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創業文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創業文化

  創業文化是指與創業有關的社會意識形態、文化氛圍,其中包括人們在追求財富、創造價值、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和心理意識, 主導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創業文化的內容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講,創業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是指在創業的活動過程中,一個社會(包括創業活動過程中的多個參與主體)普遍表現出來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基本態度、行為方式等與創業有關的思想理念和精神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創業精神是創業者們的精神動力和發動機,是企業誕生與發展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其對創業活動產生重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2)創新意識

  創業家是經濟的靈魂,而創新是創業家的基本職能。創新是“一個社會性的、地域性的、嵌入的互動過程,一個不考慮其制度和文化背景就無法理解的過程”。創新的地域性,不但使進行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它賴以進行創新的地域背景一起構成了區域創新系統,而且使創新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和文化烙印。

  (3)流動偏好

  現實世界資源配置扭曲總是客觀存在的,資源並不是總是處在邊際生產率最高的界域。創業文化鼓勵資源流動,促進資源優化整合,達到動態最佳配置並增進社會福利。如珠三角地區,海洋文化中冒險、開拓、自由漂流、四海為家的潛能激發一代又一代的珠三角人們背井離鄉,遠涉重洋,開拓創業。

創業文化的理論基礎[1]

  “創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創業”,不再局限於企業創業,而是指所有法人和自然人自主進行生產經營組織管理、發揮潛能、整合資源、創辦事業、創造財富、謀求發展、成就事業、滿足需要、貢獻社會、實現價值追求的實踐和過程。其本質是一種以創造價值、成就事業為目的的自主、創新的實踐。“文化”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在“耕耘”、“化育”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中創造的,是人類交往中“教化”形成的,被體現在“人工製品”中,被體現在傳統意識中,包括衍生的和新生的觀念。

  由此可見,創業文化是一個系統的社會文化工程,具有非常深刻的社會、經濟、文化意義,它並不單單指的是文化,而是與經濟直接掛鉤的,具有可認知性的,體現著知、情、意相統一的文化精神。其基本內涵主要包括開拓、冒險和創新,即鼓勵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具有開拓向上的勇氣和激情,直面和容許失敗,擁有和弘揚團隊精神,註重學習培訓,把知識經濟時代的科學精神與創業精神相融合,通過知識和創業價值的發掘來實現區域經濟和社會經濟的騰飛。

  其實,創業文化植根於一個商業性生態系統,它們深深地立足於地方乃至整個社會。它們體現地方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更推動地方和社會的發展。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創業文化的提出,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性產物,創業文化體現著社會歷史發展觀基本問題的撞擊和融合。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即人類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和社會意識即人類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社會心理、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藝術、科學和哲學等基本要素的關係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認識和解決社會歷史問題的出發點,是社會理論的基石。雖然社會意識的產生及其內容是以社會存在作為自己的物質基礎,並且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但是社會意識一經產生,又具有巨大的相對獨立性,即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對經濟政治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進步的思想意識對社會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反動腐朽的思想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消極阻礙的作用。

  認識社會歷史的發展,不能不探究這個社會理論的基石;理解創業文化這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性產物,我們更不能不挖掘其存在的社會理論基礎。感悟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更能說明創業文化這個系統性社會工程,並不單單指的是經濟或文化,而是經濟及其文化二者的“相濡以沫”,在經濟創業中發掘價值觀文化,以價值觀文化牽引創業、經濟的騰飛。

  著名企業管理理論家楊先舉教授在談到“企業文化”的構造時,從結構方面作三個層次的認知分析,即內層文化,幔層文化與表層文化。同樣,我們對創業文化也可以作如是理解,將創業文化看成是由價值觀、組織制度與標誌品牌三個部分組成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標誌品牌文化是價值觀部分的溢露,既受制於價值觀部分,也受制於組織制度部分;同時,標誌品牌部分和組織制度部分對價值觀部分也起反作用。因而,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候又會通過抓具體事物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即由表及裡,依次抓起。

  價值觀部分是內隱的、處於深層狀態的文化,是創業文化中的內核。我們之所以說,“創業文化”具有威力,能“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第十四章),指的就是價值觀這部分內容。有理想才能有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不竭的動力,擁有共同的價值、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創業文化的群體擁有與共同的創業導向,才能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體,才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華西村——這個組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我國當代新農村建設的典範,早在1995年就名列中國鄉鎮企業最大經營規模的第三名和最高利稅總額的第一名,村裡沒有一個暴發戶,也沒有一個貧困戶,就是得益於華西幹部奉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處事公正、淡泊名利、樂於奉獻”。華西企業奉行“精益求精、開拓創新、追求信譽、服務第一”的“華西精神”。

