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創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內部審計創新是指在現有審計管理條件下,運用當前的審計資源和經驗,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遵循審計業務自身操作規範,研究並運用新的內部審計工作理念、知識、技術、方法和機制等,對傳統的內部審計方式、方法進行改造、改進和改革,構建新的內部審計管理體制、機制和制度。
(一)以促進社會和諧為重點
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既是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的重點,也是維持社會和諧團結的政治局面的必要舉措。內部審計工作通過加大對民生資金和項目的審計力度,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作為審計重點,對“三農”、科教文衛、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和資金的加強審計監督。通過檢查惠民政策是否落實到位、政策目標能否實現,嚴肅查處擠占挪用資金、降低建設標準等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以保障惠民資金的安全,為維持社會和諧團結的政治局面起到積極作用。
(二)以提高資金效益為重點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中,各級政府均加大了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工程建設項目是資金投向的重點,也是審計工作的關註點。重點檢查和關註工程項目建設中的財務管理、資金使用、執行招投標制度、監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以及核實工程造價等方面的情況,從完善制度層面加強研究和分析,促進從體制、機制、制度上堵塞漏洞;註重工程建設項目效益審計,以促進提高投資的科學性、效益性,促進規範投資行為和加強工程建設管理,提高資金的綜合效益。
(三)以加強幹部監督為重點
按照《審計法》和《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的規定,以及幹部監督管理的要求,加強對各級幹部的審計監督,是目前加強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各級幹部的審計監督,要在深化審計內容、改進審計方法、完善審計評價體繫上下功夫,使審計在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強化反腐倡廉工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重點關註領導幹部執行財經法規和政策決策情況,關註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情況,有效促進領導幹部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促進科學決策,減少損失浪費。
(一)真實性原則
要堅持把審計的重點放在財務收支是否真實上。真實性是一切工作的基礎,任何創新都必須建立在真實性的基礎上,否則所謂的創新只是空中樓閣,毫無實用價值,不會給內部審計和企業的發展帶來實質性的作用:(1)離開財務信息與資料的真實性,財務市場將一片混亂,要通過真實性審計摸清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逐步建立起每個部門或單位的審計檔案,做到對審計對象瞭如指掌。(2)企業要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必然要求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良好的信譽,為企業自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3)如今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內部分權也越來越大而且複雜,在企業內部領導層次增多,最高領導者遠離各層領導者,不可能直接地參與各層次的管理活動,也不可能直接地比較清楚地瞭解各層領導者責任履行情況,因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做出關係企業命運的決策只能依靠資產負債損益等財務狀況,真實的資產負損益等財務狀況便於企業最高領導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二)效益性原則
要堅持把審計的落腳點放在提高效益,降本增效上。效益性原則可以說是內部審計創新的方向。現階段在我國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競爭十分激烈,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虧損面大,要在競爭中獲勝,必須要講求經濟效益。內部審計在監督審核經營活動的真實、正確、合法的同時,必須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內部審計之所以進行創新就是為了更好的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和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內部審計要突出內向服務的特點,通過審計創新,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全面分析,從企業與市場的全面出發,從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入手,提出建議與意見,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糾正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總結出企業管理中帶有共性的問題,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三)相關性原則
要堅持把相關性原則作為衡量審計工作質量的一個基本要求。會計上的相關性指的是會計核算應符合國民經濟巨集觀調控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面瞭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內部加強經營管理的需要。在此可理解成審計工作滿足企業內部經濟管理的需要,即審計服務的有效性。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進行決策時,需要在備選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作出判斷和選擇。只要存在可供選擇的不同方案,就表明決策中存有“差異”(差別),需要管理者去分析、比較和評價,以便從差別中挑選出最優方案。審計服務有效性即指幫助管理者增強管理決策能力,提高決策水平所需的那種發現潛在的“差異”,分析和解釋“差異”,從而能從“差異”中作出判斷和抉擇的特性。若該種相關性不能得以提高,那麼內部審計創新與否也顯得無關緊要。
