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電力體制改革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电改)

目錄

什麼是電力體制改革

  電力體制改革是指以政企分開、公司化改組、建立市場競爭機制為主要特征,對傳統電力體制進行整體配套改革的總稱。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1、政企分開、網廠分開、輸供分離,實施公司化改組。2、統一開放、競價上網,建立電力交易市場。3、依法管理、競爭有序,建立健全電力市場

電力體制改革的原因[1]

  一是政府職能轉變滯後,電力管理體制尚未理順。突出表現在舊體制被打破後,新的管理體制並沒有完全到位,導致政府職能錯位,“越位”與“缺位”同時存在;“多頭管理”問題依然突出;相關管理機構的自由裁量權過大,缺乏公開、透明、有監督的管理制度

  二是電力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凸現。“十五”時期為儘快解決我國電力短缺的問題,政府政策過於關註電力供應,而忽視了需求側的節能管理,“節能優先”的目標在政策層面上難以真正落實。電源分佈不合理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觀,電力工業對環境的污染有增無減,這些都為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是改革的階段性目標仍未達到,改革的系統性風險較大。主要表現在“廠網分開”不徹底,“主輔分離”未完成,難以形成公平競爭的局面,投資激勵的缺乏以及電源與電網發展的不協調等改革風險加劇。如果今後一段時間出現電力相對過剩,將嚴重影響到電網企業和輔業單位的發展,以及職工隊伍的穩定。

  四是電價、市場體系等關鍵環節的改革未有實質性進展,改革的未來方向和預期目標需要進一步明確。“競價上網”改革因電力短缺難以真正實現,輸配電價等改革的推進也極為緩慢。電價改革的滯後已嚴重影響了不同市場主體的利益格局。五是電力立法滯後,改革的領導工作亟待加強。由於沒有做到立法先行,導致各類利益主體可能扭曲改革的初始方向,從而加大改革風險和改革成本。另外,改革之初成立的改革領導小組,目前已難以發揮應有作用,導致各方利益難以協調。

電力體制改革的措施[2]

  1、建立和規範電力市場的運作,建立和培育社會主義電力市場,並逐步發展和完善其機制。積極鼓勵和吸引國外資金民間資金進入中國電力市場,積極推進電力企業公司化的進程,逐步通過股權改革等手段實現理順產權關係,政企分開兩權分離,建立公司權力機構,制定公司章程,任命經理和確定法定代表人

  2、由於電力行業是技術密集型和網路性行業,所以我們要提高效率,就應該進一步加強技術上的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例如在網路建設方面,我們應該逐步進行一些先進的電子網路區域網的建設,建立科學規範的電腦管理系統,在局部試點取得成功後逐步推廣到全國,為我國全國電網的統一規範管理創造條件,構建全國性高水平、高起點的電力市場運營模式的硬環境。

  3、應加強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和監管職能。談兩方面:一方面,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在面對電力市場改革的時候,必須進行縝密的分析和研究,應儘可能地做到先知先覺。例如為規範運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除正常生產經營外,有關各級國有電力企業資產重組、電站出售和其他資產處置問題,將納入電力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統籌考慮。目前除按國家規定程式審批的資產重組、電站出售、盤活存量項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國有電力資產的流動,包括電力資產的重組、上市、轉讓、劃撥及主業外的投資等,凡項目未經國家批准的,其已經變現所得的資金應停止使用並予以暫時凍結。

  另一方面,應儘可能地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加強對這場改革的統一指導和規劃,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對於電力市場來說,對其實施監管還是放鬆管制,這兩者的界線是很難劃分的。從管理的角度來說,電力市場的放開並不意味著對電力市場就不再實施必要的監管。美國電力市場,尤其是加州電力市場近期所出現的一些情況已經清楚地表明,作為電力市場的管理者仍然需要在規範電價和服務方面行使其必要的市場管理職能。作為市場管理者不可能遠離市場而指望市場本身運行良好。國家應努力提高電價制定、網路運轉等方面實施的管理水平,加強電力行業各方面建設的監管和引導。此外,還可通過環保折價等政策鼓勵新能源的投資建設等,也就是說,國家通過完善法律法規達到巨集觀調控的目的。

  4、繼續加大力度支持農村電氣化的建設,國家應從資金、技術、政策等各方面對老少邊窮地區給予傾斜。例如可對這些地區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等。

  5、國家應加強公民的節能意識的教育,普及公民尤其是領導班子的環保、新能源的概念以及提高能源效能意識的教育。只有全民族地參加到電力改革的洪流中,樹立高效節能的意識,我們的電力體制改革才能事半功倍。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生產的冰箱等電器是使用效率為30%節能電器,那相當於我們的發電能力提高了30%。所以全社會提高節能意識也是十分重要的。

