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標準成本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標準成本(Standard Costs)

目錄

什麼是標準成本[1]

  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運轉情況下製造產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實際發生的成本,是有效經營條件下發生的一種目標成本,也叫“應該成本”。

  標準成本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是泰羅制與會計相結合的產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管理會計的發展,它在成本預算的控制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併發展成為包括標準成本的制定、差異的分析、差異的處理等三個組成部分的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統。它以目標成本(標準成本)為基礎,把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對比,揭示出成本差異,使差異成為向人們發出的一種“信號”;以此為線索,企業可以查明形成差異的原因和責任,並據以採取相應的措施,鞏固成績,剋服缺點,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

標準成本的分類

  標準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據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分為理想標準成本正常標準成本;在標準成本系統中廣泛使用正常標準成本

  西方企業採用的標準成本有多種,按照制定標準成本所依據的生產技術和經營水平分類,分為理想標準成本,正常標準成本和現實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按其適用期,分為現行標準成本基本標準成本。由於基本標準成本不按各期實際修訂,不宜用來直接評價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理想標準成本是現有生產條件所能達到的最優水平的成本,這種成本難於實際運用;正常標準成本是根據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生產能力利用程度和正常價格等條件制定的標準成本,它一般只用來估計未來的成本變動趨勢;現實標準成本,是根據適用期合理的耗費量,合理的耗費價格和生產能力可能利用程度等條件制定的切合適用期實際情況的一種標準成本,標準成本法一般採用這種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是目標成本的一種

  目標成本是一種預計成本,是指產品、勞務、工程項目等在生產經營活動前,根據預定的目標所預先制定的成本。這種預計成本與目標管理的方法結合起來,就稱 為目標成本。目標成本一般指單位成本而言,它一般有計劃成本定額成本、標準成本和估計成本等,而標準成本相對來講是一種較科學的目標成本。

  計劃成本是根據計劃消耗定額計算的,表示計劃期預定成本;定額成本是根據目前使用的定額計算的。企業應通過各項措施,有步驟地降低現行定額,以求達到計劃中所規定的成本水平。

  目標成本管理是目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制定目標成本是實行目標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礎。推行目標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推動全體職工人人關心成本,形成民主管理,從而能夠更好地貫徹經濟責任制,進一步降低成本。

標準成本的用途

  1、作為成本控制的依據

  成本控制的標準有兩類:一類是以歷史上曾經達到的水平為依據;另一類是以應該發生的成本為依據,如各種標準成本。

  2、代替實際成本作為存貨計價的依據

  由於標準成本中已去除了各種不合理因素,以它為依據,進行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的計價,可使存貨計價建立在更加健全的基礎上。而以實際成本計價,往往同樣實物形態的存貨有不同的計價標準,不能反映其真實的價值

  3、作為經營決策的成本信息

  由於標準成本代表了成本要素的合理近似值,因而可以作為訂價依據,並可作為本量利分析的原始數據資料,以及估算產品未來成本的依據。

  4、作為登記賬簿的計價標準

  使用標準成本來記錄材料,在產品和銷售賬戶,可以簡化日常的賬務處理和報表的編製工作。在標準成本系統中,上述賬戶按標準成本入賬,使賬務處理及時簡單,減少了許多費用的分配計算。

標準成本的制定

  一般情況下,在制定標準成本時,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技術條件和經營水平,在以下三種不同的原則中進行選擇:一是理想標準成本,它是指在現有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優的成本水平;二是以歷史平均成本作為標準成本,它是指過去較長時間內所達到的成本的實際水平;三是正常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成本標準,這一標準考慮了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故障和偏差。通常,正常標準成本大於理想標準成本,但小於歷史平均成本。正常標準成本具有客觀性、現實性、激勵性和穩定性等特點,因此被廣泛地運用於下列具體的標準成本的制定過程中。

  1.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的制定

  某單位產品耗用的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是由材料的用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