  組織制度部分,處於創業文化的第二層次,即幔層文化。它髮端於創業文化的深層。這一層次的文化,也起著教化人的作用,通過它協調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從而使創業文化的價值觀部分得以貫徹和實現。華西村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明星村,也是與村裡始終保持著一套班子、幾塊牌子的組織機構的作用分不開的。平時,註重發揮村、支“兩委”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會議、學習、交流制度,通過各種形式的討論和交流,讓幹部、村民及時瞭解新情況新問題,學習新知識,提高新認識,解決新問題。同時還建立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以約束華西人的行為。我們在華西村看不到二流子、乞丐之類不三不四的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育和學習,華西人的素質明顯提高,華西的工作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標誌品牌部分,處於創業文化的第三個層次,是表露在創業者及其創業產品等相關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屬於“外顯文化”。這個層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創業者的行為舉止上,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的言行舉止上;也可以表露在產品的貨真價實、創業行為的誠實守信上;表露在創業環境的可持續性的文明創業上;表露在滲透於創業者身上的求實、冒險、團結、拼搏等創業精神上。可以說,這個層次的文化實現了創業文化由內到外、由虛及實、虛實結合的形態更迭。“海爾——中國的世界名牌”,海爾洗衣機的質量性能,是世所公認的。經過7918次的高標準性能測試,海爾洗衣機的各項性能指標均列第一,從而淘汰了世界上許多著名洗衣機製造商,進入了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海爾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的產品成果顯示,是與海爾人敬業報國的理念精神分不開的。敬業報國的中心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忠”就是真誠,“忠”就是回報,海爾人就是要用最好的產品和服務來回報用戶、回報社會、回報國家。

創業文化的四大理念[2]

  積極培育創業精神——創業文化建設的核心

  創業文化是與創業有關的社會意識形態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它既包括有關創業的政策法規等制度規範,也包括人們對創業和財富的基本認識、價值標準職業道德等創業精神。其中,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創業精神是創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設立創業制度,使人們敬業、勤業、創業和立業的基石。

  創業精神把職業要求內化為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使創業者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旺盛的鬥志、樂觀的情緒、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市場規則、公序良俗。

  創業精神的形成與地域文化、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經濟制度等有著密切的關係。經過長期積澱的地域文化往往使人們的心理形成定勢,成為人們思維和行為方式的主導力量,因此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會造就人們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不同。例如,美國矽谷鼓勵創新、容忍失敗;日本人崇尚合作、勤奮工作;溫州人吃苦耐勞,具有大市場觀念和品牌意識等;而在某些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往往小農意識嚴重,甘於清貧,小富即安,求穩怕變,不思進取。

  在我國傳統文化觀念中,儒家思想對人們的創業意識和行為方式影響很大。如果說“修己安人、仁義禮智信”的思想仍應作為我們今天的價值取向,那麼“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言義不言利”、“無商不姦”的觀念,卻使很多人至今仍擺脫不了平均主義思想和仇富心態。對此,我們應當對地域文化中的積極因素進行總結、提煉和倡導,摒棄阻礙創業的糟粕思想,借鑒外來的創業文化,融進新時代的創業理念,以此來培育人們的創業精神,讓人們把創業作為一種事業而非謀生的手段,讓人們在創業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體味人生樂趣。

  樹立新時代創業觀——創業文化建設的方向

  先進創業文化的內容必須與時俱進,與變化、發展的時代相適應。在產品經濟時代,創業者完全可以憑藉艱苦奮鬥的精神開創一份事業,但是今天的市場經濟買方市場,傳統行業進入微利時代,競爭異常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業、立業,必須樹立新時代的創業觀。新時代的創業文化不僅包括艱苦奮鬥、誠實守信、勇於冒險、不怕失敗等傳統創業精神,還應具備高科技、大市場、活資本等新理念,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創業者不僅要活躍在傳統產業戰線,還要奮力拼搏在新的經濟領域;不僅要投身國內市場踴躍創業,還要積極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大市場的競爭。

  建立長效發展機制——創業文化建設的要務

  創業文化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能靠領導者個人的影響力或政府的短期行為來推動,應當創新機制、體制,使創業文化的建設制度化、規範化,形成創業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建設創業文化要形成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轉變人們的觀念。眾所周知,美國的創業文化成為有力推動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培育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正規的創業教育。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備的體系,涵蓋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規教育。創業教育和管理落後嚴重製約著我國創業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我們應當從中小學開始就重視創業意識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全社會開展創業知識培訓,促使社會成員普遍具有良好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形成贊賞創業、支持創業的社會氛圍,從而有利於形成新的民族風尚和價值體系。

