潛意識中的問題。

  3. 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對心理醫生的情感反應。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負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患者將積極的情感轉移到醫生身上,負移情是患者將消極的情感轉移到醫生身上。藉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結加以重現,重新經歷往日的情感,進而幫助他解決這些心理衝突。

弗洛伊德主要著作

  • 《歇斯底裡研究》(又譯《癔病研究》,與 J.布洛伊爾合著,1895)
  • 《夢的解析》(1900)
  •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1904)
  • 《多拉的分析》(1905)
  • 《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係》(1905)
  • 《性學三論》(1905)
  • 《精神分析運動史》(1906)
  • 《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對童年時代的一次回憶》(1910)
  • 《圖騰與禁忌》(1913)
  • 《論無意識》(1915)
  • 《超越唯樂原則》(1920)
  •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1922)
  • 《自我與本我》(1923)
  • 《焦慮問題》(1926)
  • 《幻想的未來》(1927)
  • 《自我和防禦機制》(193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Liyu5888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17日 22:25 發表

相見恨晚,我喜歡

回複評論
清松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0日 13:28 發表

崇拜

回複評論
116.247.99.* 在 2011年9月13日 13:28 發表

對你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回複評論
111.193.5.* 在 2012年3月6日 16:31 發表

弗洛伊德,一個心理學上的里程碑。無人匹敵的卓越貢獻,猶如一朵瑰麗的奇葩盛開在心理神秘之園。如此,後人仰望。心底的敬意肅然······

回複評論
61.155.206.* 在 2012年4月16日 15:43 發表

敬仰

回複評論
王炳一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7月2日 08:54 發表

潛意識的實際存及其具備的強大力量,已經得到實踐的驗證,並著成《潛意識極速創意》。《潛意識極速創意》詳細地敘述了使用潛意識進行創作的方法,併在文學、繪畫、音樂等所有文化類創作方面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創作方法。這些方法可以使所有愛好文化類的朋友在幾分鐘內明白激活潛意識的方法,並利用潛意識進行自己的創作;它也為專業水平很低或沒有專業技巧的人,為各行各業、為低文化水平的人群,甚至為兒童或文盲提供了加入文化創作、進入產業競爭的方法,為全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著作人用27年的時間著成的《文化創作教學法》與《潛意識極速創意》結合,可能會促成中西合璧教學方針,改變文化教育重理論、輕創作的傳統,改變創作跟不上媒體的快速發展而導致的文化作品向粗糙化、粗俗化發展的趨勢,改變教育存在的無效教育;高等教育的定位不准,造成了許多學無所用的無效教育,以文學語言類教育為例:社會極缺創作人才,但畢業生卻多數就位於“文秘”和“推銷”類行業。“上大學是為了提高素質”,學生和家長這種無可奈何的詭辯,是教育面對的、最為尷尬的現實。如不改變教育的這種定位,傳媒量和創作量的比值將越加懸殊,文化作品將更加粗俗、粗糙!。著作倡議教科文組織、各政府、各位朋友聯合建立世界第一所新型的、以創作為主的大學;已有較詳細的可行性分析,可索取。近日將把所有資料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希望與合作者共同提交),以尋求幫助。

回複評論
110.80.33.* 在 2015年10月21日 11:52 發表

人 // 奧地利

回複評論
119.4.174.* 在 2017年5月19日 20:55 發表

唯有崇拜和敬仰

回複評論
112.96.135.* 在 2021年9月10日 20:50 發表

111.193.5.* 在 2012年3月6日 16:31 發表

弗洛伊德,一個心理學上的里程碑。無人匹敵的卓越貢獻,猶如一朵瑰麗的奇葩盛開在心理神秘之園。如此,後人仰望。心底的敬意肅然······

妙啊

回複評論
M id a9d47dd2b6f958d791ca101a586db9b9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3月19日 19:25 發表

真科學與偽科學並存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