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農業產業集群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農業產業集群

  農業產業集群是從產業集群延伸分化出來的,是產業集群模式在農業生產組織模式中的創新。農業產業集群是以傳統農業為中心,擁有大量具有共性和互補性的專業化的相關企業及機構作支撐,由農戶、企業及市場形成的密集柔性網路合作群體。[1]

農業產業集群的必然性[1]

  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是新階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競爭力,增強農業發展優勢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

  第一,農業產業集群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組織創新。政策理論創新、科技創新、組織創新的有機結合是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推動力。大力支持農業產業組織創新,發展農業產業集群,能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第二,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舉措。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既是發展農業,又是發展工業;既是發展一、二產業,又是發展第三產業。通過產業集群能有效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城鄉統籌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體現。產業集群突出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有利於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打造優勢產業,提高競爭力,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第四,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有利於農業資源綜合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實行資源的集約化利用,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農業產業集群的特點[2]

  農業產業集群自身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1)網狀的產業鏈。農業產業集群涉及眾多相關的產業服務部門和組織,具有產業鏈長、易產生新的分工環節的特點,它逐漸分化和吸聚越來越多的組織,使得農業擺脫自給自足真正實現產業化;

  (2)農戶是基礎單位。農戶是農業產業集群的重要參與單位,他們為基群內的企業提供產品和原料,同時需要企業和組織的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眾多農戶的參與使得農業產業集群的生命力得以延續、轉達和發展。農戶在產業集群中成為農業經紀人,具有一定的企業性質,在從事具體的經濟活動時,偏重於企業的性質會多一些;

  (3)農業合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中需要強有力的組織代表眾多農戶的利益,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與龍頭企業、服務組織和政府機關等進行集體談判,維護農戶集體的利益,約束農戶的機會主義行為、盲目競爭行為,這催生了發達的農業合作組織。目前我國各地已建有眾多的農業合作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專業協會,這些組織在今後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會更加完善,此時農戶的組織化程度會提高,法律意識也會大大提高;

  (4)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帶動了周圍農戶的發家致富,帶動了地區經濟的騰飛,增加了稅收,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支付能力,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地方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完善,向現代化、信息化、快捷化發展。同時農戶的自發投資意願加強,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

  (5)地方文化根植性強。農業產業集群的農業特性、地方情結使得產業集群具有強烈的文化根植性,地方文化色彩濃厚,農業產業集群各具特點,各不相同。地緣、人緣和歷史文化史的當地的農業產業集群不容易進入,一旦進入也容易形成穩固的聯繫,社會資本增加,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非制度性規則起著重要作用。

農業產業集群的作用[3]

  1.農業產業集群有利於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第一、農業產業集群能夠降低成本。農業產業集群可以加快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使企業間共用基礎設施;農業產業集群中的互補企業互為市場,能降低運輸成本,相同的企業之間能產生競爭效應,激勵企業、農業技術、制度創新,從而降低成本。農業產業集群的根植性比較強,農村裡人際關係比較密切,血緣、地緣和人緣關係較明顯,農業產業集群內信息獲取成本較低,技術外溢效應明顯。第二、農業產業集群能夠降低風險。農業是一個脆弱的產業,以農戶為主體的小規模生產市場風險和生產風險都很大。農業產業集群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獲得了規模效應,剋服了農戶小規模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在農戶與市場之間架起了橋梁,降低了市場風險。第三、農業產業集群能夠提高農民的素質。農業產業集群使大量的企業集中在一個地區,使農民獲得了很多新的觀念和信息。由於產業集群的學習效應、技術外溢效應和競爭效應,可使農民的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第四、農業產業集群有利於形成農業產業集群品牌。農業集群品牌往往是以地區作為其品牌的一部分,對最終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明顯高於工業產品,是集群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來源。農業產業集群由於同類企業之間的競爭,會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從而提高該地區產業集群里核心產品的影響,形成農業產業集群品牌。如雲花就是以雲南斗南花卉為中心形成的農業產業集群品牌。雲南斗南的花卉占國內鮮切花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遠銷日本、香港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農業產業集群有利於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農業產業集群一旦形成後,就會形成一定的組織,使分工細化,促使專業化的形成。一方面,通過這種分工可以對農產品進行面向市場的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形成高附加值產品,農戶和企業通過對加工產品更高附加值的占有而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產業集群又能促進二、三產業的發展,為農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工資性收入。農業產業集群提高了當地勞動力的素質,專業化的人才要求與從事專業和能力相匹配的工資,由於產業集群里同類企業之間的競爭,促進了勞動力的優化配置,提高了當地勞動力市場的平均工資水平。~12003年,沈陽市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中,輝山乳品城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帶動農戶80(0~戶,增加農民收入2億元。開發區畜禽加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帶動1.3萬農戶致富。

  3.農業產業集群有利於農村的發展。農業產業集群使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物質生活得到改善。地方財政收入提高,有更大的財力改善投資的軟硬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使當地發展步人一個良性迴圈的軌道。同時,農業產業集群給當地農村帶來更多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匯聚了更多的信息,使當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煥然一新,從而促進了當地農村的發展。

