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失獨老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失獨老人

  失獨是指獨生子女,意外亡故,家裡老人父母由誰來養老送終引發的社會問題。

  失獨老人是指獨生子女意外離世,夫妻倆不能再生育亦不收養子女的老人。

失獨老人的現狀

  中國全國政協的調查顯示,失獨老人中50%的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患癌症、癱瘓等重大疾病的有15%;60%以上患有抑鬱症,其中一半以上曾有過自殺傾向;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50%的“失獨”家庭經濟困難,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20%的“失獨”家庭靠低保生活。失去孩子後,失獨老人們變成了游離在社會外的“特殊群體”。害怕與人溝通、神經變得脆弱而敏感,工作也難以為繼。而中國目前還沒有從國家層面建立對失獨老人的撫恤、養老、意外傷害和醫療保險等專項安撫制度。

  失獨老人的訴求則是,希望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由政府給失獨者提供集中的廉租社區;相關部門出台相應的制度和法規,明確管理失獨群體的機構,讓失獨者知道出了問題該去找誰。

  失獨家庭被喻為“風險家庭”,獨生子女的失去,對家庭的打擊可以說是毀滅性的。失去獨生子女後,老人們便缺乏心靈寄托,抑鬱、自閉、精神壓力加劇就會接踵而至,害怕與人溝通,神經變得脆弱而敏感,工作生活受嚴重影響,甚至難以為繼。失去目標和理想的失獨老人也便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容易陷入精神抑鬱、自我封閉甚至出現自殺傾向。

  1、失獨老人的經濟現狀。

  目前中國的養老模式主要以居家養老為主,家庭的供給是老人的主要來源。失獨老人與其他老人相比較,無法從成年子女那裡年得到相應的家庭贍養支持。再加上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4-2-1”家庭結構,使得這類老人可能還要面臨贍養自己父母的巨大責任。由此可見,失獨老人的家庭經濟負擔是十分沉重的。

  2、失獨老人的生活照料狀況。

  生活照料是養老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家庭子女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數老人由於身體方面的原因都需子女提供生活方面的照顧,但由於子女的不幸離世,失獨老人也就失去了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家庭支持。迫於無奈,其中一部分失獨老人不得不求助於一些專業養老機構,但是養老機構卻明確規定接收老人需要子女簽字,以此為由而拒絕接收。沒有人為這些失獨老人簽字負責,養老機構更是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使得失獨老人從養老機構那裡得到一些生活照料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

  3、失獨老人的精神慰藉狀況。

  在中國,養兒防老成為幾千年來養老的最優選擇,對於每一個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子女對老人的精神慰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是由於子女的不幸離世,這類老人往往感覺到無助和孤寂,情感上十分脆弱。由於失獨老人長期受到子女去世的壓抑,這類老人往往自卑,情緒十分消極,更有甚者辦理原來居住地,斷絕和原來的生活圈子交往,開始與世隔絕。

  4、失獨老人的現實選擇狀況。

  由於獨生子女的不幸離世,失獨老人往往從精神上和經濟上遭受沉重的打擊。他們一般生活上比較困苦,精神世界極其空虛。為了擺脫這些困境,其中一部分老人排除了主流的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土地養老、社會保險養老。他們進入寺院,開始尋求新的寄托,開始自己新的養老生活。

失獨老人的成因

  1、國家政策層面。

  失獨老人問題是伴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出台而誕生的。1973年起,中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的人口再生產類型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由原來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轉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當年很多家庭就是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號召“只生一個孩子”,卻無法規避成年子女突遇死亡的風險。這項風險不應該轉移給家庭承擔,而且許多家庭也無力承擔這樣的風險。

  2、個人層面。

  由於個人成長過程的不確定性,個人存在過程中的意外事件也時有發生,必然導致一部分獨生子女不幸死亡。據調查,造成獨生子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疾病,其他的如溺水、自殺和工傷也有一定的比例。當面臨這樣的意外事件時,家庭無力承擔,值得寄托於政府的相關政策。目前的政策條例無法提供給失獨老人以合適的保障,由此帶來的矛盾不只是個人,更有甚者是全社會。

失獨老人的生活困境

  失獨老人喪子之痛下的生活困境失獨家庭老人失去子女,不僅要承受失去子女精神上的打擊,而且還要承受老無所依的痛苦,我國失獨家庭養老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問題,喪子之痛

  在經歷了喪子的悲傷後,大部分失獨老人在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陰影,這種陰影是持續性的。在與失獨老人們交流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的老人都偏抑鬱並且不愛和外界接觸。

  調查發現:有76%老人表示自己會經常陷入無望的沮喪中,有62%老人則沒有意識到採取一些方式來緩和調整心情,使自己走出沮喪。如果老人不能及時的擺好生活方向和心態,很容易在以後的生活中切斷與外界的聯繫和對生活喪失熱情。

  2.生理問題,身體衰老加快

  進入60歲之後,老人的身體機能衰退得比較厲害,並且伴隨著疾病的困擾、行動不便。在老人身體機能日益衰退的情況下,子女成了老人依靠的對象。但由於失獨老人失去了自己可以依靠的獨生子女,而且在生活中身體的日趨衰老都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不便。加之他們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悲涼消極的情緒影響了生活的品質,外界的影響加劇了他們的衰老,使得他們在生活的自理上變得更加困難。

