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測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職業測評是心理測驗的一個分支,在學術上被廣泛認可的心理測驗的定義是“行為樣組的客觀的標準的測量”。如果你真的想藉助職業測評達到瞭解自我的目的,應該選擇科學的職業測評。科學的職業測評以特定的理論為基礎,經過設計問卷、抽樣、統計分析、建立常模等程式編製,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效度:測驗結果的準確性。
信度:測驗結果的穩定性。
常模:每一位被試的心理測驗都有一個原始分數,通常情況下這個分數沒有實際意義,除非這個分數能與別人比較。與此相關的標準便是常模。常模是指有代表性的樣本在測驗上的分數分佈情形。
科學的職業測評是客觀化、標準化的問卷,它的科學性、客觀性、可比較的功能是其它自我瞭解的方法不具有的。
職業測評已經得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甚至不少雜誌、網站、電視上也會出現各式各樣的職業測評。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在傳媒上看到的大多數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職業測評,只能將它們當作娛樂。
職業測評興起於20世紀初,在美國軍事和工業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職業招聘和培訓部門的經濟效益。1926年美國飛行學校的學員中,有87%因飛行不佳而被淘汰,其原因是空中飛行心理適合性不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以後,客觀的要求促使心理選拔技術不斷發展和普及,因飛行不佳而被淘汰的人數才開始下降:美國空軍中淘汰率由70%降至36%,在法國,則由61%降至36%,大大減輕了培訓資源的浪費,也有利於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
心理測量經過近百年的穩步發展,現已成為最有效、最客觀的職業測評手段。全球約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大公司在人員甄選、安置和培訓方面使用職業測評,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小公司也正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起用評價中心技術,採納許多心理測量的方法用於考查自己的管理者,並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摩托羅拉公司也很早接受和採納了心理測量,在員工招聘中採用各種有關的心理測驗。
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從小學開始就會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以幫助學生認識工作、熱愛工作並及早進行職業規劃。美國的中學生至少要接受一次這樣的職業測驗。在中學和大學還設立了專業的職業輔導咨詢中心,由職業心理學家依據專業的職業心理測評技術和規範化的咨詢流程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
在我國,隨著近年來就業形勢的變化,職業測評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註。有關職業測評的信息紛紛見諸媒體,人才中介機構相續開展了職業測評的服務,各企事業機構也開始將職業測評運用於招聘過程之中。聯想集團是國內較早在招聘中運用職業測評的企業,以前聯想集團單純通過面試招人的準確率是40%,而實施職業測評之後面試的準確率提高到了60%。但總體上講,目前我國有關機構開展的職業測評活動仍然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在大學課堂上,也很少能夠聽到職業規劃輔導類的學習內容,通過科學的技術手段和專業化的咨詢流程提供職業輔導在我國依然是亟待加強的工作。
職業測評是心理測評的一個分支,在學術上被廣泛認可的心理測驗的定義是“行為樣組的客觀的標準的測量”。科學的心理測驗以特定的理論為基礎,經過設計問卷、抽樣、統計分析、建立常模等程式編製。它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效度:測驗結果的準確性。
信度:測驗結果的穩定性。
常模:每一位被試的心理測驗都有一個原始分數,通常情況下這個分數沒有實際意義,除非這個分數能與別人比較。與此相關的標準便是常模。常模是指有代表性的樣本在心理測驗上的分數分佈情形。
科學的心理測驗是客觀化、標準化的問卷,它的科學性、客觀性、可比較的功能是其它自我瞭解的方法不具有的。
常見的職業測評類型主要有以下幾類。
國外有專門為在校生開發的綜合性線上職業測評軟體Discover, 集合了以上5種類型的職業測評,以及職業信息查詢、決策等內容。 國內北森測評技術有限公司也研發出了生涯規劃的線上測評系統Careersky,很多高校都在使用該系統作為學生自助進行自我探索、職業探索的生涯教育工具。