  4.農業產業集群有利於提高我國城鎮化水平。農業產業集群使農業生產規模擴大,生產率提高,更多的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產業鏈條的延伸、分工的細化,更多的人從事集群內企業和組織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和一些非農生產工作;對於農村勞動力來說,農業產業集群中的企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農民能較快地實現從農民到市民的身份轉變,推進了農村城鎮化的進程。

  5.農業產業集群有利於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業產業集群能在既定的成本獲得更大的產出,企業有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鼓勵其他企業往這個地方集聚或者使現有的企業擴大規模,為當地農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提高就業率,有利於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如廣東以信宜市萬事利實業有限公司和信昌林產工貿公司為龍頭,形成了產、加、銷、出口一條龍的竹器編織產業集群。由於竹編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僅2003年該產業就聯結帶動農戶10萬多戶20多萬人就業,有效地解決了農村部分剩餘勞動力就業的問題。

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的現狀[1]

  雖然我國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農業產業集群現象,但就整個集群發展階段來看,還處於形成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在:

  一是農業基地集聚種植已經形成,但規模還不大;上游的輔助性、原料性企業已經進入,但加工企業的數量還很少;農作物大部分以未加工的形式銷售,附加值還比較低。究其原因:一是沒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不能把握當地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失去了資源優勢的價值,使得農業不能形成規模。

  二是缺乏正確的科學規劃。農業產業集群是政府導向和市場作用的共同結果。個體種植具有盲目性,政府應利用其財力、權力、科研等優勢,充分考慮市場情況,因地制宜,進行科學的規劃,對農業產業集群發揮導向作用。

  三是農業企業融資難。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並且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改革,但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抵押物品等問題,使得很多的農戶和加工企業很難籌措到需要的資金,限制了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

  四是公共服務及政策體系不健全。由於公共物品的特殊性,通過市場運作很難有效供給,因為各個企業的投入可能出現因規模不經濟而導致成本上升,也有可能由於投人或風險巨大而沒有企業進行投入,這必將制約產業發展。

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對策[1]

  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應從各地區域優勢出發,採取有效措施,為農業產業集群創造發展的內在條件。

  1.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農民是發展農業產業集群的實施主體,其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現代科技成果能否被接受及運用的程度。近年來,人們一直稱道壽光的蔬菜產業集群,將其美譽為“中國一號菜籃子”,探究其成功的原岡,我們發現,其專業生產要素在不斷進步。在壽光,10萬農民獲得“綠色證書”,2o多萬農民獲得“農民技術員”稱號,180名農民成為“農民科技專家”,其中更涌現出許多傑出人才,如全國勞模王樂義、王榮熙等。這些從農民中走出來的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企業家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使蔬菜產業集群的發展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要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2.制定科學的集群規劃。農業產業集群不完全等同於農、Jk產業化,它的內涵更“深”:從地理空間上看,它強調地理空間上的“集聚”;從規模上看,農業產業集群規模更大,專業化分工更深、更細;從形態上看,農業產業集群的產業鏈呈塊狀或網路狀。因此,各級政府在制定農業規劃時,應把農業產業集群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手段,加強對農業資源的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引導不同地區發揮比較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競爭優勢,迅速形成優勢特色產業。

  3.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提高農業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有效和便捷的途徑,也是實現農業和農民走向市場的重要形式,因為農業合作社不僅擴大了農業產業集群,而且延長了農業產業鏈。由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建立農產品銷售網路,把生產、加工、銷售聯成一體,農民不但可以得到初級產品利潤,還能分享加工銷售利潤,有效地增加收入,改變弱勢地位。目前,世界各國一般通過產前的供應合作社、農村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支持農業產業集群,通過產中的生產合作社、產後的銷售合作社建立健全農業產業集群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此,應建立各類真正屬於農民的農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4.以信息化促進和提高農業產業集群。農業信息化是指通過對信息和知識及時、準確、有效地獲取、處理,傳遞到農民手中,實現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營銷信息化,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經營決策水平的過程。農業信息化不僅使得農業產業化發展有了充足的信息源和便捷的交流渠道,也為農業產業集群的產業聯結和管理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為此,各級政府要制定、完善有關農業信息化的法律法規,搞好標準化建設,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加強農業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適合國情的農業產業化信息服務體系;開發和推廣新的農業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產品.加快培養農業信息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王士卿,田相輝.農業產業集群的現狀探析與對策研究(A).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0,23
  2. 薑昱安,劉寶財.關於農業產業集群的文獻綜述(A).時代經貿.2011,4
  3. 譚建新,郭君等.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的淺析(A).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業產業集群"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2.6.222.* 在 2019年12月7日 15:01 發表

回複評論
M id acea7b0cfb56bc083379467df3926300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9月16日 11:59 發表

錢交了,怎麼轉化不成電子文擋?

回複評論
陈cc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9月16日 18:07 發表

可以到PC端,MBA智庫文檔專區下載。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