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協同生產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協同生產

  協同生產是指將具有相互依賴關係的分散的生產實體,通過“競爭一合作一協調”自組織運行機制組織在一起,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地工作,以完成任何單一生產實體不能完成或雖能完成但不經濟的任務,從而實現總體效益優於各個單獨效益之和的一種生產形式。

協同生產的主體及其內涵

  協同生產的主體是相互依賴與分散的生產實體,協同生產的目的是使這些生產實體協調一致地工作,以完成需共同協作才能完成的任務為實現其目標,協同生產需要引入“競爭-合作-協調”的自組織運行機制。強調競爭,是為了確保參與協同生產的各生產實體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運行效率;強調合作,是因為參與協同生產的各生產實體所承擔的任務之間存在著各種物理上和邏輯上的相互依賴,最終任務的實現需要各生產實體的互相配合;強調協調,則是由於各生產實體在實現各自承擔的生產任務的過程中,存在時間、資源目標等各方面的約束或衝突,相互間需要進行信息交流,使得各自的生產行為和諧一致配合得當各生產實體按上述概念所組成的協同生產系統,必然是一種開放式系統,並且通過“競爭-合作-協調”方式,使系統不依靠任何外來的干預,而實現系統空間-時間-功能的結構重組,獲得自組織能力

協同生產的目標

  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是協同生產的最高目標。為了讓組織中的全體成員都能清楚理解企業目標的含義並能指導其行為方式,協同生產按照OPT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的概念對企業目標作了最簡單而容易接受的解釋:賺錢,為了現在和將來賺更多的錢。任何不能對企業目標有貢獻的活動都是浪費。因此,杜絕浪費,可以認為與實現企業目標是一個同義詞,企業管理的任務就是努力杜絕浪費,最大限度實現其目標

協同生產觀念與技術

  協同生產認為,若要把生產管理的結果與企業目標貢獻之間的關係直觀地用T, I, OE三個指標聯繫起來考察評價,還必須對生產活動中最基本的關係——資源產品的相互作用有正確的認識,以此為基礎建立起相應的管理觀念和技術。

1、生產過程的基本現象

  協同生產認為,工業生產中有兩個基本現象:一個叫依賴性事件;一個叫統計波動。所謂依賴性事件,是指工業生產中各項生產活動之間是相互依賴的由於生產工藝條件的制約,故這種相互依賴表現為生產活動運作的有序性。而統計波動則是由於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種種隨機因素,所以生產要素在運行中表現出不確定性

  以上兩個基本現象看似簡單,卻包含了生產活動中深刻的內涵。事件的相互依賴性客觀上要求把生產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看待,統計波動則要求對各生產要素運行中表現出的不確定性不能孤立視之,因為這種波動在生產過程中具有累加傳遞性,而不是相互抵消。

  顯然,工業生產中的這兩個基本現象必然對缺乏有效控制的生產系統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如有效產出減少,WIP增加),並且這種破壞性常常是出現在最“好”的時間、最“好”的場所(這種不可預知的、令人不愉快的結果,通常稱為莫非事件、莫非現象或莫非定律)。

  協同生產認為,兩個基本現象是客觀的,難以消去的,但莫非事件是可以控制的。協同生產的目標是通過科學的組織管理使兩個基本現象下不良因素的擴散性降至最低限度,從而最有效地實現企業目標

2、資源的價值

  資源的價值是指資源的運作對系統的貢獻或運行效果。傳統的管理觀念認為,使生產系統中所有資源滿負荷運行,是實現資源價值的最理想模式。然而生產實踐證實,生產系統中客觀存在的瓶頸現象,是實現這一理想模式的最大障礙。因而“瓶頸”現象成了生產管理關註的問題。但協同生產對此加以獨特的關註,把對“瓶頸”的研究與生產活動中基本現象聯繫起來,認為生產系統中“瓶頸”資源的作用對協同生產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協同生產認為,生產系統瓶頸資源有兩種:靜態瓶頸和動態瓶頸。

  定義1、靜態瓶頸資源

  任何能力等於或小於需求的資源稱為瓶頸資源(Bottleneck Reeource)。這是從靜態的觀點來描述生產系統中一類特殊的資源,指的是負荷率達到或超過100%的資源。

  幾乎所有生產管理理論都註意到瓶頸資源是限制整個生產系統有效產出率的薄弱環節,並都把解決問題的立足點放在能力的擴充上,試圖建立一個能力平衡的生產系統來完成預期的產出率。協同生產認為,能力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即使能夠做到能力相對平衡,然而由於生產活動中兩個基本現象的作用,生產系統中的瓶頸現象總是存在的。

  定義2、動態瓶頸資源

  我們把由於計劃或管理不當造成實際物流與計劃物流發生顯著偏差,使生產系統有效產出率降低的資源稱為動態瓶頸(Wandering Bottleneck Resource)。

  生產系統中的動態瓶頸並不一定是由於能力不足造成的,但其效果與靜態瓶頸是相同的。如果可能的話,靜態瓶頸往往可以通過能力擴充來解決,但解決動態瓶頸就不容易。

  由於瓶頸資源限制著整個生產系統的有效產出率,因此瓶頸資源工作的每一分鐘都直接貢獻於整個系統的有效產出,在瓶頸資源上損失一小時,就使整個系統損失一小時;而非瓶頸資源的利用水平不僅決定於自己的潛力,更重要的是受瓶頸資源的制約,在非瓶頸資源上節約時間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不考慮瓶頸資源的制約,一味追求非瓶頸資源的生產率,不僅不會提高系統的有效產出,反而會增加過量製造,從而產生浪費。

  3、帕累托規則與協同生產的基本步驟

  帕累托規則(Pareto' s Rule)是管理中常用的規則。協同生產成功地把這一規則融入到自己的管理體系,作為確定瓶頸資源,挖掘瓶頸資源的潛力,改進生產系統績效的主要工具。在當今動蕩變化的生產環境中,我們很難獲取全部準確的數據信息,而在於抓住關鍵的事項。基於這樣的一種理解,協同生產認為,管理上不可能也不需要總是得到全部準確的數據信息,管理的決策過程在於抓住重要的數據信息,核實重要的事項。協同生產則用一種系統的方法,把重要的事項與次要的事項區別對待。

  基於這種認識,協同生產確立了它的基本管理思路,即如何挖掘瓶頸資源的潛力,並保證其充分發揮效用。這一基本思路在實施過程中通常遵循以下基本步驟:(1)找出生產系統中的瓶頸資源;(2)決定如何挖掘瓶頸資源的潛力;(3)使生產系統中所有其餘環節服從挖潛決定。

協同生產的原理

  協同生產的十一條原理:

  (1)追求物流平衡,而不是能力平衡;

  (2)瓶頸資源決定系統的有效產出和庫存;

  (3)在瓶頸資源上損失一小時就等於整個系統損失一小時;

  (4)非瓶頸資源的利用水平不由其本身決定,而由瓶頸資源的能力決定;

  (5)在非瓶頸資源上節約時間並沒有太大意義;

  (6)進行生產並不總是等於有效地利用了資源;

  (7)為提高整個系統的有效產出,保證瓶頸資源滿負荷工作,系統中應設置緩衝環節;

  (8)對瓶頸工序的前導工序和後續工序應採用不同生產方式組織生產;

  (9)傳輸批量並不總是等於加工批量;

  (10)加工批量的大小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動態地變化;

  (11)同時考慮系統的所有約束確定生產計劃提前期是由計劃派生的。

參考文獻

  • 周峰.《協同生產研究》[J].武漢冶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3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Da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協同生產"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