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預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固定資產投資預測[1]
固定資產投資預測是指根據企業計劃生產任務和企業發展需要,對固定資產投資所進行的測算工作。它對制定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和投資計劃具有重要作用。
固定資產投資預測的內容[2]
固定資產投資預測,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預測: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預測;固定資產投資來源的預測。
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預測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預測,就是預測計劃(年度、中期或長期計劃)期內需要增加哪些固定資產,增加多少,何時增加。為此,要在核定固定資產需要量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新增固定資產的項目、數量和時間。企業是否需要新增固定資產.應該以企業產品的市場需要為依據。企業首先要對產品的現有銷路的狀況和今後擴大銷路的前景進行調查研究:還要考慮原材料、能源的供應條件。只有產品適合市場需要,原材料,動力有來源,才能擴大生產能力。在產品銷售和材料供應有保證的情況下,將預測的銷售量,同現有生產能力可能達到的最大產量相比較,就可確定現有生產能力同擴大生產經營之間的差距,從而決定增添設備的種類和數量,以及投資的數額。在進行這種分析時,應當考慮進一步挖掘設備潛力的可能,提出提高設備利用率的要求。
例如,某企業生產A產品,預計每年銷售量可達50000件,企業現有設備60台,每台設備現在的年產量是500件。按現有設備數量和生產率計算年產量為30000件,同預計的年銷售量相比,生產能力尚差20000件,按設備現有生產率計算,需要增加設備40台(20000件÷5000件)。如經過對設備使用情況的分析,提出設備利用率提高10%的要求,那末現有設備的生產能力可達:
60×500×(1+10%)=33000(件)
比預測的銷售量少17000件(50000-33000),需要增添設備為:
(台)
企業改變產品的品種,增加新的產品品種,往往也需要增添設備,這時就需要預測新產品需配置的設備的種類和數量,並計算固定資產的投資額。企業要擴大生產能力,除了增添主要生產設備以外,往往還需要增添其他的配套設備。為此,就要根據配套設備同主要生產設備的合理比例,確定配套設備需要增添的數量和相應的投資額。
二、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預測
企業確定新增固定資產的項目和數量以後,要研究解決的途徑,擬定投資效益最佳的方案。為此,就要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預測。企業增加固定資產的生產能力,一般可通過兩種途徑解決,一是通過購置建造,增加設備數量,擴大企業固定資產占用規模;二是通過技術改造,採用新技術,改進生產設備性能,提高生產率。前者為外延擴大再生產,後者為內含擴大再生產。一般地講,外延擴大再生產投資額大,內含擴大再生產投資額小,如兩者所達到的生產能力無多大差別,應儘可能採取內含擴大再生產的辦法,以節約固定資產投資。為此,應該擬定投資方案,以便決定是新建、改建固定資產,還是對原有固定資產進行技術改造。而且無論是新建、改建,還是技術改造,都要提出若幹不同的方案。擬定了投資方案後,為了擇優決策,就需要對各種投資方案進行預測,分析它們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效益性。從經濟上進行分析,就是要測算同一項目不同方案的投資效益。
固定資產的投灰效益,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一是研究能否閑較少的投資取得較多的收益,其衡量指標為投資利潤率(投資收益率);二是研究投資於固定資產上的資金,能否在最短的時期內收回,其衡量指標為投資回收期。
(一)投資利潤率:固定資產投資交付使用後預計可能達到的年利潤總額,同投資總額相比較,就可求得固定資產的投資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投資利潤率= | 年利潤總額 | |
投資總額 |
上述公式預測固定資產投資的經濟效益,首先要預測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後(每年能增加的利潤額,再將這個指標同企業歷史上最好的水平或同行業已達到的最先進的水平相比較,就可以確定投資的經濟效益如何。
(二)投資回收期:投資回收期是一項重要的投資經濟效益指標。決定固定資產投資回收期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投資額的大小;二是每年收回資金額的多少。其計算公式如下:
投資回收期= | 投資總額 | |
每年收回資金額 |
