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鹽化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鹽化工[1]

  鹽化工是指利用氯化鈉(固體鹽或鹵水) 為主要原料, 通過化學方法生產碳酸鈉(純鹼)、氫氧化鈉(燒鹼)、氯酸鈉等含鈉化學品以及氯加工產品的過程。純鹼和氯鹼(燒鹼和氯加工) 是鹽化工的主要行業。

我國鹽化工產業發展現狀[2]

  我國原鹽資源豐富,分佈很廣,製鹽歷史悠久,鹽化工產業發展較快。全國有23個省市區產鹽,其中沿海1O個省市區生產海鹽,中西部和東部11個省市區生產井礦鹽,西部5個省市區生產湖鹽。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鹽生產和消費國,也是世界原鹽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2010年我國鹽生產能力8230萬噸/年,產量7524萬噸/年。在三大鹽資源——海鹽、井礦鹽、湖鹽中,過去鹽產量一直以海鹽為主。近年來,由於受沿海地區各類園區和工業項目建設發展的影響,海鹽區的鹽田面積逐年萎縮,海鹽生產的機會成本上升,限制了海鹽產能的提高,海鹽產能增幅和所占比例逐漸降低,產能進一步增加的潛力不大。而井礦鹽資源豐富且分佈廣,技術成熟,投資門檻不高,因此近年井礦鹽產能增幅較快,在全國鹽總產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全國井礦鹽產量3283萬噸,占全國鹽產量的43.6%,超過海鹽產量。從鹽的用途看,食用鹽市場產銷基本平衡,總體增長空間很小;由於近年來純鹼、氯鹼等行業持續增長,工業用鹽需求量不斷上升。因此,我國鹽業的發展方向是實現鹽鹼聯產,以“兩鹼”為基礎,向深度加工生產高附加值的精細鹽化工產品。

  近年來,我國純鹼工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以來,我國純鹼工業以年均10%的增幅高速發展,遠高於全球純鹼工業2.1%的平均增長水平。2010年我國純鹼生產企業數量約為全球純鹼生產廠家總和的一半,其中,產能超過1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4家,年產量5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3家。2010年純鹼產量為2100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34%,在世界純鹼工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我國純鹼行業發展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產能過剩日趨嚴重,由於近幾年我國純鹼產能增長過快,特別是近三年,每年都有兩百萬噸以上的新增純鹼生產能力投入市場,預計到2012年底我國純鹼生產能力將達到3000萬噸,產能過剩將會進一步加劇;二是產品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重質純鹼的比例僅為39.7%,大大低於發達國家約80%的水平;三是純鹼企業(主要是氨鹼法生產企業)的三廢排放問題沒有根本解決,近1060萬噸/年的氨鹼工藝裝置每年將產生9000萬方廢液和200萬噸廢渣需要處理,許多企業原來的處理方式不符合新環保法規要求,嚴重影響我國純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四是聯鹼法純鹼生產工藝聯產的氯化氨市場受限,嚴重影響我國聯鹼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徹底解決“三廢”排放問題,提高產品質量,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我國純鹼行業的發展方向。

  “十一五”時期,我國氯鹼工業發展速度快,產量增幅大。2006年中國燒鹼產量達到l5l2萬噸,位居世界首位。2007年中國聚氯乙烯產量達972萬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大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氯鹼大國。2010年我國燒鹼產能達2884萬噸,同時PVC產能達1923萬噸。隨著氯鹼工業快速發展,我國燒鹼和PVC在世界總產能的占比不斷上升。2005年我國燒鹼和PVC在世界的占比分別為23%和25%。到2010年則提高到38%和40% ,均增加l5個百分點,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大大增強。與此同時,由於近5、6年來我國氯鹼行業高速發展,產業規模雖然進一步擴大,但是低端常規產品產能過於龐大,產業集中度分散,必將影響其健康發展。鹽鹼聯合、與石油化工融合是我國氯鹼工業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以純鹼和氯鹼為基礎,下游產品不斷延伸的鹽化工產業格局。產業鏈基本上是“滷一鹽一兩鹼一精細化工”,其產品可謂枝繁葉茂。在純鹼、燒鹼、氯氣、氫氣等基礎化學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加工,就可獲得製藥、日化化工中間體以及精細化工產品。例如目前我國擁有氯產品200餘種,主要品種70多個。無機氯產品主要有液氯、鹽酸、氯化鋇、氯磺酸、漂粉精、次氯酸鈉、三氯化鐵、三氯化鋁等數十個品種;有機氯產品以PVC(聚氯乙烯)為主,其他主導產品還有環氧化合物(環氧氯丙烷、環氧丙烷)、光氣系列產品(TDI)(甲苯二異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聚碳酸酯)、甲烷氯化物、含氯中間體(氯苯和硝基氯苯、氯乙酸、氯化苄、氯乙酰氯、氯化亞碸)等;另外,還有近100種農藥產品。鹽化工產業發展趨勢是:延長現有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方向尋求突破。

我國鹽化工發展的問題和建議[3]

  • 純鹼工業

  (1)加大技改力度,儘快形成鹼業巨頭未來中國的純鹼企業仍將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只有不斷加大技改力度,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利用目前國家的巨集觀政策,加快改製的進程,並採用兼併、聯合、收購,或者被兼併、聯合、收購的方式,做強做大主業,適度發展相關產業,避免因盲目擴張或投資而帶來的企業風險,提高核心競爭力,在這方面國外的各純鹼企業已為我們提供了先進的經驗,我們的純鹼企業應認真學習,不可再走彎路。