  材料的價格標準通常採用企業制定的計劃價格。企業在制定計劃價格時,通常是以訂貨合同的價格為基礎,並考慮將來各種變化情況,按各種材料分別計算的。

  材料的用量標準,是指單位產品耗用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數量,通常也稱為材料消耗定額。材料的用量標準應根據企業產品的設計、生產和工藝的現狀,結合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情況和降低成本任務的要求,考慮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必要損耗,並按照產品的零部件來制定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消耗定額。

  因此,直接材料標準成本可利用下述公式計算:

  單位產品耗用的第i種材料的標準成本=材料i的價格標準×材料i的用量標準

  單位產品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材料i的價格標準×材料i的用量標準

  2.直接人工標準成本的規定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是由直接人工的價格標準和直接人工用量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

  直接人工的價格標準就是標準工資率,通常由勞動工資部門根據用工情況制定當採用計時工資時,標準工資率就是單位工時標準工資率,它是由標準工資總額除以標準總工時來計算的,即:

  標準工資率=標準工資總額÷標準總工時

  人工用量標準就是工時用量標準,也稱工時消耗定額,是指企業在現有的生產技術條件、工藝方法和技術水平的基礎上,考慮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採用一定的方法,按照產品生產加工所經過的程式,確定的單位產品所需耗用的生產工人工時數。在制定工時消耗定額時,還要考慮生產工人必要的休息和生理上所需時間,以及機器設備的停工清理時間,使制定的工時消耗定額既合理又先進,從而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因此,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可按照下麵的公式來計算:

  單位產品直接人工標準成本=標準工資率×工時用量標準

  3.製造費用標準成本的制定

  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是由製造費用價格標準和製造費用用量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

  製造費用價格標準,也就是製造費用的分配率標準。其計算公式為:

  製造費用分配率標準=標準製造費用總額÷標準總工時

  製造費用用量標準,就是工時用量標準,其含義與直接人工用量標準相同。其計算公式為:

  製造費用標準成本=工時用量標準×製造費用分配率標準

  成本按照其性態,分為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前者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後者相對固定,不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所以,制定製造費用標準成本時,也應分別制定變動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和固定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

  4.單位產品標準成本卡

  制定了上述各項內容的標準成本後,企業通常要為每一產品設置一張標準成本卡,併在該卡中分別列明各項成本的用量標準與價格標準,通過直接彙總的方法來得出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的賬務處理

  為了同時提供標準成本、成本差異和實際成本三項成本資料。標準成本系統的賬務處理具有以下特點:

  (一)"原材料"、"生產成本"和"產成品"賬戶登記標準成本

  無論是借方和貸方均登記實際數量的標準成本,其餘額亦反映這些資產的標準成本.

  (二)設置成本差異賬戶分別記錄各種成本差異

  在需要登記"原材料"、"生產成本"和"產成品"賬戶時,應將實際成本分離為標準成本和有關的成本差異,標準成本數據記錄;原材料"、"生產成本"和"產成品"賬戶,而有關的差異分別記入各成本差異賬戶。各差異賬戶借方登記超支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

  (三)各會計期末對成本差異進行處理

  各成本差異賬戶的累計發生額,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業績。在月末(或年末)對成本差異的處理方法有兩種:

  1、結轉本期損益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所有差異轉入"利潤"賬戶,或者先將差異轉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再隨同已銷產品的標準成本一起轉至"利潤"賬戶。採用這種方法的依據是確信標準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異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費造成的,應當直接體現在本期損益之中,使利潤能體現本期工作成績的好壞。此外,這種方法的賬務處理比較簡便。但是,如果差異數額較大或者標準成本制訂得不符合實際的正常水平,則不僅使存貨成本嚴重脫離實際成本,而且會歪曲本期經營成果,因此,在成本差異數額不大時採用此種方法為宜。

  2、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成本差異按比例分配至已銷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

  採用這種方法的依據是稅法和會計制度均要求以實際成本反映存貨成本和銷貨成本。本期發生的成本差異,應由存貨和銷貨成本共同負擔。當然,這種做法會增加一些計算分配的工作量。此外,有些費用計入存貨成本不一定合理,例如閑置能量差異是一種損失,並不能在未來換取收益,作為資產計入存貨成本明顯不合理,不如作為期間費用在當期參加損益彙總。