上式中每年收回資金數額,從企業來計算,包括該項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後,每年由此增加的利潤額和每年提取的折舊額,
投資回收期= | 投資總額 | |
年新增利潤額+年折舊額 |
上列公式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資金流出量(現金流出量),企業收回的利潤額和折舊額,為資金流入量(現金流入量),統稱為資金流量(現金流量)。資金流量的計算方法有兩種:非貼現法,貼現法。上列計算公式採用的是非貼現法,這是我國企業目前通常採用的方法。用貼現法計算資金流量,就是把不同時期的資金流出量和資金流入量,按統一的貼現率折算成一定時日的現值,然後進行分析比較。詳見第三章第三節資金時間價值.投資效益指標計算出來後,就應對同一項目不同方案的投資效益進行比較,擇優決策。採用投資利潤率指標,衡量企業同一項目不同方案的投資經濟效益時,應選擇固定資產投資利潤率高的方案.投資利潤率高就表明企業投資的經濟效益好.採用投資回收期指標衡量時,應選擇投資回收期短的方案。投資回收期越短投資效果就越大。
三、固定資產投資來源的預測
在確定企業固定資產需要增加的項目,數量和具體方案以後,就要提出固定資產投資概算,籌集資金來源。企業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目前主要有基建貸款、專項貸款、生產發展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吸收外資,補償貿易等等。對於不同的投資來源,應研究其利用的可能性和是否有利,從中選擇最有效的資金來源。當企業利用基建借款購建固定資產時,要著重研究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後新增的利潤,能否按規定期限還清借款,付清利息。首先,要預測用借款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後,在預定的還款期限內應償付的本利和數額。
例如,某企業計劃進行一項固定資產工程需要資金100000元,擬用借款解決。規定從固定資產交付使用開始,分五年逐年還本付息,年利率6%(單利)。
企業在五年期間應歸還的本利和為:
10+10×6%+8×6%+6×6%+4×6%+2×6%=11.8(萬元)
其次,要預測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後,在還款期間所獲得的利潤數額,測定其能否足以還本付息。
例如,上述企業投資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後,每年可增產A產品5000件,每件售價50元,預計成本每件40元,稅率10%。則:
A產品每件利潤:50×(1-10%)-40=5(元)
A產品每年利潤:5000×5=25000(元)
五年內可獲利潤:25000×5=125000(元)
根據以上計算,該企業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後五年內新增的利徊(12.5萬元),超過五年內應償付的本息(11.8萬元)。因此,此項借款是可以借用的。
固定資產投資預測的程式[1]
1.提出固定資產投資備選方案
固定資產投資是在較短時期內集中投入,但回收期卻比較長,因而要承擔不同程度的風險的投資,投資決策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投資效益的大小,甚至整個投資項目的成效。所以在決定投資之前,對投資項目的一些主要問題要進行認真調查研究,綜合論證投資項目在技術上的先進性和可行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和有利性。在此基礎上提出各種備選方案。備選方案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1)投資的類型或項目;(2)投資的數量(實物量與價值量)、方式與時間;(3)資金來源;(4)投資效益等。
常見的固定資產投資預測方案有:固定資產新建、新增及其他方式的預測方案;固定資產更新的預測方案;固定資產改建、擴建的預測方案;固定資產投資來源的預測方案。
2.進行效益分析並選定最方案。
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就是著重從經濟上評價固定資產的投資效益。所以在某項投資決策時,要對各備選方案進行效益分析,一般應從兩個方面去評價,一是評價該項目實施後能否帶來較高的經營效率;二是評價該項目實施後能否在短時間內收回全部投資。此外,還應該充分論證該方案在技術上和其他效益上的可行性。經過論證,最後選定出最佳方案。
3.籌劃固定資產投資來源
投資方案確定後,就應該籌劃固定資產的投資來源,投資與籌資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或方案提出後,就要同時提出固定資產投資概算,籌划出投資的資金來源渠道和方式。企業為了求得籌資結構的最優化,對於不同的投資來源,要反覆研究其利用的可能性和效益性,並從中選出最有利的資金來源渠道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