電力體制改革深化機制[1]

  (一)形成有效、適度的市場競爭機制

  電力工業引入競爭機制需要澄清三個基本問題:一是競爭機制的引入如何適應電力工業的技術經濟特點;二是競爭與發展的關係;三是市場競爭與政府監管的關係。

  第一是針對競爭機制必須結合電力工業的技術經濟特點的討論由來已久。從國際經驗看,共識性結論是發電和售電是可引入競爭的環節;而輸電和配電是自然壟斷環節(網路特性決定的),解決自然壟斷的問題只能靠監管來解決。因此,在輸配環節籠統提出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就可能產生競爭概念的“濫用”。電網公司形態的確定是由外一個因素決定的:其一,是否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其二,監管機構能否對電網形成有效監管;其三,電網公司本身的管理範圍。結合電網的特性,在目前的電力管理體制和市場條件下,如果強行拆分電網,只能是以“小壟斷”取代“大壟斷”,而電網環節不僅損失了範圍經濟(不允許垂直一體化壟斷),也損失了規模經濟。不能因為監管制度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暫時性問題,就貿然拆分電網。

  第二是關於競爭與發展的關係。對電力行業而言,過於強調不切實際的競爭會影響到穩定和持續發展。一些先行改革的國家所出現的問題之一是未能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係,出現了電力改革後投資激勵不足的問題,最近這些國家做出的調整也多集中在此方面。例如美國加州改變了全電量實時競爭的電力市場模式,英國政府改變了電力庫模式,轉而發展長期合同市場,其中的原因都是尋求市場競爭與投資激勵的平衡點,以解決穩定發展的問題。我國的電力需求增速要比發達國家快得多,改革目標的設置,必須與發達國家有所區別,要明確促進競爭、有利發展的雙重改革目標,以競爭提高效率,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推動電力工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為此,需要解決好兩個關鍵性問題:一是採取何種市場模式,即是採取全電量競爭,還是部分電量競爭;二是對輸配電價的監管方式,使得電網公司有長期投資的願望和能力。

  第三是處理好競爭與監管的關係。電力體制改革要引入競爭機制,就意味著必須伴隨監管改革。監管發揮的作用領域,一方面要對電網這一自然壟斷環節實行價格、公平接入的監管;另一方面對競爭性的發售環節也要進行監管,但監管的內容要發生革命性改變(有時稱之為“監管革命”),由以往的經濟性監管轉變到社會性監管上來,即加強對環境、安全、質量、市場結構(防止產生和濫用市場力)和資源效率等方面的監管。

  (二)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電力體制改革應有利於促進節能、環保和推動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的發展,這就要求在電力體制改革中,貫徹能源戰略的目標和環境保護的目標。一是在發展思路上要徹底改變“重供應、輕節能”的現狀,真正落實“節能優先”的方針。二是建立有利於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發展的新機制,促進電源結構的調整、優化。特別是要理順價格體系,形成各種能源形式之間合理的比價關係。三是制定統一的電力發展規劃,解決廠網分開後,電源和電網不協調的問題。四是建立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機制,做到外部成本(環境污染成本)內部化和外部收益內部化,使得重視環境保護的企業“有利可圖”。此外,應建立起排污交易制度。

  (三)建立現代電力監管制度

  建立現代電力監管制度,要解決好如下兩個關鍵性問題:

  一是理順職能,做到權責對等。首先是要解決監管職能的配置問題,賦予監管機構必要的監管職能,最起碼應賦予其價格監管權。其次,要理順能源主管部門與電力監管部門的關係,前者應履行規劃、政策的制定職能,後者對電力工業實行專業性監管。

  二是實現監管轉型,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這一轉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其一是放鬆經濟性管制,減少政府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直接干預,減少經濟性審批事務。
  • 其二是加強社會性監管,建立起基於公共目標、社會目標的社會性監管制度,對資源效率、環保、安全等內容實行有效的監管。
  • 其三是對壟斷環節和有可能產生的壟斷行為加強監管。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塑造合格的市場主體是電力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為此,需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

  • 二是深化國有電力企業改革,具備條件的國有大型電力企業應整體上市,探討混合型所有制在國有特大型電力企業的實現形式。對國有大型發電公司應積極進行股權改革,引入民營、外資等戰略投資者,同時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到發電領域。

參考文獻

  1. 1.0 1.1 馮飛.梁仰椿.深化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基本設想[J].中國發展評論.2007
  2. 林立.淺談新時期我 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方略和具體措施[J].引進與咨詢,20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電力體制改革"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