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克代爾悖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斯托克代爾悖論(The Stockdale Paradox)
目錄 |
斯托克代爾悖論的要點:對前途充滿信心,但又直面殘酷的現實。
堅持你一定會成功的信念,同時,要面對現實中最殘忍的事實,不論有多大的困難,不論它們是什麼。
斯托克代爾是美國的一個海軍上將,在越南戰爭期間,是被俘的美軍里級別最高的將領。但他沒有得到越南的絲毫優待,被拷打了20多次,關押了長達8年。他說:“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著出去,還能不能見到自己的妻子和小孩。”但是他在監獄中表現得很堅強。
越南人有一次為了表現他們優待俘虜,把他養了一段時間,準備給他拍照。結果斯托克代爾就自己用鐵條把自己打得遍體鱗傷,並用刀片把自己的臉割破。越南人拿他沒辦法,只好放棄了。
他為了鼓勵監獄中的同胞,因為是一個人關一間,彼此看不到,就發明瞭一種密碼,通過敲牆用快慢節奏來表達英文字母。有次一位戰俘因思念家人掩面痛哭的時候,他們全監獄的戰俘都通過敲牆,用代碼敲出了“我愛你”,那個戰俘非常感動。
斯托克代爾被關押8年後放了出來。《基業常青》及《從優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 ·柯林斯先生去採訪他,,問:“你為什麼能熬過這艱難的8年?”斯托克代爾說:“因為我有一個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出來,一定能夠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這個信念一直支撐著我,使我生存了下來。”
吉姆·柯林斯又問:“那你的同伴中最快死去的又是哪些人呢?”他回答說:“是那些太樂觀的人。”
吉姆·柯林斯說這不是很矛盾嗎?為什麼那些樂觀的人會死得很快呢?斯托克代爾說:
“他們總想著聖誕節可以被放出去了吧?聖誕節沒被放出去;就想複活節可以被放出去,複活節沒被放出去;就想著感恩節,而後又是聖誕節,結果一個失望接著一個失望,他們逐漸喪失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環境的惡劣,於是,他們鬱郁而終。”
斯托克代爾說:“對長遠我有一個很強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活著出去,一定能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小孩;但是我又正視現實的殘酷。”
“對國家領導人而言,沒有什麼錯誤會比誤以為事情會自行解決的妄想更令人不可饒恕了。” —溫斯頓·S·丘吉爾 《命運之鎖》
早在2 0世紀5 0年代,大西洋與太平洋茶葉公司(簡稱A & P)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同時也是美國最大的公司之一,其收入一度僅次於通用汽車。相比之下,克羅格公司只是一家毫不起眼的雜貨店連鎖公司,規模尚不及A & P公司的一半,銷售業績也平平,低於市場平均水準。
到了6 0年代,A & P公司開始衰落,而克羅格公司卻迅速崛起,為以後成為一家實現跨越的公司奠定了基礎。從1 9 5 9年到1 9 7 3年,兩家公司都落後於市場,而克羅格公司稍勝一籌。自那以後,兩家公司則分道揚鑣了。在接下來的2 5年中,克羅格公司積累了巨額利潤,股份收益率是市場的1 0倍,是A & P公司的8 0倍。
事情怎麼會發生如此富有戲劇性的變化呢?像A & P公司這樣一度傑出的公司,怎麼會一蹶不振了呢?
在2 0世紀的前5 0年,A & P公司得益於兩次世界大戰和經濟蕭條,靠經營各種便宜貨的雜貨店大發橫財。但在此後幾十年中,富裕起來的美國人的消費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想要更好、更大和有更多選擇餘地的商店。他們要購買到新出爐的麵包,剛採摘的鮮花,有利健康的食品,經過冷藏的藥品,各種新鮮貨,4 5種以上的早餐麥片和1 0種以上的牛奶。他們還想要一些奇珍異寶,5種以上的名貴茶具,各式各樣的調製品,甚至用於治病的中草藥。他們想在購物時刷卡,並隨時知道自己的財務情況。簡而言之,他們不再需要雜貨店,他們要頂著“S”標誌的大型超市,那裡各式商品一應俱全,而且有停車場,同時價格低廉,環境整潔,付款迅速。
現在回過神來想一想,就會發現些名堂:“A & P公司的境遇只是因為是一家老公司,碰巧它的那些經營策略又不合時宜了。既然時代變了,天下就該是年輕公司的了。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值得一提的是,A & P公司和克羅格公司都是資格很老的公司:算到1 9 7 0年,克羅格公司有8 2年的歷史,而A & P公司有111年的歷史;兩家公司的資產絕大部分都投資在傳統雜貨店生意上;兩家公司在擁有本國市場之外,還有其他生意;兩家公司都很清楚周圍的世界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但其中的一家面對嚴峻現實不是退縮,而是迎頭而上,徹底改頭換面,以適應時代需要,而另外一家則甘當縮頭烏龜,逃避現實。