1. 智力傾向測驗:具有考察智力(能力)水平及其結構的雙重目的。一方面,不同的人智力水平不同,選擇優智的人,可期望獲得高績效。另一方面,智力水平相近的人,其智力結構可能不同:有的人擅長言語理解、加工、表達,有的人擅長數字加工,有的人則擅長對形象的分析、加工。不同智力結構的人適應於不同類型的工作。
2.人格測驗:用以測量求職個體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這些特點可能影響該求職者的工作績效和工作方式及習慣。
3.職業興趣測驗:瞭解個人對職業的興趣,即“你喜歡做什麼”。不同人的工作生活興趣可以按照對人、概念、材料這三大基本內容要素分類,而社會上的所有職業、工作也是圍繞這三大要素展開的。基於這一理論思想設計的職業興趣測驗可以在個體興趣與職業之間進行匹配。
4.職業價值觀及動機測驗:瞭解個人在職業發展中所重視的價值觀以及驅動力,即“你要什麼”。所謂動機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滿足該種需要的特殊心理狀態和意願。而通過動機測驗,可以瞭解個體的工作生活特點,從而找到激勵他們積極性的依據和途徑,並以此為依據安排相應的工作內容。
5、職業能力測驗:考察個人的基本或特殊的能力素質, 如你的邏輯推理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即“你擅長什麼”。
6、性格測驗:考察個人與職業相關的性格特點,即“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7、職業發展評估測驗:主要是評估你的求職技巧、職業發展階段等。
以上介紹的是職業測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四大類測驗。除此之外,還有用於針對整個組織的組織行為評估,針對中高層管理者的情境模擬測驗和高績效管理測驗等;用於個體職業規劃、發展的測評還包括職業發展測評、職業/生涯決策測驗和職業/生涯成熟度測驗等,這些測驗都是基於西方經典職業發展理論之上的,均用於評估個體的職業發展程度,是歐美國家進行職業輔導的基本工具,但是這些測驗目前還缺乏實用的中國版本,因此還沒有在國內得到普遍應用。
特別需要註意的是,職業測評絕不是用少數三四種工具“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對付所有個體對不同職位的測量要求。實際上,每個求職者的特點都是不盡相同的,各個職位的素質要求也是相當多樣化的,因此可能產生的測評組合也就十分豐富。要想真正做到人—職匹配,必須有的放矢地根據個人的特點和崗位需要選擇測量工具,使工具適應求職個體和招聘崗位的需求,而不是讓個體和崗位去遷就測評工具的要求。
國際上的測量工具通常是由大學、專業的研究機構或心理測驗公司開發的,用於評定個人的能力結構、個性特征、動機需求水平和職業偏好等,並提供其潛力及適宜發展方向的指導。通常來說,真正有經驗的專業機構都能提供幾十種以上的工具,以適應複雜的職業需求。這些工具構成一個工具庫,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挑選,就像一個工具“超市”。比如,全球最大的測驗公司之一——英國的SHL公司有近百種測量工具,可提供從普通鉗工到高層經理人才的測評。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人力資源評價中心有近40種人事測量工具,並可基於電腦平臺進行操作,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工具庫,也可滿足相當廣泛的實際需求。
業測評的目的是實現人適其職,職得其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它在研究、咨詢、輔導和組織對員工的職業/生涯開發中都占據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具體來說,它的功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預測功能:預測個體在教育訓練、職業訓練以及未來工作中的表現。
2. 診斷功能:評估個體的長處和短處,優勢和劣勢,並診斷個體在興趣、價值觀和職業/生涯決策等方面的特質。
3. 區別功能:區別出個體的某些特質最類似於哪一類的職業群體。
4. 比較功能:依據測量學指標,將個體素質 (能力傾向、興趣、價值觀等)與某些效標團體相比較,從而觀察兩者之間的匹配程度。
5. 探測功能:瞭解個體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連續過程中,其職業決策、職業適應性的行為、態度,以及能力方面的一般狀況,以便提供必要的職業輔導。
6. 評估功能:對職業/生涯咨詢或輔導的進展情況和效果進行評估。
職業測評包括許多功能,企業需要它,各種組織需要它,個人也需要它。它能服務於人力資源規劃,為招聘、安置、考核、晉升提供依據,同時也是個人擇業的參考,是職業/生涯規劃與開發的基礎。通過職業測評,無疑可以實現組織和個人“雙贏”的目的。
- 1 職業興趣——你喜歡什麼工作?