  成本差異的處理方法選擇要考慮許多因素,包括差異的類型(材料、人工,或製造費用)、差異的大小、差異的原因、差異的時間(如季節性變動引起的非常性差異)等。因此,可以對各種成本差異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如材料價格差異多採用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閑置能量差異多採用結轉本期損益法,其它差異則可因企業具體情況而定。值得強調的是,差異處理的方法要保持歷史的一致性,以便使成本數據保持可比性,並防止信息使用人發生誤解。

標準成本應用的原則[2]

  標準成本的應用主要應遵循以下原則:

  1、企業環境相對穩定

  事實上隨著競爭的加劇和風險的增加,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論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都隨時面臨經營環境的變化。而國內企業受到國家經濟政策影響的程度又十分明顯,加之市場價格信號的瞬息萬變,企業經營的環境已經處於複雜多變的狀態。而標準成本的起源是依賴於相對穩定的經營環境,所以目前的標準成本的應用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並非適用於全部的加工製造行業。不然標準就變得沒有標準。

  2、企業產品相對穩定

  同樣客戶的需求越來越趨於多元化和個性化。大批量的生產模式也受到極大的挑戰,受到企業產品單一化無疑是末日黃花。這種趨勢迫使企業必須以市場客戶需求為導向,使得自身產品差異化和特性化,產品的變化也因此複雜。

  3、BOM規範管理

  BOM作為產品的基石必須堅實穩定,但頻繁的產品改進與研發人員的業績構成現實的矛盾。研發人員經常為零星的性能改進而疲於奔命,造成產品的BOM朝令夕改。筆者甚至看到一家國際知名的製造企業的BOM更改單多如牛毛,而且經常發生BOM錯誤。由此,產品的成本波蕩不定,很難分析產品成本得變化情況。產品的改進、BOM的更改應當階段化,程式化並嚴格控制,並且應當進行嚴格的審核。

  4、企業生產模式一般為少品種、大批量

  如上所述,標準成本一般不適應客戶化的定製產品的成本管理,除非產品的主體存在共性的部分。在穩定環境下標準成本可以得到較好的使用。

  5、標準項目不宜過多。

  差異項目的設定並不是越多越好,關鍵在於企業控制和管理的需求。一般來說差異項目不應超過10個,很難想像如果定義過多的差異之後如何發現真正的焦點。

  6、物料價格波動相對穩定。

  物料的標準成本不應隨波逐流而任意修改。物料應按照ABC分類法進行管理。比如對於5000元以上的單個物料成本變動幅度超過10%時更改標準成本,對於2000-5000元的物料單個物料成本變動幅度超過15%時更改標準成本等。企業必須有一個控制的框架。同時價格的差異不應成為採購人員的主要考核製表,價格最好由一個專門機構批准,並定期監控價格的趨勢對成本的影響。

  7、成本模擬控制

  因為BOM或物料標準成本的價格會直接影響到存貨和產品成本的價值。事先的成本模擬變得尤其重要,因為企業可以事先預測到成本的變動金額,從而做出相應的決策。

標準成本建立的意義[1]

  標準成本制度的產生,標志著“先乾後算”的成本核算模式被“先算後乾”的成本核算模式所代替,對成本的控制從事後發展到了事前。實行標準成本制度,既有利於企業加強成本控制、進行經營決策,又有利於簡化日常成本核算。自該制度產生起,就深受西方企業界的歡迎,尤其在採用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的工廠里得到了廣泛運用。該制度的局限是僅適用於生產經營條件相對穩定的生產部門。建立和運用標準成本的意義歸納為四點:

