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採購過程審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物資採購過程審計是根據採購內部控制評審結果,確定採購計劃、價格、合同、執行等方面的測試範圍、重點和方法,以收集審計證據。
物資採購過程審計範圍和內容[1]
物資採購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為生產過程採購的原材料、燃料和動力;另一種是為銷售而採購的商品。無論哪種採購,其採購過程中必須履行以下管理手續:編製採購計劃,與供貨單位簽訂合同,驗收採購物資,分析採購計劃執行情況等。物資採購過程審計的範圍和內容,與上述採購過程有直接的關係。物資採購過程的審計的範圍和內容應包括採購計劃、採購合同,到貨驗收情況、計劃執行情況考核等。
物資採購過程審計對策[2]
審計部門對採購實施全過程的監督。全過程的審計是指從預算、審批詢價、招標議價、簽約、驗收、付款和領用等所有環節的監督。審計重點是對預算制定、簽訂合同、質量驗收和結賬付款四個關鍵控制點的審計監督,以防止舞弊行為。科學規範的採購機制,不僅可以降低物資採購價格,提高物資採購質量,還可以保護採購人員和避免外部矛盾。
1.確定控制目的,按需採購。即審查所有的採購,是否由需求部門提出的,這個需求部門與採購部門是否職能上分離的。
2.對供貨單位的資質審查。審查採購經辦部門和人員是否對供貨單位進行資格調查,包括供貨方的資質、生產狀況、質量保證、供貨能力、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等;是否在全面瞭解的基礎上,作出選擇合格供應單位的正確決策,以便在採購活動的初期把由供應商方面的不確定所帶來的採購風險控制在最小。
3.價格的確定。審查是否根據採購物資的數量金額的多少,採用比價、議價或招標的方式來確定;是否按照規範的程式進行,是否存在違反規定的行為發生。
4.合同或協議確認。審計部門對合同中規定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交貨時間、賬號、地址、運輸、、付款條件、結算方式等各項內容,按照合法性、可行性、合理性和規範性等四個標準,逐一進行審核。
5.驗收入庫。審計要求用戶、採購人員、審計人員三方共同參與物資驗收,嚴格按照合同驗收。
6.賬務核對。審查驗收單是否與合同、發票、送貨單核對無誤;驗收單是否由驗收人和領用人雙方簽字認可,貨物的驗收人員應該是是獨立於採購人員;審查實物與驗收單是否核對無誤;以及報銷金額與合同金額的核對,合同的出賣人公章與發票的開具人公章是否為同一家供貨單位。
物資採購過程審計內審人員的素質要求[2]
物資採購過程審計還處於初級階段,內部審計人員也有一個適應過程。要切實做好風險管理審計工作,根據過程審計的特點,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多,除政治素質外,業務上需要學習財務知識以外的更多的東西,比如要看得懂原始資料,要有一定的經營銷售知識、法律知識,要對所採購物資的性能、質量標準等有一定的瞭解等。否則,難以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