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心理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動力心理學(psychodynamic)
目錄 |
根據動力心理學的觀點,行為是由強大的內部力量驅使或激發的。
動力心理學的動機原則是有維也納醫生弗洛伊德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最完整地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認為,人的行為是從繼承來的本能和生物驅力中產生的,而且試圖解決個人需要和社會要求之間的衝突。
根據動力心理學的觀點,行為是由強大的內部力量驅使或激發的。這種觀點認為,人的行為是從繼承來的本能和生物驅力中產生的,而且試圖解決個人需要和社會要求之間的衝突。剝奪狀態、生理喚起以及衝突都為行為提供了力量,就像煤給蒸汽機車提供燃料一樣。在這個模型中,當機體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它的驅動力降低時,他就停止反應。行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緊張度。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每一個內在都一個成長性的內趨力促使。這個內趨力包括心理層面:成長各階段的自我完善;身體層面:身體機能發育中的自我訴求(包括力必多等)。
弗洛伊德的動力心理學理論把人看做是由內部和外部力量組成的一個複雜的網路所推動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認了人的天性並不總是理性的,行為可能是被不在意識範圍內的動機所驅使。
弗洛伊德之後的許多心理學家都在新的方向上採用了動力心理學模型。弗洛伊德自己強調兒童早期是人格形成的階段。新弗洛伊德主義的理論學家把弗洛伊德的理論擴展了,包括發生在個體的整個人生的社會影響和互動。
卡迪納將動力心理學運用到人類學的過程有別於其它動力心理學程式,這可以從下述原則看出:
社會進化不是遵循著一種階段發展的過程。因此,必須把每一社會當成一種自在的實體來加以研究。
為了禮節一個社會的制度。必須重現該社會所面臨的適應問題。人們承認,解決同一社會問題有很多途徑;在某些部落中,由於饑荒,人口必須加以限制,他們認為殺死女嬰的方法便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別的部落中,則靠吃小孩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社會制度是固定成型的關係,這類關係使個人能適應人為的和自然的環境。
可以用弗洛伊德的調查方法來找出社會制度與個人及其遺傳傳統的關係。這種相互作用的結果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處於被稱作個人人格變異的固定範圍之內。社會中的個人通過相互作用創造出新的制度,某些制度促進了合作,另一些則激發了焦慮與盛怒。社會成功與否取決於是否有利於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