興趣是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職業上,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偏好。職業興趣對人的行為有強大的驅動作用,因此要瞭解自己的職業興趣,並儘可能從事有趣的職業。
職業興趣測評對於明確職業興趣、協助職業選擇、拓展職業範圍都具有重要作用。
- 2 能力傾向——你擅長什麼工作?
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的個性心理特征。職業規劃中,能力是知己最重要的方面,它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即“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如果我們能夠及時準確地瞭解自己的優勢能力,併在制定職業目標時予以充分地考慮,會極大地提高達成職業目標的概率。
能力傾向測評不僅可以預測成功,而且在預測失敗方面會有更大的效果,即它可以有效地預測要避免從事的職業。
- 3 價值觀——你喜歡什麼工作與生活方式?
每個人工作都是為了滿足一定的需要,但很難找到一份完全滿足自己需要的工作。如何取捨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價值觀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需求表現出來的評價,包括從人生的基本價值取向到個人對具體活動或事物的有用性、重要性、價值的判斷。
價值觀測評會有助於職業決策和提高工作滿意度。
- 4 性格——你待人處世、處理事情的方式與風格是什麼?
性格是在現實中一個人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所表現出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最能體現個體差異的一個特質。
性格測評有助於瞭解自己的行為方式,為職業決策和行動提供可靠依據。
職業測評結果的使用[1]
職業測評在進行自我探索、職業定位上對大部分受測者都會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我們也要認識到職業測評是一種間接測量, 測定的是隱蔽在個體中的內在的、抽象的客觀存在,它是看不到、摸不著的。 而且測評本身是一種心理素質和特征由樣本進行推測的過程,帶有主觀性(測評開發者的主觀性,以及測評結果解釋時的主觀性), 因此不可能達到完全準確地測定, 準確率能達到70%就已經相當好了。 因此對測評結果,不要盲目迷信,需要辯證地看待。
第一,對大學生來說,對各種專業的人才素質要求還沒有很全面、 深刻的瞭解, 即使測評結果顯示你適合某種工作,那隻是從性格、能力或未來能力、興趣等方面提供的參考。
第二,有的職業測評顯示一些職業較適合性格外向的人做,但實踐中,一些性格內向的人也能做得很好,為什麼?因為很多測評中給出的推薦職業也是一個統計意義上的結果,所以測評結果中推薦的職業主要供參考。
第三, 職業選擇決策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過程,要考慮很多因素。 在做具體決策時, 職業測評的結果只能作為參考,其他因素,如職業的發展前景、工作環境、帶來的經濟及非經濟報酬、 家人的期望等,也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內容。
由此看來, 職業測評僅僅是一個工具,用得好會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則可能誤入歧途。 所以清楚地瞭解這些測評、掌握恰當的使用方法、以良好的心態看待測評結果是進行測評前必要的準備工作。 更需要說明的是,再好的職業測評也只是給出一份準確的分析報告,並不是“蓋棺定論”式的準確結論,進行測評的目的不應是為了測評而測評,也不應是為了得到一個與個性匹配的職業名稱而進行測評,測評的結果,主要是指導進一步探索、激勵後面的學習和提高。
●心理測驗只是瞭解自我的眾多方法中的一種,如果你確信對自我有全面深入的瞭解,可以不用心理測驗。
●不確定是否要用心理測驗時,應尋求專業職業咨詢人員及心理學工作者的幫助,不要任意濫用。
●選擇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合適的常模的心理測驗。如果測驗本身不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或者選擇的常模不正確,測驗的實施與解釋都是浪費時間。
●如果沒有辦法判斷效度、信度和常模,就選用在世界或國內知名的心理測驗。
●測試的實施與解釋應尋求專業職業咨詢人員及心理學工作者的協助,儘量避免人為的誤差。
●一次測驗不要超過三個,過多的話會造成體力與心理的負擔。
●測驗以個人測驗為佳,這樣才能針對個人需要。
●測驗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中憑第一印象完成。
●測驗結果只是一個參考,測驗結果與自己的特質有明顯不同時,有必要持懷疑態度。
●如果是通過專業咨詢機構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是要保密的,任何人無權散佈你的隱私。
- ↑ 趙敏、程基偉.說說職業測評.科技導報,2009.27(2)
怎樣進入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