(四)以人為本原則
要堅持把審計人員引導到苦練內功,提高自身素質上來。在內部審計創新的過程中,人是關鍵的因素,若離開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那麼審計創新也將是紙上談兵。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進行運轉,將會面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新事物,新東西層出不窮,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適應市場經濟複雜的局面,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知識面必須拓寬,對於內審人員來講,必須掌握一門專業知識,此外還要成為懂財務、管理、經濟、工程、法律、心理學等知識的複合型人才。要突出抓好審計隊伍建設,通過學習,轉變、更新觀念;通過加強審計隊伍建設,特別是業務培訓和制度規範化建設,規範審計工作程式等,全面提高審計工作質量,使審計創新落到實處。
(一)內審人員角色的創新
所謂角色可以說是內審人員一種自身的定位。我們知道對任何事物的定位在其發展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依據事物所處的內外環境,準確的定位可以促進事物本身不斷發展;而無視周圍環境的變化,錯誤的定位,則會讓事物即使是新生事物停滯不前,甚至逐步消亡。我國傳統內審的錯誤定位也是危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這樣認為,我國傳統內部審計一直是處在“警察”的位置上,或者說處在這樣的位置上。當發生被審部門“不配合”,審計意見與被審計部門意見不一致或審計建議沒有得到實施的情況時,我們的內審人員很少有人能靜下心反思並從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要麼是一通抱怨,更多的則是採取強制的方式執行,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使矛盾更激化。然而很多內審人員認為這正是職業權威的體現。我們知道,任何職業都有職業權威,只是程度高低問題,內審人員應當是與其他職業人員一樣用同樣的方式顯示自己的權威。內審經常用非職業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威,也即利用其“經濟警察”“財產衛士”的角色,久而久之使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處境愈來愈尷尬。因此,這種錯誤角色應儘早糾正,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咨詢顧問”“業務伙伴”的角色,把部門或單位作為主角,切實為他們服務,讓單位或部門切身感受到內部審計人員是通過對內部控制系統的檢查、評價、建議、咨詢和提出改進措施,幫助他們實現經營管理目標。
(二)內審範圍、工作重點、方法的創新
內部審計在西方出現至今已經有很長的歷史,這期間也經歷了曲折反覆、艱辛探索、不斷變化的過程,發展至今才得以形成的整套完善的內部審計體系和實務,包括機構的設置、審計策略、計劃、方法以及內審人員的職業發展等。這套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理論與實務,對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內部審計創新有著不可缺少的借鑒作用。首先,關於內部審計的範圍,筆者認為應當進一步拓寬,企業中所有部門都應接受內部審計,而審計什麼、什麼時候審計、用什麼方法審計,則是內部審計部門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自主判斷和決定。其次,關於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可以抓住三個方面。一是對內部控制系統的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為適應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現代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企業內控制度的評審,通過一般性的財務收支審計,發現內部管理方面的漏洞,提出可操作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促進企業提高效益。同時,加強內控制度的評審,也是變事後審計為事前審計的重要手段。二是搞好經濟責任審計。市場經濟條件下,廠長(經理)的素質和管理行為將直接決定企業的興衰,搞好廠長(經理)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投資者和管理者對經營者監管的共同要求。要使廠長(經理)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成為一種制度,並通過審計創新逐步完善其操作方法,從而達到治理“企業管理者病癥”的目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不僅要使領導滿意,組織部門認可,還要讓大多數廠長(經理)心服口服;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揭露問題,指出不足,針對薄弱環節提出審計建議,還要給廠長(經理)釋放思想,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三是抓好企業盈虧審計。盈虧審計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當前,我國正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企業職工,外部投資人都以或即將以入股的方式參與企業管理,真正發揮其主人翁的作用。他們發揮主人翁作用的前提是對該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等相關真實信息的瞭解,其中最直接,也是最關心的便是企業的盈虧狀況。企業的盈虧關係到投資人是否繼續對該企業進行投資,或及時建議管理層採取措施扭虧為盈,從而來保護切身利益。因此,在未來內部審計必須加大對盈虧的審計,審查其核算是否合規準確,有無虛報盈虧的情況,變企業短期行業為長期行為。
關於內部審計方法的創新。筆者認為可以在評審內控制度的抽樣審計基礎上借鑒西方普遍採用並行之有效的方法:風險審計法和風險控制自我評價法。該種方法審計面廣,有重點;節省時間、人員和費用;審計效果達到甚至超過最高決策和管理層的期望。
(三)內審模式的創新
