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巴班斯基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教育目標出發,在運用辯證系統方法對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概念。
前蘇聯教育科學院院士、副院長巴班斯基博士是當代一位頗負盛名的教育學家。多年來,他致力於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的研究,由此形成的教育思想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和積極的現實意義,在蘇聯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註意和反響。
1.教育過程最優化程式
所謂“最優化”,就是要求教師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教學原則,現代教育教學的形式和方法、已有條件以及具體班級和學生特點的基礎上,來選擇和實施一整套教學教育方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果。
為了實現教育過程最優化,應該運用教育過程最優化程式。最優化程式遵循任務一內容一形式方法的順序來進行。
(1)任務:教師在確定任務時,必須遵循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根本原則,綜合地規劃學生的教養、教育和發展任務,保證教學的教養、教育和發展職能的統一。教養任務包括傳授基本概念、規律、理論和科學事實,培養各科的專業技能和一般的學習技能技巧;教育任務包括世界觀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和職業指導等;發展任務包括發展智力、培養意志、激發認識興趣以及影響學生的情感等。巴班斯基要求,在以綜合性觀點解決每一階段的教學和教育任務時,必須註意區分出對當前所教的課題具有特別迫切意義的主要任務的範圍,併在研究學生的現實學習潛力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教學任務,依靠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在教養、教育和發展方面的水平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2)內容:任務具體化之後,教師就必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挑選最優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問題,主要是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問題。巴班斯基提出,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必須完整地反映社會對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需要和現代科學、生產、社會生活、文化的各個基本方面;必須具有科學價值和實踐價值;必須符合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可能性;必須符合規定的課時;必須考慮國際水平;必須符合教師的可能性。依據這樣的大綱和教材,教師就可以將其中基本的和主要的成分劃分出來並使教學內容具體化,把學生的註意力集中在主要內容上,剋服教學中的分散性。
(3)形式:教師同時應該採取合理的教學形式,實行區別教學。巴班斯基指出,這是因為人們在素質、記憶類型、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維的主要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在生活經驗、外部條件、教學條件以及前段學習成績的影響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也有差別。所以,教師必須把全班的、小組的和個別的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分別對差生和優生進行幫助,使全體稟賦健全的兒童都能根據統一的大綱接受中等教育,今後還能根據自己的願望繼續學習。但是,區別教學必須避免形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導致他們學習毅力的降低。
(4)方法:更為重要的步驟是,教師應當根據具體學習情境的需要,選擇最合理的教學方法。巴班斯基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分為三大類:關於教學認識活動的組織和進行的方法(口述法、直觀法、實踐法或歸納法、演繹法或探索法、復現法等);關於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義務感、引起學習動機的方法(認識性游戲、討論、有趣的習題、創造情緒情境;提出要求、鼓勵責備、說服、創造意志緊張情境等);關於檢查和自我檢查的方法(口述、直觀、實踐檢查法)。巴班斯基認為,對待教學方法要堅持辯證的系統觀點,不僅要對它們加以概括、進行統一的分類,還要深入細緻地分析各種方法內在的辯證矛盾性,找出一定條件下最優的教學方法來,並註意多種方法的合理結合。因為在教學中師生從各個方面相互作用,所以各種方法應當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
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還要採取專門措施,保證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教學的最大可能效果。至於教師在選擇最優方案時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巴班斯基認為那是值得的,因為今後有效的工作將給予補償。
最後,教師必須分析教學效果,查明教學效果同學生的實際可能性和師生的時間消費標準是否相適應,努力提高最優化水平。
上述最優化的一般程式並不是一種凝固的、僵化的模式,也不是向教師提供了一種萬能的“特效處方”。巴班斯基認為,它只是為教師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案、有效組織教學過程指示了應予以遵循的科學程式。
2.巴班斯基的十個教學原則
在實現教學和學習最優化的全過程中,貫穿著巴班斯基所提出的十個教學原則:
(1)教學旨在綜合解決教養、共產主義教育和發展任務的方向性原則。
(2)教學的科學性,教學與生活、與共產主義建設實踐聯繫的原則。
(3)教學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原則。
(4)可接受性原則。
(5)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形成他們的認識興趣和對知識的需要的原則。
(6)在教師領導作用下,學生在教學中的自覺性、積極性和獨立性原則。
(7)口述法、直觀法和實踐法、復現法和探究法,以及其他教學方式最優結合的原則。
(8)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等各種教學形式最優結合的原則。
(9)為教學創造最優條件的原則。
(10)教養成果、教育成果以及其他教學成果的鞏固性和效用性原則。
- 朱式慶主編,教育技術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9.01,第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