1 9 5 8年,《福布斯》雜誌稱A & P公司為“隱士的王國”,是年老的國王統治下的君主專制帝國。拉爾夫·伯格作為A & P公司王朝的創建人、哈特福德兄弟的繼承人,他只關心兩件事,他的現金分紅和哈特福德兄弟的以往榮譽。據A & P公司的一位董事說,伯格簡直就是老哈特福德的應聲蟲,他到了甚至於每天都要去哈特福德的花房採一枝鮮花,插在衣襟上的程度。只要他覺得所做的事情會讓約翰先生喜歡的話,就會不顧眾議,一意孤行。伯格會採用“要是哈特福德先生的話,他會怎麼做”的方法,他的一生中都信奉這樣的座右銘“永遠不要挑戰1 0 0年勝利的權威”,至少在伯格那裡,哈特福德先生的影響依然存在,儘管他早已不在人世。
當舊的模式與現實世界日益脫節的事實越加嚴峻,A & P公司對此不是正視,而是產生抵觸情緒。此後的一系列舉措中,公司新開張一家名為“金鑰匙”的新公司。與舊公司完全分離,試驗新的經營方法與模式,試圖發現顧客們需要什麼。商店里不出售A & P品牌的貨物,商店經理也被授予更大的權力,進行改革創新,並逐步向超市的經營模式靠近。對此,顧客十分滿意。就這樣,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他們找到失去市場份額問題所在的關鍵,並清楚了該如何加以解決。
那麼A & P公司的主管們是怎樣處理這把“金鑰匙”的呢?
他們不喜歡它,因此,就把它壓在了箱底。
至此,A & P公司陷入了這樣一個怪圈,他們不斷地採取新辦法,又不斷地否決,總想一步登天,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他們結成精神同盟,上馬新項目,跟上時代潮流,對於主管則解雇、聘用、再解雇。並採用了一個被經濟學家稱之為“焦土政策”的策略,企圖以低廉的價格獲取最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卻不正視這樣的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顧客要的不是低廉的價格,而是與眾不同的商店。降價又導致了成本的下降,更導致了商店的經營單一和糟糕的售後服務,嚇跑了顧客,經營更成問題。惡性迴圈下去,導致更差的商店和更糟的售後服務。“情況變得一團糟,”一位前A & P公司經理說,“到了這地步,我們有的不僅僅是‘垃圾’商店,而且是‘垃圾中的垃圾’。”
與此同時,克羅格公司又是另一番景象,同樣也在6 0年代進行了試驗,嘗試新的超市經營模式。到了1 9 7 0年,公司的領導者得出一個結論:舊模式的雜貨店(雖然占克羅格公司的經濟的1 0 0 %),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與A & P公司不同的是,克羅格公司正視這個事實,並採取了相應行動。
克羅格公司的崛起十分簡潔明瞭,甚至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在對他們的採訪中,萊爾·埃弗林厄姆和他的前任吉姆·赫林(在轉變的關鍵時期的C E O)都顯得彬彬有禮和很配合,但是對於我們的問題,他們有些惱火。對他們來說,那些都再自然不過了。當我讓埃弗林厄姆把1 0 0分分配給他所認為的轉變時最重要的5個要素時,他說:“我覺得你提的問題有些費解。總的來說,我們做了詳細的調查研究,所有的數據都匯聚成一個洪量的聲音,只有超級市場才是惟一齣路。我們還學會‘要麼做第一,要麼做第二,再不然就退出’。當然,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有些懷疑,但立即就變得面對現實了。對於即將要做的事情根本就沒有任何問題可提。事已至此,也就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克羅格公司決定對旗下的每一家商店、每一個部門進行整改,只要是不符合新形勢的就或取締,或改變,或替代。從商店到商店,街區到街區,城市到城市,一個州到另一個州,整個系統來了一次由里向外的徹底的改頭換面。到了9 0年代初,克羅格公司完成了系統的所有改革,下一步成為日雜連鎖行業的龍頭老大,已是指日可待—1 9 9 9年,公司真的取得了這個位置。與此同時,A & P公司一半以上的商店仍保持著5 0年代的風格;它的輝煌歷史,只能成為出土文物被人傷心地記起。
斯托克代爾悖論是持續50年能保持在世界500 強的企業全部採用的理論。它們之所以能常青50年,是因為他們對前景充滿樂觀,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但是又直面現實的殘酷。
其實做人也一樣。一個人對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他就沒有一點希望。哀莫大於心死。心已死,人也就完了。一定要記住,不管在人生中遭受什麼樣的打擊,不管你處在怎樣的逆境,你都要保持一種必勝的信念,對前途充滿信心;但是現實生活又是很複雜、很殘酷的,你要能夠直面它。這就是斯托克代爾悖論。
相信長期是美好的,但代價是要直面殘酷的短期(即現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