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意力資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註意力資源是眾多資源的一種,是指人們關註事物、世界、行為、信息而形成的持久效應力的大小,它在經濟學上具體表現為人們對某種品牌、對某個企業的關註和期望。與已經被人們認識並利用的資源(即傳統意義上的資源) 相比,這種資源具備一般資源的共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註意力資源的特性[1]
“註意力資源”是眾多資源的一種,是指人們關註事物、世界、行為、信息而形成的持久效應力的大小,它在經濟學上具體表現為人們對某種品牌、對某個企業的關註和期望。與已經被人們認識並利用的資源( 即傳統意義上的資源) 相比,這種資源具備一般資源的共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一定時期的市場上,消費者對某一品牌的商品的關註增加,對其它品牌的商品的關註必然會減少。知識經濟年代,“信息是無限的,而註意力是限的,有限的註意力在無限的信息量中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
註意力資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潛在性
註意力資源一般是無形資源。這種無形資源最大的特點就是潛在性,它在被開發出來後可能就是消費者實實在在的購買力,但在被開發之前卻是隱性的。它區別傳統意義上的資源,如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
2. 抽象性
註意力資源不象傳統意義上的資源是具體的,人們可以直接感知,它是十分抽象的。人們關註某種品牌,並不表示其在近期就一定購買或消費。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旦消費者有貨幣支付能力時,他所關註的某種品牌又能維持自身形象,就一定被消費者接受。這種資源一方面可以穩定現有的消費群體,另一方面促使企業著力進一步開發,並鞏固其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等待時機成熟時,將其變為具體的、實在的可利用的資源。目前,被許多業內人士稱為“新經濟” 類型的“網路經濟”,實際上利用的就是眾多網民的註意力資源,網民點擊網站,表明已經引起註意,
註意力資源開發的載體[1]
註意力資源的上述特點決定了此種資源的開發,必須藉助於其它形式的資源作為開發手段,使其與其它資源一樣,成為人類可利用的資源鏈中的一個環節。那麼,註意力資源的發現與開發必須藉助於哪些手段或載體呢?
1. 大眾傳播媒體。
現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林林種種的媒體組織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傳播媒體交流著市場信息、供需狀況,引導著大眾消費的熱點。當今社會,消費者主要從五花八門的大眾傳播媒體獲取消費商品和勞務信息,同時媒體的宣傳對消費心理的形成和消費者消費時的選擇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傳播媒體也就成為最普遍、最重要的註意力資源的載體。企業往往通過舉行新聞發佈會、記者招待會、社會捐助等公益活動引起媒體的關註、報道,從而使企業或其產品得到市場的註意。同時,企業也可以直接利用傳播媒體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如出版發行介紹自己企業和產品的刊物,以引起市場關註。
2. 廣告傳媒。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對廣告的定義是:“廣告是由明確的廣告主將其創意、商品、勞務等等以付費方式所進行的非人員提示、推薦活動。”顯然,廣告實際傳遞也是一種重要的註意力資源。在我國,廣告也逐漸由以前的不被人們接受變成了傳遞市場信息、引導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顯然企業註重開發註意力資源。3. 各種形式的交易博覽會。最初,產品交易博覽會只是一種集中組織交易的形式。如廣交會,曾經是中國為保留一小部分對外貿易活動而特設的產品交易活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這種交易博覽會的作用發生了演進,由以前的產品交易為主變為以傳播產品信息為主的組織形式,從而成為一種註意力資源載體,許多公司通過交易博覽會宣傳了自己,引起了“註意”。
4. 品牌專賣或專營。
