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教學大綱(Syllabus)
目錄 |
什麼是教學大綱[1]
教學大綱是指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學校各門學科的目標任務、教材綱目和教學要點的指導文件。他以綱目形式規定這個學科的知識、技能、技巧的範圍和結構,體現著國家對各學科教材與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學大綱及其組成[2]
(1)它根據教學計劃,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同時也明確了教學進程、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一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反映了該門課程在教學計劃總體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與其他課程的關係。同一門課程由於它在不同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教學大綱。如大學物理課,在物理專業、工科專業、文科專業中,由於要求的深度、側重點不同,就有不同的教學大綱。
(2)教學大綱的組成。教學大綱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說明、本文和附錄。說明部分闡明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基本要求、教材編寫的原則、教學方法的提示等;本文部分是根據學科本身的邏輯,系統安排教學的章節、要目、基本論點和教學時數,有的還規定練習、作業、實驗等教學環節。本文部分是教學大綱的基本部分。附錄部分列舉主要參考書目和參考資料。
教學大綱的意義[2]
(1)教學大綱是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它是選編教材和參考書的依據,是教學順序、教學工作的指南,也是考核學生成績、檢查教學質量和評估課程建設水平的依托。
(2)教學大綱是指導學生自學和培養學生能力的綱要。教學大綱闡明瞭重點、難點、基本要點,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主要內容和要掌握的程度;教學大綱理清了先行課程和後續課程的關係,介紹了基本的學習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大綱的編製[2]
(1)編製依據。第一,要根據社阿會的實際要求,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具有針對性;第二,要根據專業計劃的總體要求,詳略得當,具有協調性;第三,要依據學科的知識體系,具有系統性;第四,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識規律。具有適應性。
(2)編製的原則。第一,目的性原則。要明確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習內容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與社會需要的關係,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第二,前沿性原則。應不斷吸收當代科學發展的新成果,刪除陳舊過時、龐雜繁複的內容,修正不確切、不科學的概念、原理和規則。第三,思想性原則。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和觀點;貫徹科學的自然觀、人生觀、價值觀。第四,啟發性原則。要求把結論產生的過程交代清楚,向學生展示學習與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一是選擇綜合性較強的思考題和難度較大的練習題;二是適當介紹本學科的研究現狀、發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參考資料。第五,邏輯性原則。一要符合科學知識結構的內在邏輯;二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做到起點適當、重點突出、難點分散,註意到與其他課程的銜接。
高校本科課程的教學大綱,有的是由國家統一編寫的;有的是國家制定最低標準,由學科研究會、各高校聯合或各校單獨編寫的;有的是高校自行編寫的。因此,大學教師不僅應當瞭解教學大綱編寫的原理和方法,而且還要具備編寫教學大綱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