審計應該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獨立性是審計的重要特征,這種獨立性包含四層含義:一是機構獨立性,二是人員獨立性,三是經濟獨立性,四是精神獨立性。只有真正具備了獨立性,才能保證審計人員依法進行的經濟監督活動客觀公正,提出的關於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審計信息才更有價值,才能更好的為各部門或單位服務,然而傳統內審並未體現這種超然獨立性。按國家審計署的有關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下進行工作,對本單位領導負責並報告工作。而企業內部的各職能部門都是在企業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行使職權,開展並報告工作,即使有些職能部門是由企業的某位副職分管,那也是主要負責人授權的,其實質還是在主要負責人領導下開展工作的。而且按照《公司法》的規定,企業財務負責人要由董事會任免,而對內部審計人員沒有這種地位的規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是企業的法人代表,要承擔各職能部在授權範圍內開展工作所產生的法律責任。各職能部門所從事的活動是企業主要負責人的意志體現。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的實質是主要負責人監督主要負責人的單方面活動,這在理論和現實中都行不通。由此可知,傳統內審並沒有超然的獨立性。這種傳統內審模式正是現代企業制度所摒棄的。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國有企業在公司化過程中構建法人治理結構,而構建法人治理結構的關鍵是正確處理所有者、經營者與勞動者三者之間的關係,特別是要形成三者之間互相約束,互相激勵與互相制衡的關係,其中,激勵與約束是核心。目前,中國國有企業在轉制過程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上述三種權力配置與運作的非均衡狀態。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傳統內審模式是緊密相關的。綜上所述,要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必須理順內部審計組織的領導關係。內審機構應在董事會或最高層管理者的直接領導下,對其負責,以有效保證內審獨立行使職權,發揮審計的監督、評價、公證、服務職能。
(四)內審評價體系的創新
今後的內部審計機構將與經營部門(如銀行的信貸部、企業的市場銷售部)一樣需要有很強的客戶、服務的觀念和技能,內部審計部門面對的客戶有兩層:第一層是企業的董事會;第二層是企業內部的各職能部門。他們在對內審工作評價時可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評價:是否熟悉業務及其風險控制,是否瞭解和掌握機構的整體運作情況;是否熟悉會計業務;是否瞭解和掌握新技術的運用;是否具備與各部門不同層次人員交流和溝通能力等等。二是是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評價,主要看客戶是否真正受益於內部審計提供的“增加值服務”。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
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不能有效保證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組織上的獨立性及其在業務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權威性,就不能保證審計質量和規避審計風險,審計將變成事實上的“軟指標”,監督、規範成為一句空話。目前內部審計機構是單位內設機構,由於內審人員大多為兼職,往往把內審工作當做額外任務來完成,單位複雜的人際關係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內審人員在開展工作時,不可避免地受到內部人際關係的壓力,影響了工作的開展和審計查證問題的處理。在審計過程中打招呼、說情、甚至公開施加壓力的情況常常發生;審計意見或審計決定難以落實或不能落實;內審人員秉公辦事受到同事的誤解和非議,致使實行會計監督缺乏有效的保障。
(二)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
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往往導致內審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只能依據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因而增大了審計風險。由於內部審計制度的不健全,審計工作往往是事後審計多,事前、事中審計少;對下屬單位審計多,對本級的審計少;對領導幹部離任審計多,對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少。審計工作大多停留在完成上級部門的審計任務上,為審計而審計,很難發現客觀性、針對性、苗頭性問題,無法運用審計來防範和化解風險,不少單位是年年審老問題,老問題年年出。
(三)內部審計質量不高
由於許多單位內部審計機構人手少,任務重,往往埋頭於具體的事物,內審人員常常將內審工作範圍限制在具體財政收支的狹小空間上,而沒有把內審工作的重點放在經濟權利的監督與制約上,對促進巨集觀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關註度不夠,導致審計質量不高,審計報告往往以協調關係為出發點,以肯定工作成績為基調,問題定性模棱兩可。同時,部分內審人員由於業務素質不高,很難採用先進的審計方法進行審計,不能舉一反三、尋根探源,只講究審計的數量,不講究審計的質量,還有少數內審人員職業道德欠佳,不能經受各方面的誘惑,出現了違反審計法規的現象。
(一)內部審計創新是時代變化的必然要求
內部審計的地位和作用,猶如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保證經濟社會正常運行、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改革的深入,內部審計等經濟監督越來越重要。同時,隨著內部審計力度的不斷加大,內部審計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攀升,社會公眾的期望值也越來越大。因而,要求我們必須通過創新來形成新的內部審計管理思想,找到新的內部審計管理途徑,不斷滿足內部審計工作實踐的需要。
(二)內部審計創新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
內部審計創新是審計部門緊扣黨委政府工作中心,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促進審計工作轉型的主要抓手。我國當今社會,矛盾多樣多發,人口流動和特殊人群增多、基層管理體制變化、公共安全需求多樣,內部審計也應同步適應各方面的新變化,需要處理好審計建設與社會民生建設、傳統審計方法與現代審計方法等方面的相互關係。因此,內部審計創新工作成為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
(三)內部審計創新對於社會管理有著積極作用
內部審計工作是通過審計查錯糾弊,檢查監督社會經濟運行情況,促進被審計單位加以整改,建立完善相關方面的規章制度,它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過創新內部審計,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管理法規、機制和制度,促進民主和審計這兩大體系建設。因此,內部審計創新對於社會管理有著積極的作用。