  一是有利於預算的編製和執行。運用標準成本進行預算的編製和分解,能使各項預算指標更加符合生產實際,消除預算執行過程中的人為不利因素,進一步提高預算完成準確率。

  二是各成本中心的責任清晰。通過揭示標準成本差異,並對差異進行分析,確定差異產生的原因。這樣就打破吃大鍋飯的現象,各成本中心之間管理水平的高低通過標準成本差異就可以體現出來。

  三是有利於成本控制。明確成本中心的責任後,使成本控制的責任下放到車間和班組,便於車間和班組把成本標準、成本指標層層分解到個人,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強考核,使獎金與成本業績掛鉤,同時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四是有利於決策。一方面管理層可根據差異分析情況作出採取新工藝、新操作、新技術的決策,以控製成本;另一方面,管理層針對標準成本狀況,作出營銷決策

標準成本的建立[1]

  成本標準是針對明細作業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訂的,它分為消耗標準和價格標準。而消耗標準又分原料消耗標準、輔料消耗標準、直接燃動力標準、直接人工標準和製造費用標準;價格標準分為物料價格標準、半成品價格標準、能源價格標準和人工價格標準。

  (一)標準的制定應考慮歷史消耗資料及生產操作規程、計劃值

  成本標準不能只由財務部門制定,而一定要有一個權威機構制定和修訂標準,制定標準應由技術部門、生產車間和財務部門的人員共同參與。另外,對於一個集團公司所屬不同地域的分廠,還應設定一個地域修正繫數。比如有的分廠地處平原,有的則地處山區或丘陵地區,那麼這些分廠在製造同一產品所支出的成本必然會受人工費、運輸費等因素的影響而不同。

  (二)標準成本法下的差異主要有脫離標準成本的差異這一類

  具體包括材料成本差異(材料用量差異、材料價格差異),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直接人工效率差異),變動製造費用差異變動製造費用開支差異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開支差異固定製造費用能力差異固定製造費用效率差異)等四大項九種,設置口徑較細。要為各種成本差異專門設置許多總賬科目進行核算,如:對材料成本差異,應設置“材料價格差異”和“材料用量差異”賬戶;對固定製造費用差異,應設置“固定製造費用開支差異固定製造費用能力差異固定製造費用效率差異”等賬戶,並詳列於利潤表中。

  (三)標準成本要整合,則從標準到生產實際的信息量必然非常龐大,光靠手工計算是不可能的

  應用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作為標準成本管理平臺,在產品、產成品和銷售成本均以標準成本計價,並同時記錄成本差異,可以大大減少期末成本計算的工作量,簡化日常賬務處理。同時,採用ERP成本管理,在通過庫存系統、工資系統、固定資產系統等取出相關成本數據或手工錄入數據後,系統就可以自動進行成本計算,生成完工產品成本報表、在產品成本報表、成本差異分析表等報表,並保證各種數據來源的唯一性,確保數據之間勾稽關係的正確性,從而避免了手工做報表的繁重工作量。同時,還應推廣應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和顯示監控裝置,加強對物質消耗和流向的控制,為成本控制和計算創造條件。

標準成本的修訂[1]

  標準成本體系通過事前制定的成本標準,對各種資源消耗和各項費用開支規定數量界限,可以在事前限制各種消耗和費用的發生;在成本形成過程中,按成本標準控制支出,隨時顯示節約還是浪費,及時發現超過成本標準的消耗,有利於企業迅速制定改進措施,糾正偏差,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產品成本形成之後,通過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企業可以進行定期的分析和考核,及時總結經驗,為未來降低成本指出途徑。

  制定的標準成本在一個固定的時期內應是不變的,在企業的組織機構、外部市場、產品品種等發生較大變化時,是有必要進行修訂的。但是等到上述因素髮生較大變化時,往往差異已經較大了,給日常的差異分析工作帶來不便,增加了分析的複雜程度和工作量。根據以往的經驗,標準成本至少應在三年進行一次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在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實施修訂。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顏軍,馬利.淺談標準成本的建立
  2. 楊烈飆.ERP中標準成本的七項應用原則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unwmy,Dan,Yixi,鲈鱼,泡芙小姐,连晓雾,KAER,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標準成本"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