  (2)加強企業間的協調與合作只有不斷加強對純鹼市場的調研、分析力度,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分析競爭對手市場營銷策略,才能及時進行應對。各純鹼企業的合作成功與否,將直接關係到今後國內純鹼市場的能否實行有序競爭,各廠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進一步健全協商合作競爭的對話機制,實現純鹼市場的有序競爭。

  (3)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用戶滿意度忠誠度,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有高質量、高水平的服務作支撐,才能使企業最終獲勝。各廠應切實加強營銷服務的質量與水平,針對用戶的個性化要求,延仲各廠服務鏈的長度與層次,加強與用戶的相互交流,並應特別註意貨物的發運及時、準確,縮短物流周轉的周期,降低經銷企業銷售純鹼的營運成本,提高用戶滿意度、忠誠度。

  • 氯鹼工業

  我國氯鹼工業向規模化,技術化發展的同時,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規模、技術問題目前我國燒鹼行業大多數企業佈局分散,規模較小,與國外大型燒鹼企業相比,差距非常之大,國外氯鹼企業的集中度相對比較高,日本、歐盟的前5家企業分別集中了它們燒鹼生產能力的50%,美國的5家大公司集中了美國燒鹼生產能力的80%,而我國前5家企業的生產能力不到全國總生產能力的16%,裝置的規模小,效益自然差距很大。

  近幾年,我國的氯鹼生產工藝雖然有了較大變化,採用先進生產工藝的生產裝置逐年增加,但是,總的來說,生產工藝與國外相比相對落後,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生產成本普遍偏高。

  (2)氯與鹼平衡問題氯與鹼的平衡是氯鹼工業發展的關鍵,在20世紀80年代,是以鹼定氯,通常把氯氣作為生產燒鹼的副產品;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由於氯產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氯鹼工業逐步發展為以氯定鹼,燒鹼逐漸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副產品了。近十幾年來,由於我國氯鹼工業的盲目擴建,使燒鹼產能增長過快,而下游相關產業發展滯後,氯與鹼的需求不平衡問題越來越突顯。而且國內市場上氯產品需求旺盛,而燒鹼市場疲軟,目前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有燒鹼過剩需要出口,卻需要大量進口氯產品的國家,估計今後這種氯與鹼的供求不平衡還將會繼續進一步擴大。顯然,氯產品的發展是今後氯鹼工業所必須關註的一個重要問題,氯產品的開發與生產成為企業今後主要的效益增長點,也是氯鹼生產中決定企業經濟效益和技術水平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氯產品的生產與發展對氯鹼行業的氯鹼平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國的氯鹼工業目前已開始由建國初期的以鹼為主的產品結構轉向以氯為主的產品結構的新的發展時期。目前國內氯產品市場呈現出需求旺盛,而國內生產供應不足的現象,為數不少的氯產品全部或大量從國外進口。因此,如何合理開發、生產氯產品,搞好氯鹼平衡是當前需深人研究和認真探討的重要課題。

  (3)氯產品的結構問題目前我國的氯產品主要有無機氯產品和有機氯產品。我國氯產品開發與生產最近幾年有了很大發展,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差距還相當大。從耗氯結構來看,我國的無機氯產品的耗氯量始終占據全部氯產品耗氯量的主導地位,雖然從1983年我國停止生產耗氯量占12%左右的“六六六”原粉商品後,聚氯乙烯樹脂的耗氯量有所增加,尤其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大力推廣使用塑料建材,限制使用木材,使建築行業以塑代木、以塑代鋼得到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聚氯乙烯行業的發展。儘管如此,我國的無機氯產品的耗氯量依然占據我國氯產品耗氯總量的54%(包括鹽酸和其他無機氯化物),其餘46%用於生產有機氯化物(包括聚氯乙烯、氯乙酸和氯丁橡膠等)。生產聚氯乙烯耗氯量約占氯總消耗量的22%。

  在耗氯結構這一點上,國外一些發達國家與我國完全不同。美國1995年有機化學品的耗氯量占其整個氯產品耗氯量的76. 6%,而無機氯產品僅占12.8%;西歐1995年有機氯產品的耗氯量占其整個氯產品耗氯量的84.1 %,無機氯產品耗氯量占氯產品耗氯總量的9. 6%;日本1995年有機氯產品耗氯量占整個氯產品耗氯量的55 %,無機氯產品耗氯量占整個氯產品耗氯量的9. 6%。

  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有機氯產品所占比例小,但這並不說明我國有機氯產品需求少,事實上,我國這幾年進口的有機氯產品占國內總用氯量的20%以上。造成我國有機氯產品大量進口的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原料路線及生產工藝落後,生產規模小,產品成本高和質量差,競爭不過進口產品。

參考文獻

  1. 孫豐閣.我國鹽化工行業發展潛力分析[J].化學工業,2009(8)
  2. 王建成,朱文劍.國內外鹽化工產業發展的現狀[J].經濟視角,2012(16)
  3. 賀永德,王克文,周妮娜.中國鹽化工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應用化工,2006(z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方小莉,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鹽化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