  調查顯示:失獨老人的身體狀況普遍較差。大多數的失獨老人患有關節型類風濕、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老年基本問題,也有幾位失獨老人患有心臟病。

  失獨老人的身體狀況並不是非常樂觀,並且身患疾病的老人占了絕大部分。在一定的基礎上這些病痛的治療也加大了老人日常經濟的開銷,對老人的生活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3.經濟問題,經濟負擔重

  失獨老人的晚年生活缺少子女供養這一重要環節,對於大部分老人來說,只要自己還能夠生活的下去,往往都是能省則省,嚴重影響其退休後的生活質量。

  我國傳統生活觀念就是大部分的收入投資於子女,尤其是在農村,借錢供養子女的情況同樣屢見不鮮。而一旦家中的子女遭遇不測,對於原先已經負債纍纍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給失獨家庭增大了致貧返貧的風險,使得養老能力進一步弱化。

  4.社會問題,缺乏生活照料

  中國當前主要養老方式仍是家庭養老,失獨老人身體機能隨年齡增長每況愈下,各項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家中的獨生子(女)因為車禍、疾病等意外事故不幸致殘甚至死亡,對於本身就需要他人來照顧的失獨老人來人說無疑是莫大的悲痛。

  倘若失獨老人患上疾病,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病人在施行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都需要有直系親屬的簽字才能繼續進行相關的後續治療,而這同樣是他們所無法解決的難題。

  同樣的,即使失獨老人可以承受養老機構的費用,現在老人入住養老機構都需要子女簽字同意,對於失獨老人來說,沒有子女可以為其簽字,無法入住養老機構,這就造成了失獨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困難。

失獨老人養老問題的解決路徑

  失獨,已經不僅僅是哪項政策的問題,它是一個社會問題。整個社會要去關註和瞭解這個特殊的群體,給他們營造一個關愛的社會環境,齊心協力去牽手幫助這個困境中的群體走出陰霾,重獲陽光。

  現階段,我們要以失獨家庭需求為導向,在社區的統一調度下將社會組織、市場以及志願者等養老服務供給主體,整合為社區+市場、社會組織、志願者差異化組合,為失獨家庭提供各種多樣化的服務,從多個層面解決失獨老人養老難題。

  1.社區層面:建立資料庫並統籌服務資源

  第一,建立服務需求信息庫。社區工作人員需要深入每個失獨家庭,對失獨老人的相關需求信息進行登記,併進行統計分類,便於為不同需求的失獨老人提供差異化服務,以剋服普惠制服務模式供需錯位的缺陷。

  第二,統籌服務資源。市場、社會組織以及志願者等服務主體如何組合才能最大效率的發揮作用?社區相關工作人員必鬚根據失獨家庭不同的需求,將各服務供給主體統籌,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第三,服務滿意度評估。失獨老人享受相關服務後,社區工作人員可以運用“顧客滿意度”測評方法通過第三方評估,對提供的扶助服務進行評估,並將意見反饋到服務平臺,以便於提高服務質量

  2.國家層面:強化政府責任,加大扶助力度

  政府的責任不僅體現在給予失獨家庭經濟和精神上的扶助,保障他們基本的生活需要,包括養老、醫療、家政服務、生活照料、精神關懷等,還體現在對傳統家庭倫理的恢復與維持,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價值的積極導向。因此,政府需要從四個方面繼續努力:

  第一,加快失獨家庭扶助的制度建設和立法進程,從法律和制度層面來保障失獨群體的養老、醫療等方面的權益。

  制度層面的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針對失獨家庭的扶助金制度、養老和醫療項目、配套性的服務、管理機構等,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並逐漸發展成為成熟的運行機制;二是政策實施的監督機制建設,包括政策實施前對失獨群體的全面普查,實施過程中對標準和項目執行情況的監督以及實施後對政策結果的評估。

  目前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大多是指導性文件,文件級別較低,權責也不明確,對各地方也並沒有要求強制執行。而在法律方面的依據仍然是2001年頒佈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其中涉及失獨家庭補助的條款概念模糊,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執行標準,這就使得政策執行很大程度上依賴地方政府決策者的意願和態度。

  第二,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失獨家庭扶助金的專項預算以及隨經濟的發展而調整機制

  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提高失獨家庭的扶助金標準。目前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各地方政府制定的扶助金標準,普遍低於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保障水平較低,尚未能滿足失獨家庭養老所面臨的諸如住院、看病、家政、生活照料等方面需求。

  二是增加預算在失獨家庭養老服務項目上的支出。目前針對失獨家庭的服務項目,不僅整體數量有限而且大多流於形式,實際的扶助效果不明顯。因此失獨家庭扶助金的專項預算應有所側重,重點關註失獨家庭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三是建立失獨家庭扶助標準和專項預算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物價的變化和經濟增長狀況,及時調整失獨家庭扶助標準和專項預算,這也是增加對失獨家庭關懷的一種體現。