  政府應公平和善治——創業文化建設的保障

  政府的公平和善治對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尤為重要,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創業者謀取各種不正當收益的機會,實現創業者的機會均等。善治要求政府切實轉變職能,重商、親民,改善一切阻撓群眾創業的體制和作風,支持、服務創業;公平要求政府為市場經濟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以保護全民創業的積極性。

  現在,有的地方通過所謂的企業改製使一些人輕而易舉地成為富翁,一夜之間創下大業而國有資產卻大量流失;有的地方為鼓勵幹部帶頭創業,以推動地方創業,出台有關政策,允許幹部保留崗位甚至帶薪創業。以上做法初衷很好,但卻存在明顯弊端,違反了市場公平競爭的法則。眾所周知,與其他創業者相比,國家公務員更容易獲得更多的創業機會和資源,不僅可以降低創業的成本,還大大減少了創業的風險,使其從一開始就處於優勢。這樣做的後果,既誤導人們對權力的崇拜,也會破壞乾群關係,損害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要真正調動幹部帶頭創業的積極性,關鍵是要改變“官本位”的體制。現實的情況是,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官員下海創業的越多;越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學而優則仕”、“商而優則仕”、“科研優則仕”的情況越是嚴重。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創業文化建設,幫助創業者樹立法制觀念和尊重市場規則的意識,併在這個基礎上運用市場規則合法地積聚財富。

創業文化的培育[3]

  培育創業文化應從“六變”入手

  一、變安貧為求富。

  長期以來,受小農意識的束縛,一些人習慣於靠天吃飯,農耕、漁牧,聽天由命,缺乏擺脫貧窮、求富創新的強烈的欲望。培育創業文化,就是要在全社會引導人們樹立致富光榮、創業光榮的理念。要在守法的前提下,鼓勵人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在致富大道上競相奔跑。

  二、變守攤為開拓。

  我國是農業大國,受傳統農業文明的影響,一些人形成了不思進取、小富即安的心態,固守既定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固守身邊的罈罈罐罐, 只求平平穩穩過日子,不敢在新的領域開拓創業。不少農民存在著濃厚的“土地情結”,不願外出打工;不少市民存在著濃厚的“單位情結”,害怕下崗,不敢“下海”。培育創業文化,就是要引導人們樹立永不停滯的開拓理念,培育廣大群眾的商業精神和廣泛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追尋商機、處處推崇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變懶散為拼搏。

  由於長期受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許多中國人形成了懶散的積習。培育創業文化,就是要引導人們樹立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拼搏理念,把沿海地區人們那種“走遍千山萬水,說遍千言萬語,歷盡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本領真正學到手。

  四、變求穩為歷險。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一些人形成了隨遇而安的心理定勢,對自主創業缺乏心理準備。他們顧慮重重,怕賠錢,怕失去原來的工作,怕陷進去。培育創業文化,就是要引導人們樹立甘冒風險、無所畏懼的歷險理念,努力營造一種追求成功、鼓勵創新、不懈進取、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真正激活老百姓這一經濟發展的主體。

  五、變求助為自強。

  有些地方一提發展經濟,首先想到的是向上要項目、要政策。一些人願端“鐵飯碗”,等、靠、要的思想很嚴重,失業了希望政府想辦法, 下崗了希望單位再安排。有的安於國家救濟,缺乏創業奮鬥的理性自覺。培育創業文化,就是要引導人們樹立自力更生、奮發有為的自強理念,在市場中尋找適宜商機,在競爭中增強謀生本領,在創業中追求物質財富,在奮鬥中提升人生價值。

  六、變保守為爭先。

  目前,“出頭的椽子先爛”之類的思想意識仍有很大市場。每逢重大決策或重要抉擇,一些人總習慣於左顧右盼、舉棋不定,喪失了許多發展良機。培育創業文化,就是要引導人們樹立思想解放、勇於探索的爭先理念,鼓勵人們摒棄教條、註重實際,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和嘗試,積極進行理論、科技、體制和文化創新,努力做到爭當出頭鳥、敢為天下先。

參考文獻

  1. 宋周,胡贛江.論創業文化的理論視域及其現實構建
  2. 楊六華 李曉園.創業文化的建設必須樹立的四大理念.《光明日報》.2005年12月08日
  3. 吳毅.培育創業文化應從“六變”入手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Yixi,KAER,Mis铭,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創業文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