企業商品的品牌特別是知名品牌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公眾對某種品牌的關註,就是一種註意力資源。因為企業的品牌,特別是知名品牌是企業依靠自己產品的質量,長期的宣傳投資和對市場的長期發掘培育才獲得的。品牌作為企業及其產品的象徵在需求者的觀念中有著深刻的印象,從而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選擇。可口可樂的總裁曾經說過:即使一場大火一夜之間燒毀了可口可樂公司在全世界的所有資產,公司也能夠存在下去迅速重建,因為可口可樂這個品牌本身就代表著無窮的財富。在中國,紅塔集團有許多聯營廠,作為聯營的一方,它投入聯營的資產僅僅是“紅塔山” 這一品牌,因為這一品牌引起消費者的註意,而這種註意就是一種資源,它可以實現經濟效益。目前在全國各地普遍盛行的“專賣店”、“特許經營”,就是名牌公司利用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迅速提升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增加市場份額的重要形式。
註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時代背景[2]
1.信息過剩與註意力資源
今天,數字式信息傳播方式、光纖等通信新材料、網路化信息交換模式獲得大規模應用,並直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人類正逐步邁向信息社會。與此伴隨,社會信息總量急劇增加,信息時效不斷縮短,出現某種程度的信息過剩。在信息過剩的背景下,人們(社會) 對信息的註意力變得相當重要,它隱含著一定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成為社會稀缺資源。
2.註意力資源與註意力經濟
註意力是一種資源,與信息相比,信息是無限的,註意力是有限的;信息可共用,註意力是非共用的;信息可複製,註意力則具有個體獨特性。註意力的這些特性表現為它所固有的稀缺性,使其成為稀缺資源。在信息社會,註意力資源在經濟活動中變得日益重要。近來興起了“註意力經濟”理論,俗稱“眼球經濟”,其研究者以美國學者Michael H. Goldhaber 為代表。他認為,人們追逐稀缺資源的動機推動了經濟發展,即經濟由稀缺資源所決定,信息社會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註意力,註意力是新形式的財富,擁有註意力可以轉化為金錢收入,故信息社會的經濟是註意力經濟。
註意力經濟理論的意義在於,它揭示出信息過剩只是相對於註意力稀缺的過剩,在現時代,人類的信息需求還遠未得到充分滿足。從此角度看,註意力經濟不但未削弱信息服務的作用,而且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著力點,信息服務與註意力資源相結合,將能拓展出新的發展空間。
註意力資源與信息利用、信息服務[2]
要開發信息資源的最大價值,必須合理利用註意力資源。信息需求者應懂得分配自己的註意力,提高信息素養;信息服務者則要儘力吸引別人的註意力,做好信息推銷。
1.如何分配自己的註意力:信息素養分配自己的註意力,實際上是建立在個人知識結構之上的一種品質,這就是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 。美國圖書館學會將信息素養概括為4 個方面:辨識、評估、尋獲和使用。它表明瞭人對信息的利用能力,是未來社會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合理分配自己的註意力,首先需要提高個人的信息素養,這包括:
(1) 清楚認識和表達信息需求的能力。瞭解自己及其處境,認識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和學習新知識的需要,並將其轉化為對某種信息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準確地表達需求。
(2) 以適當方式獲取所需信息的能力。知道有哪些有用的信息源;能制定妥當的信息檢索策略;能使用各種不同載體和存儲方式的信息資源;懂得利用專業機構提供的信息服務。
(3) 從信息中獲得知識的能力。首先應能評估信息的相關及有用度,並組織有用信息使其有實用性或成為新知識;最後吸收這些信息或新知識成為自己知識結構的一部分。
2.如何吸引別人的註意力:信息服務
註意力成為資源使信息不再只是靜態的數據,而是包含了註意力資源的動態內容,不被註意到的信息沒有真正的信息價值。因此,信息服務實際上包括兩個步驟:首先,開發和提供信息產品或服務項目;其次,使這種信息產品或服務項目為人們所註意並使用。
信息服務要吸引社會註意力,須善於“推銷”,併進行包裝、宣傳和推廣等系列工作,包括對信息服務部門的形象、信息產品及服務策略等進行全方位的定位策劃。信息的價值在於使用而不是貯藏,應該把能否吸引別人的註意力視為信息服務工作成敗的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