  第三,統一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政策執行效率。

  在我國,主要由民政局、老齡辦、社保局等來負責失獨家庭養老的工作,這些部門之間職權交叉,權責不明,在政策實施中的協調配合度不高,通常會產生較高的管理成本。因此,精簡負責失獨家庭養老工作的管理機構,統一各部門的職權,以降低決策成本、提高政策效率

  在政策執行階段,註重基層部門的建設和完善。基層部門直接與失獨家庭接觸,最瞭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和心理需要,其執行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政策的實施效果。

  第四,政府應加大宣傳和引導,從觀念上改變社會輿論對於失獨家庭的看法。

  政府在引導社會價值判斷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政府要主動擔負起社會輿論的正向引導責任,充分藉助發達的媒體系統,創新宣傳工具和宣傳渠道,比如互聯網、微博、微信等線上平臺,適時報道失獨家庭的情況和公佈相關的調研數據。政府在宣傳與引導上對失獨家庭問題採取積極措施,不僅有利於促進廣大民眾對失獨問題的深入瞭解,還有利於加深百姓對政府關懷政策的支持和信賴。最後,慈善機構積極發揮作用,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配合政府和社會群眾的行動。慈善機構的加入,一方面其社會公益身份能夠避免政府政策執行上的僵硬,對政府的扶助政策起到潤滑作用,與此同時增加對失獨家庭的經濟支持,減輕政府負擔。另一方面慈善機構能夠有效組織人員,向失獨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各類服務,包括專業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周到的家政服務以及體貼的生活照料服務等。

  3.市場層面:鼓勵企業參與

  政府可以採取購買方式鼓勵吸引企業投資失獨家庭服務業,同時政府必須使企業明確養老產業和養老事業,鼓勵企業對經濟困難的失獨群體所需的生存(基本)服務需求以養老事業的形式提供低償或無償供給,對中高收入失獨群體所需的一些發展(奢侈性)服務需求,可以以服務型產業的形式,並按市場價格收費,讓企業覺得投資養老產業有利可圖但又不是唯利是圖。如天津鶴童模式就是典型案例,鶴童模式將老人的需求服務分為基本需求、發展需求等不同的需求等級,並以此為依據為需要基本需求的老人提供免費、低償收費標準的服務,為需要發展需求的老人提供市場價格收費標準的服務。

  4.志願者層面:鼓勵參與

  動員青年大學生和志願者的力量,積極地加入幫扶體系中來。青年大學生充滿活力與激情,願意走出校園與課堂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走進社區與失獨者和老人互動,給他們的生活增添樂趣。政府應給予志願者認可和鼓勵,為他們的志願行為提供各種便利和條件。志願者是社會正能量和文明進步的體現,通過建立失獨人群的志願者機構,形成一個公益的、功能全面的志願者體系,為各類需要幫助的失獨人群提供長期的、可持續的服務。這不僅能引導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而且也能弘揚“尊老扶弱”的傳統美德。

  5.老人自身層面:相互牽手,積極主動開展自救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失獨老人要想真正走出心理陰影,必須學會自救,正視現實,積極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通過各種方式消除心靈傷痛。第一,理性接受不幸的事實,走出痛苦,重拾生活信心。失去孩子的不幸事情發生後,失獨者應理性接受不幸的事實,主動走出家門,更多地參與社區活動,更多地與人群接觸,慢慢地從喪子的痛苦中走出來。增加與其他親屬的聯繫與交往,彌補喪子後情感和親情上的真空。加強自身的學習,通過閱讀從知識中汲取營養、調節心理,從而提高自身的抗壓能力。第二,嘗試進行再就業自主創業,培養興趣愛好。一方面有利於轉移註意力,重新尋找生活的支撐點和人生的奮斗方向;另一方面,有利於保證自身生活的經濟來源,避免完全依賴政府的扶助和社會力量的幫助,增添生活信心。一些年輕樂觀些的失獨人員可以主動站出來,成立專門的活動小組,定期組織失獨老人參加失獨群體的集體活動,可以是下棋、爬山等運動,也可以是跳舞、練琴、書法、讀書等文藝活動。對於出不了家門的老人,失獨人員可以結伴上門提供各種服務,努力使老人能走出家門,總之力圖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修複老人心靈上的傷痕。同時可以利用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教會失獨老人運用Q Q、微信等一些即時聊天系統等新技術進行相互間的溝通交流,相互牽手,相互慰藉,彼此鼓勵,使失獨老人逐漸走出傷痛,共同走進新的生活。

失獨老人的幫扶

  如何對待老弱病殘等困難群體,是對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基本考量。對於失獨老人,讓他們不再孤立無援,不陷入老無所依老無所養的窘境,需要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國家是失獨者最大的保障,可通過養老政策上的扶持,讓更多的養老院能夠為失獨老人提供綠色通道,優先入住,解決他們生存的現實問題,此外,更重要的是對失獨老人精神上的關愛,這需要發揮社會組織和志願者的作用,通過“代理兒女”等項目,讓他們能夠逐漸從悲痛中走出來,重新振作,平靜走完餘下的人生旅程。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3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失獨老人"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